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80369|回复: 7

淮安区24个农房改善项目不日将闪亮登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4 04: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淮安这24个农房改善项目已全部开工,年底将改善5968户农民!
2020/07/02 20:15来源:交汇点

通讯员 刘爱勇  赵日超
交汇点记者 白雪

编辑: 刘霞
      交汇点讯 4辆大型机械轰鸣、300多名施工人员紧张忙碌……7月2日,淮安市淮安区平桥镇平东社区农房改善项目现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

      淮安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崔步银介绍说,今年淮安区农房改善省定目标4410户,市定目标5580户,计划竣工24个项目,完成计划改善任务6122户,占省定目标的139%、市定目标的110%。目前2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1个项目已经封顶,18个项目预计8月底封顶,5个项目预计9月底封顶,年底可通过项目改善5968户。明年计划再实施18个项目,改善6335户,目前正在做规划方案设计,争取今年下半年启动建设。
      据介绍,为让农民早日圆上住房梦,住上满意的住房,淮安区坚持连线成片,努力打造一批示范项目、示范带。该区根据镇村布局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农房改善进行全域谋划,坚持四类人员户优先、刚需建房户优先、高速高铁沿线优先、入海水道及大运河沿线优先、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涉及户优先的“五优先”原则,按照“集聚提升、整村推进、特色保护”原则,合理布局乡村发展空间。
      348省道沿线带是淮安区重点打造的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带,涵盖漕运、平桥、施河、车桥、博里等5个镇19个项目。其中,车桥镇、施河镇是重点打造的示范镇,今年在车桥镇已经实施了5个项目,明年准备再启动建设4个项目,累计改善1898户。该区注重抓好特色村庄原址提升,着力打造一批留得住乡愁、彰显地方特色的改善项目。比如博里村是博里农民画的发源地,该地依托此资源,全力打造“村画相映、宅水环绕、江淮田园、幸福民居”的典范,使村庄成为风格独特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卢滩社区是车桥战役芦家滩阻击战的发生地,该地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底蕴,对卢滩战役纪念馆、红色文化茶室等建筑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了文化丰富、居住舒适、配套良好的示范村庄。张兴社区依托张兴大道和原有水面、苗圃等,构建了新居与原宅融为一体、人与水田林等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农村社区。
      据了解,今年淮安区申报创建了3个省级农房改善示范项目,目前已全部通过省推进办的方案审查。为确保农房改善工作有序推进,淮安区实行区领导挂钩推进机制,通过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强化组织推动,确保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在建设中,淮安区探索统规统建统装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项目品质,力争在7月份每个项目都率先建成统一装修的样板区、样板房,做好示范引导。同时对筛选确定的重点打造项目全力推进,让社区农民早日圆上住房梦。

淮安区: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mmexport1607166906088.jpg
     近年来,淮安区根据省市工作部署,按照“四化同步”要求,全力推进农房改善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品质。
     坚持高标定位,彰显地方特色。全域谋划新型农村社区布局,充分彰显文化底蕴、生态基础、产业特色。优选设计单位,综合考虑风貌塑造、功能配套的同时,细致研究单体建筑、附属设施局部设计,精心打磨项目方案。聘请本地专家成立业务指导组,逐个项目研究细节处理。与省城乡规划设计集团签订咨询服务协议,提升项目品质。
     坚持上下联动,全面提速提质。实行一线推进,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靠前指挥、现场推进;镇(街)党委书记坐镇指挥,党政负责人每天深入工地,现场会办问题。开展驻点督导,驻点督导组与施工方同作息,全程跟踪指导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日汇报、周督查”制度,每周组织经验交流和问题研判。
      坚持探索创新,提高工作质效。探索“统建统装统配”模式,建好样板房,引导群众选择设计、施工、安装一站式入住服务,让群众省心、省时、省钱。探索专业代建模式,和蓝城集团、省城乡规划设计集团合作,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精心打造鲁成社区、蒋桥社区等4个项目。注重留住乡愁,保留、利用老砖老瓦老树老物件,尽可能安排老邻居靠近居住。
      坚持统筹推进,做好后续服务。区级研究制定“后半篇”文章实施方案,指导构建党建引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共同体。镇(街)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实施“规范模式+个性特色”的具体方案,加强资源融合集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统筹谋划产业发展,新实施产业项目33个,确保社区周边有2个以上产业项目,促进强村富民。
来源:10月21日淮安日报)

走进项目现场


复兴镇:推进农房改善打造新型社区
    徐峰 赵日超 潘 健 李晓标
  
      今年以来,复兴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为抓手,将农村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村庄现状、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不断提升农民群众住房品质,打造宜居宜业新型农村社区。
      复兴镇今年实施2个农房建设项目,分别是集镇类农房改善项目银鑫社区和乡村类农房改善项目任南社区。目前两个新建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银鑫社区位于复兴镇渔滨居委会,项目计划总投入4000万元,占地面积72.6亩,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目前基础工程量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量已完成65%。
      复兴银鑫社区项目施工方负责人李跃祥说:“复兴银鑫社区项目共建57栋,181户,现一层在建的8栋,二层在建的是24栋,有25栋即将完成封顶,我们争取在10月底项目基本全面封顶,11月份全面竣工,12月份交付使用。”
     任南社区项目位于复兴镇任桥村境内,项目计划总投入5000万元,项目占地43.7亩,总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新建居民住宅16栋,三层庭院式住宅180套。基础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完成70%,正在三层砌筑8栋,三层立模5栋,已完成封顶浇筑3栋。
     复兴镇副镇长陈彦飞说:“为了让农户年底均能住上新居,我们制定详细的农房改善方案,提前谋划,早做准备,驻点人员靠前服务,深入项目工地,帮助查漏补缺、排忧解难。2个项目计划今年11月份竣工,12月份完成交付。”
      复兴镇始终把农房建设的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和质量标准,坚持严格审核,将真正需要改善的农户纳入改善人群,将农房改善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紧密融合,持续提高品质,确保农房改善工作改出形象、改出效果。
     复兴镇还科学谋划、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鼓励闲置劳动力到工业集中区上班,既缓解企业用工难,又解决农民就业;推进土地流转,变“农民”为“股民”,增加收入。成立社区服务公司,由村居干部和社区推选代表共同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组建新时代社区志愿者队伍;利用公共资源集中、新建社区规划及配套完善的优势,努力挖掘复兴的悠久历史和红色文化传承,不断提升社区的形象和品位。   
来源:10月28日淮安日报)  
mmexporte707ddd509ddaf41e9a768e64820434c.jpeg
用心谱写幸福篇章

——淮安区苏嘴镇农房改善工作纪实

■徐峰 曹亚东 赵日超

mmexportdd24de6c7165809c748fb8572a285910.jpeg

淮安区苏嘴镇大胡庄社区是该镇党委、政府倾力打造的“高标准居住环境、高效益农业产业项目、高水平社区集体经济、高质量富民增收、新思想党建引领、新时代红色底蕴”的新型农村社区。近年来,苏嘴镇党委、政府坚持全局谋划,靠前指挥,用心用情,真抓实干,确保农房改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用保姆式服务将参建各方聚成一条心

“当日施工人数246人,预计明天再增加10人,今天新封顶两栋楼,计划明天再封顶两栋楼……”这是苏嘴镇驻点项目现场的工作人员庞明春在晚上八点半钟在镇农房改善项目工作群中的当日进度汇报。此时的项目现场,机器依旧在轰鸣、塔吊依旧在运转、运送土方的车辆依旧在进进出出、灯光下依旧还有不少工人在忙碌。而在一个月前,大胡庄社区的建设一度接近停滞,施工方觉得困难,因为工程量太大资金周转不时出现困难;指挥部觉得很困难,因为工地地势低洼,今年夏天的雨水太多,一场雨过后要两三天才能排掉积水,积水刚排完大雨又下了起来。

大家都很着急,该镇党委书记郭秋香是最急的那一个,承诺群众今年10月底交房,照这样下去,明年房子也建不好。困难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绕不过去只能面对。资金周转有问题,该镇三套班子随时待命,工程一达到进度要求,第一时间开会集体研究拨付工程款,只要能保证工程正常施工,无论什么时候提出要求,一小时之内必定研究出结果。天气影响施工,郭秋香亲自出面协调,十几台抽水设备随时待命,将雨水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降到了最低,只要今天雨一停,明天就可以正常施工。

困难一个个出现,也一个个被解决,原本低沉的士气渐渐高昂了起来,参建各方的心也越靠越近,越来越齐。大家知道,只有心往一处使,完成农房改善这个共同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用实际行动将参建各方拧成一股绳

农房改善工程不是跑马拉松,坚持到终点就行。群众交了定金,就对住新房充满了期待。这份期待催促着项目指挥部和施工方不分昼夜,抢时间、赶进度,确保到10月底时收获的是群众拿房的喜悦,而不是延期交房的失望。

土方运转出现困难,郭秋香在工地上连夜给周边县区的熟人打电话联系,当天下半夜土方就源源不断运抵项目现场;木工出现短缺,郭秋香又连晚给苏嘴籍在外发展劳务业务的公司老板打电话,从外地紧急调拨了100多名木工进场支援。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全天盯在工地,项目指挥部的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同志更是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干。大家是白天盯在工地上赶进度,晚上抱着电脑在工地处理其他工作。项目工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全力以赴,拧成了一股越来越紧的绳子,拧出了巨大的激情和能量,工程建设的进度条不断向前,百分比不断上升。

用一片真情将苏嘴绘成一幅画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苏嘴镇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在抢抓农房建设进度的同时,苏嘴镇积极探索新社区新发展,写好“后半篇文章”,打通“最后一公里”。

该镇党委、政府以党建引领为依托,完善社会治理,规划建设新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含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阅览室、卫生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为新社区党员和群众筑牢基层阵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该镇党委、政府以产业富民为抓手,调整产业结构。大胡庄社区位于西片集镇,靠近镇工业园区,进一步畅通“家门口”就业渠道,健全企业用工和农民就业对接机制,加大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民群众就业创业铺好路、搭好桥,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凝聚核心力量。苏嘴是英雄的土地,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苏嘴儿女,形成了“忠诚、担当、奉献、有为”的大胡庄战斗精神。该镇重点围绕挖掘“红色资源”、发挥“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紧紧围绕“争先进、创特色、树品牌”的工作标准和目标定位,坚定信心争先进,想方设法创特色,精益求精树品牌,加快推动苏嘴镇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来源:9月30日淮安日报)  


石塘镇张兴社区农房改善围绕三个“精"字做文章

      石塘镇张兴村位于233国道西侧,为市级康居示范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76户,2076人,其中耕地面积1456亩,村总支部下设2个党支部,39名中共党员。张兴社区为集聚提升型新型农村社区,秉承“宜居宜业、交通便捷、产业配套”的规划设计理念,围绕三个精字规划集聚农房建设186户,整治改造提升212户,已入选江苏省农房改善示范项目。
mmexport1602293509668.jpg
     精准选址,彰显特色。充分利用本村境内233国道的交通优势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精准选址,精选项目,合理布局村庄产业配套,秉承“宜居宜业、交通便捷、产业配套”的理念,做足水乡文章,展现田园休闲特色。建筑设计注重江淮特色,多种户型,满足不同群体农民群众的需求。配套建设同步进行,在做好社区房屋建设的同时,开展老旧房屋的整治提升,有序做好道路建设、河塘整治、绿化景观施工、亮化工程施工、给排水工程施工,达到生态环境面貌一新。
     精挖文化,做强产业。深入挖掘张兴村知青文化、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排出张家行善、吴承恩在张兴等人文故事,结合现代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利用60亩水面、400亩苗圃和700亩农田资源,做精做好做强荷藕种养园、苗圃观光园、亲子菜园、民俗农家园和生态游乐园“五园产业”,壮大发展张兴创业园,统筹协调做好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同时留住乡愁记忆。
     精细管理,助农增收。细化社区管理模式,建设互联互通的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土地合作社、社区物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构建“法治、自治、共治、德治”的“四治”社区事务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土地流转、水面承包等资源,不断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助农增收,达到富民强村。


博里镇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
■徐峰  赵日超  张益键  潘峰/文   李正林  贾雷/摄

      博里镇博里画苑项目、王庄社区项目和三门社区项目,总计改善农房约613户,改造提升210户,截至11月15日已有173幢封顶,封顶幢数占总幢数的93%以上。
      博里镇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农民绘画画乡”。在博里画苑农房改善现场,该镇党委书记周建华介绍:“我镇近期将咬定全年目标,把握重点、攻克难点,落实专人专岗,统筹协调、赶抢工期,高标准跟踪推进,争取博里画苑项目、王庄社区项目和三门社区项目在11月底交付。”在博里画苑项目中,该镇按照农房改善和乡村旅游融合同步走的路径,提前谋划农民增收致富的后半篇文章。同时在博里画苑、王庄社区、三门社区发展特色农业,吸纳本地农民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该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实施河道、绿化、亮化、水系、公用设施、节点打造等工程,全面整治周边环境,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博里画苑按照特色保护类村庄要求,围绕“三个结合”,全力做好博里农画老庄台修复保护,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该镇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村庄东侧规划为新建区,户型方面根据民意选择了2层独院式住宅,共规划35户,建设方式采用统规自建的方式,由农户依据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按照提供的户型图纸自行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完善原有的医务室,提升服务水平;结合新建社区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配置党群服务、文化活动中心及文化礼堂等功能,达到省、市标准。原有村“两委”办公房改建为养老用房,做好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对村庄进行个性化提升,彰显特色,统筹兼顾村庄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深挖文化底蕴,留住乡愁记忆,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村貌,保护乡情美景。

mmexporte34fce520d76ff246d13fe81b3e324b7.jpeg

      该镇将创新产业发展与促进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挖掘文化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形成三产联动的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供给侧改革的典范。采用“景观化”多元农业的耕种模式,把农田变为画卷的基底,构建文化内核建设田园诗画苑,在写生林现状的基础上打造一个供乡土田园文化、现代艺术与农民画交流碰撞的场所。积极融入区域旅游市场,引导村民融入新型业态,售卖地道的农家土特产、开展农家乐等活动,丰富游客体验,将农画新村打造成农房改善的示范点、乡村振兴的示范点。


qxlarge-dsc-4C620E2DC8FF5DC8722DFB5B291C6B16.jpg

     该镇将新型社区打造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规划整体打造一个乡邻圈,一条文化轴,再现诗画田园梦。O型乡邻圈是改善农户住房条件的重要载体,规划布置多个公共节点和乡邻活动场所,通过这些节点的贯通、联络,形成村庄日常交往生活的绿道,促进乡邻之间交流互助。文化轴是对外展示诗画文化的渠道,同时也是博里农民画村转型升级的载体,在文化轴上串联风雨轩、田园诗画苑、写生林、大地景观等多个节点。空间塑造方面使用当地农耕器具、农民画、日常生活的用品作为景观点缀,强化整个乡村空间文化氛围。通过梳理村庄肌理,整体形成村、塘、花、田的空间形象。
来源:12月2日淮安日报)  

顺河镇加速建设农房改善项目

■陈辉

      本报讯 今年以来,淮安区顺河镇党委、政府扛起农房改善这一重大政治任务,规划建设滨河花苑一期项目。该项目占地89.6亩,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建设住宅212套,涉及搬迁农户800多人。面对“年底所有搬迁农户入住新房”的刚性要求,该镇以超常的工作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决战105天,在全区率先完成58栋住房、1栋公共建筑全部封顶任务。
      该镇精准把握政策口径,邀请设计院核心设计“1层、2层”江淮风格住宅楼方案,邀请十多家施工单位进行竞争谈判并快速筛选确定施工单位,在短短10多天内调集各类工种400多人、塔吊8座、挖掘机4台、搅拌机12台、移动吊车2台全面铺开项目建设。该镇组建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10多个单位和村居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房项目专班,确保项目建设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
      该镇从严从紧把控安全质量,坚持实行安全质量日检查工作制度,实行施工监理单位缴纳项目保证金制度,实行材料进场、重要节点质检评估制度;所有进入项目建设的施工材料,由镇城建所提前随机抽样送区质检站质检,以质检站出具的文书作为施工材料进场唯一依据;在项目“开槽、正负零、主体竣工”等重要时间节点,邀请区农房办、区质检站及第五方责任主体实地检测工程质量。
      该镇立足本土,聚焦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生态,将社区文化融入景观设计,详细规划小区内部道路、绿化、景观、水系,通过设置花坛、树池、凉亭、走廊,打造生态、康体、娱乐于一体的现代社区公园;将小区配套的800平方米公共建筑打造成展示顺河特色底蕴、留住乡村印记的对外窗口;将在滨河花苑东侧,投资招引新建现代化联排大棚118亩的高效农业项目,规模种植高收益农作物,鼓励动员“集体领办,群众共作”经营好模式,帮助入住群众跑出致富“加速度”。来源:9月30日淮安日报)  

卢滩村:村景美如画 新居“颜值”高
融媒体记者 张攀江 赵日超 仲卫卫
IMG_20201010_100520.jpg
      村中有景,景中有人。走进车桥镇卢滩村,白墙黛瓦、绿树繁花,一个个崭新的农家大院映入眼帘。今年来,卢滩村围绕特色保护类和集聚提升类村庄要求,结合红色文化背景,突出乡愁记忆,全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走出了一条风光美、文化浓、产业强的宜居宜业道路。
      塑造特色风貌,建设田园乡村
     当前,卢滩村正在改善370户农民住房,建设卢滩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卢滩村采用“一二层联排、自带院落、白墙黛瓦、绿树繁花”江淮平原中式居民风格,并结合改造提升项目,全面整治环境、疏通水系,利用水车、磨盘、石碾等老物件进行生态化布置,在沟渠河塘沿岸搭配种植花朵鲜艳的桃树、梨树等经济型果树,既提升村庄视觉效果,又增加农民收入。砖房小院,错落有致,绿树繁花,掩映其中,巷陌之间,淡香沁脾,一股乡愁悄然萌发,在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画卷中缓缓流淌。
     做大芡实产业,实现富民强村

      “最美卢滩秋月中,芡叶连连接天穹”,在新建的卢滩社区周围,是一片片芡实塘。既展现卢滩特色新农村美景,又彰显着卢滩芡实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卢滩村通过成立芡实合作社、芦家滩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系列措施,引导改变以往零散种植模式,实现规模化集中种植,全村芡实种植面积达到1800亩,并建成了总投入680万元的集保鲜冷藏、生产包装、市场营销于一体的芡实种植加工基地项目。今年,卢滩村还将新建占地3000平方米的芡实加工厂,发展芡实酒、芡实饼干等深加工产品,帮助搬迁改善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全力打造“红”土地上的“绿”产业。
     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车桥战役的芦家滩阻击战发生在卢滩村,这场阻击战是车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弘扬车桥战役精神、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卢滩村新建了“芦家滩阻击战遗址”公园、“芦家滩阻击战纪念馆”和“乡村振兴知行馆”等,铺设了以烈士命名的“春萱大道”。同时,通过开展党性教育,举办道德讲堂等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结合农房改善,下一步村里还将对芦家滩阻击战纪念馆、红色文化茶室、红色教育基地等实施改造提升和景观绿化,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进一步扩大卢滩村对外影响力,助推村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完善公共服务,建设美好家园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卢滩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实施河道、绿化、亮化、水系、公用设施、节点打造等六大工程,全面整治、梳理田园道路,补植水岸绿化,开展河塘清淤、水面岸线整治,改造居民住宅,建设污水管网并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和公厕,架设主次干道路灯及新建相关配套设施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同时注重多功能整合,综合集成建设红色文化中心礼堂、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室等,全面提升村庄公共服务,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钦工镇倾心打造景美宜居业旺幸福社区
周建 王娟

     本报讯 今年以来,根据省市区加快推进苏北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的决策部署,淮安区钦工镇结合群众住房需求,围绕“愿意搬、改善好、就业易、服务全”四大目标,在选址、建设、就业和配套上做足文章,规划建设腾飞小区,今年实施的一期工程,占地约230亩,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新建农房114幢466套。
     征求群众意见,科学合理选址。钦工镇因位于渠北片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又因靠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涟水县城等地理因素,现有农房面积大、成新高、村庄散,基本农田比例高,群众搬迁意愿不强。该镇多次召开班子成员、机关和村居干部及在外乡贤等多层次座谈会,确定选址要“符合土地规划等政策,往镇区周边集中,交通便利、配套齐全,考虑就业空间大,能留的住人”总体思路;对照全镇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和集镇总体规划,最终选址在镇区规划最南侧,235省道、301县道和区域性河道茭陵一站引河、乌沙干渠交叉口,周边交通便利、生活配套完善,又靠近镇区,能够共享镇区教育、医疗设施,入住居民可在镇区就学、就医、购物,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高标规划设计,体现乡村新貌。该镇坚持农房改善要实现“让农村人真幸福、城里人更羡慕”的理念,既要有城镇配套设施,更要有城市没有的韵味和空间,确立采取全框架结构,四拼户型为主,间隔部分双拼户型,全部为低密度、单门独院联排两层结构,既考虑当地青砖灰瓦建筑特点,又融入中式现代风格,实现出门城镇配套设施齐全、入户乡村风格兼具的城乡一体的美丽家园。
     控制建设成本,打造民心工程。该镇围绕“退老宅、拿新房、少贴钱”设计好房型,控制好成本,采取“统规代建”模式,优选本地工程施工队,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工程周期;把建档立卡低收入户等“四类人员”的农房改善摆上优先的位置,首先考虑安排改善,同时聘请资信好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改善农户原有房屋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新房采用全框架结构,按每平米1200元与农房改善农户结算。
      加快工程进度,严把工程质量。该镇党委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挂帅亲自抓,一名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具体抓,在项目现场设立办公室,制订“时间表”、绘制“线路图”,将工程建设分解细化到每个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挂图作战,倒逼推进;严把工程质量关,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系统的、全程性质量质监管制度,由住建部门、专业监理、质监部门和群众代表四方联动、密切配合,从基础材料进场到整体质量把控,共同抓好工程质量监督。
      做好“后半篇文章”,促进就业富民。该镇强化党建引领,把党的基层组织延伸至社区,以完善基层设施和推进产区融合,促进和谐文明和产业富民;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功能设施,综合功能上体现时代发展的特征,打造功能齐全的超市、警务中心、卫生医疗站点、邻里中心以及绿化、亮化、给排水、燃气等公共服务设施,把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共同体。
     腾飞小区位于镇区,距离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公里,离高铁站、飞机场约10公里,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群众就业空间大。群众集中居住后,腾飞小区自身就可以创造100多个三产服务业岗位,镇区人口积聚后,商业餐饮服务业等可以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该镇区周边土地流转近2万亩,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吸引天裔鸽业、农业产业园等60多家企业入驻镇工业集中区,可吸纳4000多人就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的用工需求则更大。该小区建成后,入驻居民就业将无后顾之忧,不仅能留住目前在家就业人员,还可以吸引一大部分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可以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解决了务工人员的“就业难”问题,又解决了不少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来源:10月14日淮安日报)


淮安区 “农房项目封顶会战月”启动
徐峰 赵日超 王海俊

       本报讯 为提速农房改善项目进度,全面完成今年农房改善目标任务,确保24个项目如期交付,淮安区日前在全区开展“农房项目封顶会战月”活动。
      这次活动从8月25日开始,9月30日结束。目的是通过“农房改善项目封顶会战行动月”活动,督促各镇街道全面加强组织推动,加快建设进度,实现项目工地每日都有新进度、每周都有大变化,力争24个农房改善项目8月底实现所有楼栋出正负零,9月底实现90%以上楼栋封顶。
      该区明确各镇街党委书记是农房改善项目建设和推进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农房改善项目现场调度员制度,每个农房项目明确一名副科级领导带1名懂业务的同志负责现场调度指挥,全程推进项目建设;全区组建6个农房项目驻点督导组,分别从6个区直部门抽调1名班子成员和1名工作人员,农房办安排1名工作人员协助,实行分片负责、驻点督导,集中一个月时间,全程现场跟踪推进农房项目建设进度。该区建立“农房项目封顶会战月”工作群,每天适时反馈工作动态、通报当日情况,实行每周统筹研判,强化资金调度保障,对工程进度快、质量好的项目优先拨付资金。(来源:9月2日淮安日报)


mmexport1600676031756.jpg
mmexport1602295040638.jpg
发表于 2020-12-5 17: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漕运镇农房改善“宜居宜业宜游”
[micxp_mp4]20[/micxp_mp4]
徐 峰 赵日超 吴  亭 赵寿金     
        
     昨天上午,在淮安区漕运镇小李庄村农房改善施工现场,一位老大爷看到一幢幢已经封顶的楼房心里乐开了花:“今天我们看的这些项目既有颜值、 又有特色,反映出漕运镇干部肯吃苦,具有不一般的规划品位、不一般的责任担当。”
     今年以来, 漕运镇按照“住得好、住得安、住得美”的发展目标和“宜居、宜业、宜游”的总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布局。这个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配套、多产业支持,让百姓“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建设“外在有颜值、内在有气质”的美丽乡村。该镇上下“一盘棋”,将农房改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镇党委书记汤昌波、镇长张洪永同时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重大民生事项上带头研究、带头推进。始终把尊重民意贯穿农房改善工作的全过程,在补贴标准、安置形式、新型社区规划建设等方面,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尽可能满足不同群体需求。该镇按照“靠中心集镇、靠旅游景区、靠工业园区”原则,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形态、民俗风情、传统文化,让美丽乡村留得住乡愁、焕发出新韵。
     在小李庄村农房改善施工现场,该镇镇长张洪永对记者说:“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聘请群众代表、老党员、老干部组成质量监督小组,全程跟踪项目建设,努力将李庄新村建设成为风貌乡土、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在加快项目实施的同时,我们致力于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的谋划,按照加旅游的理念,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导入产业支撑,在新村内部、周边规划建设漕运文化展示馆、民歌大舞台、掼蛋基地、森林公园,全力打响掼蛋发源地、民歌之乡的品牌。”
     漕运镇党委政府始终秉承新村建设与老村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小李庄传统村落自然肌理、建筑特色,高起点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建设有多种户型满足不同农户需求。同时,重视农房改善项目规划选址,注重产业辐射、产业支撑,打造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该镇以特色田园乡村为“标杆”,力求进一步建成特色田园乡村,坚持质量第一、安全为先的理念,努力将农房项目建设成为功能齐全、风貌乡土、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新型农村社区。他们在新村周边规划建设千亩水产养殖池、500亩高效农业采摘园和500亩苗木种植基地,一方面鼓励引导群众参与高效农业创业,另一方面引导群众进入附近的镇工业集中区务工就业。
     该镇小李庄位于林腾路东侧、348省道北侧,距集镇建成区与工业集中区800米,交通十分便利。新村建成后三面环水,绿化成荫,水系相通相连,环境宜居宜人,能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居住环境。该项目占地面积160亩,总投资约1.06亿元,住宅面积48463平方米、便民服务设施用房1075平方米,绿地率35.1%,规划建设1一2层、连排连栋住房360套。该工程于今年5月27日开工建设,11月底主体封顶,12月中旬完成公共设施建设。该镇沙口庄坚持新老村庄同步建设,完善道路、污水管网、管道燃气、景观绿化、垃圾分类等配套功能。
     据漕运镇分管副镇长袁松介绍,该镇将注重产业导人、文化植人、服务融人、资源注人和品牌嵌人,全面做好农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真正把漕运镇农村建设成为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加令人向往。来源:12月2日淮安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5 18:1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安区努力交出 农房改善满意答卷

■通 讯 员 张 耀 刘爱勇
融媒体记者 唐筱葳 吴海涛

      本报讯 白墙黛瓦、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都洋溢着乔迁新居后的喜悦,这样的情景发生在淮安区每一个新型农村社区里,该区越来越多的农民住进了自己满意的新房。在农房改善工作中,淮安区始终将尊重群众意愿放在首位,全面保障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评判权,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
      积极宣传“好声音”,群众吃透政策。该区通过广泛宣传,强化解读,确保农房改善的本意初衷和相关政策家喻户晓。2018年10月,该区结合农村住房条件和群众意愿调查,同步宣传省市惠民政策,历时一个月,对全区317个涉农行政村、3245个自然村庄、22.34万户农户进行全面走访,做到村村到、组组到、户户到。
      帮助算好“对比账”,群众自主决策。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的同时,镇村干部帮助群众算好对比账:新建社区具备哪些配套功能?周边的生态环境、产业规划怎么样?把这些情况都一一告诉群众,并根据每户家庭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算好眼前账和长远账、有形账和无形账,最终让其自主决策是否改善、以何种方式改善,引导群众由“要我搬”为“我要搬”。今年3月份,该区启动平房瓦房户改善意愿跟踪服务活动,对62654户群众改善意愿进行全面动态统计,及时为新申请改善的群众上门服务。
      关键环节“大家定”,群众充分参与。目前,该区在建农房改善项目24个,每个项目的各个环节都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对于居住去向、安置方式、房屋户型这些关键事项,按照“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的原则,坚持由群众自主选择,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同意后实施。2019年7月,该区开展“三送”活动,主动送政策上门、送图纸上门、送协议上门,逐户征求意见确定户型和面积,确保把新型社区建成群众满意、居住舒适的家园。(下转A2版)
上接A1版
(上接A1版)
      主动递上“放大镜”,群众全程监督。该区认真落实我市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十不准”规定,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群众监督。该区农房项目共有134名群众监督员,在建的所有农房项目全部落实“住建部门业务监督、监理单位技术监督、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监督”三位一体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工作设置“好差评”,群众阅卷打分。农房改善工作成效如何,不仅要看项目进度如何、有没有完成目标任务,更要看群众是否真正满意。该区将群众满意度与各镇街农房改善工作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区农房办定期对14个镇街(园区)被改善农户进行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调查。目前,该区群众满意度、认可率均稳定在90%以上。(来源:10月16日淮安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5 20:5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云监工”+驻点督导
淮安区农房改善项目提速

      近日,在淮安区复兴镇任南社区农房改善项目现场,大型塔吊正在调运各类施工材料,工人们佩戴安全帽,忙着砌筑外墙,整个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些景象可以在全区农房改善工作“云监工”系统上实时查看。
      为了提高农房改善主体竣工会战月效率,更好地推进农房项目建设,淮安区在各在建项目工地选择制高点,安装可以360度旋转的高清摄像头,建立农房改善工作“云监工”系统,以在线直播项目建设的方式推进项目进度。
      倒逼项目施工方狠抓管理。该区利用互联网+视频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全天24小时监控,并可以回溯查看,方便对比项目进展状况。关心项目建设的各界人士都可以通过手机成为项目“云监工”,实时查看项目建设情况,引导施工单位开辟绿色通道,保证物资运输车辆畅通。并留言评论,倒逼项目施工方进一步加强质量和安全管控,全力加快项目建设。
      造浓比学赶超氛围。为了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区农房办6名同志把“办公室”搬到项目现场,对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等指导把关,参与项目建设。还通过微信小程序推送的方式,让镇街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以及项目各参建方,实时了解全区面上项目进展情况,引导各镇街和各项目施工方互相看、互相比、互相学,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目的。
     提高督查指导效率。该区将“云监工”和驻点督导紧密结合,实现了全天候全程跟踪督导。工作人员随时实时察看每个项目工地进度,掌握施工人数、机械数量、施工组织等情况,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涉及质量安全和未按要求施工的,随时叫停。区驻点督导组巡回督导时,利用“云监工”系统同时关注本组多个项目,及时跟踪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
     增强统筹研判的精准度。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深入项目一线督查会办外,通过“云监工”系统,适时掌握镇街负责同志现场调度情况,实时了解项目进展,及时加强组织推动。区分管领导每周统筹研判项目建设,利用云监工系统,对照实况进行有重点地精准剖析,会商解决措施。
     据区农房办主任刘爱勇介绍,“云监工”系统的建立,推进了农房改善在建项目的进度,很多工地呈现出一派忙碌的建设景象。截至11月1日,我区24个农房改善项目中,实现封顶760栋,占比65.6%。其中237栋通过主体竣工验收,力争在11月中旬主体全面竣工、12月中旬配套全面竣工。
      来源:11月11日淮安日报
      作者:赵日超 徐峰 李俊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7 00:33: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桥镇
运河岸边添新居 农房改善顺民意
韩晓健 翟 宁 潘 峰

平桥镇地处大运河畔,是淮安区的南大门。连日来,平桥镇平东社区、上河社区、运河社区的建设工地如火如荼。该镇依托农房改善项目,做好绿色文章。不日,平东社区、上河社区将交付使用。平桥运河沿岸更绿了,平桥人心更畅了。

平桥镇把农房改善与打造运河沿岸绿色家园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水源的有利条件,打造好运河风光带,群众看到农房改善的现实美景,主动找到村委会,提出改善住房的意愿。

12月8日一早,该镇九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恒阳和妻子来到平东社区建设工地,周恒阳看着未来的新家感慨道:“我100多平方米的新房马上就能拿钥匙,还有补偿款。农房改善,‘改’到我心里去了!”

一张蓝图绘到底,面对群众要求改善的人数太多,平桥镇坚持四类人员户优先,刚需建房户优先、高速高铁沿线优先、大运河沿线优先、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涉及户优先的“五优先”原则,按照“集聚提升、整村推进、特色保护”原则,布局乡村发展空间。由于现有的平桥社区、上河社区安置已满,该镇及时将新建运河社区的计划提上议事日程。

平桥镇三大社区紧邻运河,风光旖旎,岸绿人美。该镇依托运河沿线,与东西走向新建348省道为两条主轴,去年新建的平东社区与平桥豆腐传承基地紧密结合,建成豆腐文化示范带,积淀着平桥豆腐传统优势,让以平桥豆腐为代表的美食文化放大成资源优势,形成串点连线成片的集聚效应。

上河社区是平桥农房改善的又一张名片,这里的农房改善项目重点构建新居与原宅映衬、高低错落有致二层为主、人居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农村社区。既有传统建筑的古风与典雅,也有农民田园生活的安逸。小菜畦、小花园成为新型民居的点缀,也是新型农民的乡愁。

平桥镇前庄村村民杨宝林现年66岁,体弱多病,妻子四级残疾,是前庄低保户。现居住的房屋环境比较差,交通也不方便。前庄村总支书记郭金中了解其本人有改善居住的意愿后,现场与镇农房办领导沟通协调,当场对杨宝林表示按最大补助政策将该户纳入农房改善计划。经测算该户在经过搬迁改善后,可以在平桥镇运河村社区拿到85平方米的一层单门独院的洋房别墅,同时还可以拿到约15000元左右的现金补贴,听到此消息,杨宝林老人当即热泪盈眶:“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郭书记,生活了一辈子也没想到以后还能住到这么好的房子”!

平桥镇农房改善项目因地制宜,创意设计整体风貌、建筑风格、村口标识、节点小品,着力打造具有平桥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同时,注重挖掘历史、地理和文化特色,尊重自然肌理,彰显本乡本土文化底蕴,最大程度保留乡村印记。平东社区与豆腐传承基地展现了餐饮文化的主色调,整体风格体现了高、大、上。上河社区是农耕文化与小镇气息相得益彰的田园融合体,体现了平桥人的勤劳与质朴。运河社区则是溪水相流,人文和谐的淳朴民风与大运河的历史底蕴的经典组合,体现了平桥传统优势与现代文明的天工自成。

据了解,2020年,平桥镇共有2个农房改善项目纳入全市年底竣工计划,平东社区534套住房,上河社区148套全部在年底前交付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7 00: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车桥镇西官渡社区打造特色农村社区

  走进车桥镇官渡村新型农村社区施工现场,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不久的西官渡社区将是白墙黛瓦,一幅生动的新农村画卷。今年以来,车桥镇党委、政府扛起农房改善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全力打造特色西官渡新型农村社区。
  注重规划设计,打造水美人家。项目采用江淮平原中式设计风格,用地43.8亩,建筑面积1.32万㎡,住宅总数81户,均为一、二层一户一宅式建筑。同时,西官渡社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以水乡田园景观和乡土生活为载体,依水而建,彰显水村相依、自然共融的生态格局,打造有特色、有韵味、有记忆的美丽宜居乡村。
  力推产业融合,引领强村富民。西官渡社区将农房改善工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一产筑基、三产助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逐步将土地流转由小户型向整村连片型推进,将水产养殖、稻虾共作等产业由粗放型升级为精养型。同步打造地域美食、农耕文化等乡村休闲产业,结合村庄民居,发展乡村度假和创意体验,利用村庄院落改造创意工坊,弘扬村庄手工艺;利用村庄内部河流围合的田地,打造小菜园,让游客体验农业耕种采摘。通过渐进适度植入乡村休闲活动热点,逐步带动村庄产业融合发展,助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弘扬善德文化,传承乡土文脉。在官渡,流传至今的官渡传说,贤士爱民、公正、廉洁的美德影响一代又一代官渡人,村民之间互助、奉献精神蔚然成风,民风淳朴和乐。以流传的善德文化传承为灵魂,以唱德歌、诵经典、看短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建设文化礼事堂等为方法,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强化传统文化传承,大力弘扬传统忠孝文化,积极创树文明乡风典型示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3 02: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6日淮安日报

融入红色元素 传承红色基因 追寻红色印记

淮安区:红色资源打底 做好宜居文章

■通 讯 员 赵日超

融媒体记者 王正道 杜勇清

淮安区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今年以来,该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学史力行的落脚点,以红色资源打底,从农房改善切入,下好红土地安居乐业“一盘棋”。

融入红色元素,留住美丽乡愁

位于淮安区车桥镇的卢滩村,77年前发生过芦家滩阻击战。这场阻击战,是车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车桥战役,则是与平型关大捷齐名的新四军痛击日军的著名战役。

“今年一季度,卢滩村在已建成芦家滩阻击战遗址公园、芦家滩阻击战纪念馆、乡村振兴知行馆的基础上,对村中道路进行了重修,铺设了以芦家滩阻击战烈士名字命名的‘春萱大道’。”车桥镇党委书记许云波说,以红色元素为特色,镇党委、政府把卢滩社区建设作为全镇农房改善的重点项目。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加速推进,卢滩社区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已交付使用,社区不仅繁花掩映、绿意葱茏,还利用水车、磨盘、石碾等老物件进行了布置,铺展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不仅如此,卢滩村通过成立芡实合作社、芦家滩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走上芡实规模化种植之路。目前,全村芡实种植面积达1800亩,投资680万元的芡实加工基地,集保鲜、生产、包装于一体,使迁入卢滩社区的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幸福家园

在淮安区,苏嘴镇同样是一块革命红土地。80年前,气壮山河的大胡庄战斗就发生在苏嘴镇大胡村。80年来,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苏嘴儿女。

今年以来,苏嘴镇传承红色基因,在大胡庄八十二烈士纪念地附近新建大胡庄社区,彩绘的大胡庄战斗红色主题文化墙成为一抹亮色。

“不光文化墙漂亮,基础设施配套也非常到位,确实是为老百姓办了大好事、大实事。”村民高兴地说,“以前只能窝在家里,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上接A1版)连个健身场地都没有,路灯也少得可怜,一到夜里,黑灯瞎火的经常跌跤。现在变化大了,晚饭后聚集到灯火通明的广场上,跳舞的、打球的、家长里短闲聊的,惬意得很,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追寻红色印记,做好宜居文章

淮安区复兴镇任桥村,是四川籍革命烈士王嘉树战斗过的地方,也是王嘉树的牺牲地。78年前,为掩护群众突围,王嘉树不顾个人安危,与敌人周旋,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3岁。

任桥村不仅是王嘉树烈士牺牲地,也曾经是车桥战役打响前粟裕将军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之地,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红色印记。

不过,任桥村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农房改善的先天条件较差,基础薄弱。尽管如此,镇党委、政府追寻红色印记,下定决心,攻坚克难,实施了两个农房改善重点项目:任南社区和银鑫社区。

两个新建社区,道路、路灯、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生态景观镶嵌其间。其中,银鑫社区总投入4000万元,占地面积72.6亩,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我家原来是破瓦房,已经没办法居住。没想到,破房子换成了12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现在正在装修,很快就能搬进新居。”村民张雷兴奋地说,新建的社区干净整洁,尤其是路边的绿化,看着就舒心。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4 23: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9月8日淮安日报
苏嘴镇全力写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
■通讯员 吉 旭 沈 周 赵日超

本报讯 自全省农房改善工作开展以来,淮安区苏嘴镇始终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重点来抓,因地制宜建新居,坚定不移树品质。在苏嘴镇淮东社区和大胡庄社区农房改善项目实施中,该镇人大主席团主动靠前,全程参与,2个小区建设完成后,热情不改,积极献策,全力推进写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

下沉督查,现场勘验,做好监督员。苏嘴镇坚持以农房质量为“谋好农房文章”的第一要义,成立人大监督专班,全天候驻守项目验收现场。在农房实地检查中,专班代表与工程质控人员不畏酷暑,对社区全部农房一幢幢查看,一处处排查,全面检查房屋安全隐患等问题,切实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确保狠抓农房建设品质始终贯彻农房改善工作全过程,持续提升群众对农房改善工作的满意度与认可度。

多方探索,献言献策,做好智囊团。苏嘴镇严格把握美丽乡村建设主线要求,充分考虑淮东与大胡庄社区群众对打造环境优美、氛围和谐的新农村住宅的期待,同步完善社区周边污水处理、管网、绿化美化等公共配套设施。在镇人大主席刘维伟的带领下,全镇人大代表不断拓宽思路,守正创新,确立了以苏嘴小西瓜与淮安西游为主题的社区外墙彩绘计划,既将群众喜闻乐见的“猪八戒吃西瓜”搬进社区,又借助农房社区平台为特色农产品“苏嘴小西瓜”进行品牌推广,一举两得,成效显著。镇人大代表郭秋香、周志勇积极与淮阴师范学院联系,动员一批学生志愿者团队赶赴农房社区,创作以“苏嘴小西瓜”与西游故事为主题的精美墙体彩绘,为苏嘴镇农房社区建设再添亮点。

上下协调,广泛联系,做好传声者。苏嘴镇在确保农房建设质量的同时,分批次安排各选区的人大代表深入村居,通过与群众座谈、设置意见信箱等方式,收集人民群众对社区后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累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57条,及时整理并汇报镇党委后,精准将这些建议融入苏嘴镇乡村振兴的全局发展规划中,高度统筹,通盘谋划。人大代表也高度配合镇党委政府,多渠道向上对接,助推苏嘴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项目成功落地,依托淮东社区“一路两园”的周边产业布局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就业难题,真正实现搬迁群众住有优居、干有奔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0 00:01 , Processed in 0.053189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