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8052|回复: 0

吴文茹:读作家李伦新作《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9 20: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里有盏灯
——读作家李伦新作《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

吴文茹

    近日,收到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家李伦创作的新书《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他在书的扉页写道:“心里有盏灯,就会照亮前行的梦”。这句话,既是送给读者的,也回答了我对这本书的许多疑问。在没有拿到书之前,我好奇地问李伦先生,你怎么会写这样一本书?你怎样写成了这样一本书?带着这些新奇,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是一部纪录和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诞生的“八路军抗属子弟小学”的纪实文学作品。书的封面醒目题写着:“特殊的岁月,特殊的学校,特殊的童年。在红色的精神里孕育,在红色的摇篮里成长,在红色的理想里奋斗。”作家在这部书讲述了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八路军“抗小”的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故事;讲述了他们经历了怎样的风雨,他们的根在哪里,他们的基因和汲取的营养是什么,他们是如何成长的。这些都是我们和孩子们应该了解和知道的。他们的父辈和他们,许多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我们读着他们的历史,看着他们的未来,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这本书里可以汲取的养分,不仅仅对于孩子。书中的故事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是一部红色童话。为了贴近“孩子们”这个特定的读者群,李伦以简笔画式的笔法,勾勒出了“红色摇篮”的发展历程,勾勒出了红色摇篮里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从八路军干部子弟学校、延安鲁迅小学,到保小、干小、抗小,再到育才、育英学校,他以讲故事的口吻,描绘了一段特殊历史脉络、一座红色摇篮的沿革、一群孩子们的成长。李伦说,这是一部写给孩子们的书,是国庆节送给孩子们的礼物。给孩子们讲什么样的童话,就像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粮食一样,决定着他们身心的成长和健康。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可以送给更多人的书。因为红色摇篮里的孩子,既是我们无比崇敬和景仰的前辈,也是在红旗下长大的我们自己,更是新时代正在茁壮成长的所有孩子们。

    《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是一部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正能量读本。那时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陕甘宁边区干部和革命军人的子女,他们的父母,有的在抗日前线作战,有的在边区工作,而有的已经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他们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从小受到党的关怀和革命精神的熏陶,树立了革命的理想和信仰,在红色的“摇篮”里长大。作家写这本书,就是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部书,把红色的基因、红色的记忆传承下去,继续流淌在孩子们的血脉里,激励他们牢记历史,刻苦学习,奋发图强,长大之后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本书,是我们对红色摇篮里的孩子的一次凝神观照,发现一种永恒的寂静与美。学习和劳动改变了孩子们的思想观念,现在的家长也可以从“建立家务”、“吐露心声”和“逗蛐蛐”、“游戏的乐趣”中得到启发,找回属于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

    在阅读中,我感觉李伦就在《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的那群孩子中间,和孩子们一起经历和见证了那段历史。我感觉自己也在那群孩子中间,和他们一起读书、劳动,一起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一起迎来胜利的曙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来自于作家简单朴实的语言,和对生活场景的真实还原。阅读的过程,时常被感动浸染和淹没。如,书中孩子们写的信,说的话,有泪痕,有汗渍,有笑声,还有泥土的芬芳。如,“防狼记”、“消灭虱子”、“大带小”、“调皮大王”等,让人笑中含泪。正如那篇“学胡琴”开头说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学会一样乐器,应该是件美妙的事情,当音乐的旋律从自己的手里如同山里的清泉流淌出来的时候,那种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读《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的感受正是如此。

    读完《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一书,归纳三点感悟。

     其一,心里有盏灯,就能让生命发出光和热。一位作家的养成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李伦曾在部队生活二十多年,期间在原47军党史办工作过,所属部队原139师是红军师,其历史沿革为当年八路军三五九旅的一部。在挖掘和整理军史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八路军“抗小”这一“红色宝藏”,经过翻阅图书史料,采访老干部、老同志,并多次到延安进行实地参观采访,掌握了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这些素材经过多年的沉淀之后,他写出了这部红色记忆的儿童图书。李伦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文系,在《中国作家》《昆仑》《中篇小说选刊》《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萌芽》《清明》《红岩》《长江文艺》等刊物发表数篇中短篇小说,还著有长篇小说《远去的杀声》《青春的绿军装》和《迷失之念》等,作品多次在军内外获奖。他是一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无论在军营,还是在其他行业,他心里都有一盏灯,点亮了他的文学创作之路,使得他每一段人生历程,都有一部或数部文学作品相映照。
     其二,心里有盏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李伦说,写作这部书的初衷,是为了让今天的孩子们不忘过去的历史,不忘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历史和故事。比如,对于孩子的教育,作家在这本书里,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作家是以一个个孩子成长转变的小故事,讲明了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如从“孩子不能娇着养”到“给五老拜寿”里的摆事实、讲道理,老师们言传身教。“意外见到毛主席”、“在领袖身边”,孩子们个个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功美德为荣,他们从“小懒虫”到“小劳模”,从难看的“毛毛虫“变成了美丽的“蝴蝶”。他们在炮火中诞生,他们的“窑洞书声”、“写给亲人的挽词”、“歌声嘹亮”扣人心扉,读者和孩子们一起“开眼界”,看到了新中国的崛起。心里有盏灯,是理想和信念之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现在的家长和孩子们,从中找到了照亮自己的光芒。

    其三,心里有盏灯,就能照亮前行的路。《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一书,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和文本意义。作家以穿针引线的方式,用简短走心的故事,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一段恢弘的历史讲述的云淡风轻,拨人心弦。全书以时间为线索,用史实、遗存、民俗、民歌、民间传说,串联起了一部老少咸宜的连环画,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感人至深。作家以极简的形式和表达,营造出了一个丰富而厚重的精神世界。就像一个画家、一个歌唱家,舍弃了华丽的技巧,所呈现出的返璞归真,自觉保持了精神上的一种纯度。好的作品会让读者看到,作家与时代的关系不仅仅是见证,作家本身就是时代的一分子。也就是说,作品要传达时代的精神,不应该是作家身外的东西,而应该就在作家的内部。作家与时代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共鸣。《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让我读到了这种共鸣,并看到了宽阔而明亮的道路。

     清晨,窗外下着大雨,我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主题曲中,缓缓合上了这本《红色摇篮里的孩子们》,意犹未尽。歌里唱道:“你是遥遥的路,山野大雾里灯,我是孩童啊,走在你的眼眸…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孩子们啊,安睡梦乡…我是仰望者,就把你唱成歌”。歌词意境和阅读心境丝丝入扣,就像明月清风,一生清澈。
                                                       2021.9.26
                                                 文茹晨记于长安素雪斋

   mmexport1632919443106.jpg

       吴文茹,生于新疆伊犁,现居陕西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1届高研班学员。著有《雪域星生》《山流水》《我愿是雪花》《太白》《雪又白》等五部文学作品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8 22:03 , Processed in 0.0504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