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都市,旅游胜地,去过多次。今年初夏,组织安排我去此地疗养,尽管当时天气已热,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安排。近年来我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方便,已经联系上了失联多年的武汉转业战友,我当顺便去看看他们。 到汉当日,我便与这些战友一一通了电话。我们商定,利用双休日,众友聚会后游玩。但要玩得高雅点,想学学当年王羲之们的“修楔事也”——览胜、忆情,吟诗、作文之类,不把过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酒席上。 6月5日,武汉天气和好。在汉的张忠诚、陈晓桥、许建新、邓建和从北京、浙江赶来的余杰、尹湘农等当年战友,汇聚到了我入住的武汉东湖磨山疗养院。 东湖,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地,最大的城中湖,是西湖面积的8倍。这里湖光山色,水波连天,高树入云,鸢鹭翔集,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我们当即商定:上午就游东湖景区。大家相拥而行,忆旧叙今。漫步林荫道,观鱼荷花池,小坐绿草地,畅游梅岭园······其乐怡然在心也。中午便在湖畔一农家乐就餐,两点后,各回住所休息。 我躺在床上,横竖睡不着,打开手机,写出如下感言:当年七战友,军中本秀才。从戎守西疆,后来且分散。今余欣喜旅鄂,且又年长,枉为大哥,众友闻之而啸聚身旁。逢旧人而心喜,览美景而情高,故制拙诗《题东湖》一首,以为纪念: 西湖在东东湖西, 犹如别院两美姬。 当年断桥曾借伞, 今朝磨山瞻明妃。 吴侬软语情犹在, 琵琶清音怨声低。 小婿不是无情物, 山水处处魂魄飞。 我历来写诗见短,今却下笔成韵。可能是因故友重逢激发出来的灵感吧!我大胆将诗发至群里,有战友立即回帖道:老首长,你还有“别院美妃”“琵琶清音”呢,享受了! 我急忙回帖解释:不是你想的那样。这是一首明写情爱、暗写山水的小诗。表现的是祖国山水的风光秀美,和处处勾人魂魄的无限魅力。“别院两美妃”是指西湖、东湖两大风景区;“断桥借伞”“明妃琵琶”,也是指与这两处景点有关的传说和历史人物。别想歪了。 此帖发出后,和声便又起,即有战友陈晓桥回诗一首。照录。 素贞倾城西湖边, 王嫱落雁东湖涧。 两美搅动两池水, 家国情怀一线牵。 晓桥此诗,应和太妙。它体裁相似,题材相同,短短四句,道出一个永恒主题:家国情怀——既搅动湖水,更牵动人心。不得不叹之:当年军中一才俊,如今汉口一诗人。祝贺你了,文采更胜当年! 次日星期天,战友们接着参观汉阳江口的古琴台。 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音乐大师俞伯牙一次乘船沿江而下,途经此地,突遇狂风暴雨,于是停舟龟山脚下,待雨过天晴后,欣然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以作消遣。隐士钟子期打樵归来,闻声赞叹,义气相投,结为知音。二人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次年,伯牙依约而来时,子期却已病故,十分悲痛,便在子期坟前抚琴祭悼。曲毕,碎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弹。后人称赞其事,在此筑台纪念,称它与黄鹤楼、晴川阁为武汉三大名胜区。 琴台我曾游历数次,参观不久,为抛砖引玉计,便带头吟出一诗: 汉江迢迢奔腾忙, 战友吟聚琴台旁。 不弹绿绮求凰凤, 专听高山流水长。 众战友立即叫好。其中年龄稍长的邓建说:“不弹绿绮求凰凤,专听高山流水长”一联最妙。这“绿绮”是指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故事吧?老师是想说,在这里,一切才子佳人的故事,都要让位于高山流水知音者,是吗? 我说:对!对!感谢你的倾情发挥。下面,谁再来一首? 毕竟是军中秀才,张忠诚战友趁势而上。可惜他的孝感老家口音太重,所诵诗句几乎听不明白。幸好有在北京工作数年的湖北人余杰战友帮忙翻译,他拿过手机念道: 人道海水深, 不及战友情。 分别数十载, 牵挂常在心。 忆及当年事, 热泪湿衣襟。 今朝琴台聚, 长歌谢知音。 众友听罢,都说甚好,特别是那句“长歌谢知音”,意境最深长。于是就喊:“忠诚、忠诚,你的长歌呢?唱上几句吧!”稍顷,张忠诚头一沉,手一挥,正经道:“这样吧,我们同唱一曲‘战友战友亲如兄弟’如何?”大家齐声答好! 于是,就在汉阳江口,古琴台旁,一曲《战友之歌》顿时响起,声音虽不太大,却雄浑有力,铿锵有度,惹得游人驻足观听。 过了一周,6月12日,又是一个星期六,晴空万里。我们相约参观黄鹤楼,众友们来到景区。此时,我们足踏龟山,北望蛇山;遥看长江,俯视大桥;极目楚天,神游云梦;心潮翻卷,情难以抑。我掏出手机,拍下这壮阔美景后,便即兴在手机屏上写了起来······ 下得楼来,几位老友逼问:老首长,刚才见你在手机上写什么,又有诗文奉献吧? 我这人向来城府不深,有了小收获,从不独享受。几经催问后,便“二两颜色,开了染房”——打开手机,用“川普”大声朗诵起来:《登黄鹤楼问天》 黄鹤当年去不归, 李白崔颢也悲催。 江汉今多云泽地, 宝贝归来亏不亏? 好诗!好诗!众友夸奖道:崔颢当年的“题楼妙诗”,李白随后的“搁笔而去”,还有云梦泽的昔日美景……全都用上了,又还有深意藏焉。老师真是宝刀不老啊! 大家话音刚落,又有战友喊:老首长,你上楼写了“问天”,下楼还当有“问地”是吧?快来一首吧! 我早已看出:这几个“湖北佬”是想借此机会,推波助澜,让我亮够风采,抒够情怀,玩个痛快。他们才好高兴! 于是,我真不客气了。索性把刚才写在手机上的另一首未念之诗拿了出来,张口就道:《下黄鹤楼祭地》 黄鹤当年去不归, 驾送费相回蜀西。 旰食宵衣为国事, 一头忙到新时期。 我方诵罢,众友喝彩。我想,你们仗着地缘熟悉,前诗理解还靠谱,而对后诗的含意,特别是“驾送费相回蜀西”和“旰食宵衣为国事”两句,未必就整得懂! 于是,我问了一遍“······可懂”后,未等众人作答,我便把诗中涉及到的蜀国费祎为相时操劳国事、与民休息和去世后在黄鹤楼前驾鹤成仙的故事,一一作了讲解。 战友们同说:整明白了!你前诗是在赞美湖北今天建设得美好,自然环境保护得更好,黄鹤若不归来,那就亏大了;后诗又在颂扬那些为国操劳、为民造福的先贤大德,后人不能忘记! 此时老战友许建新,知我在对联上有些功夫,便说:老师,你若认为众**今天还陪您玩得高兴,可否口占一联,赞美赞美武汉,以作纪念呢? 我说:容我想想吧,离开武汉前交上来如何?众人答道:好! 我们小坐饮水,合影留念,相互道别,就要准备上车离开时,突然,建新见我嘴皮翕动,欲言又止,立即说道:怕老师的对联整成了?停一停! 我答:好吧!老夫不揣浅陋,试对一联,诸友见笑了。上联:赏龟玩蛇处;下联:添水喂鹤时。 众人齐问:横批呢?我道:当今楹联,一般不用横批。如果非要用······ 战友尹湘农道:“世上神仙”!如何? 我立即说:非常好。你们看,去年武汉的疫情控制后,每天有多少人在尽情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这“赏龟玩蛇、添水喂鹤”的景观,不就是这一祥和生活的生动写照?不就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吗? 战友告别而又不忍离去······离去吧!一份厚礼还在后头。这些诗文网传开来后,有集字高手、在蜀老战友赵建元将她们全部集成字图,用微信发来,真是网络有情,黄鹤传义,科技管用,文图一体,领受且大开眼界了。 建元还在微信中表示,君若效颦,也编王羲之《兰亭集》之类的雅章,他的这些“续貂之作”也请加入其中,以表一个老兵的金兰之心! 照办了,亲爱的战友!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曾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四届长征文艺奖、中国报纸副刊一等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