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淮安: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发布者: 赵日超 | 发布时间: 2021-5-1 18:15| 查看数: 344062| 评论数: 2|帖子模式

mmexport1619871532709.jpg
     作者:赵日超
      五一劳动节前夕,高耸的车桥战役纪念碑笼罩着金色的光芒。站在淮安区车桥战役纪念碑远眺,满眼的绿色已成为这片革命老区的底色。77年前,这里因红色的芦家滩阻击战而载入史册。今天,绿色的芦滩因宜居宜业宜游而闻名。据淮安市淮安区副区长印祺介绍,今年来,淮安区积极做好革命老区的农房改善工作,在革命老区横沟暴动的遗址边,在王嘉树烈士墓和林集交管站的周边,在已载入史册的车桥战役、泾口战斗、大胡庄战斗所在镇村街道路边,淮安区正积极探索革命老区农房改善治理路径,全面做好革命老区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农房设置配套,加大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让群众融入美丽新家园、乐享幸福新生活。
mmexport1619867743939.jpg
      芦滩巨变见证初心使命

      “车桥镇是革命老区,著名的芦家滩阻击战就发生在卢滩村。今年,我们在这儿铺设了以烈士命名的 ‘春萱大道'。”车桥镇5月1日新任党委书记许云波向记者讲起村庄的往事。
mmexport1619867751050.jpg

       车桥战役的芦家滩阻击战发生在卢滩村,这场阻击战是车桥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车桥镇为了弘扬车桥战役精神、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卢滩村新建了“芦家滩阻击战遗址”公园、“芦家滩阻击战纪 念馆”和“乡村振兴知行馆”等,铺设了以烈士命名的“春萱大道”。如今,走进革命老区车桥镇卢滩 村,白墙黛瓦、绿树繁花,一个个崭新的农家大院映入眼帘。去年以来,卢滩村结合红色文化背景,突出 乡愁记忆,全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走出了一条风光美、文化浓、产业强的宜居宜业道路。
[micxp_mp4]56[/micxp_mp4]

      在新建的卢滩社区周围,是一片片芡实塘。近年来,卢滩村通过成立芡实合作社、芦家滩土地股份专 业合作社等系列措施,引导改变以往零散种植模式,实现规模化集中种植,全村芡实种植面积达到1800亩 ,建成了总投入680万元的集保鲜冷藏、生产包装、市场营销于一体的芡实种植加工基地项目。占地3000 平方米的芡实加工厂,帮助新搬迁进来的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mmexport1619867760021.jpg

     去年来。淮安区结合农房改善,将对林集地下交通站、芦家滩阻击战纪念馆、红色文化茶室、红色教 育基地等实施改造提升和景观绿化,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进一步扩大革命老区对外影响力。通过全面整治 环境、疏通水系,利用水车、磨盘、石碾等老物件进行生态化布置,在沟渠河塘沿岸搭配种植花朵鲜艳的 桃树、梨树等经济型果树,既提升村庄视觉效果,又增加农民收入。
mmexport1619867739649.jpg

      目前,卢滩社区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绿树繁花掩映其中,巷陌之间淡香沁脾,一股乡愁悄然萌发,在 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画卷中缓缓流淌。卢滩村一位村老干部告诉记者,20世纪末,这里生态环境脆弱,如今 ,这块土地已经历了一场由黄到绿、由绿变美、由美而富的历史性变化。
8ff2e1b0e7c0a776a87c1fa8361801b7(1).jpg

      开启奔向美好的新生活

       苏嘴镇是英雄的土地,80年前,气壮山河的大胡庄战斗就发生苏嘴镇大胡村。80年来,大胡庄82烈士的事迹激励着一代代苏嘴儿女,形成了“忠诚、担当、奉献、有为”的大胡庄战斗精神。这样的战斗精神,是苏嘴人民奔向美好新生活的动力,也成为了苏嘴最深刻的文化印记。在距离大胡庄82烈士纪念地约800米的农房改善项目区——大胡庄社区,这种文化印记和战斗精神尤为浓烈,小区通过构建“红色”光荣历史印记、大胡庄战斗红色主题文化墙等方式,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新型社区。

      新型社区不能脱离历史传统,更要将历史与现代的碰撞融入到最既安居又乐业的新型社区中。围绕这个目标,苏嘴镇坚持全局谋划,倾力打造“居住环境舒适、就业创业便利、党建引领到位、红色底蕴深厚”的新型农村社区。该镇立足大胡庄社区区位优势,重点围绕挖掘“红色资源”、发挥“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紧紧围绕“争先进、创特色、塑品牌”的工作标准和目标定位,想方设法创特色,加快推动苏嘴镇农房改善工作。

      “现在,我们大胡庄社区干净整洁。几年前,这样的场景根本不可能出现。”一位刚搬进新房的村民 对记者说,以前村里没有健身的地方,路灯也不多,一到夜里村庄就变黑灯瞎火,村民也不太敢走夜路。而现在,晚饭后聚集到灯火通明的广场上,跳舞的、打球的、聊天的,人们用各自最舒服的方式将美好的新生活展现在优美的舞姿里 、*激*情的汗水下和欢乐的笑语中。


mmexport1619869502398.jpg
      自去年农房改善政策实施以来,淮安区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种类。三产等种植面积的扩大、生产能力的提高,不仅有益于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还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丰富的绿色原料。水 产、林果业已发展成为淮安的重要支撑产业,真正使农村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石塘镇张兴社区距淮安区城区较近,村庄形态良好,具有丰富的水系和生态条件,风格独特。他们通过风貌整治、景观再生、文化传承、游乐再兴方式,营造“村在田中、村在水中、人在景中”的空间格局,成为乡村旅游目的地。


mmexport1619871103202.jpg

      “‘改’就是改良品种,改变饲养方式。‘建’就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根据各村种植的不同特点, 确定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开启奔向美好的新生活。”苏嘴镇驻村干部介绍说。

    留住“乡愁”农房换发新颜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农房改善工作启动以来,淮安区秉承“不改变乡愁记忆、不改变乡邻关系、不改变乡土风情”“三不改”原则,挖掘文化内涵底蕴,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党对我们老百姓太好了。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革命老区的百姓住进了新房子,现在既安全又敞亮,旧貌换新颜!”复兴镇任桥村一位农民高兴地对记者说。
mmexport1619870713831.jpg
      任南社区位于王嘉树烈士墓东北侧,在复兴镇任桥村境内,国共两党打“拉锯战”时,均在复兴镇任 南驻军,军用地图上一直标有“复兴镇”三个字。据说,粟裕将军发动车桥战役前,就在此运筹,并把一 部分主力部队安驻在此。“黄三师”黄克诚的部队也一度在此驻防。任桥村成了他们的可靠后方和给养供 给地。任南社区完善道路、路灯、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设置生态景观,留住“乡愁”情怀,注重 体现个性特色和村落底蕴。“我们家原来是瓦房,因为年久失修早已不能住人,如今政府拆迁,破房子换 成了120多平方米的民生房,真是想也不敢想,现在就等装修好,早点搬进去。”村民张雷对新家满心期盼。
mmexport1619870251665.jpg
      去年以来,淮安区根据镇村布局规划,对农房改善进行全域谋划,坚持“五优先”原则,合理布局乡 村发展空间。复兴镇扼渔滨河、窑头河、恒河三条水系,地处里下河地区的腹地。曽先后划归淮安县嘉树 区、苏嘴区。该镇农房改善方面与周边镇街相比不占优势,区里原计划2020年不安排农房改善项目,但群 众呼声强烈,该镇党委从革命老区群众利益出发,积极向上争取,实施了任南社区和银鑫社区2个重点民 生项目。复兴镇银鑫社区项目总投入4000万元,占地面积72.6亩,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社区历史上曾 有一座大型寺庙叫能人寺,始建于明代,建筑富丽堂皇,大雄宝殿,更是金碧辉煌,可惜被侵华日军用飞 机投弹炸毁。博里画苑所在地曾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同志命名的“雪枫大学”旧址, 现在社区建设雪枫广场,让红色遗迹永远保留在村民的记忆中。

      “现在,我们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尤其 是路边的绿化,搞得非常漂亮,环境越来越好,旧貌换新颜,乡愁情节越来越浓。”村民开心地告诉记者。


作者简介
       赵日超  

最新评论

唐咏梅 发表于 2021-5-1 22:31:59
一个字:牛!
江山 发表于 2021-5-2 20:02:44
淮安革命老区太美了,人民安居乐业,无限神往。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22:26 , Processed in 0.07362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