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董树华:淮安地下交通站在抗战期间发挥的作用

发布者: 江山 | 发布时间: 2021-6-5 18:04| 查看数: 142201|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1939年3月1日,日军攻占了淮城,淮安从此沦陷,日军以灭绝人性的暴行,给淮安人民带来了灾难。日伪军在淮扬公路及运河沿线,区乡主要集镇均筑有碉堡,派兵驻守,严格控制交通干线,并重重封锁。1939年6月,淮属中心县委和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隐蔽方式,组织地下交通秘密联络。1940年初,重建淮安县委, 淮安县交通机构的设立和地下交通站的成立,县区乡地下交通网迅即拉开,确保了战时各种秘密情报的及时传递,为反“扫荡”提供各种准备;秘密组织各类军需物资的运送和转运任务;护送刘少奇等党政军首长和重要人物安全过境。


      一、设立交通机构,形成地下秘密交通网


      1940年7月,八路军五纵队一、二、三支队,由鲁南挺进苏北,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成立淮海区党委,下设交通局随地委行动。3个中心县委分设交通分局,其中淮阴、淮安、涟水、泗阳四县为二分局。各县分别成立地下交通站,淮安县交通站配有交通员16人,各区设立交通分站和中心哨,乡设传递哨或乡邮,村设立哨岗(卡口), 形成县区乡村四级地下秘密交通网。


      194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共东南局和中共中原局合并成立华中局,设苏北行政委员会并建立盐阜地区行政公署,统一领导抗日。行署置交通部,各县设立交通科,并调整县治。将淮安运河堤西3个区改为盐北、盐南、林集、黄集、岔河5个区划入淮宝县;运河以东9个区仍为淮安县属盐阜区,后改为盐阜地委,淮宝、淮安县均设立交通科。


      地下交通站的主要任务:一是保证各级党政军的指示、文件、报刊的秘密传递;二是掩护护送党政军领导干部及部队安全过境;三是筹集与组织各类军需重要物资的运送与转运任务。有的区还设政治班和武装班,政治班负责民主政权控制下的县区乡文件、报刊的传递,武装班则要穿越敌人封锁线传递公文或情报。为交通安全起见,县区乡都有秘密联络点,并规定联络暗号,白天发现敌人以鸣锣为号,夜间发现敌人以火为号。


      淮安县地下交通站在条件极端困难与险恶,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完成了上级各项任务,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使之成为剌向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剑。


      二、及时提供各类情报,积极配合反“扫荡”


      日军占领淮安之初,多数日伪军龟缩在淮安城内,1941年开始向乡村扩展,首先控制通往乡镇的公路、大道,并以此向区乡村逐步延伸,筑便道,修据点,构筑碉堡,设置岗哨。并经常配备军车、汽艇船向四乡八镇进行扫荡,到处封锁道路、桥梁、航道、闸坝,盘查过往人员,烧拆民房、推倒寺院、抢劫财物、**民女、抓青壮丁。对此,区乡地下交通站和地下交通人员,在中共淮安县委、各区党委领导下,一面组织传递盐阜区委、淮安县委等各级党组织的指示、命令、文件等;一面收集日伪军各类军事情报,全面摸清日伪军据点位置、碉堡结构、岗哨数量、**、行动轨迹等;一面则退居敌后,发动群众,坚持进行反“扫荡”斗争,择机组织力量给以突然袭击,破路拆桥,以便牵制和及时准确有效打击敌人。


       1939年,日军在水上用汽艇先后多次入侵泾口区流均、车桥一带,当地组织军民对乙卯堆(合兴村)先后切断桥梁3座;黄集区组织军民对邵葛、朱码一带挖路拆桥,阻扰和破坏日军兵源和军需品运输。1940年,日军占领马厂、丁澄一带,军民紧密配合,炸毁渔滨河上黄桥、浦马、席桥的桥梁,挖断淮安至涟水废黄河河堤多处,给日伪军以重创,缴获一批枪枝弹药和汽车1辆,俘虏日军10多名。1942年4月以后,为粉碎日军“春耕扫荡”阴谋,组织反“扫荡”,县成立破路委员会,顺河、钦工、茭陵、泾口、车桥、流均等区乡分别成立破路大队,在重点路段茭陵至苏嘴、车桥至流均拦路挖沟壕,阻断日寇交通联络,粉碎敌人扫荡阴谋。1943年10月,抗日总队在地下交通人员配合下,攻打日伪李家墩据点,战斗持续2天,共击毙日伪军60多人。1943年至1944年,日伪军在淮阴、淮安一带进行疯狂扫荡,并以巡逻艇在运河中往来游弋,到处抓扣民船、渔船和无辜船民、渔民,抢夺财物,淮安、淮宝县抗日军民在运河水岸边埋暗桩、筑暗坝、拉河网、设障碍,使敌人巡逻艇无法通行。


       在斗争中,淮安县境内地下交通壕沟已与区乡村相连,迫使日军不得不收缩据点。当时日军控制下的集镇、乡村公路和南乡河网地区水上交通,几乎完全瘫痪,地下交通站为“反扫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秘密组织运送各类军需物资


       1939年,苏北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部和第二支队水运第五团,为有力支援部队从水上展开抗日斗争,组织到一批满载弹药和军需品以及粮草等物资。他们组织400多艘民船分批从运河南下支援解放区,为了躲避日伪军沿途严格盘查,在淮安地下交通人员带领和掩护下,他们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将物资埋藏在船舱甲板下面,或前后稍舱夹层里进行隐藏,有的将不怕水的物资摆放在船体水下,使敌人无法查找,终于将这批军需物资及时送达目的地。


     同年,抗日军民在地下交通人员密切配合之下,县抗日民兵大队随身携带枪枝弹药和粮草需要从北乡徐码、桂码、马厂、小堆等4处渡口过河,由于没有民船,白天渡运容易暴露, 军民们利用夜色月光,不声不响地沉入水下,用大小木桶作为渡河工具过河,躲避了敌人的盘查,有力支援北上展开抗日工作。


       1941年,日伪控制下的淮安县城通往区乡主要公路、乡村要道,碉堡林立,岗哨密布。苏北解放区一些军需物品,特别是药品、布匹之类十分奇缺,要通过平桥、二堡一带敌占区几道封锁线,才能送达运西盐河北。在地下交通站的严密组织配合下,首先想方设法要将弄来的药品、筹集的粮食,存放在十分隐蔽的地方,确保不被敌人发现。其次要摸清沿途行走路线、岗哨位置、换岗时间,然后组织护送人员化装成“良民”、小贩,或将药品、粮食、布匹等分散掩藏在柴草垛中,或“病人”的手推车上、担子里,几经周折,分批陆续通过敌占区进入盐河北上。


      四、护送刘少奇等党政军领导安全过境


       1942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同志,奉调从新四军军部盐城途经淮安,秘密北上山东后去延安。中共淮安县委敌工部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命令渠北沿途的区乡地下交通站, 组织地下交通员,积极配合苏鲁交通队将刘少奇同志,从淮安北乡苏嘴与阜宁交界处的淮阜桥进入境内苏嘴、茭陵、顺河、钦工、马厂等地沿线,顺利通过了日伪军沿途封锁线,护送到淮阴与淮安交界处安全过境。淮安、淮宝县地下交通站经常秘密护送成批的高中级干部的内外境往来;成连成营的部队、抗日游击队护送过境;成包、成批次的若干重要文件、报刊、信件的递接送;大量的军用和民用物资以及生活物资的筹集、分发、递送等任务;掩护保护了一批又一批伤病员和一些高中级首长家属安全转移到目的地。


      护送党政军首长和重要人员过境,是地下交通站一项十分重要任务,淮安、淮宝县地下交通站和各区乡分站成立后的两三年时间内,曾先后护送过张云逸、曾山、张爱萍、陈丕显、粟裕、管文蔚、韦一平等党政军首长和重要人员,安全顺利通过了日伪军封锁县区乡道路交通干线和运河沿线。此外,对居住在淮安县城周恩来的婶母周八太,堂弟周恩硕、弟媳陶四姑和侄儿周尔萃等人,地下交通站人员及时转移他们居住地点,有时将他们转移到乡下,多次躲过日伪军上门搜查和盘查,使他们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保护。


      五、钦工地下交通站协助劝降刘氏兄弟


      1939年初,两淮和涟水沦陷后,淮安北乡刘氏兄弟,老大名叫刘仰文,老二名叫刘秀文, 均沦为土匪, 收有徒弟1000多人,周围据点的伪军大多数是他们的徒弟,经常活动在盐河、废黄河两岸和淮涟一带,他们手下200多人盘踞在夹滩(处于盐河和废黄河之间,时属淮安一个区),是淮(安)至盐(城)的交通要道,对当地群众危害极大,直接威胁该地区的抗日斗争和淮盐交通线的安全。


      钦工位于淮阴、淮安、涟水交界的三角地带,是淮海区至盐阜区的必经通道。1940年10月,时任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赵心权为了斗争需要,在钦工附近的古驿乡颜景运家设立一个秘密交通站,在钦工交通站的基础上建立了交通联络站。1942年秋,上级派敌工部长廉纯一和联络站人员,一同开展争取刘氏两兄弟参加抗日统战工作,并通过古驿、和平两乡乡长及开明地主、士绅劝说引导,刘氏兄弟被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团结抗日主张真诚所感动,对过去危害人民行为有醒悟,对党和政府某些抗日要求能够给予同情和理解。1942年年底,达成4条协议:一是愿意率部投诚接受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民主政府承认其为抗日武装;二是为共产党和地下交通站提供军事情报;三是帮助掩护或护送我党干部和部队通过封锁线;四是为抗日民主政府购买或提供**及医疗药品等军需物资。此后,刘氏兄弟在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确实为抗日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1943年年底,刘氏兄弟的武装分别被正式改编为淮淮、淮涟抗日游击大队,兄弟二人分别担任大队长。1945年10月,刘秀文率领200多人,编为淮安独立团的一个营,随新四军三师开赴东北。


     六、林集地下交通站成为运西交通纽带


     1942年年底,运河沿线的交通,主要是通过淮北军区敌工部淮宝县联络站、情报站(常驻林集区)。1943年年初,华中局交通科科长邓寅冬向李萍交待任务,传达华中局组织部部长曾山的指示,迅速派人回军部原驻地阜宁县获港取回组织部干部科埋藏在那里的文件。同时,对这条路线的交通工作情况做一次全面了解。李萍沿途在淮宝县林集区、淮安县的张桥区、五分区交通站、盐阜区交通总局等机关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经过20多天的辗转,顺利完成了任务。


      1943年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交通科为保证从宝应到淮阴100多里运河线上的交通安全,决定在林集成立“华中局交通科驻淮北淮宝县(林集)转运站”,对外称“林集区交通站”,委派李萍任站长。林集交通站与苏中区张桥交通站(时属平桥),以及原有的林集联络站、淮宝情报站,组成一个秘密交通网,在宝应、淮安之间的运河两岸(尤其是西岸)的乡村开展活动。林集交通站成为运西中共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与华东的抗日根据地苏中(一师)、盐阜(三师)、淮南(二师)、淮北(四师)的交通纽带。林集交通站没有固定地点,主要活动在林码头屠大桥附近村庄。建站不久,淮宝县敌工部联络站王建高任副站长。主要任务:一是护送文件、信件、报纸;二是护送干部和部队渡过运河;三是配合地方武装惩除汉奸、特务。


      日伪军为切断新四军一、三师与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以及二、四师的联系,派重兵驻扎在宝应至淮阴的运河沿线,设立大小据点21个,其中泾河、平桥两地设有日军指挥部,运河上有10多只汽艇昼夜巡逻。交通站为了保证这条地下交通线的畅通,针对敌人的封锁,一是利用来往盐行商人的关系,争取其配合;二是利用亲朋、友邻、熟人关系,以“良民”、小贩的身份出入敌伪据点,掌握敌情动态,书写标语、散发**;三是利用敌伪营垒中的不同派系和相互矛盾予以分化瓦解。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8 20:05 , Processed in 0.03762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