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14198|回复: 1

关淑芳:我在北大荒制“生物菌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5 17: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品来源:2017年4期中国人物传记

我在北大荒制“生物菌肥”
关淑芳

      我是1967年11月第一批奔赴北大荒的北京知青。当时遵循毛主席“七三批示”的精神:“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将亲手把我们的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将亲身参加埋葬帝国主义的战斗!任重而道远,有志气,有报负的中国青年要为完成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奋斗终身!”我们打好行装,告别亲人,投入到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艰苦生活工作中。艰苦曲折的生活和经历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因为我从学生时代就关心政治,酷爱写作,所以我被分配到黑龙江建设兵团4师35团14连后,除了参加生产劳动外,还受命兼任了连队宣传员,负责连队的对外报导和对内宣传工作。当时正值文革中期,说话不注意会“引祸上身”。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突发,我当时正在积极申请入党,我把林彪事件的政治思考以思想汇报的方式向党组织做汇报。核心问题是:林彪事件后毛主席身边还会不会藏有类似的“定时炸弹”?我不是政治家,也没有对“四人帮”集团出现的预见,只是出于一个热血青年对祖国的忧患意识。但随之而来的是大字报、小字报的无情批判,“无政治主义”和“怀疑一切”的帽子纷纷而来。于是我从一个值得重点培养的青年,变成被怀疑的、政治上有问题的青年,入党申请从此被打入冷宫,我也被连部调到积肥班,从此也开始了我与粪、肥菌肥打交道的日子。
     积肥班的工作就是与各种粪打交道,掏厕所、挖鸡窝、起猪圈是寻常的事情。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我真是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如何对待,前面的路怎么走?这对当时年仅22岁的我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时候没有一定的精神支撑是“趟”不过去的。当时毛主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给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鲁迅先生“牛吃的是草,吐出来是牛奶”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以及焦裕碌的“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牺牲精神,支撑我渡过精神和心理上的难关。我在日记里写道:“当你顺利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成高山上的雪莲;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成山脚下的淤泥。”在北大荒干最苦最累的活是自己人生难得的精神体验,要在这个基点上出彩儿、干出成绩,要有“风暴险关学闯道,冰山绝顶要开花”的勇气。思想通了,就一通百通,于是我领导积肥班的十几个同事们开始了新的工作实践。

        “高温堆肥”——为春播提供广泛的肥源。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由此看出肥料对庄稼的重要性。我们积肥班的任务就是在北大荒高寒地区为连队提供优质广阔的肥源。整个连队的耕地18000亩,有限的肥料怎么能适应呢?在连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开始了“高温堆肥”的劳动实验。
何为高温堆肥呢?就是在秋天将各种积肥的材料按程序堆积,经过一冬的高温发酵,形成连队春播时施用的合格肥料。这些积肥的材料又是什么呢?首先将人尿、猪粪、鸡粪、人粪与各种庄稼的茎杆儿例如麦杆儿、豆杆儿等,一层落一层地叠加,然后进行封闭,使其高温发酵。
      1971年,从冬到秋,我和积肥班的战友们便开始了广泛的收集工作。粪的采集工作是很艰难的,要到老职工家挨家挨户收集鸡鸭鹅粪。尤其是鸡粪,鸡窝很矮,有时要俯下身子去掏,在夏季时一阵阵“浓郁”的腥臭味扑鼻,而当时也没有口罩,时间长了也就不以为然了。猪粪则是由猪号的同志协助提供。人粪的来源不用说就是连队厕所提供,没封冻时,粪由粪勺淘出来,上冻之后,就得用人工来刨,那就非得下到厕所底部(连队的厕所一般底下有一两人深的大坑,因为冬天粪是冻成固体形状的)用铁镐刨下来,再用铁锹、土筐等工具运到堆肥场。在冬天,刨粪便的时候粪渣儿往脸上身上溅的到处都是,来不及躲闪,索性就不躲。在这个过程中苦累是一方面,每天还要“迎接”人们嘲笑、惋惜、痛惜的目光。我们的工作虽然脏累,但是关系来年连队的春耕大计,那是连队18000亩地的肥源,想到这时,心里就坦然多了。
     堆肥除了粪源之外,还需要人尿。这就必须由连里出面组织几位男职工每天一早到各家收集夜尿。老职工虽然房前屋后都有自家园地,但还是大公无私地支持连里的高温堆肥试验,自觉地将全家夜尿提供给我们积肥班。就这样,各种积肥原料配齐后,我们按照“高温堆肥”的要求,将这些原料一层压一层地叠压起来,然后在最外面用泥土将其密封,让其自然发酵。“高温堆肥”而成的粪包一共堆成十几个,放眼一看好像是一排排小山站立在连队水泥凉场上,煞是壮观!待到连队春播时节,连队开始组织大家刨粪土,大车小车热火朝天地穿梭着往大田送肥。
     那时候,国家化肥紧张,连队计划分配下来的指标不多。“高温堆肥”解决了连队春播肥料短缺的难题,而“高温堆肥”产出的是优质有机肥料,施用下去肥效很好,高温杀死害虫卵,同时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的病虫害,保证庄稼健康生长。我们因此受到了连队领导和上级的表扬嘉奖,我曾在兴奋之余,即兴写诗《春播》抒发了当时畅想:
      “春雪纷飞北风吹,草肥遍地任我堆;抡起铁镐一身汗,人要锤炼地要肥;北风吹,北风吹,凛冽寒风奈何谁,风声越高镐越快,人定胜天庄稼肥。”

         试制“菌肥”——为水稻试种创造有利条件
      1972年左右,兵团向各团发出号召,要求开发以水稻为主体的多品种农作物并增加产量。因此,水稻的试种在我连首先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而水稻的试种不仅需要良好的稻种,还要解决其在生长中抗病虫害的能力。这样号称“三0农药(5406菌种,920菌种等)”的研制成为农业科研的“重中之重”。当时,在南方水稻产区,已开始在水稻育秧期推广使用5406抗生菌肥,5406菌肥含有抗菌素,可以增加苗抗病毒的作用,又能防虫害,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促进稻苗生长。但这种菌肥的制成却很不容易,它要引种一种放线菌,用豆饼、肥土作培养基,产生有益菌,最后再与附着物质混合,一起形成菌肥颗粒,最终制成菌肥,在田地里施用。既然全团决定试种水稻,那么科研连队攻关试制这种菌肥也就顺理成章地落在我们14连的肩上。
      连部把试制任务交给了积肥班,由我负责与另一位上海知青共同完成“5046”和“920”菌种的培育。因我是老高三毕业生,在学校学过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我自然成了这一批科研攻关的骨干。
      试制菌肥首先要有合格的“培养基”,而“培养基”的制成需要温度、湿度、灭菌三个严格苛刻的要求。当时连队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压力锅、恒温机、加湿机和灭菌机,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现有的条件想办法完成。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连队领导给我们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分别给机务下了任务,高温灭菌压力锅由机务排的朱贤顺同志用拖拉机大耙片制成,因为大耙片皮坚硬,可以支持1.5个压力的高压,基本达到1.5个压力的灭菌标准。保持恒温的任务则由我们两人24小时的轮流值守来控制。加湿则由我们定时、定量往地上泼水,通过蒸发来保持菌肥试制室内的湿度。房内的灭菌消毒液来解决菌苗灭菌问题。
      以上三个条件满足后,我们又遇到了一个难题。这就是菌苗培养需要几百个像罐头一样大的瓶子和纱布。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和另一个上海知青背着背蒌,步行十几里地到团部医院收集废置不用的培养器皿和量杯等,也向病人要罐头瓶。虽然每次都有收获,但量少解决不了问题。于是我们又步行60里地到虎林县城挨家挨户收集罐头瓶,当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向人们讲清我们试制“三O”农药的目的需求和社会意义后,很多居民都为之感动,分文不要地赠送我们大量罐头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种精神确实难能可贵,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一定要将菌肥试制成功的决心。就这样,我们先后收集了几百个罐头瓶,暂时解决了菌种试验的器皿问题。但最后一步发现还缺少蒙盖培养器皿的纱布,这就由我自己想办法了。我狠了狠心,把临行前爸爸送我的行军蚊帐剪了,解决了这最后一个难题。在这“冬天是冰天雪地,夏天是蚊虫唱戏”的北大荒,没了蚊帐的后果可想而知,翌年入夏之后直到深秋,我遭受蚊虫袭扰,被咬得混身是包,有时抗不住就暂时钻进战友的蚊帐中。但是一想到连队秋后水稻丰收的美好前景,心里是甜滋滋的。
      让我难忘的是,在试制菌肥的过程中,我还有一次负伤的经历。一天早晨,我去菌肥试制层检查高压灭菌工作情况,当看到高压锅密封不严,滋滋冒气压力有所下降时,便本能地顺手去调整按钮,没想到高压灭菌锅锅盖“呯”的一声腾空而起,巨大响声惊动四方。站在一旁的我全身立刻被热水罩住,双眼一下子便看不清了,脸一见风马上涨得像紫色的皮球一样。领导和同志们闻声而来,卫生员对我进行简单处理,连里立刻派“热特”轮式拖拉机把我送到了团部医院,当即被诊断为“二级烧伤”(蒸气爆伤)。在医院里,我整整昏睡了两天两夜才苏醒。为了防止败血症,我忍住医生对我脸部用酒精、盐水消炎处理的巨痛,护士将烂皮一点点剥掉,治疗中掉了两次皮才长出新皮。我真正体验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的含义。但是回想那些为了救火而长眠在北大荒的战友们,我的受伤和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
      令人欣慰的是,我和战友们的付出终于收获到丰硕的成果,连队领导首先将“5406”和“920”菌种在连队实验田进行了成功的试验。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菌种被液化、稀化,以喷雾状态与种子进行搅拌,然后在大晒场晾干,晾干后的种子再与氮、磷、钾肥料第二次搅拌后,以颗粒状洒向大田。它不仅用于稻田,也用于各种农作物。
      1973年,我们14连进行的100亩地水稻种植试验田获得成功!除了上级的支持、全连老职工和知青们的团结奋战,我们积肥班试制成功的“生物菌肥”也是试种水稻一举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试制成功的菌肥,有效地解决了稻苗在生长过程中防治病虫害侵蚀和增强秧苗自身免疫力、生长力的问题。
      1973年春天,当连队水稻试验田插秧布苗时,我们试制成功的菌肥颗粒被一把一把地撒向全连上下寄予希望的稻田。尔后,看着稻身一天天茁壮生长,由小到大,由绿变黄,那春播、秋收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如在眼前……
      在改革开放后的这些年,农场大力引进人才和资金,北大荒不仅有了水稻,还有旱稻,产量连年增长。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水稻已经代替当年的小麦,成为主要的农作物。如今,黑土地上长出的优质大米已出现在不少家庭、饭店的餐桌上,“北大荒稻米”已成为名扬四方的优秀品牌。其实,在这中间也有着我们这些当年“兵团战士”的辛劳和贡献呢。

发表于 2017-6-14 10: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稻的试种不仅需要良好的稻种,还要解决其在生长中抗病虫害的能力。

都是功功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27 04:32 , Processed in 0.04671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