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72990|回复: 0

梁长峨 | 致彼岸书:谢 幕——读赫尔岑手记之五十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9 09:0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风光迷人的地中海北岸尼斯,竖立着一尊铜像。他双眉紧锁,两鬓如霜,面容凝重,两眼凝望浩瀚无际、波涛翻滚的海面,是在观看自然的大海,还是在沉思社会的汪洋?是回想自己艰难的一生,还是在遥想人类的前程?

他,就是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伟大的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著名的作家赫尔岑。

他1812年4月6日生于莫斯科贵族家庭。在具有进步思想的家庭教师启蒙下,他从小就向往自由,憎恨专制制度。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遭到刚登皇位的尼古拉的血腥镇压,深深震撼了少年赫尔岑。也就是这时,才13岁的他就发誓同尼古拉势不两立,同专制制度斗争到底。

一天,他同少年好友奥加略夫手拉手爬上莫斯科近郊的麻雀山。据赫尔岑记载:“我们喘不过气来,脸通红,站在那里擦汗。太阳在往下沉,圆屋顶闪闪地发光,城市铺在山下一望无际的地面上,清新的微风迎面吹来,我们站着,站着,互相依靠着,突然间我们拥抱起来,我们当着整个莫斯科发誓,要为我们所选定的斗争献出我们的生命。”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件像激昂慷慨的全人类利益那样,使一个人的少年时期纯洁、高尚,保护它不受腐蚀。”那时小小的他,并不知所反对的敌人有多么强大,就立下宏愿,勇敢地投入了战斗。他屡屡被专制制度迫害,但他始终没有被击垮,更没有投降。

在大学里,他就是活跃分子,他同他同年级的同学,他的同桌,他的前排和后座,甚至其它年级的同学,总是不停提问题和讨论问题。他们探讨和批评的焦点,离不开俄国的专制和农奴制,离不开尼古拉一世的罪恶统治。这时,他已很清楚,他的活动和讨论将会把他引向那里,但他还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意料之中,他刚刚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就被以“对社会极为危险的自由主义者”罪名逮捕。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边境,以流放犯的身份在那里度过了七年。他第一次流放被大赦后,很快又遭到了第二次流放。

在流放中,他更加看清了俄国社会的黑暗,看清了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残酷和罪恶。他记录道:一般富人和官员普遍无耻、下流、残忍,而大地主、贵族、官老爷更野蛮,更淫猥,更吵闹,更粗鲁,无耻……贵族们当着人喝得大醉,毫无顾忌地拼命打牌,打他们的仆人,调戏他们的女仆……他们公开地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而且只要碰到机会,他们就绝不松手。他们个个想当大官、发大财、要大名气。他们完全沉醉在矫揉造作的生活和肉欲的快乐以及叫人受不了的利己主义里面。他们除了哄骗领导,纸醉金迷,就是泡在女人堆里。他们无事可做,就拼命去享乐、骄纵自己和宽恕自己的一切罪孽。他们贪馋着女人,在“活着的美人中间豪华地死去”。他们是“一批享受特权的贼”。

流放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坚定他13岁时立下的志愿。流放回来,他联系先后出狱和流放回来的同学,联系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中的仁人志士,组成小组,或上大学讲台,或集会演说,或写文章,或办报纸。他和大家每天都冒着被逮捕、被流放的危险。他们这时不是少年时的心血来潮,冒冒失失,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继续走这条路的。他们觉得自己的天职,就是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他们就是为摧毁旧世界而生而长的,不管天王地虎,海龙河妖,全部踢开。这是他们的义务、责任、想法和活法。没有路,他们就开拓。黑暗中,他们就是闪电;大海无际,他们自当航标。只要历史需要,他们敢用自己的血肉碰钝锐利的刀锋。他们就是历史的开拓者,为此,全力以赴,抛洒热血,在所不辞。

在大学里,他就是活跃分子,他同他同年级的同学,他的同桌,他的前排和后座,甚至其它年级的同学,总是不停提问题和讨论问题。他们探讨和批评的焦点,离不开俄国的专制和农奴制,离不开尼古拉一世的罪恶统治。这时,他已很清楚,他的活动和讨论将会把他引向那里,但他还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意料之中,他刚刚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就被以“对社会极为危险的自由主义者”罪名逮捕。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边境,以流放犯的身份在那里度过了七年。他第一次流放被大赦后,很快又遭到了第二次流放。

在流放中,他更加看清了俄国社会的黑暗,看清了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残酷和罪恶。他记录道:一般富人和官员普遍无耻、下流、残忍,而大地主、贵族、官老爷更野蛮,更淫猥,更吵闹,更粗鲁,无耻……贵族们当着人喝得大醉,毫无顾忌地拼命打牌,打他们的仆人,调戏他们的女仆……他们公开地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而且只要碰到机会,他们就绝不松手。他们个个想当大官、发大财、要大名气。他们完全沉醉在矫揉造作的生活和肉欲的快乐以及叫人受不了的利己主义里面。他们除了哄骗领导,纸醉金迷,就是泡在女人堆里。他们无事可做,就拼命去享乐、骄纵自己和宽恕自己的一切罪孽。他们贪馋着女人,在“活着的美人中间豪华地死去”。他们是“一批享受特权的贼”。

流放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坚定他13岁时立下的志愿。流放回来,他联系先后出狱和流放回来的同学,联系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中的仁人志士,组成小组,或上大学讲台,或集会演说,或写文章,或办报纸。他和大家每天都冒着被逮捕、被流放的危险。他们这时不是少年时的心血来潮,冒冒失失,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继续走这条路的。他们觉得自己的天职,就是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他们就是为摧毁旧世界而生而长的,不管天王地虎,海龙河妖,全部踢开。这是他们的义务、责任、想法和活法。没有路,他们就开拓。黑暗中,他们就是闪电;大海无际,他们自当航标。只要历史需要,他们敢用自己的血肉碰钝锐利的刀锋。他们就是历史的开拓者,为此,全力以赴,抛洒热血,在所不辞。

在大学里,他就是活跃分子,他同他同年级的同学,他的同桌,他的前排和后座,甚至其它年级的同学,总是不停提问题和讨论问题。他们探讨和批评的焦点,离不开俄国的专制和农奴制,离不开尼古拉一世的罪恶统治。这时,他已很清楚,他的活动和讨论将会把他引向那里,但他还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意料之中,他刚刚从莫斯科大学毕业,就被以“对社会极为危险的自由主义者”罪名逮捕。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边境,以流放犯的身份在那里度过了七年。他第一次流放被大赦后,很快又遭到了第二次流放。

在流放中,他更加看清了俄国社会的黑暗,看清了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残酷和罪恶。他记录道:一般富人和官员普遍无耻、下流、残忍,而大地主、贵族、官老爷更野蛮,更淫猥,更吵闹,更粗鲁,无耻……贵族们当着人喝得大醉,毫无顾忌地拼命打牌,打他们的仆人,调戏他们的女仆……他们公开地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而且只要碰到机会,他们就绝不松手。他们个个想当大官、发大财、要大名气。他们完全沉醉在矫揉造作的生活和肉欲的快乐以及叫人受不了的利己主义里面。他们除了哄骗领导,纸醉金迷,就是泡在女人堆里。他们无事可做,就拼命去享乐、骄纵自己和宽恕自己的一切罪孽。他们贪馋着女人,在“活着的美人中间豪华地死去”。他们是“一批享受特权的贼”。

流放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更坚定他13岁时立下的志愿。流放回来,他联系先后出狱和流放回来的同学,联系在校大学生和社会中的仁人志士,组成小组,或上大学讲台,或集会演说,或写文章,或办报纸。他和大家每天都冒着被逮捕、被流放的危险。他们这时不是少年时的心血来潮,冒冒失失,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继续走这条路的。他们觉得自己的天职,就是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他们就是为摧毁旧世界而生而长的,不管天王地虎,海龙河妖,全部踢开。这是他们的义务、责任、想法和活法。没有路,他们就开拓。黑暗中,他们就是闪电;大海无际,他们自当航标。只要历史需要,他们敢用自己的血肉碰钝锐利的刀锋。他们就是历史的开拓者,为此,全力以赴,抛洒热血,在所不辞。

这是在1842年至1846年时期。他先后写下许多有经典意义的小说、随笔、政论和哲学著作。他的思想深邃、文笔犀利,矛头所向,全是对准尼古拉一世黑暗、恐怖的专制统治。他是当时俄罗斯动荡时代最重要风云人物之一。列宁称赞他是“反对这个蟊贼的第一人”,说他“竟完全达到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水平”。这必然为专制的尼古拉一世所不容。无奈之下,他于1847年1月21日夜携家人离开了俄罗斯。

他本想避避风头再回来,殊料这竟是永诀,直到死在异国他乡,再也没有踏进俄罗斯半步。

他到法国不久,就遇到“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他亲眼见到法国革命搅动得地覆天翻,亲眼见到法国政坛等各界人物的嘴脸变换,又亲眼所见意大利独立运动地动山摇,深深认识到专制制度的腐朽,专制者的残暴,人性的堕落,文明的倒退、革命的幼稚。1847年至1852年,他是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激烈动荡中度过的。这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阴险,社会变革、改变制度的漫长和艰难。于是,他写出了《法意书简》《来自彼岸》。他成了当时流亡者中最优秀的人物。

这时,俄国政府说他背叛祖国,要没收他的全部财产,法国政府又说他“是俄国的间谍”,坚决立刻驱逐他。赫尔岑知道这是俄国政府和法国政府联合作的要置他于死地的局。于是为避免到处被驱逐,他毅然决然加入了瑞士的国籍。

他从瑞士又一次去了意大利的罗马等地,因为那里有他好友马志尼、加里波第……不久,他又离开了意大利。

1852年8月25日黎明,他走过湿漉漉的跳板,踏上英国的海岸。这时,他思绪万千,满心痛苦,一片迷惘。他妻子得病死了,母亲和小儿溺死海中,有两个女儿也先后死去。流亡人群中也多有不和,又遭驱逐。打击一个接一个地接踵而来,猛烈而又持久。

他苦恼,疲惫不堪,没有一个朋友的胸膛可以依靠。他周围是一片荒漠,而且这荒漠越来越大,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个朋友。

他本来打算住在伦敦不超过一个月,后来逐渐感到他简直没有地方可去,也没有必要到别的地方去,再也找不到比伦敦更好的隐居地了。

他住的一所住宅,远离市区,在摄政王公园后面,靠近樱草山。从窗户望着公园里苍翠蓊郁的树林,在烟雾缭绕的浓雾中忽隐忽现,给他带来了平静。不过内心的沉重还是一时难以消除,有时甚至还泪流满面。但他不再寄希望于任何人,不再寻求同人真诚的亲近,当然也不是回避,就是不主动来往,对他人漠然处之,没有了严肃深刻的联系。在流亡生活中,特别是在艰难险阻中,人的脸上面具常常就自然脱落了,这让他看到一些人的另一种面貌。

晚上,儿子上床睡觉,他出去散步,孤身一人踯躅于伦敦街头,漫步在石板铺就的林荫道上,穿过它那被煤烟熏黑的甬道,由于大雾迷漫,白茫茫一片,有时都看不清一步远的地方,会撞到某个跑过来的人身上。但由于能使心里平静和安宁,他才“爱上了这个硕大无朋的蚂蚁窝”。

尽管异常苦闷、孤独,他仍然没有停止思考、写作和宣传民主和自由。他在伦敦创立了第一个自由的俄文刊物《北极星》,目的就是反对沙皇尼古拉一世和俄国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在长达五年之久的时间,他势单力薄,孤立无援,听不到一声单纯的笑,没有感受过一道理解的目光,他只能埋头继续他的巨著《往事与随想》的写作。直到1857年以后,奥加略夫、切尔涅茨基同他一起出刊《钟声》,他的声音才从伦敦传到欧洲各国、传到俄罗斯,引起热烈反响。列宁在《纪念赫尔岑》中称赞道:“赫尔岑在国外创办了自由的俄文刊物,这是他的伟大功绩……奴隶般的沉默被打破了。”

几年之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长期的流放折磨,二十几年的异国流亡,政治上不停受到的打击,家庭遭遇各种不幸,早早地埋下了摧毁他身体的伏笔,加上没有足够强健的肺无法在充满烟尘的大雾中吸收到氧气的伦敦环境,让他的身体不断垮了下来,最后几年多病缠身,江河日下。

1870年1月21日,他因患肺炎病逝于法国巴黎,骨灰运至尼斯,安葬在妻子的墓前。

赫尔岑是以一己之力与一个政权一个制度抗衡的巨人。他就是古希腊神话中那种推着巨石上山的人。他是为了推倒专制的政权和制度、把人类文明的巨石推上山而累死在半山腰的呀!

至此,他的生命、力量、热血、时间,都全然凝固在这座墓碑下,凝固成伟大而崇高、庄严而肃穆的沉默。可我又感到这一切没有凝固,始终在后人身上不停地传递,生命在蓬勃着,力量在增长着,热血在沸腾着,时间在奔跑着。是的,他的血肉、思想和精神筑起的丰碑,已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上,固若金汤,永远不会倒塌。

他死后150年来,他的思想、精神、境界、著作,丝毫没有因他归于苍茫的天地之间而沉寂而消失。他的一切始终与150年来的世界历史和文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思想、精神、境界、著作,会像镶嵌在人类历史河床上的宝石一样,永远熠熠生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18 19:30 , Processed in 0.0368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