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本土作家的深耕细作 ——简评长篇小说《烽火线上的月月红》 栏目:观察 作者:马季 来源:中国艺术报 江苏淮安统战系统干部施向平是一位活跃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军事题材作家,最近他出版了新著《烽火线上的月月红》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11月版) 。这部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讲述了新四军交通员在运河烽火线开辟地下交通线的故事,作品切入角度独特,恰当地选取相关史料,真实生动地再现烽火岁月里军民联合抗战的英勇事迹。 小说主人公李萍受中共华中局委派,只身来到日伪控制的运河沿线主持地下工作,巧遇王建高等地方民兵,并在他们落难的时候奋不顾身出手相救,从而获得了他们的赞赏和信任。由此,李萍在运河沿线立住了脚,建立了交通站,组建了武工队。他带领大家夺枪、惩处汉奸,争取伪乡长和伪军中的人员,打通了一条日伪运河封锁线上的地下交通线。然而,日伪势力伺机反扑,企图铲除交通站,并计划刺杀在交通线上通过的新四军首长。敌人先派女特务打入交通站内部,阴谋失败后,又从交通站内部收买人员,抓走交通员们的亲密战友张嫂,对党的地下工作造成了严重破坏。李萍带领交通员和武工队员们化被动为主动,派出武工队员打入伪保安团,获取情报,在面临扫荡时作出大胆的举动,刺杀汉奸,刺杀伪军大队长,从而打破敌人的计划。交通员和武工队员们也在残酷的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从而保证了交通线的顺利运行。 小说矛盾交织,情节曲折,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几次将故事推向**。在第一次**中,武工队遭到敌人的围剿和张嫂遭到特务的攻击。堂嫂舍身救了张嫂;孙国喜掩护战友奋力拼杀,死里逃生;李萍和王建高在外围袭击敌人转移了敌人的注意力。第二次**中,武工队员协助淮宝支队伏击换防的日伪军,孙国喜和队员们在船上阻击敌人,壮烈牺牲。徐小花十分悲痛,在他死前吐露了爱意;李萍为牺牲的战友沉痛赋诗。第三次**中,交通站武工队员们协助新四军攻打板闸据点,在战火中张嫂为抢救伤员壮烈牺牲。深爱她的李萍十分悲痛,面对血色的月月红赋诗落泪。 小说不落俗套,叙述流畅,真实生动,情真意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王建高大义灭亲,两次抓捕当了汉奸的堂兄;大胆果断,机智勇敢,他带领队员完成了一次次重大的护送任务,为粉碎敌人的扫荡计划,果断地刺杀汉奸彭敬波。吴兆才吸取教训后,冷静沉着,英勇顽强,带领武工队员对敌人进行多次成功的袭击。张嫂美丽善良,经受丧夫、**、被捕等痛苦和磨难,坚强不屈,一心为了交通站,直到最后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交通站。徐小花经历丧夫之痛,毅然加入武工队。渐渐地孙国喜抚平了她的心灵创伤,然而孙国喜壮烈牺牲又给她增添了新的创伤。她在战斗中逐步成长,深入虎穴,忍辱负重,冒死夺得城防图。堂嫂在小说中着笔不多,但形象鲜明。小说中的韩小三,是个少年,他机智勇敢,为新四军贴**、打掩护,在水中将伪团长杀死,并帮助徐小花完成艰巨任务。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鲜活地展现出来,让读者为之感动。小说中还生动地表现出在战火中新四军交通员战友、兄妹、情侣之间的深厚情谊,催人泪下。 小说的环境描写细致准确,无论是据点的地理环境、战场的环境、运河的人文环境以及季节变换等等,均真切可感,将读者带入战争年代,感受到交通员和武工队员们的战斗生活。同时,生活场景的描述和大运河文化元素的巧妙融入,为作品增加了厚重的色彩。作品多次描写月月红,既具有象征意义,也是对人物形象的很好烘托。 作者施向平先后创作出版了抗战题材长篇小说《车桥战役》 《淮宝支队》,并在铁血网签约连载长篇小说《浴血盐淮》 ,前三部作品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十多年来,作者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在抗战文学领域深耕细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著《烽火线上的月月红》的顺利出版,证明他的创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马季,中国作家网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