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69144|回复: 0

余潮洋:茫茫寻父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 15:14: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余潮洋 于 2022-3-15 21:36 编辑

        淮安北乡大奶庙余王庄有两多。一曰:“秃头多”;二曰:“光棍多”。“秃头多”似乎对老一辈婚娶并无大碍。只是一旦挨上,少不了得一个诸如“秃三”、“二秃爹爹”之类的绰号。“光棍多”对青年一代影响就大了,十多年没有新娘进来,后生们寻开心,想找个适合的“开涮对象”都很难,更不用说养老送终、延续香火。
       大奶庙地处古淮河山阳湾核心区,自从黄河夺淮后,上自宋元明清,下到民国抗战,天灾、人祸、匪患是首当其冲。上世纪六十年代,泛黄区还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后来旱改水才好点,但农民始终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特别是变成淮安经济开发区后,余王庄才拔掉“穷根子”。昔日的“光棍”都长出了绿芽,葱荣一片,而且枝繁叶茂。
       当年“光棍”族中,最尴尬的首推烈士后代余朝云。他当时年龄最大,没想到铁树也有开花时,33岁那年,黄河北保滩比他小10岁的姑娘成了他的新娘,这在余王庄开了天荒。据知情人说,这段姻缘可以追溯到1957年。那一年,他17岁,一个懵懂少年;那一年,她7岁,一个幼稚女娃。
        有个年长3岁胞姐的余朝云,本姓杨,老家在淮安河下竹巷街普光庵附近。他出生时,父亲杨正祥(音)去岔河(现淮安洪泽境内)参加八路军才6个月。
       我的远门堂伯余寿买,当时在淮安保安团三大队杨文锦手下当小队长。没有成家的他,听说河下普光庵有个产妇是军属,就派几个喽啰,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抢走了母子仨。
       旧时“抢亲”不稀罕,但有夫之妇连同幼儿一起被“连锅端”实属罕见。我母亲的娘家在河北街,与河下隔一条盐河。她在十四五岁就听说河下普光庵一个年青美貌媳妇被“二皇”抢走。没想到过了五六年,我母亲出嫁,竟然与这个被抢的媳妇做邻居。
        余寿买是个精明人,认字不多,能说会道;虽未拜师,胡琴、针灸都能拿得出手。乡里乡亲头疼、胃痛不出余王庄就能解决问题。虽说当了几年“二皇”,余寿买在大奶庙没有骂名。他对两个孩子如同己出,时间不长,年青媳妇也就认命了。后来,余朝云母亲与继父又生下三子一女,一家八口人,日子过得非常清苦。
        余朝云5岁那年秋天,他的生父来余王庄看望过娘仨。当时,日本已投降。随着杨文锦伪军的覆灭,余寿买正在家中闭门思过。因太年幼,余朝云只记得生父骑着花脸骏马,腰挎驳壳枪是长大后别人告诉他的。他还记得他和姐姐对面坐在生父的大腿上吃生父带来的“老虎爪”、“麻花”之类零食,但对生父的容貌没有丝毫印象。
       夫妻相见,没有久别重逢的欢愉,只有难以言状的尴尬。杨正祥看到一群衣衫褴褛的幼儿,围绕着昔日与己朝夕相处的女人,五味杂陈,心如刀绞。因为当事人均已谢世,我们不能凭想象用语言描述当时的情景。只知道杨正祥拿出随身带来的部队番号、立功奖章请余寿买和孩子妈保管好。并告诉他们,自己马上就要随部队上前线,五年之内,如果不回家,希望他们凭证件找部队,国家会照顾两个孩子。
        部队的宿营地在淮安北乡顺河,临别前,杨正祥要求余寿买把自己送一程。余寿买不知祸福,胆战心惊地送客出门,深怕半路被一枪毙了,毕竟霸占**理亏。
       据后来余寿买说,人家不愧是正规军,对他彬彬有礼,称兄道弟。表示如果能活到新中国成立,他会重找生活伴侣。希望老余打消顾虑,把他两个骨肉拉扯大。
       全国解放后,余朝云经常对着北方望眼欲穿,那是生父离开他出走的方向,如果发呆时间稍长一点,就会遭到继父一顿训斥。终于有一天,继父把他生父留下的证件投进炉膛,余朝云没有抢下,急得直跺脚。继父说:“不要哭,你大(父亲)跑到台湾了,留下这东西是祸根”。但是,余朝云更相信他父亲为革命牺牲了,是烈士。
       余朝云同母异父大弟只比自己小三岁,两人在不懂事年龄经常争吵,大人一般都责怪年长哥哥。随着渐渐长大,余朝云愈发觉得受歧视。在他17岁那年,除夕祭祖烧火纸,大弟不让他在家中烧给自己生父。继父和母亲在旁不吭声,气得他一夜没有睡着。传说他父亲有可能牺牲在涟水保卫战,他发誓寻找生父下落。
       大年初一,吃过汤圆后,余朝云不动声色地向北,然后沿着黄河故道南岸向涟水走去。冬季是废黄河枯水期,那年特别寒冷,河面结冰可以行人。小余一路打听,到了下午才找到涟水烈士陵园。他向守陵人打听父亲的下落,老人根据他父亲名字的发音在碑文上找了好长时间没找到。看他饥寒交迫的样子,老人心生怜悯,在煤炉上热了两碗稀饭让他充饥取暖。临别,吩咐他在无名烈士墓前叩首祭拜,说他父亲或许就葬在那里,尽到心意也不枉白跑一趟。
        余朝云按照老人的吩咐,衣着单裤、冻得哆嗦的双膝跪在冰冷的地面上,双手扶地,面向北方,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告别好心的守陵人,小余急忙往回赶路,没走南岸,而是沿着黄河北岸向西前行。  冥冥之中,人的宿命好象苍天早作安排。如果原路返回,后来贯穿几十年的事情都不会发生,余朝云的人生轨迹又可能是另一番模样。     
       走到保滩,天上飘起絮状雪花,半柱香工夫,大地一片苍白,渐渐看不清逶迤的黄河羊肠小道。
       朔风怒吼,大雪飞舞,不见行人踪影。
       从未出过远门的余朝云有点害怕了。狂风卷起千堆雪,填满了黄河的沟壑,他不敢过河,也不知道自己走到哪里。
        想问路,余朝云便朝着就近一户人家走去。突然,一条大黑狗狂吠着迎面奔来,余朝云无处躲避,裤子被撕,鲜血直流。主人以为是讨饭的乞丐,急忙赶走恶犬。走近一看,是个肤色白净的小青年,伤口见骨,血流不止。主人搀扶小余到屋里包扎,身后白皑皑的雪地上留下一串鲜红的血迹。
       这是一对生有三个女孩的中年夫妇,男主人姓庞,也是烈士后代。老庞问小余为什么风雪天一个人外出。小余一边哭,一边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
       老庞触景生情,含泪告诉小余:涟水保卫战时,自己的父亲是支前民工,为了抢救新四军伤病员,在涟水南门黄河大堤上,被国军一枚炮弹掀起的泥土活埋在战壕里,至今尸骨还没找到。而担架上受伤的战士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解放后,那位被救的军官,几经辗转打听,终于找到庞家。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把庞母接到徐州人武部大院视同生母奉养。
       老庞用土法把咬人狗的毛剪下,焙成灰,然后敷在伤口上。安慰小余在他家养伤,等天气晴好、道路解封时再走。
       余朝云勤快、活泼,讨得老庞夫妇喜爱,认他为干儿子,小余喜不自禁。几天后,小余向干爹、干娘告别,庞家7岁的长女哭着不让哥哥走。谁能想到,十六年后,这对金兰兄妹能变成白头偕老的患难夫妻?
       上世纪六十年代,余家的子女都处于青春发育期,没有油水下锅,孩子们的饭量十分惊人。贫困的生活,一家老少经常食不果腹。
       眼看大家庭翻身无望,在胞姐出嫁后,余朝云决定一人独立生活。没有房子,他就用玉米桔杆搭丁头棚子居住。因为心里有理想,日子再苦也有奔头,过了两年,他又盖了土坯草房,终于有了能遮风雨的家。
       成家是他追求的目标,也是他奋斗的动力。寻找父亲的下落又是萦绕在他心头的梦想。民工到外地挑河,他就请识字人陪他去烈士陵园寻访,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文革初期,经人指点,他去河下老家寻访。在竹巷街,一个老太太突然抱住他痛哭,吓得他一跳。原来,老人是普光庵附近他家的老邻居,本以为杨氏一家绝代了,没想到过了近三十年,杨正祥一双儿女还活在人世间。老人主动找了几个证人做材料:他父亲去岔河参加八路军后,曾回来过一次,带走几个青年参军。杨正祥母亲曾有军属证,老人大约在1954年去世。
       带着证明材料,余朝云去了淮安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每次都说科长不在,等到下午还是不见人影,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统计革命烈士失踪人员,余朝云又一次上报材料到徐杨乡政府,结果也是石沉大海。
       余朝云的胞姐十年前在武墩去世,临终前拉着弟弟的手说:这一辈子她最遗憾的事,是没有找到亲生父亲下落。当年父亲参军是为了后代过上好日子。没有先辈的流血牺牲,那有今天的太平盛世。我们后辈对不起先烈,父亲牺牲70多年还是孤魂野鬼,甚至连一张烈士证书都没有得到。她鼓励弟弟在有生之年继续寻访。
       余朝云从英俊少年到耄耋老人,寻父半个多世纪,因为贫穷、没文化,毫无结果。
       他是我的邻居。近年,我赋闲研究淮安地方史,总觉得应该为他寻父尽绵薄之力。我认为,首先要厘清杨正祥参军的时间以及部队的去向,大海捞针是无济于事的。
       余朝云出生于1941年3月,他父亲杨正祥半年前去岔河参军,日期应当是在1940年9月。
       据史料记载:1940年9月,八路军五纵队某部与新四军某部在运河西岔河(现洪泽县境内)会师,并成立中共淮宝县委和县政权。
       皖南事变后,1941年2月9日,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
       余朝云5岁那年秋天,杨正祥来余王庄看望儿女,日期应当是1945年9月,当时正值新四军第3师解放两淮。淮安是在9月22日解放的,杨正祥利用部队休整时间来看望母子仨是合乎情理的。9月28日黄三师开赴东北。那时,日军投降后东北处于真空状态,国共为了抢占地盘都在暗中角力。为了保密,黄三师团以下干部没有传达部队行动计划,杨正祥即使是炮兵连长,也不会知道前线在何方。黄三师从淮安出发时兵力约35000人,到了东北与林彪部会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1946年3月—1948年3月,四战四平,黄三师伤亡过半。余朝云的父亲杨正祥可能壮烈牺牲在吉林省四平地区。
       余朝云患有帕金森综合症,思维不敏捷。其儿子认为我分析的脉络是清晰的,请我整理他爷爷的简历,或许能得到更多热心人的帮助。
        于是,我这样写道:杨正祥(音),男,江苏淮安河下人,1940年秋在运河西岔河(现洪泽境内)参军,炮兵。1945年9月,随新四军第三师开赴东北,至今下落不明。知情者请来电:15262724570
90630C03-AAFB-4A1B-9319-2D93133D4D4D.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16:14 , Processed in 0.07115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