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67986|回复: 2

张大勇:赏评卞毓方新著《日本人的“真面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2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雕框髹漆一面镜
——赏评卞毓方新著《日本人的“真面目”》
张大勇

   盐阜乡贤卞毓方老师是为大家高师,每每出手,总是以重量级的作品示世,在文坛内外引起震荡悠远的引力波。这也应了我们家乡一句俚语:“不愁龙宫没宝贝!”当我急切赏读完他的新著《日本人的“真面目”》(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禁不住再度发出欢啸,拍案连连。

   方正沉实的《日本人的“真面目”》在手,俨然一块雕框髹漆的宝镜供我面对。照之,我既看到卞先生的才华、文心、史识、艺胆、哲思,又看到我和更多读者的面沉、眉锁、气舒、莞尔、目眺;既看到历史的浪起潮涌,又看到现时波谲云诡;既看到中国的大所以之大、小所以之小,又看到日本的小之所以小,大所以之大;既看到日本的“真面目”,又看到我们的“爱国心”。一镜之尺幅,及地及天及宇宙,长度、广度、宽度、深度纵横捭阖、尽展尽掘,收获良多。

    这是一面历史的镜鉴。中国和日本,可以说是爱恨交加,一对冤家。倭人两次大的侵华战争,惨烈异常,人神共愤,教训之深之痛锥心割骨,因而,我不喜欢日本,一百个不喜欢,一千个不喜欢。1944年出生的卞先生在他的文章里, 大音镗达,立场鲜明:“我的仇日、鄙日、厌日,自是从娘胎里带来”!如果先生仅限于愤怒与爆裂,哪只是低层次的爱国的情怀,只是只能看到浮泛的泡沫而不知深潜的“半盲人”。高蹈和高明的是,“卞先生对日本咄咄逼人的存在,既从该国的历史、文化、风俗入手,又从语言、文学、绘画切入,还从社会、经济、政体等分析,取精用宏,比优较劣,进而,解读日本民族的文化基因,颇见学者情怀和思想睿智,读来醒世警人,感慨良多!”(杨清汀评语)。因而,他让我们用理性抚平的目光,深切的探度更深处的蕴含,不狂大,不气急,不自弃,沉静地从历史的镜鉴中看到两个民族差异与近同,看出自己的未来与去向。寒山寺的钟声,我们也要倾听的!

     这是一面正观的镜鉴。历史的云烟尚未消弥,当下,两国国人的怨怼,又因钓鱼岛、南海问题,烈火烹油,国人之中不少仇日者、日本右翼分子等反华之流,隔着“一衣带衣”,像变味的俳句一样彼此对峙。我们真的就看清、看透日本的形而下的真面目与形而上的“真面目”了?“日本人之瞧不起中国,是从骨子里,这是我的直觉。中国人之瞧不起日本,是在嘴头上,这是我椎心泣血的痛。”卞先生说话了,说得痛心疾首,过后,他又冷静异常,于是他利用早年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攻读日文,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女排赴日本,采访世界杯赛,实地观察文化,此后多次渡海深入,及至退休,自费体验东瀛生活等等的优势与“先前介入”与“在场”,他要将自己眼里、心上稔熟如摸的日本,通过而卞氏特色的大视阈,深思维,多角度,告知国人一个真正的日本。他用的是正观手法,客观纪实,不因国仇而单向偏倚,搞自欺其人的盲目自娱,也不因“家恨”而借助利已一方的想像,搞不得要领的自愚,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我祖上也阔过”,就像前期国内多部抗日神剧,我兵民铜墙铁壁、兵不血忍是为快事,但小日本鬼子果真是一碰就碎、一击就溃的“弱器”么?卞先生他以日本为参照系,跳出中国看中国,不说中国,以“日”观“中”,启发、激励国人头脑清醒而智化,身体强健而刚坚。这是卞先生给广大真正的爱国人士写的一本书。知道吗?他也是“一百个不喜欢,一千个不喜欢”这个蕞尔邻国,但凡智者、贤士、有长远眼光的高人、有恰到好处爱国情怀的赤子,就应当既看对方的弱点,还应当看到它的长处,“真正的对手不是一无是处”。卞先生在《看日本人排队》、《短腿的日本女足姑娘长在哪里》、《“真理之布由一根纱线织成”》的篇什里,让我看到一个多侧面的日本。“曾经的学生,现在的老师,当下的对手,这就是我们不应忽视的理由。”卞先生如是认为。

     这是一面文心雕龙的宝镜。卞先生功力厚笃,博学多思,之所以谓之为“雕框髹漆一面镜”,我指的是他母语古新通融,左右逢源;中外连辔,驾轻就熟。他的为文谋篇,我一直赏看仰视,不能望其项背。他的语言风格卓荦,特色亮人眼目,余味余香醇久,气场浓郁,思想峭拔。在选题上,“他能以鹰隼之势,常常能凌空转换,攫物取象直击关要,读起来心扉訇然中开”。在构章上,他能取法于高手之间的较量,视点在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具体路径上,他切口小,且注重细节。譬如他的《纸钞上的“大国崛起”》、《报头上的文化DNA》均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尤其,他中年之后皈依文化,一笔在手,犹如“乾坤圈”在握,唯觉文能补气,文能丰神,文能御侮,文能敌贼。至今虽老而心犹健,年过古稀为我们捧出窖藏陈酿,一位“文学独行侠”的至诚之心,着实令人感佩!”这既是本著序人的高评,更是我一个后生兼学生的赞叹。赏读卞先生的新著《日本人的“真面目”》,我的嘴里也有一种薄荷糖的感触,先是物质上的体感,继而化为精神上的内存,并有了记性、悟性,有了知性、理性,更有了美性与神性。

发表于 2016-9-22 20: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拜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07: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旅游文化网升级,最高在线读者6万多清零,请您在朋友圈转发与您相关的贴子!拜托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3:41 , Processed in 0.05069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