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49051|回复: 1

赵培光:读杨培德《围炉余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8 20: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度迷恋
——《围炉余话》的余话
赵培光

      文人,尤其是旧时的文人,很喜欢围炉“夜”话或“闲”话的。杨培德把自己的第五本书定名为《围炉余话》,想必是深解其中滋味。这个“余”字,倒也颇耐品咂——许是自轻,无关痛痒,许是自重,舍我其谁?
      我知道杨培德,应该有二十年了。从前,我是副刊编辑,他是业余作者。因为字里都有一个“培”,就格外注意到他。不过,我做编辑多从工作层面考虑,优则刊发,劣则放弃,并未演绎“近水楼台”的好戏。事实上便是,他写得很多,我发得很少,彼此同在一座城市,基本上不见面,见面也基本不沟通。
     当然,偶尔看到他发在别的报刊上的文章,都挺沉实。免不了会想,我对他的来稿是不是太苛刻了?生发些许愧意。
      我没料到,杨培德早已视我为挚友。每有新著出版,都会送我一本。记得《北海临窗》庆功宴上,高朋满座,谈笑风生,他红涨着脸,再三再四地敬酒,让我深深感受着一个文人的真情实意。那以后,我也视他为挚友。
     《围炉余话》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的书。一篇篇的文章,或自然,或人生,或城市,或乡村;或云霞,或草木;或建筑,或密营……都经过了他思想与情感的浸泡,重新展示出来,便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对,是纯粹的个人的艺术魅力!譬如《夜色中的布达拉宫》、《心殇:我不是骗子》、《留一丝苍凉在心底》、《约定台湾》等等,让读者如同品茶,三杯茶后,更见真味。我呢,会在许多个片刻,想起“人生好比一篇文章。从一个字、一个句子、一个符号的行走开始,到期间各种比兴手法的运用,都要字斟句酌,包括文章结构的跌宕起伏和构思的巧妙等诸多因素,才会形成一篇好文章……”(见于《一晃一年》)。字面上的意思,大家都能够理解,而背后的奥妙,非道中之人则难以领会,不是吗?
     巧了,我在读他新书期间,忽然传来喜讯,《夜色中的布达拉宫》荣获“中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大奖”。
     实际上,杨培德是个莫可小视的明白人。明白人,就不喜欢装神弄鬼了。他知道,人活一世,无外乎情理。有情有理,何必故作姿态。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尽在字里行间,无须绕来绕去。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副会长石英都对他寄予厚望:写出动人心灵之篇章。
      心灵,乃是篇章的起点和终点!
      往事非烟……
      对,从小学三年级的一篇范文起步,杨培德一写就是半个世纪。如果说,那是他文学的第一棵树,现在已经成为一片森林了。漫长岁月里,看不透的是人生,说不清的是爱情,酸甜苦辣,风雨雷电,断断续续地幻化成回忆与梦想,都交给了文字。文字抬举过他,也淹没过他。没有大富大贵,没有大红大紫,自然也没有大起大落,没有大喜大悲。杨培德由衷地说,写文章就是一种满足,一种幸福。
      是啊,芸芸众生,但凡有满足、有幸福相慰,应该是不错的风景了。半个世纪的迷恋,偶然的或必然的所得所失,不在话下,都在文中。此情依依,死不改悔!
      好在杨培德的生存意识和写作态度越来越从容,越来越淡定。如今的《围炉余话》,便是收获,便是凭证。美国哲人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一棵树都值得用一生去探究。”何况是一个人?何况是一个迷字恋句的杨培德?
      (作者为吉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吉林省作协会员,《吉林日报》文艺部主任。此文曾发表于中国作协《文艺报》)




发表于 2020-5-3 19: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围炉余话》是一部优秀的作品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3 08:25 , Processed in 0.0444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