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679507|回复: 13

【名家进淮安】安丘藁街王氏族人寻根问祖访淮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0 21: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

东方旅游文化网邀请文化名家进淮安采风


这里是潍坊:安丘藁街王氏族人寻根问祖访淮安




睛彩潍坊
616b6261c62008e239c70a48944278d8_081838lu63vzhjj8n338dj.jpg

B035C4800CB6DE6A949F0557D7412DA0.jpg

       “家有谱、府有志、国有史”,在中国家谱约有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的历史档案。一本家谱可以了解到同宗共祖、世系人物和人文事迹等方面的历史图籍。安丘藁街王氏家族先后十次续修族谱,其中最新续修的族谱被国家图书馆、省市档案馆收藏。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安丘藁街王氏家族。
    QQ图片20190510213046.jpg

左一宋士勇,左二赵日超,左三王春昌,左四王宝林,左五王培强,后排左起李连科,左二王振海。

    “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曾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这是明初大学士邱浚途经淮安河下时留下的赞美诗词。六百余年后来自山东的王氏宗亲,再次登上康乾二帝驻足过的御码头,走进被称之为湖嘴大街的古道,穿行于明清古宅之间,用心触摸着这座古城的精神与风采,辨析着镌刻于古街民居中曾经的繁华和热闹,不失为一种独特的享受。
       QQ图片20190510214335.jpg
       安丘藁街王氏宗亲淮安寻祖之行已经筹备很久,这次他们终于踏上湖嘴大街的青石板路,看着门口闲聊的街坊邻居,古镇市井生活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了眼前。窄巷蜿蜒、楼阁齐天、灯笼高挂,石板片片块块相连,这是河下古镇最坚实的记忆,凹凸之处述说着岁月的坎坷不平。

       “千米长街青石铺,万家商铺依两旁”,沿着古道前行来到一家名叫“王兴懋酱园” 的檐下,同为王氏宗亲创办的这家酱园始于乾隆十年,现今是河下古街为数不多的“江苏老字号”特色传统作坊,这种前店后坊、住宅一体的家庭作坊格局,成了湖嘴大街的一景。
QQ图片20190510213927.jpg
        王姓是安丘的第二大姓,据其来源、族系情况,可分为圈子王、寿山王、藳街王等数十支王氏。据《藁街王氏族谱》记载,藳街王氏始祖王伯农,原籍江南淮安府山阳县西湖嘴上,元朝末年为避战乱携妻儿迁来安丘。所以安丘藁街王氏宗亲这次来到了淮安,走在家谱中记载的“淮安府西湖嘴上”,重温先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淮安不仅是淮河两岸和中国大运河之畔的富庶之地,更是文脉绵延数千年,被称作“天下第一进士镇”。历史上的河下古镇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潜盐要津,漕运盐粮必经之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明代抗倭状元沈坤、清代大医学家吴鞠通以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等都是这里人。
QQ图片20190510213922.jpg
        淮安距离安丘四百多公里,王伯农携家眷北上逃难所经历的艰辛现在已经不得而知。算是逃难来到安丘,安丘人毫不排斥地接纳了他,并且很快就融入安丘当地人际。
QQ图片20190510215143.jpg
       始祖王伯农带到安丘的不光是全家逃难的身影,更重要的是把淮安的家风民风人情,特别是淮安府的重耕读以持家立业之风也带到了安丘。自他之后,王家一门不忘耕读,勤俭持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终成安丘盛门。

        藁街王氏先祖为人忠厚,积善行德,富贵不忘穷人,经常以粮资接济贫人。并且广设义田、无偿供无土地的贫穷苦人耕种,以维持生活。在当地设义墓地多处,让贫穷的连墓地都没有的人埋葬逝者使用。藁街与县署一墙之隔,时年县监狱狭窄拥挤,犯人受罪,王氏主动捐地一段扩建监狱。这些善举深得官府的认可和百姓的称赞。王氏家族富裕之后,更加注重文化教育,聘请良师教授子弟诵诗习文,从八世开始在明朝中期就考取进士两名,举人五名,贡生十一名,秀才五十二人。
QQ图片20190510214412.jpg
       王嘉谟,字仲陈,号印台,为藁街王氏八世祖。他生来就聪慧而有异才,博学能文,落笔惊人,因而能早取功名,位列先要。他二十四岁即登嘉靖丁酉经魁,明嘉靖十七年考取戊戌进士,初授户部主事。
QQ图片20190510215125.jpg
        王嘉谟辽东督查回来不久后,便升任湖广签事。他生活中内敛自持,不是招摇之人,从不以富贵之身,张扬于乡里乡亲之中。走亲访友也是只身来往,从不带侍卫随从,像平平常常的儒生学士一样。他在任数年,廉洁奉公,正平讼理,生活平易近人,得到了当地军民的爱戴和称颂。

        王嘉谟居官清正,为政以廉,为官多年除了俸禄以外一无所取,家中田园宅舍一无增加,在乡里传为美谈。他天性谦让,因此能化民成俗,勇于任事,但是也因此积劳成疾,仅仅三十四岁就病故在任上。他的晚辈安丘同乡,嘉靖四十一年进士马文炜在后来撰志中写到:王嘉谟,性和易,与人无町畦,所至清谨,人多称之,载邑志。

        王嘉谟之孙十世祖王应楫,字用甫,号济川。自幼才气出众,且能笃志力学,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科进士,初授山西徐沟县知县,调榆次县知县,后升任户部主事、刑部四川司主事,历任汝宁府知府,潼关兵备副使、河南按察使等职务。

        河南汝宁府是当年明朝的重灾区,据诰命记载,天启元年即1621年,由于旱灾、蝗灾,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因此盗贼四起,灾民闹事,汝宁久无宁日,朝廷派王应楫接任汝宁府知府。

        另外根据诰命的记载,陕西潼关一带地理险要,天启五年此地荒旱灾情严重,百姓流离失所,这也影响到了守城官兵的不安情绪。朝廷又授予他为陕西潼关兵备副使,王应楫到任的时候,组织带领民众投入到抗灾救灾中去,动员富余的家户捐献粮款救济灾民,也由于他的官声极好,老百姓信服于他,使灾民迅速自救恢复了生产。

        王应楫任官期间,明朝已到末季,社会矛盾重重,阉党作乱,政治昏暗,朝纲已紊。王应楫在此形势下做官,所到之处却能特立独行,洁身自好。他的卓卓大节,在于拒绝阉党魏忠贤拉拢一事,充分体现了做人的原则和胆识。
QQ图片20190510215133.jpg
       王嘉谟和王应楫为祖孙进士,二人为官廉洁勤政,崇尚简朴,公而忘私,不惧权贵,为乡人和当地百姓颂。朝廷也给予了他们很高的褒奖,当年安丘城里有23座进士坊,其中坐落在县署大门右侧的“两世宪臣坊”,就是天启五年朝廷颁旨为祖孙两人兴建的。

        王应楫的近支孙十二世祖王琇,自幼聪慧,学习用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以十八岁少年中举,初任河北蠡县教谕,后升任湖北武昌县知县,调河北元氏县知县,因政绩卓著升任江西九江府同知,河南周王府长史。

        王琇虽为文臣,却履行着武将的职责,以效命国家,保护百姓为天职,视死如归,表率军民。但是终因明朝国力已衰,无力回天。清朝建国以后,顺治帝启用前朝的名臣,朝廷颁旨启用王琇,亲友也劝他应诏出仕,但是王琇说,古有明训,忠臣不事二君。于是隐居在家终生不再出仕。
      QQ图片20190510214406.jpg
        王琇在家常以诗礼教育诸子,敬宗睦族,族人邻居有贫困者则尽力帮助。他的长子(十三世祖)王翰臣,是当时有名的才子,有人劝其科举应试,他受父亲影响,坚辞不出。 安丘藁街王氏从始祖王伯农迁居安丘,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六百年来,经繁衍、迁徙,藳街王氏后裔现已遍居安丘境内外。
QQ图片20190510215405.jpg
        纵观安丘藁街王氏发展史,鸿儒满门,人才济济,为当地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道德文章遗风传,沐浴安丘藁街门。极目运河海量度,淮安渠丘亲加亲。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传承,藁街王氏家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家族文化。后人再次回到先祖生活的淮安古街道,感受这里的一砖一瓦,无不在诉说着往曰的繁华。湖嘴大街上脚下的那些石板,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圆润内敛。岁月无声,繁华已逝,但它带不走的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



发表于 2020-11-17 14:09: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根………
寻根千里来淮安
湖嘴大街浮连篇
元末之秋战乱起
始祖背井辞家园
携妻担子山东地
安丘藁街不复还
世业耕读诗书礼
子孙辈出良英贤
仕者清正为民顺
忠厚传家以致远
后裔兴旺参天树
二十八世在当前
今日踏上桑梓地
追溯先宗六百年
水流万里源头在
藁街王家一脉连

二十四世孙振海
2019
乙亥仲春于淮安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19 20: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mmexport1654388271080.jpg
一次有意义而又有深远影响的寻根之旅呵!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00: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春天,东方旅游文化网协助安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还做了期专题节目——安丘藁街王淮安寻祖之行……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6: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人再次回到淮安古巷道,受这里的一砖一瓦,无不在诉说着往曰的繁华。湖嘴大街上脚下的那些石板,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圆润内敛。岁月无声,繁华已逝,但它带不走的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6 16: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根问祖至淮安!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16: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应楫,字用甫,号济川,他自幼在兄弟中,才气特别出众,且能笃志力学,二十五岁时,即中万历庚子举人,万历三十二年甲辰成进士,初授山西榆次知县,即显突出理政才能,勤政善政,境内大治,取户部主事,转本部员外郎中,又历任汝宁府知府,潼关兵备副使,河南按察使。时大明朝已近末季,社会矛盾重重,阉党作乱,政治昏暗,朝纲已紊,政繁赋重,政以贿成,闾阖疾苦。王应楫此时为官,所到之处,却能特立独行,淡泊自甘,洁身自好,连饮食衣服都一如未仕之时;兢兢业业,执法不阿,其治内民庆更生,吏治肃然。族谱记载,王应楫在某府任内时,有犯人罪当死,想求救于他而不敢直见,辗转数千里来到他的老家,想贿求其弟为之说情解免,遭王家兄弟的严词拒绝,犯人大哭而去。王应楫的不会徇私枉法,可见一斑。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7 00: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相聚,一世之缘!愿人世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5 21:5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根留住!给历史文化的传承者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7 21: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世界旅游文化品版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14 21: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河下古镇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又成为京杭大运河沿岸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07:5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丘文史】作为安丘银,你知道“两世宪臣”藁街王嘛?
安丘发布 2015-04-11 18:51 发表于山东
图片
 据《藁街王氏族谱》记载,藁街王氏始祖王伯农,原籍江南淮安府山阳县西湖嘴上人,元朝末年为避战乱携妻儿迁至安丘,后入军籍守卫山西大同,立功后回安丘,因在藁街定居(今兴安街道),史称藁街王。藁街王氏家族,在明代出了两个颇有政声廉名的祖孙进士,即其五世祖印台公王嘉谟,再是王嘉谟的孙子七世祖济川公王应楫。祖孙为官廉洁勤政,崇尚俭仆,公而忘私,不惧权贵,为乡人和当地百姓称颂。明朝廷也给予了很高的褒奖。安丘老城区曾有23座进士坊,其中有“两世宪臣”坊,即为朝廷旌表王嘉谟与其孙王应楫而建。

清正廉洁的印台公王嘉谟

  王嘉谟,字仲陈,号印台,生来即聪慧而有异才,博学能文,落笔惊人,因而能早取功名、位列先要。他二十四岁即登嘉靖丁酉经魁,嘉靖十七年戊戌成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因政绩卓著而转任本部员外郎中,曾经奉命出使辽东,查阅边事。依照往例,任此官差可获酬二十万金,但王嘉谟复命之日,尽管囊无长物,也一直没去支取这笔报酬,连出差的费用还是靠借贷来解决的。辽东察阅归来不久,便升任长沙府兵备佥事。军民额手称庆,为有他这样的人来做官而高兴。王嘉谟在任的数年,政平讼理,老百姓爱之如慈父母。

  王嘉谟日常生活中,是个内敛自持、不事招摇之人,从不以富贵之身,张扬于乡里乡亲中。他总是布衣韦带,从不摆谱。有一天,王嘉谟没带随从赴乡里同姓家约,回来得很晚。守卫城门的人,远处黑影里看不清他,态度很差,但王不愠不怒,凑近耳根说:“不用怕,我是因非常要好的亲戚一再挽留才回来晚的。”守城者叹服而去。

  王嘉谟居官清正,为政以廉,除了俸禄之外一无所取,当了数年的官,于田园宅舍一无增饰,乡里传为美谈。他天性谦让,故能化民成俗;勇于任事而积劳成疾,三十四岁就去世了。世人深为叹惜。他的晚辈、同乡、明嘉靖四十一年壬戌进士马文炜,在后来的《为印台公事功传》中写道:王嘉谟,少聪敏,中嘉靖戊戌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湖广佥事。性和易,与人无町畦,所至清谨,人多称之,载邑志。

坚定操守的济川公王应楫

  王应楫,字用甫,号济川,自幼在兄弟中才气特别出众,且能笃志力学。25岁时,中万历庚子举人,万历三十二年甲辰成进士,初授山西徐沟县知县、榆次县知县,即显突出理政才能,勤政善政,境内大治,取户部主事,擢任刑部四川司主事、户部江西司主事、贵州司员外郎、再任户部江西河南司郎中,转本部员外郎中,又历任汝宁府知府,潼关兵备副使,宁夏河东县备道,后任河南按察使。时大明朝已近末季,社会矛盾重重。王应楫此时为官,所到之处,却能特立独行,淡泊自甘,洁身自好,连饮食衣服都一如未仕之时;兢兢业业,其治内民庆更生,吏治肃然。族谱记载,王应楫在某府任内时,有犯人罪当死,其亲属数人想求救于他而不敢直见,想方设法辗转千里来到安丘老家,想贿求其弟为之说情遭严词拒绝。犯人家属大哭而去,后犯人按罪伏法。

  王应楫尤为当朝士林所重、天下后世所法的卓卓大节,在于拒绝魏党一事。阉党魏忠贤长期把持朝政,权势熏天。他掌管东厂广布特务,侦缉天下臣民隐事,令人望而生畏。为迫害异己而屡兴大狱,被迫害致死的朝臣不计其数。尤其到了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俨然成了事实上的皇帝。百官进退几乎由其一人操控,朝中正直之士几乎被他贬斥一空。天下一时趋附者莫不靡然从风,为魏氏而建的生祠更是遍布各地。王应楫独以节操自持,誓言“若见魏党,休唱喏”,决不同流合污,终因不与魏党交往而在崇祯帝即位后,能远害以保全身。其之识与量,诚有大过人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20 20:20: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4-12 20:1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欢迎再次来淮采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06:57 , Processed in 0.090265 second(s), 7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