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3427|回复: 5

对泊一生两首五言律诗的分析及解读(评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5 17: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泊一生两首五言律诗的分析及解读(评论)
齐凤池
2006-11-5
今年以来,我陆续读了泊一生的许多古诗。她的古体诗,从文字上讲是很婉约的,从作者的情感上是很深情的,读她的古诗有一种画面感觉,意境很空灵也很深邃。从格律对仗平仄上要求也过得去。如果按照王力教授的要求或从古汉语的要求上讲,肯定是有瑕疵的。但那属于鸡蛋里挑骨头。我认为。七绝写的最标准的当属杜甫的《绝句》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晴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但要是写到那种程度,只有大师才能做到。

这首诗,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分析都是无可挑剔的。它采用了名词对名词,量词对量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颜色对颜色等对仗的手法,给人以美的想象和享受。这是一般人的眼光都能看到的。而我认为,在这首诗里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在这首诗里我还发现了几何。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这是平视。“一行白鹭上晴天。”这是仰视。在这两种事物中,我发现了一个三角。当然,对于一首诗歌的理解,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对于一个用汉语说话的民族来说,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也就是这么点了。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这些经典大作,早已成为人们从前的时尚。但是,今天还有谁来去传承呢?不用说是传承了,就是用汉语说话,人们在用母语说话时也表达得语无伦次。我曾经写过李清照,“易安词是古代才女的一到拿手的小菜,专供书生秀才下酒。如今,小菜在桌上摆了千年,还有几个书生秀才用它下酒?它还能醉倒几桌真实的情感?”因此我说,古诗甭说是写古诗了,就是看又有多少人能看懂呢。我感觉泊一生对古诗的感悟是很深刻的,而且她的悟性也是很深的。她在把握词性时使用的语境和语感非常到位。而且显得不热不温,有张有迟,张迟有度。可见她的功力甚厚。这里我没有夸张和奉承她的意思。我是读了她的很多古诗后有了一点个人感受。

我知道现代新诗歌不好写,写诗不仅需要激情,还要具备很高的技术。所以说光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是不行的,诗歌的素质是最关键的。因为,诗歌需要很多的技法,比如:想象、跳跃、韵律、节奏、张力、断裂、意象、语感、语境等等。然而,古诗的要求就更高了。能够简单地驾御平仄,做到不出问题就相当不易了。如果再把古诗写得很到位,语言很俏丽,每首诗中都出现一两行警句就棒了。我读泊一生的古诗就发现了她有很多的长处。她在处理一些细小的环节上把握得就很得当。如“花魂憔枯干”,花的灵魂都憔悴了的感觉,“痕伤烙心间”。这两句使我想到了“感时花见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又是多么的深刻呀!下面是我对泊一生的两首诗的分析解读《怅》 “秋深落叶冷,霜重侵衣寒。身栖锦城处,思绪飞万山”。秋天到了,那一片片碧绿的叶子,渐渐的枯黄了,使人感到肌肤有了一丝寒意.心不由地有些寒冷了.尽管生活在锦城温暖的环境里,心已飞到了寒冷的遥远“.愁浓往事涌,花魂憔枯干,问天吾有过?痕伤烙心间”。这个时候我的心呀,往事开始涌上了心头.想想这一切,不由地感觉有太多太多的无奈,我的心情有点憔悴了.正好和眼前的秋景相吻合了.我问苍天.苍天啊,这是谁的过错呀?苍天没有回答.但深深的烙印已经留在了疼痛的心上了.《惜》“何有鸳鸯锦,思行意却反。云飘星伴月,泊客幕青天”。我曾经有过许多许多美好的鸳鸯的梦幻,对于理想的合卺之梦时时都在期盼,然而,现实与梦境的距离是多么的遥远哪!我所期盼的恰恰相反了.好象是星星伴着月亮的顾盼。啊,我已经象晴天的垂暮了。但我仍然还有许多美好的理想和志向。“双翼飞峦障,惜逢在殿前。莫道痴如醉,相悦携手牵”。愿我柔软的双翼飞过所有的屏峦叠障,与你相逢在金碧辉煌的殿堂,不要再对我说痴情了。让我们携手象朋友一样默默地一同走过从前,无源的河水没有岸,即使再见也不要轻轻说出,因为我们比儿时更勇敢。两首五言律诗,读后给我的感受是很深的,她的诗仿佛把我带到了诗歌的意境中去了。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如果每首诗歌都能做到这点,就都是好诗了。说点不足的地方,泊一生在练词练句上还欠火候。古人讲:语不惊人死不休。尤其是古诗。就简单的四八句。如果语言的平淡就失去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我曾经说过,短诗能杀人,三五行,四八句就要达到目的,如果做不到,那就是自杀。所以说练字不如练句,练句不如练意!可见意,在古诗中是多么的重要呵。

今天喜读泊一生的两首律诗,随便说了几句。说的不到位的地方请批评。因为我也是学习!
发表于 2006-11-5 20: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楼主赐稿.
(有乱码,可否重新编辑一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5 20: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分析的很独到。把古诗词的内蕴看得剔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6 15: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字不如练句,练句不如练意.赞同这个观点!此文条理清晰,分析的透彻到位,齐先生对古诗词颇有心得啊!
加亮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22: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无门客2006-11-06 15:01发表的:
练字不如练句,练句不如练意.赞同这个观点!此文条理清晰,分析的透彻到位,齐先生对古诗词颇有心得啊!
加亮鼓励!!
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7 22: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毛三2006-11-05 20:07发表的:
欢迎楼主赐稿.
(有乱码,可否重新编辑一下?谢谢)
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7 21:23 , Processed in 0.042126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