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50046|回复: 6

张胜友和他的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7 20: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胜友和他的时代
   著名评论家    王光明


d000001d33dfdb91fbf[1].jpg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Y0MjQzMA==&mid=2649391152&idx=1&sn=410049583c8d8269b31702ca6f7700f4&scene=23&srcid=0906jbagDVCEKUZMd4baN6RT#rd

       20世纪后二十几年,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自身,都称得上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正如这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前半叶,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时代一样。不同的只是,前半个世纪的中国,是革旧世界的命,摆脱封建和殖民的积弱,建立一个现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而1970年代后期的中国,则是自我革命,面对社会主义实践自身的问题,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回归初心。
       翻天覆地的革命是血与火的考验,体现着坚韧不拔意志和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而正视自身发展中的问题的自我修正,则是认识与反思、自我修复能力的见证。它们都需要思想与行动的能力,但拨乱反正的时代对知与行的合一显然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中国这个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毫无疑问,张胜友是一个弄潮儿,一个充满时代激情的大时代的阐述者。无论是他1980年代具有广泛影响的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作品《文艺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一包就灵》、《命运狂想曲》、《世界大串连》、《擎起达摩克利斯剑》等,还是1990年代直至新世纪,简直称得上家喻户晓的电影、电视政论片《十年潮》、《历史的抉择——小平南巡》、《让浦东告诉世界》、《风帆起珠江》、《闽商》、《百年潮·中国梦》等解说词,都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行程的生动讲述。在这些作品中,张胜友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许多生动典型的历史细节,而且以充满激情与诗意的政论风格,体现了大国家、大时代、大变革的精神风貌。
      张胜友紧贴时代的脉搏,让文学这一传统的形式,借助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介,实现了新的腾飞。他的作品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获得专家学者的好评,算得上是当代主流文学中最成功的作家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张胜友的成功,不只是思想与语言领域中激扬文字的成功,而同时也是自身改革理念、勇于开拓变革上的成功。他不仅通过阐发现实社会中改革开放的典型事例去推进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而且自身也是躬行体制改革的“吃螃蟹的人”。其中最著名的事例就是他分别出任光明日报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社长,把“吃皇粮”、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变成了既产出高质量精神产品又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文化企业,从而开创了当代中国出版业体制改革的先河。
       不只是一个用语言表达梦想的作家,也是以行动改变现实的实干家;不只用语言想象与阐述时代,同时也用切实的行动投身于伟大的社会变革实践,这是张胜友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中国作家最重要的特点。在绵延几千年的文学传统中,大多数文人墨客都不是一个行动能力强的人,所谓手无缚鸡之力,只能纸上谈兵。即使在现代社会,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也尖锐提出过知识分子思想与行动脱节的普遍问题,认为“我们的优点正是我们的弱点”,只会凭良心说话,却对严重的社会问题无能为力。因此,像张胜友这样知行合一,在语言想象与社会践行两个领域都能建功立业的人,特别难能可贵。


d040001b6e13ea4b0d2[1].jpg

      张胜友在写作与实业两方面取得的成就,既体现了张胜友的才华、卓见和胆识,也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方式的崭新实践。我们不仅要深入研究张胜友的文学成就,也要关注他取得成功的现实启示。
      就最直观的表象上看,张胜友用报告、政论影像作品在我们时代建功立业,并在出版业干出大事业,是因为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大时代。然而,时代的阳光公允地照射每一片土地、每一株花木,广袤土地上的花木却不见得都能长成大材。更何况,人与时代的关系,不是施予以与接受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动关系。因此,俄国革命一个重要的思想家普列汉诺夫在分析时代与个人关系时,认为不应过分强调时代的因素而忽略个人的特殊性,因为时代给个人提供了舞台,而个人也会反作用于时代。杰出人物与时代的相互影响关系,从根本上看,是个人才能与时代的契合关系。普列汉诺夫提出:“为了使一个拥有某种才能的人能运用他的这种才能来对事变进程发生重大影响,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他所具备的才能应比别人所具备的才能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如果拿破仑所具备的不是那种军事才能,而是贝多芬那样的音乐才能,那他当然就会做不成皇帝。第二,当时社会制度不应阻碍具备恰恰当时需要并于当时有益的特性的那个人物施展其能力。”(《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第336页)
      无可置疑,20世纪后期中国社会的历史转折,给张胜友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抱负的大舞台,让张胜友从一个小裁缝变成了著名作家和文化企业的改革家。但张胜友之所以不像大多数同代人那样在被动适应时代中沉浮,而是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历史变革的进程,在时代变迁中华丽转身,从一个落泊的回乡知青到一个著名大学的“老生”,再到《光明日报》的著名记者,最后成为作家出版社的掌门人和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却是他个人的才能与品格在起作用。
      《我的财富是经历》是一篇令人难忘的自叙传,其中有两个细节非常值得注意:一是他学裁缝时不循规蹈矩遵从三年出师的潜规则,半年时间就独立门户;二是他刚分配到《光明日报》文艺部当记者时,单枪匹马赴冰天雪地沈阳采访,写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长篇通讯。这里两个细节都说明张胜友有超越常人的才能,但更重要的,是他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品格,别人不敢做、做不到的事,张胜友可以而且能够做到。
      如果说,开拓精神和坚韧品格是张胜友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话,第二个成功的因素,就是张胜友有大处着眼又小处入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无论写作和从事实业,张胜友都能胸怀大局,着眼社会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对发展趋势有着惊人的敏感,因此,无论在哪个行业,他都能开风气之先。这虽然与他早年在大报从事的记者职业或许不无关系,但他从不孤立地看待问题,凡事都有全局的眼光和视野,却体现着一个做大事的人的胸襟。可贵之处还在于,张胜友做大事,写大社会、大题材、大主题,从来就具体入微,十分注意角度、方法和技巧,因而不失文学的意义和魅力。这是他的许多作品被作为范文收入教材的根本原因。张胜友有一篇题为《记忆》的回忆少年生活的散文,虽然没有收入教材,但他处理题材的才华同样令人难忘。这篇散文把一个不堪回首的时代生活凝聚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细瘦”的情景中,就像把所有爱恨情仇凝聚在一根针的针尖上一样:“每逢周六下午,我和弟弟便携手沿着这伸入田畴的青石小路走去。我们的手都像芦苇秆子那般细瘦,我们的腿也像芦苇秆子那般细瘦,连我们的身子也都像芦苇秆子那般细瘦。我们携着细瘦的手,迈着细瘦的腿,晃游着细瘦的身子,蹒跚地渐次渐远地走向村口,去迎候将归尚未归的父亲。”
      这篇《记忆》以及被选入高考作文参考教材的散文《父亲》,写的是铭心刻骨的个人记忆,但它们同样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是作者唱给渐行渐远的时代和逝去亲人的挽歌。由于写的是难以忘怀个人情感和经历,它不仅更为情真意切,而且无意间彰显了张胜友获得成功的第三种因素: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不遇是他认同与献身改革开放时代的最大动力。张胜友青少年时代的艰难境遇和他后来的成功,印证了爱瑞克森一项关于少年厄运如何影响人生的研究成果:不能笼统认为少年的苦难都是成长的财富,它也可能作为消极的因素形成“自我的迷惘”,要使苦难转化为人生的正能量,“必须找到一种独特方式,使他能以此来重演过去,并在适当的时候,通过适当的媒介,在尽可能大的规模上创造新的未来。”(《历史与生活历史》,第453页)不难看出,苦难让人懂得了热爱与珍惜,而热爱与珍惜,驱使他去追求和改变,而苦难中磨练的个人精神品格成了他不断前进的保障。
        时代的桂冠是给时代的知音和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ca500052a22f8a45c78[1].jpg
发表于 2016-9-17 20: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老师的成功,不只是思想与语言领域中激扬文字的成功,同时也是自身改革理念、勇于开拓变革上的成功。

中国文学的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 10: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与生活历史》不难看出,苦难让人懂得了热爱与珍惜,而热爱与珍惜,驱使他去追求和改变,而苦难中磨练的个人精神品格成了他不断前进的保障。

了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8 21:29: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的桂冠是给时代的知音和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来自: 微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2 17: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坛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6 11: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
张胜友


2006年元宵节,父亲安详地走了,在他老人家85岁高龄时。

印象中,父亲是那么的年轻、潇洒且风流倜傥。其时,全家人随父亲住在永定县湖雷三中。每年新春闹完元宵花灯后,我们兄弟俩便随父母从老家高陂镇北山村步行前去坎市镇码头。途经高陂桥时,父亲便会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关于高陂桥的传说及楹联:“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在坎市镇码头搭乘上篷篷船,小船一路绕着青山绿水摇呀摇,漂漂浮浮地要摇上多半日才能抵达湖雷镇。

在湖雷三中的日子是充溢着欢乐的。父亲稍得闲暇便教我背诵唐诗宋词,我贪玩儿却常约一伙小朋友偷偷溜到十二墩桥下抓鱼摸虾。周日,父亲偶尔会带着我去赴湖雷圩,一路走去,每遇三中男女学生,他们便远远驻足敬礼并问候父亲:“张老师好!”我小小心田顿时溢满自豪感。

往后,父亲先调至峰市七中又转调到抚市八中。正逢饥饿年月,我随父亲步行40里从高陂去抚市念初中,母亲为父子俩各备好两个糠饼供路上充饥。父亲领着面黄肌瘦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我,每每总是把4个糠饼都让我独个吃了,说:“我不饿,不饿……”说完便蹲到水渠边大口大口地捧起山泉水来喝……

父亲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他毕生执教语文课,且在当地学界小有名气。更让父亲自鸣得意的是,据说曾偶然猜中过中考或高考作文题。父亲执教几十年,手腕上永远戴着一块老手表,表针走走停停,停时父亲会抬起手腕来摇一摇,同事们嘲笑他:“超格老师,您戴的是摇表呀?”父亲当即反击道:“我是老教师了,上课从不用看表,讲完教案最后一句话刚好下课钟声敲响呢!”直至我大学毕业领了第一个月的薪水,父亲才戴上了儿子孝敬他老人家的一块售价120元的上海牌新表。

上世纪60年代,全国人民已掀起如火如荼的学毛著热潮。学生们的作文往往大段大段引用毛主席语录以壮声势。父亲批改作文时,凡遇语录无论引用妥当否或错字、别字,一概不予朱笔改动……也算父亲有先见之明,“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造反派几乎拿放大镜审查父亲批阅过的一大摞作文却毫无斩获,父亲终于逃脱一劫。

父亲最终还是被揪出来批倒批臭,并挂上“牛鬼蛇神”和“反动学术权威”的牌子发配学校农场劳动改造。这期间,父亲同我进行过两次异常严肃的谈话,令我终生难以忘怀。父亲说:“我目前处境,饭碗随时不保,你上大学也无望。身为长子,该挑起全家生计的重担了,写作也换不了饭吃,去学门手艺吧!”父亲的话既悲凉又不无道理。我忍痛放弃业余写作,去拜师学了裁缝。裁缝匠刚学出师,无意间连续读到文友林凌发表在刚复刊的《福建日报》副刊的两个短篇小说,大受刺激,毅然回归大田劳作,夜里挑灯苦读苦写。这时,父亲第二次找我谈话,并说了重话:“你也不撒泡尿照照,是当作家的料吗?况且,我们家是什么家庭出身……”这次我抗命了,依然故我。母亲也不断唠叨:“你在家,一个月两斤煤油也不够你烧哟。”恰在此时,张惟老师在他主编的《工农兵文艺》上编发了我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禾花》,并手把手给予鼎力扶持;《福建日报》也刊载了我的小诗《送粮路上》。从此,父亲不再言语了。

我大学毕业时,《福州晚报》副刊发起“作家的童年”征文,我写了一篇千字随笔《记忆》,以凄婉的笔触记述了饥馑年月弟弟饿毙的情景……父亲读后,老泪纵横,来信嘱我:“历史已翻过这沉重的一页,今后再不要写此类文字了。”

父亲渐渐老迈了。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我长年累月在京城打拼,不能侍奉父母于左右,深知不孝罪孽之深重。每年春节回老家探视,都要带上大包小包各式各样的滋补品、保健品之类,但父亲总是珍藏于柜中舍不得吃喝。见到父亲刮胡须时双手颤抖得厉害,我特地从北京带回精美的进口电动剃须刀。母亲悄悄告诉我:“你一走,他又藏起来啦……”

父亲,努力追踪与适应着他所处的风云际会的时代,并小心翼翼地演绎着平淡无奇些许悲凉又颇值玩味的乡村知识分子的人生之旅。

波音747飞机在云雾中轰隆隆穿行……父亲还是于我到家前先期走了……

悲痛欲绝,我只能在父亲的灵堂前敬献上儿子的一副挽联:教书清贫为乐,做人宽厚乃风——先生风范。

张胜友,福建永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光明日报》记者、主任记者、记者部主任助理、作品版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作家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社长、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2016年8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08: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胜友老师说:“文学说到底,就是人学。所以,不管你是传统的,市场的,还是网络的,最后还是要表现社会,表现人生,表现品质。”
今天是张老师逝世4周年,我又想起了张先生在京城的一次讲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2:06 , Processed in 0.066639 second(s), 5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