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59765|回复: 7

纪念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专稿——草根收藏家——王志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1 08: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樊国栋 于 2015-6-11 08:52 编辑

       编者按:十年前由国务院设立的“中国文化遗产日”,旨在增强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守卫中国文化之魂和民族精神之根。规定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为全国性纪念日,要求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今年514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于公布了2015年的文化遗产日主题:“保护成果,全民共享”,同时布了5个宣传口号,第一个口号便是“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部特别要求各地遗产日活动要与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使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激励公众自觉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淮安区,文化遗产原本非常丰厚,由于历史上长期属于南北政权军事争夺的重镇、黄河夺淮的要冲,饱受战争与洪涝之灾,地表文物损毁惨重,存世量远不及运河线上的其他三个都市。然而地下文物则不容忽视,推行城镇化以来,大量文物从拆迁及建筑工地露面,应看成难得的补救机遇。遗憾的是,文管部门人手严重不足,群众重视程度也不容乐观。下面文章介绍的王志良文保意识很强,利用业余带妻子抢救文化遗存的行为尤其感人。对所剩无几、极易损毁且无法再生的历史文化遗存的抢救,仅靠少数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王志良的行为,对于我们该是一种激励抑或是鞭策吧。


                                                                         纪念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专稿
                                                                                   草根收藏家——王志良
                                                                                          文/ 樊国栋


       淮安新城旧址的居民,在往日刨园、造屋的劳作中,经常发现参杂在泥地里的残碑及带铭文的城墙砖,大多不当一回事。可在酷爱地方文史的青年王志良眼里,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丰厚文化底蕴的实物佐证,总是好奇而激动地捡拾起来,带回家仔细清理,端详研读,小心翼翼珍藏起来。

                                                                                  (一)代表老祖宗感谢你
       一次上班的路上,经过一家新盖房屋的工地时发现一块冒出地表的石碑一角,下班回家后取了挖土工具并请了一位拉平车的近邻帮助运回。虽是残碑却也有30多公分的厚度,仍然很沉重,竟把平车压趴。小王赔了人家修车的钱,仍不死心,坐在碑上等路上过来更结实的车子。
好不容易盼来一辆叉车,在小王的央求下,叉车师傅把降至地平面的叉齿插进碑身下的泥土,轻轻巧巧搬起来。顺利运到家里,小王感激地递过运费。师傅在路上刚刚听到赔偿平车的故事,被他爱乡举动所感动,怎么也不肯收运费。小王急了:“这不是我给你的,是老祖宗要我代表他们感谢你的!”
小王用清水洗掉碑身泥污,在落款处辨出“董其昌”三字,联系不久前从读史料中得知董其昌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工诗文,尤其书画。清帝康熙特别欣赏他的字。淮安里河西岸的皇华亭,就曾镶嵌过康熙南巡驻跸淮安时临摹董其昌《龙虎台记》的碑刻,两块残留御碑今收藏在勺湖碑园。
as董子书撰2-1 161.jpg
       热心而执着的小王抢救下的竟是古代工匠据董其昌亲书笔触镌刻而成的碑件,是何等幸事!(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15-6-11 08: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贴点内容上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8: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樊国栋 于 2015-6-11 09:00 编辑

                                                              (二)珍稀碑碣传友情

       淮安府署大堂两侧的木插座上,跟“肃静”、“巡回”等巡游牌插在一道的“正四品”牌,宣告知府的级别。 bsIMG_9371.JPG
这个级别比县知事的七品芝麻官高得多了。
       但王志良收藏的另一块残碑却告诉我们:来此赴任的知府或许大于正四品!该残碑是他在新城东南角的城脚跟也叫“巽关”的水城门遗址发现的。碑文记载了重修巽关的经过,落款为清光绪廿九年的知府汪树堂,在姓名后分明缀有“三品”的级别。
bsIMG_3441.jpg
bsIMG_9372.JPG

       这块碑收藏至今,还有一段失而复得的故事。四年前,王志良突然发觉此碑失踪,一连好多天寝食难安。正当其时,一位新结识不久的书画界朋友请我赏碑,我惊讶于他花800元购来的碑正是小王丢失的那一块。当新友请我拍照时,我打断他的雅兴,诚恳告知:这碑的照片我早已拍过,他的原主人请我拍在先,你请我拍在后,原主人正在为丢失这块碑而伤心。新友听了我的话也很感动,遂产生物归原主之意,只是请我代为恳求,让他再观赏一个月。
       王志良听说心爱之碑有了下落,非常激动,慨然应允:“落到他手里,我非常庆幸,愿也出800元算是赎回,抵消他的经济损失。”两人见面后,新友表示只收400元,体现朋友间的资源共享与患难与共。(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9: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樊国栋 于 2015-6-11 09:21 编辑

                                                                                 (三)城砖收藏的把持

       王志良利用业余时间从推土机下抢救不少产自不同年代、型制各异的古城墙砖,包括有卯眼或榫头的母子砖,还有大型模砖。最具有历史考据价值的,是带有各种铭文的城墙砖。就铭文所在部位而言,既有端面的、也有侧面的。从铭文内容看,不少城墙砖来自楚州周边的城市,如“淮安府盐城县”、“淮安口海门”、“扬州府。。。江都县”、“建康都统司”、“镇江游奕”、“池州青阳县”等,不少侧面铭文还带有工匠的名字。
cs楚州,淮安州、军.jpg
       小王从网上得知,扬州人介绍他们馆藏的一块端面上带“楚州”字样的城砖时,称楚州烧制后支援扬州的。他依据自己收藏的扬州、江都、泰兴等字样的铭文砖,认为更多的情况是扬州支援楚州的。我们这里对于城墙及其城砖的研究甚至抢救性保护,似乎尚未开展起来,他很着急。目前,他正着手与我合作整理铭文资料。
       三前年,苏州晚报记者与阊门区政协人员到淮安区,特为筹建明初“洪武赶散”移民于苏北的专题博物馆,专门搜 集相关史料与实物。他们看中了小王家收藏的新城遗址出土的大型城砖,对铭文落款处有“洪武七年”字样深感兴趣。
cs侧:“洪武”重4.jpg

       为了把它带回苏州,慨然承诺:将发出请柬邀集全家以贵宾身份出席移民博物馆揭幕式。这可难住了小王,他坦言:楚州(那时尚未改称“淮安区”)历史遗存由于种种缘故,大大落后于苏州,“我虽有两块这种款式的砖,实在舍不得让品相好的流出楚州;但如果把品相差的让出,又觉得对不起安眠在苏州地下的老祖宗,也影响家乡楚州的对外形象”。我在一旁帮他解围:等找到第二块好的,一定带着它到苏州参观博物馆。来王家的苏州人非常认真地测量并记录下砖的尺寸,拍摄下整砖的形态及局部的铭文。还拍摄了王氏迁淮始祖从苏州带来的砖雕门当——
cs市政协夏冰处长仔细端详IMG_2726.jpg
       兴许小王与城砖接触太多,竟练就一双识砖慧眼。在一次参与网友们探访古末口的活动中,他远远见到荒地里一块城墙残砖,随口报出“淮安州砖”,网友赶过去捡起,抹去端面泥土,果然是!引来很多网友围观拍照,他趁机讲述了砖形的特点及其烧制背景。
cs端“淮安州”-志良藏IMG_3072.jpg
cs给铭文古砖拍照IMG_3240.jpg
cs讲述铭文城墙砖的特点IMG_3244.jpg
       小王慷慨地让一位网友将这块砖带回家,很快,另两位网友撰写的关于该砖的图文登上了《淮海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樊国栋 于 2015-6-11 09:18 编辑

                                                           (四)只为抢救,不为盈利
       与大多数人为理财而收藏不同,王志良是真正为爱家乡文史而收藏。他抢救的金石类文物,除了上面介绍的,据我所见,大到浙绍会馆的界桩(参见下图),小到瓦当、脊花、脊兽、古瓷片、古代省油灯、近代水烟袋等。大型器物无法搬回的便拍成照片,如板闸岔道口一带涵洞边的带寿字图案的花岗岩桥栏(参见下图)、河北城隍庙的八角形石井栏等。
ds浙绍会馆180.jpg
ds精美绝伦万寿图IMG_1238.JPG
       金石之外的,只要他认为有历史见证价值的,他都会伸出援手抢救下来,比如板闸回施庵的木质斗拱构件(参见下图)。为了增进文物知识,他每个星期天都要赶往清江文庙从地摊淘旧书。
ds板闸回施庵IMG_5876.jpg
       对于古玩商店老板看不上眼的拆迁户家里的民国家具,他实在不忍心作烧炉子的燃料而遭毁灭,收购回家,用锯、刨等土工具进行配料,加以整修。我见过的就有八仙桌、带抽屉的小方桌等(参见下图)。
ds桌面整形-正IMG_3469.jpg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9: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樊国栋 于 2015-6-11 09:36 编辑

                                                        (五)抢救不被理解时
       去年,他邀约另一个热衷收藏的王高,特地来我家,提出介绍他们加入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强烈愿望。他们说,经常遭到建筑工人批评:“青年人不好好工作去养家活口,到这里来翻破砖做什么?莫妨碍我们工作!”他们也作解释性回答:“是工余来抢救历史见证的”,虽应该得到理解,但在趋私利、讲现实的风气下,他们的身份与目的总会引起怀疑。
       可不?在板闸拆迁的那阵子,他们就着着实实碰了一回硬钉子。在×××××院内拍摄到了断成两截的巨型汉白玉坊额,饰有明代宽大服饰的人物浮雕、镌有“一品当朝”铭文,当属极具史料价值的文化遗存。
es拆迁总指挥部内的石雕IMG_6462.jpg
es“一品当朝”实属稀罕IMG_6464.jpg
es舞蹈浮雕IMG_6463.jpg
       不料临离开时工作人员追出,盘查他们的身份,要把他们带到派出所调查有无前科,强制他们把所拍的板闸文物照片,包括在别人家拍摄的镌有浴室堂号的汉白玉招牌等统统删去。网站得知两小王遭到的歧视与不公正待遇,第二天,带着更多的人,打着网站的旗号,在他们的指引下,再次探踏访了板闸,大家争相拍下这珍贵的坊额。
es盘过跨河大桥,驰向河西戴宅IMG_6553.jpg
es草坪合影IMG_6439.jpg
       他们也越发感到带有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会员身份证的必要。区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领导接到他们的恳切申请,很快吸收他们为会员,并发给会员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09: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樊国栋 于 2015-6-11 09:38 编辑

                                                              (六)天助好人一家

       王志良家经济并不算怎么宽裕,父母刨菜园卖菜;哥哥受雇于南京法律部门,刚刚回家完婚,目前留家乡从事工程监理;小王自己在地方开发区打工;妻子曾是孤儿,在私人办的小纺织作坊打工;儿子快上幼儿园了。为节省家庭开支,电视机坏了,总是自己小心拆卸,操自备的电工器械找毛病,搞配件。全家人不指望发意外财,且支持他的抢救性收藏事业,颇有一种古代君子“安贫乐道”的境界。
fsIMG_0826.JPG
       休假日,小王经常驾电动车,前面站着儿子,后面坐着妻子,一起到拆迁废墟地寻城砖。他甚至教会了妻子作现场拍照、录像。(有相关录像)
最近小王的妻子不幸患上淋巴癌。为给妻子治病,把刚刚搭建的藏品陈列室腾空出租。藏品又成了早期的无序状态,四下摆放。珍贵的铭文砖藏到睡觉的床肚下。在全家的关切与小王的精心照料下,毕竟年轻的妻子终于挺了过来。这是化疗与照光治疗后期,妻子在家庭院子里的与三代人嬉戏的现场照。
fs子盯着跑-妻侧面,近IMG_6578.jpg
       祝福小王妻子早日康复,彻底战胜癌魔,继续当好丈夫抢救性收藏的得力助手!也祝福小王全家安康美满,其乐融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8 21: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根收藏家——王志良 真不简单!{:soso_e179:}
愿天助好人一家!祝福!{:soso_e1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3:34 , Processed in 0.073771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