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07758|回复: 8

江苏最美编辑——杨光中(名家访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2 13: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洒向文学园地一片情    
                       ——杨光中印象记
                                季学军


杨光中.2.jpg
杨光中老师谈400位名家手迹收集的过程

          羊年岁末,应邀赴上海参加中国散文佳作颁奖典礼的头一天,我们专程去宁拜访了《青春》杂志社原编辑杨光中老师。杨老师是福建人,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编辑行业为时数十年,人称老黄牛。或许是对家乡有着解不开的情结,杨老师现在的办公地址在鼓楼区福建路。到福建路时,我们电话告知杨老师我们快到了。当我们来到华富大厦门前时,一个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略显瘦小的老人,正伫立在寒风中向我们微笑着打着招呼。这就是杨光中老师,一位高龄腿脚不太利索的老人伸出了手,寒冷中传递给我们阵阵的温暖。
       第一次和杨老师见面还是1994年的夏天。上世纪80年代,《青春》杂志发行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那时杨老师已是杂志社的编辑室主任。      
       当年《青春》杂志是全国文学核心期刊,在全国影响力巨大。1994年年初,当时还在淮安市复兴镇党政办做报道员的赵日超,他的散文《我在路口等你》被《青春》杂志评为二等奖。在信息封闭网络还不发达的那时,赵日超的散文被评上二等奖,他却一点也不知。那年夏天,杨老师顶着炎炎烈日,从南京来到了我们的这个偏僻小镇。杨老师在镇党政办为赵日超颁了奖状。作为一名资深编 辑能千里迢迢的来为一个无名小卒颁奖,赵日超那天无比激动。杨老师无愧于编辑这一称谓。南京大学教授包忠文在一篇序言中是这样评价杨光中老师的:一位真正的编辑必须要有一种愿为无名者铺路,乐为他人做嫁衣的“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颁奖的那天,杨老师的这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镇政府的所有人。也正是这种精神感染了文学青年赵日超,也奠定了他不畏艰辛地走从事文学创作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赵日超的旅游文学屡获全国多种奖项,广为媒体关注与好评,多次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引起文坛重视,被多家报刊整版连载,跻身全国知名散文家行列,并出版《窗外风景》专著,前些时江苏省作家协会已推荐赵日超参加中国作家协会。提到杨光中老师,赵日超不无感慨地说,杨光中编审当年像伯乐相马一样从稿堆中发现全国各地无名作者的来稿,不断推出新人作品,杨老师慧眼独具,他是我文学创作的引路人。
        不为名,不为利,能屈躬为新人着想的编辑才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编辑。当时镇中学校长听说,镇里来了一位省城的大编辑。便慕名前来请杨老师为学校师生们讲一堂写作辅导课。杨老师二话没说答应了。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也旁听了那堂课。掺杂着闽南普通话的杨老师知识渊博,他的生动有趣、旁征博引的讲解至今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杨老师说,写作是生活的积累,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思想感悟,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文章也就出来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给人一种文学创作的欲望。那天,杨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他们编辑部,如何帮助北京一名残疾人走上成功写作之路的故事。她叫赵泽华,文革期间被几个坏人缠绕、追逐,她慌不择路地穿越火车轨道,不幸被火车压断了一条腿。就在她对生活失去信心时,《青春》编辑部的邢熙坤编辑给她写去了一封温 馨的信。就是这封信让她重新找到了自我。之后杨光中老师和邢熙坤编辑一同去北京看望她,鼓励她,通过残联组织帮她找工作。后来她用她的原型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叫《生命的坚持》。杨老师在镇中学的讲课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神经。我也揣摩着学写起了散文。此时杨老师问起我本人的情况,我说1996年淮阴市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我与广播”征文,我写的散文获得了优秀奖;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电台又举办了“我的1997”有奖 征文,我写的散文获得了三等奖。如今,写作也成了我乐此不疲的生活向往。是杂志、报纸、电台架起了写作者和编辑之间的连心桥。对于写作者来说能遇上一名好的编辑也是一种造化,会使人受益匪浅,获益终身。
       杨老师领着我们望着书橱中排列着一行行整齐的书籍和商会出版的杂志,我们也感受到了这是一位与书结缘了一辈子的厚重老人。我们坐下后,没有一点师尊的杨老师又忙着为我们沏茶。一杯茶让室内增添了暖暖的意境。这时陪同一道而来的赵日超从包里拿出了一份《淮安区报》,上面刊有杨老师《有恒为成功之宝》的文章。杨老师说,这篇文章是他当时在《青春》杂志 做编辑时和上海作家叶永烈约稿交往的回忆。当时《青春》杂志办刊宗旨是既要扶持新人,又要联络作家写文学辅导文章,这样才能提高办刊质量,提高知名度。那个年代,《青春》杂志培养了很多作家。梁晓声的处女作《今夜有暴风雨》,苏童处女作《第八个铜像》,还有黄蓓佳、范小青、王安忆、叶辛、韩少功等文学新人的作品都刊登在《青春》杂志上,后来他们都成了著名作家。曾任文化部部长的王蒙 为扶植文学新人,在《青春》杂志上连续发表《当你拿起笔》的辅导文章。为了与名家建立长期的交流,杨老师曾经去陕西拜访过,和习近平总书记同住一个窑洞的著名农民作家路遥、拜访过天才作家贾平凹。还多次赴京登门拜访过和他同乡的冰心老人以及严文井、袁鹰、汪曾祺、高士其等人。为了能和更多的作家建立联系,杨老师涉足西北、西南和中南诸省市,并和他们建立了书信往来。写历史小说 《李自成传》而得到毛主席肯定的著名作家姚雪垠,当年写作稿纸不够用时,就写信向《青春》杂志的杨老师求援,通过书信来往,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当年很多人对文学都有一种痴迷的程度,一部好的作品能影响好几代人。现在大发展年代更要注重文化的培育。城市发展中要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地方发展中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到北京人们自然会想到老舍茶馆,因为这种文化已在人们心中深深地扎了根。习总 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双丰收,这也正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象征。杨老师侃侃而谈,我们似乎没有了年龄的界限。因为文学,我们与杨老师结缘;因为文学,我们感受到了杨老师敦厚的人格魅力。从《青春》杂志社退休后,杨老师继续发挥余热,还负责某杂志的编辑工作。在做几十年编辑工作之余,杨老师还创作出版了好几部关于写作知识方面的书籍,其中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写作也有诀窍》这本书我一直珍藏着。关注和培养文学新人,默默为无名写作者铺路,杨老师总是乐此不疲。《青春》杂志面向全国发行,也是全国各地作家最喜欢的刊物。多年来,在与各地作家约稿时,杨老师收藏了巴金、叶圣陶、冰心、王蒙、铁 凝、叶辛、路遥、贾平凹、姚雪垠等400多位名家手稿真迹。无疑,这些手稿已成为了当今不可获得的珍贵资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验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心路的历程;胸怀自然豁达。著作等身的杨老师把写作当成了一生的乐趣,至今仍然笔耕不辍。他当年做编辑时与全国许多位作家建立了特殊的联系渠道。像广东作家秦牧、上海作家叶永烈、天津作家冯骥才、福建作家郭风等都有多封书信往来,能和许多位作家见面、约稿、书信往来。这无疑是给当今社会扼守着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老一辈作家们身上有着光荣的传统,在艰苦条件下能创作出久盛不衰的力作,他们的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后人学习。“甘为人梯”,做了一辈子“嫁衣”的老编辑这次要将“嫁衣”做得更加的气势恢宏。他正用手中的笔一份一份的还原着当年拜访各位作家的情景经历。他要将老作家历经艰辛的创作精神挖掘出来,以示后人。 它必将成为研究名家写作的珍贵资料。杨老师依然有如此高的写作热情,让我们再一次感动。望着嵌镶在老人脸上菊花般的笑容,我们真正地感觉不到冬季的寒冷。
      祝杨老师身体康健!愿杨老师书信回忆录《百位名家谈创作》早日面世,他的夙愿、大梦早日实现!
         (季学军: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江苏散文学会会员)


发表于 2015-12-22 13: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为名,不为利,能屈躬为新人作想的编辑才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编辑。

大赞!
如今象杨光中老师这样的好编辑还多么,还多么?

点评

杨老师是编辑的榜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 17: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7: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昭阳千垛 发表于 2015-12-22 13:50
不为名,不为利,能屈躬为新人作想的编辑才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编辑。

大赞!

杨老师是编辑的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5 22: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光中老师是当今编辑的楷模。青春之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行量在全国居高不下,就是因为那个年代有一批尽责的编辑,90年代《青春》是全国文学核心期刊,在全国影响力巨大,这与编辑们“甘为人梯”的精神分不开,青春之所以年轻,出了一批批大家、名家,这与当时一批尽责而乐于做“嫁衣”的编辑辛苦劳动更是分不开。      祝愿青春永远年轻。


又讯:季学军获得全国散文佳作奖二等奖。
AF74698F7884D3880C770C20518376EE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6 00: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最美编辑,赞同。向杨老师致敬,问好沉默是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6 01:16: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灵、通透,有云锦入怀之妙!
来自: 微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6 20:2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好编辑能推动中国文学事业往前跨越一大截!
来自: 微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7 19: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你!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5 16: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差莆田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5 07:02 , Processed in 0.080296 second(s), 6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