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0791|回复: 1

赵克红:从行走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4 20: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行走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序赵树辉散文集《行走》

赵克红

mmexport1629802677242.jpg
      树辉的散文集《行走》即将出版,并邀我作序,我愉快地答应了。我深知,基层作者的不易。
      这本散文集,较为全面和深刻地体现了他“行走”的历程和意义。他用行走的方式感知人生冷暖,体验悲欢离合,用“行走”,锤炼一颗赤子之心。他一边行走,一边从文学创作中获取前行的力量,带着悲悯情怀与感恩之心,“不怨天,不尤人”,领略了人世间不一样的风景。
      每个人,都曾有过梦想与追求,在追梦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险阻,树辉当然也不例外。这本散文集,以“行走”为主题,给人许多遐想的空间。“行走”内涵丰富,既指身体上的行走,又指精神和灵魂上的行走,跟随他的文字,或行走于山水之间,或穿行于街头闹市,所到之处,满眼皆景。他的散文,感知人情世故,体验灵魂洗涤。不仅关注民生,关照精神,同时,也有对生活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我认为,对一个作家来说,天赋、才华固然重要,但比天赋和才华更加难得的是作家的人生经历和阅历。赵树辉出生在农村,自幼对文学情有独钟,大学毕业后,他从教20年,后借调政府部门从事文字工作,树辉有着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矿藏,这就是他对成长的这方土地的热爱,以及对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乃至这个时代和生活的认识和把握。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富有个性的语言以及曲折丰富的叙事,成就了树辉散文的创作特色。他的文章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并出版了个人诗集《卧龙吟》、散文集《饮水伊洛》,还创建文学自媒体《伊水听风》。记得2016年,他送给我一本他的诗集,其中不乏优秀诗歌,且内容大都积极向上,充满满满的正能量。常言道:“言为心声”,“我手写我心”,由此可见,树辉也是个正能量的人,我喜欢与正能量的人交往,因为,与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你会崇尚正义,向善向美,会有阳光般的心态。打那以后,我对树辉多了一份关注。
      树辉是以写诗走上文学之路的,2017年,他转向散文创作,而且转换自如,很快就进入角色,实属难得。他的散文视野开阔,联想丰富。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娴熟的语言的运用。记忆犹新的,是他发表在洛阳日报上的那篇——《恋上一座城》,写的是孟津刘家寨的“八亩坑”,语言灵动,读后让人难忘:“瀍河水静静地流淌,不惊动一根水草,正如这秋风轻轻地拂过老寨,不惊动藏在地下的一座城一样。一切都是静止的,静止到了极致,连秋草都是那么细腻。”紧接着作者又用了诗一般的语言来引出抒写的主体——八亩坑——“我想,我是恋上它了。一种苍老,一种神秘,一种摄人魂魄的宁静。它,便是八亩坑。”
      诗歌是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最讲究语言的锤炼,树辉有诗歌创作的基础,写起散文来,语言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大多写诗的人,往往会过多地关注修辞而忽视了文章的社会意义。令人高兴的是,树辉早已意识到了这些。这是值得庆幸的。
其实,人从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便开启了行走世间的旅程,尽管每个人的旅程、经历和见识各不相同,尘世的浮华,内心的不安,或许需要一段旅程来调剂或安抚一下,以致不会沉沦在漫天盖地袭来的浮躁与虚无中,哪一片土地能让你脚下轻松?哪一片天空能让你内心安详?哪一处水域能让你清凉自在?当你读过《行走》后,也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行走》一书,内容涵盖多个方面,既记录和关注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社会事件中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的责任担当,又从身边生活的细节中感知普通人的奋斗与成长,包括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素未平生的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真善美。树辉的笔触,但凡涉及乡村,就显得安意浓浓,温情脉脉,他对乡村人事烂熟于心,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呼之欲出,除此之外,作者通过在山水、阡陌之间的行走,感知自然之美、质朴之美,文字中氤氲着浓厚的泥土气息,给人以丰富的美好期盼。作者以不停行走着的姿态,为读者展现了新时代不断奋斗着的各行各业的精神面貌,和人民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
      树辉在借调镇政府期间,不仅深度介入了决战脱贫攻坚战,还参与到了抗击2020年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中。尤其是在抗疫一线的工作经历,让作者更深刻地看到了面对重大事件,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重要影响。一对年过六旬的农村老夫妻,攒下满满两篮土鸡鸡蛋送到卡口执勤一线;刚脱了贫的农民托自己的孩子到执勤点捐赠钱物;带着越战战争中留下的伤痛,深夜在卡口执勤的老兵;元宵节不能回家和妻儿团聚的公安干警;在冰天雪地里吃了一碗镇政府工作人员送去的汤圆……疫情是场灾难,但也是一场考验。是一场对共产党人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中国十四亿人性的考验。在这场考验中,全国各族人民体现出来的大局意识、团结精神、敬业精神令人振奋。这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应该有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多年来,树辉没有停止《行走》。他的脚步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记述了农村的产业调整和乡村振兴。比如他的《开满鲜花的土地》——“北坡已经不是我的北坡,它是菊花的世界。堆积着的金黄直直地向我压过来,我来不及反应……。它们扫除了这里烙在祖辈们贫瘠的记忆,这是一片能开出花的土地!硕大的花瓣连着花瓣,簇拥着,像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正阔步向前!哦,这是我深爱的故乡土地上,生长着的新希望。”“西河的菊,像是一群身着素裙的少女。花蕊是她们的脸,花瓣是她们的裙子。她们在我眼前的土地上跳舞,跳的是,高雅的芭蕾。整个田野跟着跳起来。哦,这是我深爱的故乡的土地,生长出如此的美好。”“土地已不是那片土地,故乡也不是那个故乡了。我得告诉我的孩子们,我们有一个美丽的故乡,故乡的土地上,开满了鲜花。这是我亲眼看到的。”再比如他的另一篇散文《三合》——“文化广场紧临着公路。小镇的房屋依着公路两边排开。路北的房子整齐划一,青砖灰瓦砌成徽式的门楼,金字牌匾上都有红布包衬。古朴中带着娇艳,透着东方文化的深邃。路南的房子,大概都是以前的庭院改造过来的。围墙也都用了砖瓦,还加入料姜石,摆出各种造型和图案。最显眼的是习主席的那句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合,天合,地合,人合。这个小山村用它的神奇变化向我们展示——“三合”并不只是我们东方精神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它是可以实现的。”土地是开满鲜花的土地,村庄是“天合,地合,人合”村庄,农村的变化翻天覆地,人民的生活越发幸福美好。若非亲历者,绝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接地气,通人心,极尽乡情之美,人性之美。
     他把目光投入到更大的社会层面,比如精准扶贫这个当下重要的社会话题,他的扶贫题材散文《唱着大戏过日子》就比较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优秀的基层干部——村支部书记,在带领全村脱贫致富过程中的高大形象——“修建文化广场的时候,为了确保质量,他一直盯在工地。来往的拉土车扬起高高的粉尘,没过他的发际,包围他的身体,他像是一尊矗立的雕像。从夯土到填实,到铺平完工,一盯到底。我曾在工地附近驻足凝望,望着他黝黑的脸庞,阳光下闪着汗珠。他就是一根标杆,他配得上鲜艳的党旗。”一个优秀的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真情的抒写,就必须要求作者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其中,要有对党的“精准扶贫”有着浓烈的热爱之情才行。而树辉做到了这一点,他说,奋斗是行走,思考也是行走。怀着悲悯与感恩之心行走,就能遇得到更多美好的人和事。
     树辉在广袤的原野上行走,脚下便会踏出诗意。而心里的千头万绪,即使不落笔,也会有无字的文学淌过心头。有些美景,有些物事,走过看过,即用眼睛用心抒写了一遍。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些美好的表面,而是通过思考,深刻地领悟到了“幸福从来都是奋斗出来”这句话的重大意义。
      尘世的浮华,内心的不安,或许需要一段旅程来调剂或安抚一下,以致不会沉沦在漫天盖地袭来的浮躁与虚无中。散文最终将归于安然,归于对岁月静好、万物安详的感叹。树辉在广阔的天地间行走,脚下便踏出诗意。那些美景,那些物事,被树辉下笔写成锦绣文章,那一篇篇美文,令人咀嚼、回味。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尔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猛然想起苏轼的诗句,此刻窗外白雪皑皑,天地之间,留下了一个个明晰的脚印,脚印前后相连,串联起的,就像一个人一生的路程,雪,仍不停地飘落,留在雪上的脚印终究会被覆盖、消失,但,这个世界我曾经这样来过,我想,这便是赵树辉散文集《行走》的初衷吧。冰心曾在《成功的花》中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作为一名基层作家,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能不停地坚持创作,并在较短时间内就有散文集出版实属不易,看得出他平时的积累和对散文的热爱。同时,这也是对树辉汗水和灵感的嘉奖,既然迈开了“行走”的脚步,我们将任重道远,风雨兼程。
       是为序。
       2021年1月18日
mmexport1629802674865.jpg
   赵克红 一级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协副主席、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洛阳市作协主席、郑州铁路局作协主席、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河南省诗歌研究会副会长、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
发表于 2021-9-16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一定拜读拜读散文集《行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17 07:08 , Processed in 0.05289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