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55486|回复: 1

永远的红柳山——穿越极限,初探世界屋脊的生命密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4 19: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LIAN 于 2021-9-17 23:20 编辑


向往青藏,想去西藏,其实是想求证某些方法或许可以助克服高反及新冠肺炎。
或许还能帮助克服高原缺氧反应等不良症状?

散文可以包络万象,文学可以是百科全书。信不信崇高的文学能净化作者和读者的思想及血液,能在理顺思路、弄通道理的同时疏通人体经络、促进心身健康。在宇宙空间里,地球之巅的青藏高原就是大自然设立的登峰造极的顶级科学实验室之一,每个人都是被实验者及实验人,被记录者和记录者,历经艰险的文学家们又如何发现了可能可以帮助克服高原缺氧反应等不良症状的传世秘方?
我在2015年意外地获得重生后,突然在青藏文学著作及其他信息中发现了类似及更高层次的东西,就开始认真学习并记录感想。

一、读懂青藏
看看最近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疫,血氧饱和度偏低的危重病人上了呼吸机还不一定能活。人们就会明白,具有类似症状的高原反应有多么可怕,那些世居及常驻在高度缺氧、环境恶劣的世界屋脊上的当地居民、援藏人员、解放和守卫西藏中国将士们都是战天斗地的英雄;人们也会明白,从生命禁区中提炼出来的优秀文学作品是珍贵的高原生存宝典,对医学乃至生命科学的研究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有种新兴医学就叫做人文医学及叙事医学。
这位汉族老作家柳山,从18岁参军起一直到70岁,曾上百次地穿越青藏高原无人区,居然每次都能安全返回,如今已80多岁了,依然身健脑灵。其中的奥秘又到底是什么?
除了学习他人的读后感,我更独自地反复阅读和品味,柳山的多本高原散文集及报告文学中的真实故事与极富想象力的浪漫笔调,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又浮想联翩。
以下是我汇总的几个故事简介和摘录其中高原军人“上山多指从兵站出发到西藏去。
《墓柳》、《望柳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慕生忠将军从日月山下湟源县买了100棵杨柳树,两大片杨柳分栽在荒芜了千百年的格尔木土地上。第二年春天,枝头上拱出的嫩芽新叶把戈壁荒滩变得翠翠地绿,好像画家涂抹出的一幅生动的水彩画。将军开心地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成荫树。冬天,三棵短命的柳树死了。在将军提议下,战士们为柳树举行葬礼。将军没有来,据说他站在窗口默默凝望着土丘的方向。有人坚持给柳墓浇水施肥,是慕将军。谁也没有想到,这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低变高。死过一次的墓柳,活得更坚强潇洒了,那是将军用爱心换来的死而复生的墓柳!多年后,格尔木的树越来越多,和墓柳连在一起。
格尔木从此有了绿色的生命,有了《望柳庄》里挂在柳树上引路的闪亮马灯。
《青藏线》
有些人好像天生就是肩负着使命而来的。传奇的慕生忠将军,名如其人,倾其一生,忠心耿耿地造福人民。爱柳如命的他,却豁出自己的性命也要亲自筑路试车。终于带领大家,以最短的时间、最强的人力、简陋的物力和极少的财力在世界屋脊建成“天创下了惊天动地的世界纪录。心胸宽广的他,为国为民,即使受尽委屈,也无怨无悔。深得人民崇敬的慕将军最后魂归格尔木,人们为他树起了"青藏公路之父"的雕像。
这才有了后来的青藏汽车部队,沿着青藏线运送各种物资及援藏人员。人们可以在《望柳庄》歇息,吃到可口的新鲜蔬菜
《第一次翻越唐古拉山》
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是青藏公路的制高点,也是从内地进藏的必经之地,高原汽车兵要经常翻越它。它就像一个吃人的恶魔,柳山参军的前一年,所在汽车团一个营的100多台车汽车和兵们被突降的罕见暴风雪紧紧围困在山中,整整25昼夜。最终还是靠着指战员们的殊死拼搏,战胜了风雪、严寒、缺氧,突出重围到了西藏。但是车辆人员损伤惨重,兵们一个个头发疯长,脸庞黝黑,野人一般,有的后来还截了肢。
有的老兵在这次出发的前夜说起唐古拉山和高原缺氧的恐怖,大概是想提醒新兵做好心理准备。柳山的师傅、副班长却冷静地介绍这里的淡水稀缺、高度缺氧、气候恶劣、地势险峻,更说起当山洼里的藏族阿妈知道金珠玛米的兵车缺水时,就会亲自来送水。
19岁的新兵蛋子第一次接到送水任务:明天经过昆仑泉时给桶里灌上水,这是第一次见阿妈的见面礼。心里惦记着阿妈,等给阿妈送完了水,汽车已安全顺利地通过了唐古拉山。
原来是副班长用军民鱼水情和注意力转移法帮助第一次上山的柳山克服了缺氧恐山症。
《风雪中的火光》
真实地记述了柳山和战友们的汽车被突降的暴风雪围困在唐古拉山上。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滴水成冰。为了保护汽车的水箱不冻坏,们把棉军衣的棉絮甚至衣面都撕下来,蘸上柴油点燃烤车。最后:“第二天早晨,暴风雪停了,我们重新上路。这时候,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只剩下线衣和单衣。我们把温暖给了汽车,为的是让它去温暖西藏人民。”那天早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联播》之后的《解放军生活》节目,转播了这个故事。军营的战友们和柳山家乡的亲人也听到了。母亲得知柳山把棉衣生火烤了车,担心儿子会挨冻,赶做了一件棉背心,让父亲寄到部队。父母疼儿的爱心可以理解。柳山接到背心后,一直舍不得穿,只是在每次乘车路过唐古拉山时,特地穿上它,以留住那个发光发烫的岁月。
《草原藏香》
躺在帐篷里的阿妈居然能听出是金珠玛米的汽车又在附近的雪地里抛锚了,就派年轻女儿来邀请柳山和助手入帐取暖休息。柳山和助手要继续完成任务,就只想借一盏明灯好修车。谁知女子只送来一支藏香,一点火光在夜色中显得很微弱。没想到,柳山的手指就像长了眼睛,点着了熄火的发动机,原来怎么也修不好的抛锚德式老爷卡车终于重新启程。
《海拔五千三百米的军礼》
柳山所属的五十九号车技术状况在连里算是好的,所以经常单车执行任务,可是没想到那天傍晚行驶到唐古拉山上突然抛锚。眼下无法修复,带队的副连长当即决定,卸下承运物资,联系兄弟连队将抛锚车拖回驻地修理。并留下足够的干粮:“你压倒一切的任务是守护好这些战备物资,一斤一两也不得缺失!”,一车物资三吨半,柳山肩上的责任比这还重。
柳山独自守在山上的第三天黎明,一场防不胜防的六月雪又突然降临。雪落地就化成水,物资垛虽有篷布掩盖,那也只是遮了个顶端,雪被风旋着从四面八方浸浇着。就在这时候,一个黑影自远而近地,几乎是与风雪同时来到眼前。柳山只是端着枪厉声喊道:谁?站住!接应柳山的是一句暖心的藏族佛僧“六字真言”,然后才是一句半生不熟的汉话:“藏家的亲人莫要惊慌,感恩金珠玛米的信徒来到了你身边!”
接下来的五天中,柳山,和多吉顿珠阿爸,及他的藏獒一起,终于把物资保住了。
“草原上每一朵格桑花都是因了金珠玛米的浇灌才开放,我就是把这身老骨头搭上做点事也是应该的!快不要一家人说两家话了!”
特地再赶去送感谢信的张团长,和站在团长身后的柳山,在海拔五千三百多米的世界屋脊上,两代军人像从天上举起凝重的手臂,为西藏送去的这个军礼,谁能描绘出它的金贵?此刻,太阳穿云而出,唐古拉山通体闪烁着透亮的阳光。
《长在树上的国旗》
五星国旗、爱心和六字真言力量,植物与人类真的能心灵相通互给生命的能量。
汽车又在唐古拉山北侧的一个洼地里抛锚,柳山在汽车底盘下鼓捣了近三个小时也没有排除故障。天近暮晚,在助手提醒下,他发现了稍远处山坡下的那面迎风飘扬的《长在树上的国旗》高原上有战士的家,家中有亲人。战士和牧民都是国家的好儿女。就在那个太阳天,汽车连沈连长带着两个战士,从昆仑山中海拔3000米的纳赤台兵站挖出一棵正在蓬勃生长的白杨树,拿到海拔5000多米的格桑旺姆阿妈拥军爱民茶水站的帐篷前,挖了个坑,栽下这根10米高的木杆,国旗就神采飞扬地飘在了木杆顶端。但白杨树想成活?太难太难了!奇迹发生在第二年夏天,天意遂人愿,白杨树旗杆在格桑旺姆摇着转经筒默念着“六字真言”的诵经声中,在卓玛勤快的浇水施肥中,居然抽出了嫩芽,一瓣、两瓣、三瓣……抽出了春天!好个有生命力的白杨树旗杆!霎时,整个唐古拉山都变得鲜亮鲜活起来!
《情断无人区》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五十年代的西藏居然还有残酷的奴隶制度。解放军开进西藏,农奴们终于得到了解放。《情断无人区》描述的是柳山押解西藏叛乱分子的卡车被一位美丽的藏族女子拦下,她曾看到凶残的父亲和管家把一位欠债农奴的头颅割下,当做器皿使用,她一下子就被吓晕了。她赶来与车上的农奴主父亲彻底决裂,然后独自走向羌塘无人区深处。
多年后,柳山到羌塘无人区采风,只见一只女藏靴挂在一顶帐篷的门帘前。有一位跛脚喇嘛向他叙述了一段难忘的故事:一位在无人区追踪农奴主管家的汉族解放军战士,巧遇了独自一人在无人区里艰难生活的美丽藏族女子。战士还要继续追踪,但鞋破了,女子送了一只女藏靴给他。汉族战士在无人区里迷失,他和藏女都不由自主地相互寻找,整整四年后终于走到了一起......
《青藏墓碑》
记录了上调北京并退休后的柳山仍坚持每年都要回去给青藏高原八百号的烈士们扫墓,他们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的不朽英灵像这些马灯和藏香在默默地给活着的人们照路、保佑平安,继续好好地生活,建设和守卫边疆。
《十八岁的墓碑》和《八仙》
为做墓碑,柳山了格尔木角角落落,才跑来一柏木板。汽车团副连长刘刚亲手在木板上洒下一行字“18岁的竹子,永远的家!”插在未婚妻的坟头,再插上几枝红柳。未能完婚的竹子没有资格躺在烈士陵园里,只能埋在对面的山坡上。
几天前的竹子还鲜活着,从未出过远门的竹子姑娘第一次“上山”,她独自从冀中平原出发,沿着乡间小路爬攀着走向青藏高原,满心欢喜地去和未婚夫完婚。竹子取道兰州乘火车,经河西走廊在峡东火车站下车,倒乘军车,过敦煌直奔昆仑山下的格尔木。
还有一天就能到格尔木了,六月天的祁连山里突然刮起了大风雪,没有抵挡寒雪的棉衣。竹子剧烈地头痛,肠子都快呕吐出来了。路上没有遮掩,军车终于停靠在一个道班房里,柴达木盆地的一名老中医终于被接来了,一搭脉就知竹子几天前就感冒了,再加高原反应,严重的肺气肿,即使医生早点赶来也没治了。
这是60年代柳山当兵第三年的事。50年后,军车司机才对柳山说起:竹子一路上曾兴奋地问这问那,也看见并问起玛尼堆和石头上刻的“六字真言”,可小郑答不上来。柳山心痛地说“六字真言”是高原人都知道的常识性问题,在藏区跑车,不懂太闹笑话了。接着就给司机和竹子讲解“六字真言”。如竹子弄懂了六字真言并能背诵默念,佛会显灵救助竹子吗?
在早已布置好的营地新房里,足足守了“新娘三天的刘刚在第四天终于亲自把竹子送到了对面的山坡上。他仍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战士们都心怀着对雪域高原及军人使命的苦爱。刘刚每次出车也仍会深受高反折磨,头疼、腿抽着筋的疼,还要照顾一群娃娃兵,并计划着怎么完成各项任务。他说等自己也埋在烈士陵园,就可与对面向阳山坡上的妻子隔园对望了。
竹子临终前问起她躺下的地方,原来就是50年代八个年轻通讯女兵的遇难处。刘刚给竹子讲述这个故事时,她就向往那个被人们称为“南八仙”的地方了。她们在天堂相遇了。
后来,柳山与助手又开车经过“八仙”附近,助手突然看见窗外的太阳雨下,一队仙女又歌又扭地高兴着!柳山没看见,但老实巴交的助手在晚餐又一脸郑重地说“我在白天看到八仙,不是海市蜃楼,就是八仙。柳山信了。这是柳山记录在《八仙》中的往事。
我也信了,难道高原上类似海市蜃楼的幻境或是特殊环境气候下看到的情景也有从天堂里折射过来的仙境或者,只是一种心理安慰,愿烈士们和牺牲的家属们都能永远安息。
二、西藏不止有氧气
发现高原缺氧反应,与我多次的头痛失眠症状类似,我最后是用气功和打坐等自愈的。
网查资料得知藏学家将藏传佛教之六字真言(ōng)(ma)(nī)(bēi)(mēi)( hōng)”,意译为"!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最简练又诗意的解释是:"好哇!莲花湖的珍宝;据说诵咏或默念六字真言再加腹式呼吸,意想脊柱如莲秆、头顶盛开至尊的千瓣莲等,可练宝瓶气与拙火定就如出污泥而不染、能自洁自强的宝莲?与国家体委倡导的六字诀健身气功似异曲同工?六字诀最早见于道家医学家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
发现连家养的土狗都会食草洗胃、辟谷断食,自然界的动植物都会天然气功,便启发古人发明了气功。
2018年7月12日北京晚报报道:将食物全部分给孩子,带孩子们打坐冥想等救援,泰国少年足球队教练获原谅。在缺氧缺食的潮湿山洞中熬过了10天,全体13名人员在之后终于被陆续解救。而为了往山洞里运送氧气给少足队,一名泰国前海豹突击队员返程缺氧溺亡。
中国在新冠肺疫中运用导引功、樂疗、穴位经络法等助大家提高免疫力,辅助防治疾病。
2019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物奖奖给了发现人体细胞具有感应缺氧状态并作出应对机制的三位英美研究者。美国科学家也证明了意念心念对人类身体的影响,长期打坐诵经可改变大脑成分和结构,重塑大脑,进而改变全心身的健康,还可帮助治愈一些疑难杂症。
中国的古汉民早已知道背山面水而居,大山就是靠山。从地面有力地拱起的山,能挖掘出丰富的矿物质或含有益元素的泥土,它们不断地向外发散磁能量。
西藏高原除了氧气,应该还有其他的能支撑人们在此世的巨大能量。果然离太阳最近的地球之巅不仅矿藏丰富,地热资源也居全国之首,冰火两重天。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着温泉、沸泉、间歇喷泉含有不同离子、气体等不仅有观赏价值,还可作热源、用于医疗保健,人们很早就利用各种温泉来防治各种疾病。估计泉水煮熟的鸡蛋也有独特功效
2020年7月30日上午,我刚好听到楼前的一位邻居老太说,将枯树叶点火温熟生鸡蛋,鸡蛋壳不能爆裂,熨熟后的鸡蛋再剥壳吃,可以祛除湿寒等。终于帮她治愈了夏天只能穿长袖长裤的畏寒症,这个食疗法原来是古传的一个汉医妙方。
世界屋脊人烟稀少,虽空气稀薄但非常洁净,人们的心灵也会变得单纯。据科学家与医学家们研究,藏民们经长久的进化,已具有能克服高反的两种特殊基因。保持着原始特质的古老藏族人民,更在虔诚的诵经及五体投地的磕长头中,几乎忘记了缺氧......
网查资料发现:高原反应及高原病,主要是内地民到高原后不能适应就突发了缺氧症,常住藏区的汉民及少数藏民可能会有慢性的高原病。解放后西藏人均寿命增加近一倍,但比内地的人均寿命低,再依靠藏医、中医及现代医学等,或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三、得道多助,《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总会有一颗星在我头顶闪烁》。陕西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有座著名的法门寺,1939514日出生在杏林镇长命寺村贫苦农家的柳山,才上小学就爱上了书中描述的青藏高原,四年级14岁时,在命题作文中写下了长大后的志愿就是做勘探队员到青藏去探宝当作家。
同年,他的处女作《陈书记回家》,在1955年第8期的《陕西文艺》发表。已是农家壮劳力的善良柳山,毅然放弃乡村教师的安逸生活,报名参军,竟机缘巧合地于195710月到青藏高原,軍令从195811日算起,从此开始了七年的汽车兵探险之路
面临各种险情时,心中的作家梦让差点打退堂鼓的柳山找到了打发时间、排除恐惧并最终突围的极好办法,带上几本书放在车上做笔记、练写作,常常在方向盘上忙到天亮,又继续精神抖擞地上路完成各种任务。写好的文章有时发不出去,有时被退稿,却越来越激发起他对绝版雪域风光的无比热爱,不断地挖掘出《风雪中的火光》等突出事迹
高原生物们似乎都有更强的生存本能,即使最弱小的动植物也有着大无畏的向上精神。红柳,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高原植物。曾经在每天早上,柳山冒着极度严寒走出屋的第一件事是用红柳根烤车,才把没有马达老爷车启动起来。有的车一夜不能熄火,早上烤车一个多小时否则车子开动管子就会憋断。柳山的手冻得跟馒头一样,还要到高原上去挖红柳根,用来烤车。稍长,他明白这是破坏最脆弱的环境,心很痛,但是没办法。
《藏羚羊的跪拜》是柳山珍藏了年的在当兵时听来的故事。藏羚羊突然向举刀的老猎人下跪,平时会助路人的善良老猎人诧异下还是落下了刀,剖腹后才发现它怀孕着。原来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老猎人埋葬了母藏羚羊和猎枪,从此消失。《藏羚羊的跪拜》在当年一经发表就获得千家媒体转发,为保护可可西里和野生动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可西里保护区后来申遗成功。《藏羚羊的跪拜》,至今感动着所有人。
万物有灵,伟大的中国古人早已发现并用文字描绘:“慈”和“磁”字的本义就是生物的心灵磁场及石头的物质磁场都会相互感应,故人类与万物能够和谐共生。仁爱生灵,更是先人祖宗与亲生父母留给后代的优秀基因,会激发互救自救的本能天性,善念能改变命运。
故乡的长命寺村,到昆仑山、唐古拉山、再到珠峰脚下的西藏拉萨;戈壁荒滩上树起的格尔木“望柳庄”及慕生忠工作过的“将军楼”,将军亲手载下的柳树和挂在树枝上永远闪亮的老马灯......这些用心血和生命勘探的丰富素材聚宝到了北京万寿路上的“望柳庄”书房里,再从柳山的笔尖生发出生命的辉光、精神的灵气,永远照亮着更多的人们。
年轻时凭着体力顶住高原缺氧,到2009年柳山70岁了,还坚持最后一次去柴达木盆地寻找“八仙”,只有些小反应。
无比热爱昆仑山的柳山,大概是得到了山神和各种能量的庇护,也很自然地被人们誉为“昆仑之子”。他把遇见、听到及想到的,包括有名和无名的英雄们、普通人的点滴及动植物们的灵性都用诗意浪漫又悲壮写实的中国文字记录下来,把蕴涵极地密码的著作都留给后人,这就是他的天生使命。因为真正理解了青藏高原和这些生灵们,柳山才成了欣赏、热爱并为之代言的伟大作家,也被公誉为“青藏高原文学之父”。
难怪在2015年初秋我们一起在青岛攀爬崂山时,已七十多岁的柳山依然精神抖擞,不用拐杖,却比有的年轻人更有劲。一路给各地文友聊起他曾真的看见并写下了《有一只蚂蚁攀上世界屋脊》,小蚂蚁最后还是死了,却比天上的雄鹰还要坚强,柳山和兵站的战士们一起为它筑坟致敬。柳山的高尚情操、精神能量及老可爱的天真模样,都始终深深地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也都跟着他及其他导师们一起精神十足地攀登崂山和文学高峰。
柳山是谁?“柳山”是他后来为自己取的笔名,他总爱说我是军人作家,是军人的信念支撑着我。八十大寿时的柳山身穿着大红羽绒衣,就像一座高高的长出羽翼的红柳山满身红光
不禁又让我想起我2010年随心记录的散文诗《晚安太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太阳,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月亮。更想起小学前,小表姐教给我们的第一首歌就是藏族民歌《北京有个金太阳》,照到哪里亮堂堂、亮堂堂,那是领袖毛主席发出的光芒。刚上小学的我和胞姐就一起被学校派到其他学校去表演唱,北京和西藏也成了我最想去的两个宝地。
2020年12月26日,我带着2019年从长沙和回锡当晚得到的三枚主席像章和大家一起在北京为他老人家过圣诞。回锡的当晚大寒潮来袭,就突发感冒咽痛,却在连夜打坐喝水睡觉后,于第二天29日9点和19点左右,就各吐出约20mm及10mm直径大小的两块粉色痰肉状物,酸痛感立消。二十多年的老慢咽喉炎突然迅速地自愈了一大半,经络老师说打坐也是气功,真气把病灶逼出来了。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日理万机,仍专门研究佛学经典:除了从哲学史的高度谈论慧能的佛学思想,还认为慧能的《六祖坛经》“是老百姓的”,与他的家庭出身也是有关系的;释迦牟尼主张普渡众生,是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出家创立了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解除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在领袖指引下,中国的军人作家们,更是用气血满满的红色精神武装自己、用心灵文字鼓舞人心,保持昂扬的斗志及钢铁般的毅力,低调谦和地与军民打成一片。逐步提高共产主义思想觉悟,从而坚持全心全息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才会不怕牺牲,客观冷静地发挥出极具智慧的决策力和行动力,独立或与军民齐心协力地,顺其自然或因势利导地排除万难,去争取各项胜利。在心无杂念、无惧生死、忘我无我中创造出有效保存实力,并健康长寿的生命奇迹。这时,有个老者在回应:有道理的......
《没有根的文学走不远》。弹簧受压越大,反弹越厉害。人类在极端情况下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大爱意识和智慧潜能,这些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在缺氧等各种险境下坚持写作更是一种难得的修炼,充满着蓬勃生命力的高原文学就是现代版的藏地生死书。这也许就是柳山上百次穿越无人区,又能安全返回,并至今身健脑灵的奥秘?
知行合一,美好的意念、善行,尤其是怀着共产主义的自我奉献精神,及由此产生的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及凝聚成的崇高文学,对克服缺氧反应和恢复增进健康等都有强大作用。
真实的青藏高原文学丛书比小说更精彩,定会被载入史册,成为世界名著、传世绝作。也会助力更多的人们克服高原缺氧及无人区的种种艰险,肺疫的病毒会害怕得远离人类
心驰神往,多想立即插翅飞越青藏,直西藏。去面对面地直接感受、到现场读懂西藏......近距离地触摸和呼吸地球巅峰之上的天空太阳、白云雪山,藏羚羊、雪莲、藏民都在欢迎我们;更想验证如何在现实中克服高反及防治缺血氧等……
作者简介:无锡市中国文化爱好者及学习宣传者,自由撰稿人。出生于无锡市荷花塘一号,从小喜爱文艺。电子信息工程高级工程师。2010年起发表随笔、游记、散文诗等。2015年左脑剧痛严重失眠、右脑恍惚混沌初开,竟自然地被中国气功、红歌、甲骨文、古乐等自救重生,逐虚心请教学习并开始中国文化及科学知识的积极宣传。
邮编、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5 17:44 , Processed in 0.0590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