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53600|回复: 1

淮安烈士传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 17: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精神
-----淮安烈士传略

马国顺  徐东升  陈绍九 陈志明 赵日超

    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淮安大地到处燃烧着革命斗争的烽火。英勇的淮安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新生,用鲜血染红了革命的战旗,以生命熔铸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在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百姓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周邦美、韩立东、王发茂等英烈受尽了敌人的凌辱和酷刑,但为了保护党的机密和革命同志,为了保护家园,英勇无畏,直到壮烈牺牲。

周邦美血洒战场
                        
    在自卫战争中的苏北战场上,有一支骁勇的部队转战于盐阜、江淮一带。这支队伍里的某团一营的前身叫“邦美大队”,教导员便是周邦美兼任的。
    周邦美,1919年2月14日出生于淮安顺河大蒋庄的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秋参加革命,同年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区委委员、区委书记、县委委员、县委民运部长、组织部长、部队团政治部副主任兼营教导员等职。
    1942年底至1943年春,日伪军对苏北根据地发动了大“扫荡”。在反扫荡准备工作中,军队与地方的部分女同志和伤员被安排在群众家里隐蔽,周邦美亲自组织实施,逐项具体落实,要求外地同志学当地口音和习惯用语,女同志发型和穿戴打扮要与本地人相同,与住家户成员之间的称谓要事先确定等。在车桥战役中,担任区委书记的周邦美,身先士卒,率领300多人的支前队伍,为部队带路、送信、送饭、送水、救护伤员等。
    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军队向华中解放区大举进犯。为响应党的“武装起来,保卫革命胜利果实”的号召,11月29日,在全县党员千人大会上,组织部长周邦美走上讲台,带头报名参军。一阵掌声过后,几百双手刷地举了起来。台下争先恐后,台上陈词激昂,整个会场沉浸在热烈活跃的气氛中。在他的带动下,全县有500多人踊跃报名参军,其中区、乡干部就有124名。为此,县委组建并命名了“邦美大队”,《盐阜大众》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消息。“邦美大队”的诞生,有力地推动了盐阜地区参军工作和支前活动。后来,“邦美大队”被编入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三十四旅一00团,周邦美任团政治部副主任兼一营教导员,随部队转战盐阜、淮北地区,是名优秀的政工干部。
    1947年底,“邦美大队”所属部队到了安徽。次年2月29日,解放天长县铜城的战斗打响,邦美率领一营担任主攻北城门任务。当晚,他按作战分工进行了战前动员和具体部署,号召同志们为江淮人民的解放奋勇杀敌。总攻号吹响,周邦美挺身而出,率领战士们冲进城内,把红旗插在了敌指挥部的碉堡上;就在即将胜利的时刻,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他;周邦美血洒他乡,光荣献身,时年29岁。

汤福义舍身保战友
                  
    汤福义,1916年11月出生于淮安季桥乡南湾村。他幼时喜习武,臂力过人,为人豪爽,仗义执言,深得全村人的钦佩。
    1945年5月,新四军先后攻克淮城东郊的石塘、赵徐、黄土桥三个据点,淮安县政府派工作组到这里建立民主政权。汤福义被村民们选为南湾村农会会长;不几日,又加入了共产党。他当农会长后,带领群众开展反奸斗争。在查收恶霸地主的粮食和浮财的行动中,他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而分配斗争果实,他又总是先想到群众。村干部都以他为榜样,把粮食、浮财首先分给群众,翻身农民从农会长汤福义身上看到了共产党员廉洁奉公的品质,不但拥护党组织,还纷纷要求入党。这年春天,一个小小的村子就有30多名党员了。
    1947年春天的一个深夜,汤福义为救济乡亲们度过春荒,带着区联防队来到头庄两户“还乡团”家扒粮食。他们打开库房后,乡亲们闻讯涌来,偌大的粮囤子很快扒完。汤福义望着空空的库房,心里一阵快慰。他掏出笔记本,撕下一张纸用钢笔写下几个大字——“汤福义来此借粮,有账同我算!”随后,与大家背起一袋袋粮食,送到那些因无劳动力不能来扒粮的困难户家中。汤福义和他的区队处处想着群众,群众则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子弟,全力掩护和支持。尽管季桥处于对敌斗争前沿阵地,但我地方武装在这里坚持斗争如鱼得水,十分活跃。
    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连续对淮安进行清剿,我地方武装蒙受较大损失。在严峻的形势下,为顿挫敌人的锐气,汤福义带领联防队深入敌区腹地勇敢地打击敌人。在一次小闸子伏击战中他带领联防队不到几分钟,就干净利索地结束了战斗,活捉了几个“还乡团”。消息传出,敌人大为震惊。此后敌人小股人马再不敢随便离开据点。
    1948年3月的一天下午,汤福义带着区联防队到涧河边割敌军电话线。他布置好警戒后,和大家一起爬杆子、捆电线。这天晚上,他和区公所近20人驻在小朱庄,他像平常一样坚持排班站岗,他被排在后半夜的末班。不料,他们头天下午的行动被“还乡团”发现,敌军趁着黑夜偷偷摸摸地向小朱庄包抄过来。就在汤福义发现情况的同时,敌人向他射出一梭子弹。子弹从他的腹部穿过,肠子拖了出来,他全然不顾,竭尽全力向敌人射击,以牵制敌人,掩护同志们突围。
    第二天早晨,几名干部和联防队员在村东头找到了汤福义遗体。他满身是血,身躯笔直,脸贴着大地,身底下压着一支染满鲜血的步枪;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汤福义想到的是战友的安全和武器不落于敌人手中。

郝渠开辟根据地

    郝渠,原名郝兆渠,1922年出生于淮安曹甸镇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兄弟四人,排行第二;他十三岁考入淮安县中学,勤奋好学,成绩优良。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淮安县中学的热血青年掀起了抗日爱国热潮,郝渠与既是同学又是亲戚的中共淮安县工作委员会委员吴锡阊等组织了“燎原社”,创办了“燎原”刊物;他还用“卖梨膏糖调”填写上抗日歌词,教大家演唱;与校外进步青年一起,在淮安民众教育馆内办起了很有影响的“群众看报室”。1939年底,在吴锡阊的帮助下,郝渠放弃学业,来到皖东北参加苏皖区党委举办的青年干校第四期学习。在干校学习期间,郝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班级党支部委员。1940年春,郝渠从干校结业,被委任为中共淮安县工委书记,回到淮安北乡横沟、宋集一带,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他白天躲在草堆或地洞里,夜间出来活动,为发展党员、扩建武装、筹建抗日民主政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年10月,中共淮安县委和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时,郝渠担任县委组织部长。不久,他又受县委委托,到对敌斗争前线的钦工一带兼任十二区区委书记。工作中,郝渠同志勇于吃苦,不怕困难。他自己写材料,连夜刻写油印,第二天又去张贴和散发;他自己挑水、烧火、煮饭、做菜,经常只吃两顿霉山芋干稀粥,但工作起来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主持的十二区区委和区队的对敌斗争工作终于打开了局面。
    1941年5月11日,驻扎在仇桥的国民党一个连顽军,窜到横沟乡抢粮拉牛。敌人刚到紫马、贾庄一带,就被郝渠带领的县大队、区队和民兵一百多人,予以迎头痛击而仓慌逃跑。反击胜利之后,在横沟吃中午饭时,因一个偶然的枪弹事故,郝渠同志不幸牺牲,年仅十九岁。

韩立东宁死不屈

    韩立东,1927年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复兴乡汤刘村人。1945年参加民兵组织,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被地主反动武装还乡团杀害。
    1946年,韩立东担任复兴乡民兵分队长后,积极带领民兵同盘距凤谷村(现阜宁县凤谷乡)的地主反动武装还乡团进行勇敢的斗争,一度使还乡团头子仇步山不敢贸然下乡作恶。为此,仇步山怀恨在心,扬言要报复韩立东及其民兵分队。
    1947年4月的一天,仇步山探知韩立东回家,便唆使20多个还乡团分子乘晨雾的掩护,偷偷摸进村子,将韩立东家团团围住,然后,强推韩家大门企图抓人。仇步山进屋后不见韩立东踪影,便疯狂地毒打韩立东父母,并将韩立东家的家什砸烂,抢走可带走的财物。这时,藏在山芋窑子里的韩立东,听到抽打声,愤然出来,痛斥还乡团的恶劣行径。仇步山指使还乡团扒掉了韩立东的衣服,施以酷刑,逼迫韩立东说出民兵的下落和区乡干部和党员的名单。韩立东视死如归,只字不说。仇步山把韩立东带走,交给了金凤池(国民党城头乡反动乡长,解放后被镇压)。
    金凤池使尽了全身招数,也没能从韩立东嘴里得到我方的一点情况。于是他们将韩立东押往凤谷村相邻的复兴乡小黄村,还乡团在那里已经挖好了土坑,准备活埋韩立东。
    在刑场,韩立东仍只字不说。穷凶极恶的还乡团分子用枪托将韩立东砸昏后推入土坑。韩立东牺牲时年仅20岁。

王亚夫投笔从戎

    王亚夫,男,1926年出生,淮安区宋集乡王砖井村东高巷人,大学文化。1943年参加革命,生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 43军127师379团组织干事,1950年4月在海南岛北沙门岛战役中牺牲。
    王亚夫出身于富家,衣食无忧,天生慧智,聪颖过人。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善良的中国人的美梦。1943年,17岁的青年王亚夫中断了学业,投笔从戎,加入了革命队伍新四军。参军时,面对洒泪送别的慈母,王亚夫说:“与异类决死,男儿当马革裹尸!我要为革命冲锋陷阵,献出自己的一生。今后,您就只当少生我一个。”
    王亚夫杀日寇,义无反顾;斗仇雠,屡立战功。在转战沈阳、山西的战斗中多次负伤,却总是出色的完成战斗任务。
    王亚夫烈士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期间,攻读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研修军事理论,确立了崇高的人生价值观,提升了军事素质,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王亚夫烈士在解放海南岛北沙门岛战役中英勇捐躯。1950年4月1日,王亚夫烈士长眠在南国大地。

顾仁山大义凛然

    顾仁山,男,1921年出生于淮安区平桥镇红旗村一个自耕农家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新老军阀连年混战,哀鸿遍野。顾家自不能免,幼小的顾仁山辍学务农,与父亲帮工度日。日伪烧杀抢掠,饿殍遍野,年青的顾仁山,主动与地下党张淑珍、李莉联系,1943年春天参加革命,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了地北乡基干队队长。
    抗战后期,日伪垂死挣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对敌斗争形势十分严峻。顾仁山同志率领基干队不断寻找战机,打击敌人。曾深入匪穴,镇压罪大恶极的汉奸匪首,使敌伪提心吊胆,惊魂不定。狗急跳墙的敌人使出下流伎俩,抓走顾仁山同志的父亲,放风威胁说,顾仁山不自首,就杀死他的父亲,抄他的家。基干队同志有人提出攻打据点,解救亲人。身为队长的顾仁山同志开导大家:干革命总是会有牺牲的,我们今天的牺牲,正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是为了明天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他分析敌我的形势:“凭我们目前的力量,硬攻据点是鲁莽的,正好中了敌人的诡计。”他稳坐钓鱼台,经常率队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保护群众。一次花园庄据点里的鬼子出来扫荡,顾仁山带领基干队声东击西,虚虚实实,四周鸣枪,声势逼人。敌人逃回据点。顾仁山带领队员救人灭火。乡亲们感激地说,你们真是群众的救命恩人,老百姓在哪里遭灾,你们就出现在哪里。1945年春天,花园庄据点日伪军突然抓走了一批无辜群众,要带回据点审问,脚踢、枪打、鞭抽。顾仁山同志带领基干队埋伏在半路一条小河里,顾仁山一枪击毙持短枪的敌伪首领,众队员数枪齐发,敌人一哄而散,亡命奔逃,群众被解救。
    抗战胜利后,顾仁山领导群众大张旗鼓的进行土改运动。1947年,国民党向苏北解放区大举进攻,还乡团杀人放火,主力部队奉命撤退,顾仁山奉命留在当地坚持斗争,有人动摇了。顾仁山同志坚定地表示:我们有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打败了日本鬼子,也会打败国民党反动派,革命是一定会成功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顾仁山同志带领基干队主动出击,镇压了匪首顾万龙、彭沈氏、马正兴等。1947年6月的一天下午,顾仁山同志奉命到车桥区开会,路上与敌军遭遇。顾仁山同志把公文包交给随行同志,自己单枪匹马引开100多个敌人,顾仁山同志打死18个敌人后,子弹用光,负伤被擒。敌人酷刑用尽,顾仁山烈士坚如磐石,大义凛然,高呼口号,从容就义。

范必文生明大义

    1919年8月10日,范必文诞生在淮安区建淮乡马庄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虽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是其父母却将他送进学堂,希冀文化教育能给他带来未来的命运转机。
    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们美好的期望,范必文取得初等文化水平后,等待他的依然是贫穷。赖以栖生的自食小棚都被日伪拆除盖炮楼。1945年,苦大仇深的范必文参加革命行列,他与妻子宋桂英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范必文曾任石塘区鹅钱乡乡长,妻子任鹅钱乡蒋庄村妇救会会长,一对革命伴侣并肩携手,与敌顽展开殊死的战斗。在敌我形势十分险恶的时刻,烈士父亲十分担忧。范必文毅然决然地说,“没有流血牺牲,怎能翻身解放?”他告诫妻子:“敌人如果把你抓到,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暴露我和联防队的情况。假设你牺牲了,我们会替你报仇的。”他积极组织群众,与徐殿高、徐殿友、陈金生、陈万全、朱介石等地主富农作斗争,把他们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
    1947年2月一天,范必文等人埋伏在砖桥乡纪大桥王德贵家,准备袭击敌人乡公所,被地主刘宝奇密报还乡团团长刘庭考。二十多名匪徒包围搜捕,虽经激烈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范必文等人被捕。敌人先施以重刑,终难凑效,遂将他们带到妻子孩子面前,企图威逼利诱。范必文大义凛然,铿锵坦言:你们好好的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再过二十年,我又是一个小伙子。言毕,义无反顾,跨出家门,群众拥到乡公所要求敌人放人,众怒难犯,敌人假惺惺的以多交粮款换人为借口,群众离去。敌人将范必文等7人转移朱桥周庄,2月17日押解到石塘区涧河边准备行刑。范必文怒斥刘庭考反复投敌、杀害自己亲舅舅的种种劣迹罪行。匪徒恼羞成怒,刀砍枪击,抛尸涧河,范必文等人壮烈牺牲。
    家乡大地黯然神伤,涧河流水为之呜咽。

王发茂誓死保家园

    王发茂,男,1924年1月31日出生于流均乡溪南村,下中农家庭,幼年时母亲撒手人寰,哑巴父亲因病离世。王发茂幼年喜欢学习,经常大地作纸,树枝做笔,写写画画。乡亲们说他是“孩子头”,慧眼老人说他“能成器”。1943年1月参加革命,编入淮宝支队,积极带头斗地主,打土豪,1945年入党,党把他送到宝应安宜师范读书,毕业后从事民运、文教工作,历任安丰区陈河镇指导员、三官乡指导员、石塘区民政区员、马甸区副区长兼文教区员、区长等职,1947年3月6日,在溪河陈湾战斗中被敌人包围,他销毁机密文件,沉着应战,誓死保卫家园,直至弹尽粮绝,壮烈牺牲。
    王发茂生前喜欢创作,他的一首歌词曾经刊登在民国35年9月23日《盐阜大众》第三版上,谨录如下:
          《拥护新四军·孟姜女调》
    人民的队伍新四军,保护我们杀敌人,哪天来到我庄上,照应格外要殷勤。门板稻草铺现成,吃粮烧草帮助运,烧茶煮饭洗衣裳,临走还要送一程。地方生来路难认,大家带路莫留停,修桥摆渡出夫子,随时随地要尽心。游击战来运动战,民兵配合顶要紧,毁桥破路捉特工,叫那反动派没章程。打过胜仗送慰问品,还要多写慰问信,语句不在多和少,表表我们拥护心。打仗难免没伤兵,担架护送要当心,送进医院好好治,把他当做自家人。
      
卢春轩生能舍己

    卢春轩,男,191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小学文化,车桥镇芦滩村人。1944年6月参加革命,任芦滩村村长。在血雨腥风的年代,他领导群众铲恶霸,分田地,组织联防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
    1944年车桥战役打响,驻淮城、涟水日军派出大量兵力,在芦滩遭到我军民阻击。卢春轩带领民兵帮助部队挖战壕,埋地雷,搭浮桥,送情报,芦滩阻击战获得巨大胜利,击毙日军三泽大佐及其他官兵800多人。路春轩被县里记了头功,并当选为县委委员、季桥区区委书记。卢春轩团结同志,处处以身作则,他还把自己的衣服主动送给联防队队员穿,把自己的津贴与大家一起用,在对敌斗争中毫不示弱,亲手处决了一个投敌叛变的联防队队员。1947年9月他带着草药去看望在蒋庄养伤的联防队队员,因叛徒出卖,遭到敌人包围。卢春轩不顾个人安危,命令其他人向西突围,他一个人冲入敌人包围圈,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国际主义战士松野觉
      
    松野觉,日本广岛县人,原在日本船舶机关工作,1940年1月被日本军国主义当局征入九旅团侵我中华;1941年春编入南浦旅团的五十二大队第二中队;同年12月在双灰山战斗中被新四军俘虏;经过短期教育,提高觉悟,取得新四军军籍。1943年冬,日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成立,松野觉当选为宣传委员。后来,他还加入了在华日本共产主义同盟苏中支部。
    车桥战役打响的前一天,松野觉忙着教同志们喊口号。早春天寒地冻且风沙很大,为了让同志们听得清楚,学得正确,他拿着自己制作的纸做的喇叭筒,拚命地、大声地喊着,直喊得喉咙哑得不能再喊了才下课。晚上,他自己刻钢板,赶着加印一批日文宣传材料。第二天傍晚,攻击部队行动了,松野觉拎着喇叭筒,随攻击部队前进。
    1944年3月5日凌晨1时50分,车桥战役攻击部队按预定计划出击。松野觉紧紧跟在突击队后面,冲进车桥街上。松野觉迫不及待地问七团团长兼政委彭德清:“哪个碉堡里有日军?哪个碉堡里有日军?”彭德清考虑到他的安全,安慰他不要着急,等弄清情况后,选好安全位置,再让他去喊话。
    见日军的掷弹筒打得很凶,到处在爆炸。松野觉要求到最前面那个刚刚占领的小碉堡去,四连指导员汪德恕同志劝道“跑过去太危险了,就在这里喊吧!”松野觉坚定地说:“靠得越近,听得越清,还可以看见敌人的动静。”说完就同陈超寰一起冲出阵地,钻进小碉堡里。两个碉堡相距只有三十米左右,枪眼对着枪眼,彼此都看得见里面的活动。可能是正打得激烈,尽管松野觉紧靠枪洞口喊话,但喊了许久,敌人还是听不到。天快亮了,枪声渐稀了。松野觉抓住时机,又喊起话来。他把嘴直对着枪洞口喊,这时敌人完全听到他的喊声:“不要打枪呀,我代表日本工农大众来和你们说话……”
    他一喊,敌人就打枪。一连好几次,这边一喊,那边就打,喊话根本没法继续下去。他非常恼火,从战士身边拿起一支刚缴获的枪,干脆参加了战斗。他与陈超寰各占了一个枪洞口,瞄向敌人碉堡射击。他的枪法很准,一个敌人倒下去了,他笑着又打了一枪,又一个敌人倒下去了;第三枪没有打倒敌人,他眉头一皱,“啧”了一声,用力推上第四颗子弹。这时,敌人已经发现了他。松野觉的第四枪还没有扣响,已倒在血泊中,时年二十六岁。
    松野觉光荣牺牲后,粟裕将军组织苏中军民为他专门召开了追悼会,为宣传和纪念他,《苏中报》发表了数篇文章,并为他出了专刊,对他在反战工作中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日文报纸《新时代》编发了“增刊”,车桥战役纪念碑也镌刻着他的名字。1945年3月,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辑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一书中,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时任新四军第一师副师长叶飞将军赞扬“松野觉的战场喊话是真理的声音,震撼了那些远离故国的日本士兵的心弦。”

发表于 2015-4-4 03: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支持你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6 11:42 , Processed in 0.06165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