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6042|回复: 0

怡霖:恩师王蒙先生中篇小说《生死恋》读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5 10: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诗般的爱情明镜
——恩师王蒙先生中篇小说《生死恋》读后
怡霖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此为录自汉代毛苹的《上邪》乐府民歌,毛苹为秦汉时期长沙王吴芮的妃子,史上著名才女之一,相传《上邪》系她所作。从《上邪》的极至忠贞誓言,到曹雪芹所著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贾林的凄美之恋,爱情作为文学主题自始至终在线,是永不消磁的磁铁石,撼人心魄的“电闪雷鸣”,常演常新,激荡人心。

mmexport1634266511664.jpg
      近十年,福幸蒙受王蒙先生签名赠书多部,而《生死恋》是我携手身旁的最爱,是我艰难谋生的人生读本。辗转千山万水之中,每回开车累了,我常停车于服务区翻读这本书养神充电,每每多有收益。这部小说集分别有《生死恋》《邮事》《地中海幻想曲》《美丽的帽子》等篇。

     《邮事》为非虚构小说,讲述作者几十年来因为领取稿费而与邮政、邮储打交道的经历和感受,朴实真切。《地中海幻想曲》与姊妹篇《美丽的帽子》讲述小说女主角隋意如是众人眼中的“人生赢家”,有着显赫的家世、学历、荣誉、身份等,却在谈婚论嫁的问题上屡屡触礁,小说以意识流写法讲述了她登上地中海幻想曲号邮轮后,在雅典的旅行经历和心理起伏,世道无常,让人唏嘘不己。
       最能体现王蒙先生中篇小说集艺术智慧的是这本书中的中篇小说《生死恋》,《生死恋》也是小说集的“压台戏”,且是先生84岁高龄时的作品,凝聚着他一生的智慧和心血。
     先生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的宿将,他的小说始终反映着历史沧桑、社会变迁,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而这这篇《生死恋》中,先生站在人性的高度书写爱情,把爱情故事写得波澜壮阔、惊心动魄,反映了浩瀚而广阔的时代变迁,融合了广博丰富的社会、文学识见,令人叹为观止。
     先生这篇《生死恋》体现出对爱情始终保持着饱满而恒定的兴趣。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只要一写小说,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跃,每一根神经都在抖擞。日本有一种说法叫成长到死。那么小说也可以创造到老,书写到老,敲击到老,追求开拓到老。亦如序言所写:“王蒙老矣,写起爱情来仍然出生入死;王老衰乎,写起恋爱来有自己的观察体贴。” 先生曾任团干部、作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长,访问过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境外两个名誉博士学位,作品被翻译为20多种文字,自执笔始创始已逾70年,出版过近50卷的文集,作品2000多万字。从1950年代饱含革命激情的青春歌赋激荡文坛,到1970 年代的异域风情与时代隐喻,再到1980年代的艺术探索与内省哲思,直至1990年代的“季节系列”,都在记录生活与心绪,记录着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丰富历程。在诗意与美感的书写中,见证生命与沧桑,在沧桑之后,又展现出崭新的活力。《生死恋》是王蒙式的生死恋,精神之恋,是贯穿历史到现代的中国式爱情的修辞与咏叹,是借爱情来观照中国社会进程的史诗乐章。
     《生死恋》将文学的古老母题爱情演绎得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静水流深,看似稀松平常实则缠绵悱恻。这部“天的构思”之作,是一部有着时间纵深漫长及内部空间宏阔的小说。时间跨度从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历经革命年代、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纵向穿越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空隧道。空间跨度从北京的四合院,直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小说以三进的大杂院为原点,讲述了苏家和顿家跌宕起伏的命运及其难分难解的恩怨情缘,既有逆向的对过往迷雾的追溯,又有契合时代潮流的扬帆追远。
     小说虽是中篇的篇幅,却有着宏大叙事的品质,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主人公的苏尔葆,从青葱少年到年逾知天命,他的理想和成长,他的爱情和婚姻,他的坚守和困惑,既带有普遍性,又有独特性。由此引发的道德与自由、迷失与觉醒、自我与超我……灵魂上的拷问,是作者在经历,何尝又不是读者在经历,对他的拷问其实也是对读者的拷问。这一切都没能逃脱作者如手术刀般锋利的剖析、追索,让我们对主人公经受的苦痛、煎熬、分裂、震荡感同身受,体验切肤刻骨,与之一同接受精神上的洗礼,并努力找寻爱情和生命的终极意义之所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mmexport1634266498637.jpg
     《生死恋》中苏尔葆首先面对的是来自于单立红的爱情——苏尔葆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堕入了对自身身份无法指认的尴尬,名义上的父亲吕奉德不承认他这个儿子,而生身父亲始终没有浮出水面。这过早酿成了他矛盾、敏感、犹疑的性格。当吕苏的三口之家遭遇之时,作为红小兵小队长的少女单立红向他伸来了友谊的橄榄枝,苏尔葆也没有错过这根救命稻草,而最终是她帮他撑起了一片遮风挡雨的天空,充当了他的救世主,成了他的幸运女神。由此发展,苏单的婚姻看似必然,在苏尔葆这边却是被动的,更多是恩情重于爱情。这种婚姻的基石本身就不牢靠,这也为后来苏尔葆同丘月儿的恋情埋下了伏笔。苏丘的爱情,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是苏尔葆经受不住诱惑的出轨,若是从精神的立场来体察,则是对爱情自由的自我觉醒,是主动的,在小说中显然属于后者。但这种觉醒也是被动的,丘月儿对他的进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达五年。丘月儿说“无论如何烧灼这么一次,不论付出多少代价……最后成了灰,也是幸福的”。小说中,苏尔葆果真成了灰,可他是幸福的吗?至此,丘月儿那些炙热的话语毫无疑问沦为了谎言,她只不过假借爱情之名来掩饰其对物欲的贪婪。她对爱情的理解更像是做买卖,当苏尔葆净身出户时,她的离开势所必然。  
     在同丘月儿的“烧灼”中,苏尔葆身陷撕裂的痛苦深渊,对传统道德的背叛与墨守,对爱情自由的追求与妥协,旧我新我的幽闭与破茧……始终有两股背道而驰的力量在拉扯,在厮杀,谁也无法让它们化干戈为玉帛。这种撕裂之痛并非主人公独有,置身现代社会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无路可逃的撕裂的进行式中,都处在进退维谷的困境中。撕裂的不单是爱情,还有亲情,友情,乡情……囊括了人类所具有的美好情愫。苏尔葆没有勇气没有力量走出撕裂的重围,最终只能按下人生的咏叹键,只有陨落,只有自我毁灭。而苏尔葆之死不仅仅是对爱情的绝望,当他离婚后丘月儿却另嫁,倒回单立红身边也决无可能,两个孩子对他的态度同样冷淡,这时候的他已是走投无路,四面楚歌,更加渴望爱与被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尔葆是死于孤独。对爱情的绝望,即是对爱的绝望。这也是现代人无法祛除的病灶,社会越来越繁荣,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人与人越来越隔膜,人的内心越来越孤独。往苏尔葆的上一辈探究,他从没露面的生身父亲顿永顺,屡犯“作风问题”,却是拿得起放得下,顿永顺说“一个男人不能对好女人转过脸去。你可以犯杀头的错误,你也不能让她们失望,而且丢脸……”顿永顺患绝症而死时脸是柔软的,脸上带着笑容。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顿开茅,几乎是苏尔葆的对立面,更是顿永顺的对立面。顿开茅从他父亲顿永顺身上吸取教训,“躲避着当真的情感,更不要身体与器官的丑陋”,而在他的妻子明光看来,也是“吞吞吐吐、迟迟疑疑”。在情感上,明光比单立红的杀伐决断更为果断,“人有好也有坏,人有施恩也有欠情,但是人应该坚决些”,或许明光才是清醒者。明光对顿开茅的审判,何尝不是针对苏尔葆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是先秦《郑风•子衿》千古传唱的爱情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艺术境界较高的一篇,女性大胆表达爱情,对情人刻骨之思,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少见,且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朴实的恋情千古传诵。同样,《生死恋》从精神层面来抒写“出生入死”的爱情,既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又融合了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既让我们体会了跨文体的纵横捭阖的文本力量,又让我们欣赏到丰富多彩、狂欢式的语言魅力。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曾用“晚骚”来概述王蒙的晚年创作,李洱认为:王蒙先生是中国的“贝多芬”。很多人在学习和模仿贝多芬,但却永远达不到,而很多人也在学习和模仿王蒙先生,也是远远达不到,远远模仿不像,先生说:“我不是非要写爱情,而是这些爱情让我写。”此中可见敏锐的文学智慧。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说:“任何一个文学家所写的东西,其实都是带有真实性的,这个真实性,如果不是故事本身的真实性,那就是情感经历的真实性。”
    《生死恋》在某种意义上,初看是先生对爱情、生命与死亡的设问与解读,细读可知《生死恋》所承载的爱情,已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是透过生死之恋的哀婉而凄美之悲歌,爱恨情愁在小说中波澜壮阔,行云流水力透纸背;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寄托着对世间万象人生悖论深度的审美思考,而且,小说所体现出来的生命哲学、美学厚度以及当代年轻人对纯真爱情的迷惘,特别对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风气,对爱情观与人生观起到了很好的审美导向作用。我们从这篇小说,既可以认识复杂深刻的人性,认清爱情的真实面目,还可以汲取更多为人处世的智慧和营养。
     《小说选刊》转载《生死恋》时在卷首语中有一段话,请允我摘录几句作本文的结尾:“有论者认为王蒙先生作为共和国文学的一面镜子,就像托尔斯泰是俄国的一面镜子一样,此论出自十余年前,时过境迁,当王蒙同时代人慢慢淡出文坛,而王蒙新作不断,其‘镜子’价值更是越发明亮。”


    【作者简介】:
     怡霖,原名陈婷筠,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书画院艺委会委员、福建省书协会员、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理事、福建省青联委员、无党派人士。著有散文集《岁月追风人》、《月上柳梢头》、《追梦霞满天》、《人约黄昏后》、《梦回花间有呢喃》、诗集《眉眼盈盈处》、书法作品集《婷筠嬉墨》,曾获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6 16:44 , Processed in 0.0579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