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78837|回复: 1

两次不一样被"封"的经历, 见证了"新旧社会两重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3 09: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次不一样被"封"的经历,
见证了"新旧社会两重天"

                                 汪性颖

                    (2021.8.15.)

          因为南京禄口机场疫情防控"失守",使南京部分地区短时间内成为新冠高风险地区。我居住的小区因一名禄口机场地勤人员确诊而被封闭,全体居民居家隔离足不出户,坚持了14+7天的隔离观察,经过多次核酸检测及环境监测整体合格,才恢复了全体居民的行动"自由",成为常态化防控管理居住区。
        我亲身经历过这一次被"封",不禁使我想起七十六年前的另一次被"封",那是使我终生难忘的一次"劫难"。

       首先说说最近这次因疫情而被"封"的事。有关医护人员如何经核酸检测层层筛选,流动轨迹调查,严防病毒传播链扩散等专业技术问题,我不去多说。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广大志愿者是如何第一时间坚持全天候的为防控措施的落实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以及为小区四百多户九百多居民的二十多天的生活保障所作出的努力与付出,说一说我的感受。
        小区封闭开始,因疫情来得突然,居民们慌恐不安。很多人因平日忙于工作,家中没有来得急储备太多的生活物资,而开开门儿七样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少哪一样都不行,小区一封闭,这生活怎么办,谁来为居民来操这份心?老人和患病的家人需要药品怎么办?小孩老人缺少牛奶怎么办?小区内有几户人家正在装修,小区一封装修工都不能离开了,又怎么办?一户人家一个朋友来访只坐了半小时,封闭小区走不掉了怎么办?靠路边一楼门面房前店后家,可以居家隔离,而那些只有临街的店没有可住的房,又怎么办?一时间所有问题都摆到街道社区防疫工作组面前。防控疫情是头等大事,在坚持服从这重中之重的前提下,街道党工委和管委会领导临危不乱,以最快的速度逐一处理了一系列问题。第一时间带走确诊患者送至定点医院医治,第一时间隔离了患者的密接者和次密者,第一时间隔离了与患者同一楼拣的八户十七人,第一时间用水马封控了临街商铺,将无住宿条件的人一律带至宾馆隔离,等等。
    "民以食为天",对于全小区住户生活保障问题,社区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从封闭第二天起按户配送菜蔬水果,一日一送,荤素搭配,品种齐全,想得周到,做得完美。每天两荤六素八大件,不是肉就是鱼,不是鸡就是鸭,什么宫爆鸡丁,鱼香肉丝,鸡肫、鸭翅、鸡爪、鸭扑,金针菇、金钱菇、鲜香菇,莲藕,秋葵,茄子,番茄,黄瓜丝瓜菜瓜南瓜,豆芽豆干,照顾南京人的生活习俗"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小青菜、娃娃菜、西兰花、紫包菜、园白菜、小白菜、生菜、上海青,变换着花样,天天不缺,应有尽有,可谓是"人情味十足",又良苦用心。而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统统由政府买单。从开始的十四天到一周的过渡期,二十多天一天不漏,香蕉苹果梨子桃子西瓜,水果也都搭配齐全,生姜葱蒜红椒青椒等调料都想到了。封闭期间,在微信群中,家家展厨艺,户户晒美食,居民们说"这哪是什么在隔离呀,简直就是在疗养、在度假,我们养胖了,捂白了。"小区业主中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将每日配送的瓜果蔬菜拍成美图,编辑成册,标注《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一一感谢一路有你》,那既是一份色香味俱全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的食谱,更是对疫情防控封闭期及封控过渡期执政为民的党和政府关心居民民生问题最有力的见证。亲历这一切,谁能不为之动容。
         "志愿者"们的辛苦付出是最感动人的。隔离期间居民的生活垃圾运送,老人和患者购药,小孩牛奶零食和网络购物的接送、传递,一切的一切都由志愿者们总包揽了。他们每天二十四小时坚守在防疫第一线,每天不少于四十个人坚持"逆行"。他们中,有区法院的法官、律师、法警等司法工作者,有市区的中小学校长、主任、老师,还有莫愁职业中专的老师、同学。在这十四个日日夜夜中,正逢酷暑炎热三伏天,又遇上台风"烟花"来袭,志愿者们,晴天滿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大口罩,认不出他是谁,但是知道他们是为了谁,"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为此我曾经写过一则《向志愿者致敬》顺口溜赞美他们的无私奉献,概括了他们所做的许许多多,我写到:
居家隔离已多日,生活起居很踏实。
早起开门多样事,事事有人安排定。
生活垃圾放门口,有人取走去焚毁。
一包菜蔬送上门,荤素搭配八大件。
如有外卖和快递,专人负责来传递。
老人病痛需购药,微信求助网格员。
儿童需要买奶粉,有求必应亦方便。
感谢社区志愿者,细微末节皆关注。
防护衣帽大口罩,辨认不出他相貌。
虽然不知他是谁,但是知道他为谁。
哪有岁月都静好,因你负重在前行。
变异毒株袭古城,众志成城护金陵。
志愿者是逆行者,无私奉献是亲人。
只可惜,因解"封"不解"防",志愿者们撤离小区时,我们尚不能出家门自由活动,我仍无法见到他们的真实面貌,没能亲口对他们说声谢谢,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为"无疫有爱,守护安宁"所作出的贡献,永远是我心中的丰碑。

       关于七十六年前我亲历的一次被"封"的经历,那永远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那是我九岁那年发生在我的家乡古城淮安的事。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踞守在淮安的小股日本鬼子向北集中到陇海线徐州方向向国民党军队投降。而盘踞在古城的原先的二鬼子不知怎么摇身一变,换了番号竟成为国民党军队。他们怕驻扎在解放区黄花塘地区的新四军来攻打古淮城,于8.15后不久,即将古城城外的守军全部集中到城内,关起城门彻底"封"了城,城门一关,学校停了课,工厂停工,商店停业,市场关闭,老百姓不准上街,居民不准串门,古城再也听不到小贩的叫卖声,听不到大人的吆喝声和孩子的笑声和哭声,听不到学校朗朗的读书声,白天全城戒严,夜晚实行宵禁,古城成为一座"死城"。大街小巷都有端着长枪短枪,穿着黄狗皮的丘八巡逻站岗,不时的吆五喝六,撵出门张望的人回家,撵出门至河边、湖边或水井边提水的居民回家。二鬼子兵还不时碰开有钱人家的门要钱要粮,敲诈勒索,绑肉票的事时有发生;或是一批一批的抓人,说是抓住了共产党,城内一片白色恐怖。原本在西门外运河堤上日本鬼子办的供照明用电的小火电发电厂,熄了火,到了晚上全城漆黑一片,古城更像是一座"鬼城"。
        "封城"刚开始老百姓还憋着一口气,盼望着早点开城门,让生活恢复正常,谁知道二鬼子像铁了心一样就是要封城到底。时间一长,什么问题都来了。那个年代,除了地主资本家,谁家能有维持多久的口粮,平民百姓,几乎都是"穷人买米只一升",没有余粮的,更多的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封城没有了任何经济来源,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撑不住几天,不久饿死人的事,东西南北城四处都有发生,哀嚎声此起彼落,满城人惶惶不可终日。死了人,有钱也买不到棺材,即使芦蓆裹尸也出不了殡下不了葬。,再者,古城老百姓原先家家的粪便和垃圾都是由郊区的农民或菜农运走做肥料的。封了城,农民进不了城,家家户户的粪便和垃圾乱倒乱扔,结果是大街小巷垃圾遍地,满城臭气熏天,随时都有诱发传染病流行的可能。古城老百姓原来的生活用水与饮用水,一靠古运河水经水闸流入城中四通八达的"文渠",老百姓担水或提水回家用;二靠城中的"勺湖、萧湖、月湖"等大小湖清沏见底的湖水;三靠城中星罗棋布的水位特别高的水井中的水。可是因为"封"了城,遍地的垃圾桶与粪便,随处可见的死猫死狗,污染了环境与水源,古城被封,正值盛夏酷暑,可能引发瘟疫流行的重大隐患与灭顶之灾随时都可能发生。
         在"封"城期间,我家父母和兄弟姐妹七口人,不知道这"封"城什么时候是个头,精明能干很会过日子的母亲就和父亲商量着,一开始就注意到"节衣缩食",当吃干饭时改成了喝粥,当吃三顿改成了二顿,即便如此,家里"余粮"也仅剩一点点硬棒头(玉米)了。可家中没石磨磨粉,又不准出门加工磨面,就只能将玉米放在锅里炒成棒头花,然后用盐水煮棒头花,每天每人吃一点。弟弟年龄小不懂事,闹着肚子吃不饱,母亲常将自己碗里的盐水棒花多倒些给弟弟吃,结果事情又来了,一天弟弟因多吃了一点盐水棒头花肚子发胀,肚子疼得滿地打滾,母亲帮他整整揉了一个晚上。又因只吃玉米花,没蔬菜更没水果吃,火气太重,弟弟几天都大不出便来,母亲又亲自动手帮弟弟从肛门内掏大便。总这样吃棒头花也不是办法,母亲又想出用斧头锤子和秤砣在石头台坡上砸棒头粒子的办法,总算将棒头粒砸子成棒头彩子可以熬棒头面糊糊了。当年小城市老百姓不烧煤炉只烧柴火,柴火靠农民挑柴进城来卖,有黄豆稭,有棒头稭,有稻草,还有芦苇荡的芦苇稭。有钱人家整担整担的买,晴天防雨天,总有储存,一般人家也只能买一次管几天,烧完了只要有钱再买也容易。可是,"封"了城,有多少人家能坚持多久呀?不是锅上有锅下没了,不就是锅下有锅上没了,或者是锅上锅下都没了,彻底断了"炊烟"。我家先还能炒玉米花,再用盐水煑,不久既"炒"不了也"煑"了啦。因为柴火烧光了,总不能生吃棒头(玉米)吧?父亲让母亲将床架子拆下来烧,母亲舍不得,父亲说"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床架子拆了床还在,仍有地方睡,只要人还在,今后买更好的床。就这样,我们家的"盐水煑棒头花(玉米花)"特色救命歺,又让我们家七口人坚持到"封"城结束,虽然人人都是营养不良,可是一个没饿死。但母亲却因劳累过度,体弱多病,于春节后患瘟病永远离世。
         在古城被"封"的二十八天后的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二日,这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驻扎在黄花塘的新四军军部黄克诚部洪学智率一个旅的兵力,加上盐阜地区的地方武装和淮安县大队,仅用七个小时就攻克了被二鬼子兵称为"固若金汤"的古城淮安,全歼守城顽敌,彻底解放了被"封"在城中三万多挣扎在饥饿线与死亡线上的老百姓。后来才知道国民党军队在日本鬼子投降后,为了抢地盘壮大自己的实力,早就策划着收编伪军为"国军",做着打内战的准备,哪管老百姓的死活呀!新四军攻克"两淮"后,使淮南、淮北、苏北解放区联成了一片,苏皖边区政府迁至淮安,这就是淮安的第一次解放。
        这就是我说的曾经亲身经历过的第一次被"封"概况。我虽然说"亲历两次被封",实质上这两次被"封"完全没有可比性。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下发生的事,相隔七十六年。一是因"战争",一是因"疫情";一是"人祸",一是"天灾";一是只封了一个小区,一是被封了一座小城。但不管怎样说,小区被"封","无疫有爱,关怀备至",小城被"封"简直是"民不聊生,水深火热",不一样的被"封",彻底见证了"新旧社会两重天"这个活生生的事实。同样,不管怎么说,七十六年前的被"封",绝不会重演,眼前发生的被"封",同样不要再发生,守护宁安,大爱无疆,这正是我们最期盼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3 09: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韩晓健 于 2021-12-13 09:28 编辑

汪性颖 , 中共党员  ,现年86岁   ,1955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 , 经省教育厅分配至淮阴市做教师  。   1969年底下放在淮安县平桥公社红心大队邱东生产队劳动锻炼 , 后在平桥公社任上山下乡办公室副主任、司法助理、水利助理;84年调入县直机关,任政协文史办公室编辑、政协秘书处秘书、县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市盐化总厂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兼行政科长、市政协副秘书长等职 。 淮安市政协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政工师职称    ,98年退休定居南京。  1986一1987年曾在淮安日报刊《山海经》上发表《香港行》连载文章十六篇、《海外来信摘翠》连载四篇;《崛起》杂志以《香港纪行》为题转载部分文章   。    退休后曾不断以纪实文学形式撰写了许多回忆文章,《那一年我是这样过"革命化春节"的》2018年4月10日登载于淮安区报;《万里副总理来淮视察切除运河"中梗"工程亲历记》载入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淮安历史与文化》2020年第二期;《祖父汪澄伯与"海巢书屋诗稿″的故事》载入《淮安历史与文化》2019年第二期;《筹建淮安盐化厂的回顾》被收入淮安市政协文化历史委员会编辑的《淮安改革开放40年记忆》文集中;《一次真正的"围城"》《儿时遇"鬼"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一千里追寻女知青》《难忘五十年前下放农村的那些人和事》《登泰山观日出》《三十六年前"香港行"的前前后后》《我的人生从新安小学起步》《六十年前晓庄师范学子在淮阴的一次聚会》《淮安"藏书大家祖父汪澄伯二三事》…近二十篇文章被《淮安文史网》登载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6 18:36 , Processed in 0.0502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