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60676|回复: 5

他乡明月故园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0 17:35: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mexport1632046394465.jpg    
  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山一盏灯

      赏析文:神韵轩主人

格律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唐诗宋词更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一句好的诗句,能马上带你进入到一个不同的情境,这就是格律诗词的魅力。现在网络上诗人不少,多如牛毛,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只可惜,佳作太少。可能是人们习惯于歌舞升平了,人的思想和感悟退化了的缘故吧。最近忽然看到了一首小诗,朴实无华,但韵味十足,尤其在年关将至时,婉如在凄寒严冬中的一壶热酒,温暖了久违的神经。这就是无门客的七绝《偶感》,当代人写的颇具唐诗意境的一首绝句。

偶 感
香山小尼 (无门客)
夜半忽传电话声,欣闻犬子诉衷情。
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山一盏灯。

这首仅有二十八个字的小诗为什么在网上这么火?尤其是结尾两句,为大家广为流传。其实,就因为两个字:真情。

大家都知道,文章长易短难,绝句是所有诗词中最短的存在,用有限的字数表达无限的情思,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作为绝句,当然还要遵守格律的要求以及起承转合的手法。题目是《偶感》,不难理解,偶有所感。

起句:夜半忽传电话声,这句诗起的很普通,语句平白,就是半夜忽然有人来电话了。尽管起的普通,但是效果却不普通,试想,半夜三更,电话铃突然响起,这好像是一些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镜头,很刺激,看似普通的七个字,营造了动心的氛围。吸引读者想知道,谁来的电话?有什么事吗?

承句:欣闻犬子诉衷情。原来是孩子来的电话,孩子来电话干啥?要钱吗?不是,是跟父亲亲近亲近,所以,诗人这里用了一个“欣”字,欢欣喜悦。大半夜被吵醒是很痛苦的,但是,一听到是孩子的电话,马上就不痛苦了,而且还“欣闻”,因为孩子跟他“诉衷情”,可能这是久违了的“衷情”吧?也正是父子天性(当然,这跟无门客一直跟孩子相依为命有关),而现在父子二人却不在一起,只能通过电话“诉衷情”,这才有了这篇偶感。放下电话,无门想到的是什么?

转句:他乡纵有当头月,这句红遍网络的诗由此产生。这句诗是整首诗的诗眼!而且转的十分自然,放下电话,诗人“偶感”,感的是什么?就是这个。这七个字反映出很大的信息量,“他乡”,说明诗人现在是远在他乡,而且他乡有明月,明月在诗词中多用表述美好,比如“海上升明月”、“明月几时有”等等,那么这里表达的是什么呢?这个“当头月”应该也是美好,是什么美好呢?是在他乡混的还好。如果只想表达在他乡混的还好,还过得去,那么这首诗也就不会这么火了。这句诗里有一个字道尽了人在他乡的万般无奈、辛酸、艰难、痛苦,这就是“纵”字,一个“纵”字意境尽出!“纵有”就是即便有、即使有、虽然有,转折之意用这一个“纵”字表达的淋漓尽致!他乡纵有当头月,却又如何?

合句:难比家山一盏灯。明月的光芒当然胜过灯火,但是诗人却说明月不如灯火?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家山的灯火!即便在他乡混的再风光,也是难比家山的一盏灯。这里,诗人用了一个稍微冷僻的词:家山,其实应该是家乡,但是上句里有他乡了,这里再用家乡,这个“乡”就重复了,中国汉字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用不同的字表达同一个意思,既然乡字重复,那么,换个山字就可以了,“家山”还是家乡还是故乡,唐诗人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曰:“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由此,可见诗人驾驭文字的能力十分纯熟。还有,诗人这里用了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一个词:灯。大家都知道,灯有温暖的意思,象征意义,比如我们小时候学过的《小桔灯》。那么,家山的一盏灯寓意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亲情,诗人这里想表达的是由孩子的电话而“感”,孩子半夜可以给自己打电话,自己却无人可打。一直以来和孩子相依为命,现在远走他乡,吃了那么多的苦,总算有点成就了,他乡也有当头月了,孩子半夜来电话诉亲情,诗人自然欢欣喜悦,但是放下电话,举目四望,人在他乡,而诗人的父母却已经不在了,他连想“诉衷情”的人都没有。凄凉、悲壮、苍凉的感觉油然而生,于是诗人“偶感”,“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山一盏灯。”

这首诗语言平实,意境隽永,起承转合流畅自然,整首诗仿佛冲口而出,一气呵成,读着朗朗上口,细品又回味无穷,引人深思,引人共鸣。

好的作品永远有穿透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少有人会沉淀思想,但是,无门客却一直在沉淀思想,这个自学格律的诗人,这个生活在现代的游子,生生创作出了极具唐人意境的格律诗,这说明,即便是现代人,也能写出好的格律诗。从这首诗在网络上的火爆,吸引了众多共鸣,我相信,只要是精品,一定会被接受被传唱。

无门客是辽北五虎的老五,一直以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一直在格律诗词创作,我很钦佩,我是五虎的老四,但我忙于生意,很久不写诗词了,今天看到无门的诗我很内疚,我没有无门的质朴,也没有无门的坚持。一个诗人的伟大,不仅要有好的作品,还要有人格的魅力,无门给了我重新创作的信心。
他乡明月故园灯,一样江湖两样情。
莫道韶华逐逝水,青山依旧盼君行。

-      ---神韵轩主人于北京通州


无门客近作一组

临近中秋念已故双亲
人有千般念,亲情最入心。
相思无处寄,空对月一轮!

小院晨光
黑狗膝前绕,花开似有声。
蓬门迎旭日,飞鸟入闲庭。

夜吟
一念由来久,敲诗夜不眠。
花香谁与共,细雨落阶前。

是援扬州
夜半人无寐,三更到五更。
吟鞭何所指,依旧广陵城!

小院时光
落笔无常态,辞中有进出。
谁识君子意,抬眼望青竹。

老宅
一路行来久,村头见老房。
庭前蓬草乱,惟有桂花香。

大连日本风情街有感
妄念如洪水,难淹万众心。
风情何所在,何以慰亡魂?

“北国风光”塬上有记
登高天地阔,极目越千山。
一阙吟成后,雄风亘百年。

题一尘把酒图
当初犹若此,杯酒笑苍天。
一步红尘外,禅风不记年。

观潮
几番梦里曾挥手,清浅时光不记年。
极目海天成一色,涛声跌宕浪生烟!

无题
低头未必真服老,无寐常看月倚楼。
最是人生多有变,江湖踏遍一肩秋。

临近中秋有记
春秋有度云烟渺,客里相思年复年。
最是空中那轮月,清辉漫洒照家山。

新书付梓有作
十年一梦到如今,染就情思笔下存。
最是诗中多浪漫,亦如风景亦如人。

【作者简介】张伟新,笔名无门客,香山小尼,现居天津。中华诗词学会、天津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南大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国狼社社员,中华诗人诗社秘书长、辽宁省诗词学会理事、辽宁青年诗人联盟委员会委员、中华诗人100家首卷、二卷、三卷执行主编、诗人百科网及《中华网络诗刊》名誉社长,52诗词文社、北方雅韵等多家诗社顾问,百狼图副主编、无门客栈诗社社长。曾多次任全国诗词大赛评委。“辽北五虎”之一。新著诗集《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山一盏灯》。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07:2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门客(香山小尼)“家山一盏灯”句成功在于“情真”和“句新”。再次证明了诗词的强大感染力,也验证了:大众传扬是评定诗词的最权威的标准。                         ——李树喜
回复 4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07:2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山那盏灯——谈谈无门客的诗《偶感》刘郎

最近有两句诗在网上火了,那就是“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山一盏灯”,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包括网易搜狐百度,所有网站里都可以见到,基本都是借这两句诗来抒发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创作时间以及创作背景。诗的作者为张伟新,辽宁铁岭人,从小经历了不少的苦难,常爱思考人生,所以有时修佛,法号无门,写诗时也称无门客。后又从本人手中把“香山小尼”这个称号给抢走了。2015年在诗词吾爱网发表这首诗就用的“香山小尼”。无门客是我兄弟,辽北五虎中我行三,他曳豹尾。他起初不懂格律,写的都是古风。我和老四张宇教他格律,当时挺难为他,毕竟不是科班毕业。好在他太喜欢诗词了,甚至超过了对音乐专业的喜欢。喜欢音乐,擅长长号,但这没能改变无门的命运。在艺术团办了几年停薪留职,无门开过饭店,离过婚。最苦的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朋友见他总是去网吧发表作品,便送了他一台电脑,并给他交上了网费。为了爱情,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无门下津门,新的生活是重操旧业。用著名诗人杨逸明的话说就是“挥毫大手也挥勺”。无门本想开一家有点文化味道的饭店,但租的店面动迁了,文化沙龙也结束了,无门又恢复旧态。有时通电话,无门总是说他过得挺好,但我知道,他是不想让我为他担心而已。不过近几年来,无门在两个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音乐方面,他穿梭于当地有名的乐团,经常出去演出,他自己也经常往网上发一些演出时的视频或照片。他应该是靠音乐来养家的;另外,在诗词方面,他一直没有放弃,进步也很快!无门客得到李树喜老师的帮助,经常参加采风活动,认识不少大家,在诗界混的风生水起。他现在还教别人写诗,居然弟子如云!网上经常有人叫我“师伯”什么的,我一个也不认识,呵呵!无门在网上办了一个“无门客栈”,聚集了国内一些诗词好手和自由诗人,隔空把盏,你倡我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精神生活应该很充实。书归正传,还是说一说无门的那首诗吧!“夜半忽传电话声,欣闻犬子诉衷情。他乡纵有当头月,怎比家山一盏灯。”创作的背景是:2015年7月9日晚,在老家读高二的儿子打来电话,唠了一些家常。无门很是感动,夜半无眠,写下了这首《偶感》,最初发表在了凡的《诗词吾爱网》上,当时也没引起什么反响。没想到六年后,这首诗的后两句却在网上火了起来,一传十,十传百,于是铺天盖地的,好家伙!大有爆屏之势啊!细品,无门这首诗并不完美,二三句之间衔接不够自然。用行话说就是有点陡!如果把第二句改成“小儿千里诉衷情”就好多了,小儿千里之外来电话,下句又有“家山”,自然就让人想到小儿是在老家打来的电话。也会避免出现上述毛病了。当然,这是无门客六年之前写的作品,有些瑕疵也很正常。有人要问:这首诗为什么还火了起来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这首诗最让人喜欢的是后两句,是“诗眼”,有这两句就够了!2、表现手法好,他乡的月和家山的灯,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他乡是好,有当头月。那么,家乡就没月了吗?当然有,都说月是故乡圆!但作者并没有吃别人嚼过的馍。表面上看,一盏灯是无法跟月亮来比的,但是,在诗人的眼里,家山的灯不仅亮,灯光背后还有故事……3、“灯”这个意象的内涵太丰富了,能让很多人产生联想。这灯有可能是“江湖夜雨十年灯”里的灯,也有可能是“何时共剪西窗烛”里的烛,还有可能是“蜡炬成灰泪始干”里的蜡炬……这盏灯还让人想起少年时,天黑后放学回家老远就看到的从自家窗户透出的光亮,还让人想起小时候过年,自己手里提着的那盏父亲给做的小灯笼……4、还有个原因,就是特殊历史时期。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人过春节回不去老家,对家乡有着更强烈的思念,无门这两句诗更能表达在外地过春节的人们的心理。目前,中国写古体诗的人很多,作品也多如牛毛,不少人写了几年便出作品集。中国现代诗人们的作品集垒起来估计有珠峰那么高了,但大多数作品都将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一点浪花都泛不起来。原因是现代人生活太过优越,没有苦难哪有诗人?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歌功颂德就是风花雪月、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但也有极少数人,奋斗在社会底层,日子过得并不舒坦,只有这些人才会有感而发。无门客就是这样的人,出身寒门,学历又很低,但对诗词有着无比的热爱,凭着执着来应对一次次的挫折。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成功的,甚至我还敢说,古诗词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

——刘郎草于上海
回复 4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07:1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推荐】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山一盏灯    【删除】
【修改】[取消置顶] 香山小尼 发布于2021-02-10 00:44   点击:2389   评论:0  

文社社长红妆点评

故乡,永远是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所在,乡愁,更是古今中外诗人笔下永不消逝的主题,它总是牵扯起游子们淡淡的忧愁,这种愁是抹不掉,忘不了,挥不去的,正所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的是乡愁!

偶尔闲翻,看到一个句子感觉忒走心,是个很能引起心灵共鸣好句子。顺手度了一下后,发现这个句子现在网络上走的很火,百度吧里、抖音里,快手里火的不得了。在红妆的心里,能写出如此苍桑感,知性十足的人一定是万般风景皆如过眼云烟的高人。好奇心使然,继续百度一下后想了解一下作者是那位大神,搜出来的答案却是扑朔迷离,不免有点遗憾。昨日晚偶翻看文社诗群里诗友们的聊天,发现无门客诗兄推出一个视频,点开看时,着实是吃惊不小,却原来作者本人那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找了半天原来作者不是别人,就是无门客诗兄自己。

闲下来去吾爱诗词网站找来无门客诗兄的原作细细品读,这首小绝是诗人写给自己爱子的诗《偶感》,读之感触及深。同病相怜吧,相来红妆自身也客居他乡三载多了,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怎么会没有“乡愁”?

诗词之道,缘于灵感的喷发,性灵,神韵而已。我们知道,绝句贵在立意,最忌空话、套话。这首小绝贵在真,取材立意平中见奇,浅白真率,著语至纯。“乡愁”一脉贯穿始末。其宛转功夫全在转结,环环相扣中把那种永久的话题抽相的“乡愁”表达的淋漓尽致,浅流涌动,自具感人力量,表达出诗人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虽然是6年前的作品,然一张一驰里显露出作者不匪的笔力。 夜半忽传电话声,欣闻犬子诉衷情。起句直接入题,开弓如满月,一句“夜半电话”铺垫得法。这一句令人联想翩翩,若非至亲至爱是不会夜里打电话来的,无疑,这句很成功,在为下文造势同时也埋下了文脉,张力十足。过不其然,转句“欣闻犬子诉衷情”,迷底揭开了,原来是爱子打来的电话。爱子夜半打来电话,这也交代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作者离家远在他乡背景。父与子久没见面,若非思念十足,孩子是断不会在夜半还会打来电话与父亲长谈的。“欣”字一笔,肺腑 镂出,水到渠成之句。在外打拼多年,对家乡对亲人的牵挂日益见深,对爱子来说,诗人其“ 父亲”责任一职重大,对妻子来讲,有负深情。这笔来的笔酣墨饱,思致委婉中突出作者的起伏的思乡心情,平淡中寓藉着真情,那种父子情深之感索之而出,况味!

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山一盏灯。转结一笔承接甚稳,余音缭绕,是为全诗的诗眼。我们知道,绝句要写出味道来,后两句起着关键作用。这首小绝,诗人比兴手法运用娴熟,一气流转中挽出通篇的主旨,心有归期,不忘来路,情真,味厚!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月亮是一盏美丽的灯,但它高高在上,太清冷了,它会把离家在外的远方游子的孤独也照得一清二楚。而故里的家乡是一盏温情的心灯,温暖了在异乡为客的心,为漂泊在外的游子带来了光明。漂泊在外,感触最深的就是:外面的世界再大,再精彩,也抵不过萦绕在心头这盏明灯。想到远方的灯火阑珊处里总会有有一盏灯为自己点亮,那是多么温暖而惬意的事情阿!

转结来的得绵永。“明月”两字,如同相声里的包裹,也是通篇的发力所在,顺势而发下是为逗出家乡的那盏“灯”的文络,这一笔可谓是语至极浅,味却无限,诗人将抽象的“乡愁”感情形象化,描摹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乡情切心理,在诗词手法上来说圆合了主题“感”,具有深远的艺术效果。
正所谓心有归期,不忘来路。适逢新年,各地疫情此起彼伏不是很乐观,这也给远方游子回家的路带来了艰难。在国人的眼里,家是永远的避风港,路途漫漫,乡愁悠长。因为有所思、所念的在那里,和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这也是在外拼博创业者的亘古不变的愿望。纵使他乡的月亮再圆再亮,始终不及故里的家乡一盏灯。我想,这也许就是这首作品中“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山一盏灯”之所以脱颖而出,扣动千千万万人的心弦,从而流传火爆的魅力所在吧!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13:31: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张伟新(无门客)“他乡”,说明诗人现在是远在他乡,而且他乡有明月,明月在诗词中多用表述美好,比如“海上升明月”、“明月几时有”等等
这样的理解应该是符合你当时的心境。但在诗歌解读上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儿子漂泊在他乡,父母用自己多年的感悟告诉孩子:他乡纵……。这样一是符合语境,二是包涵父母对孩子牵挂之情。父子之间的情意跃然纸上。所以诗歌是多元化的。好的诗歌好就好在多人有多角度解读,符合多人的内心需求。希望老师把这个角度加进去,更加多了诗歌的外延。山人斗胆,一生留世这两句,足矣。学习,问好[抱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07:32: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张伟新先生七绝名句感言

孙忠凯

五千年的文化溯源,三千载的诗词雅韵。有什么样的文字能撼动你的神经。有什么样的情怀能直击的你的心灵。从《诗经》《乐府》,从屈原到曹操,从李杜辛苏到毛泽东、聂绀弩。诗词的流传一定是顺天应时接地气,能让读者大众产生通感和共鸣。十几年前武锡学的"苦挣三餐饭,闲谈百万薪。"红极一时。最近天津音乐诗人张伟新的一首七绝再一次爆红于网络和诗词界。其中经典之句"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山一盏灯。"最是脍炙人口。《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早己把乡愁定性为中国人必须具备的历史文化情怀。领导人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曾多次提出"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从而坚定文化自信。科技的发展,交通的发达,整个世界融为一体。百万,千万,亿万的炎黄子孙遍及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家国情怀,乡愁情结在不停的衍生。千里,万里,千万里,月亮是视觉里能代表家山,代表故乡最直接,最具像的载体。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轮明月,一勾新月,还是一弯残月,月亮让情怀具有了最大的包容性。"难比家山一盏灯"灯火是结果,月光挥洒着过程,明月从东走到西,我们背负着万家灯火,在这婆娑世界中走出一片黎明。大道至简,大繁若简,写诗情感永远重于技巧,抱朴守拙,方见初心。难描灯与月,分明是性情。有人说好的诗人,都是性情中人,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昨夜,情不自禁又细读了张伟新先生的几个个人专辑,诗人的操守和情怀跃然于纸上。可谓立言不与古人争,不是不争,是不争为争。发自于肺腑的情感,植根于现代的语言环境。专注于一片真,一片情。我坚信会有更多典范的好诗好句从他的笔下流淌,走向读者,走进大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02:21 , Processed in 0.051231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