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7570|回复: 0

在都市的文明里轻拥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0 21:4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与故乡握个手》
杨发兴


mmexport331db0da74fe6089a766b8f312fb58b7_1640040342262.jpeg
每个人都有故乡。

在每个人心中,那些或多或少的乡情记忆,或重或轻的血脉亲情,都在故乡那宽大的胸怀里留下不可失去的印迹。也让人时常怀恋与感恩,毕竟现在如何的富贵与腾达,也是从故乡那充满苦累的年月与艰难的历程中走过来的。

走进故乡,仰首相望,总有一番别样的思绪在翻跃,也有一些悲情与伤感在交替失落。看到故乡的山川河流,村庄农舍,沟壑崖畔,花草树木,心中流溢出的乡情便会渲泄而出,那些老物件和陈年旧事也会一发不可收拾的铺陈开来。

马是人类的朋友。它能驮人载物,也能冲锋陷阵。它能在战场上趾高气扬,也能耕田劳作。安黎先生在新出版的《和故乡握个手》的散文集子里,以马的退场作为开篇,是因他的心缘意境而生,也是他骨子里悲悯情怀的一种放不下的割舍,实乃是情抒于真挚,感触于现实。煤油灯的熄灭,风箱的败落,在人们生活富裕的今天,也都成为不可淡忘的回忆。我也曾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写字,也曾拉风箱帮母亲烧火。有次不小心低头写字之时还被煤油灯烧燎了一点头发,心中有不快,但也无怨,仍然小感于这黑夜之中的温暖。虽然煤油灯的火苗不是很亮,但是那一点微弱之光也照亮了我好学上进的童年。

舶来品“的确良”的离身,是国人服饰变化的新跃。纯棉织品的登场,也是人们认知与观念的更替。“赤脚医生”的道别,馍袋的沦落,织布机的散架,升斗的消失,烟锅的隐匿,褡裢的不再相见,路上已无架子车,难闻拨浪鼓之声,这些充满乡愁、乡情的老物件,都在人们生活富裕之后被淘汰和消失,但那个年月的使用与必需,也是有许多故事和经历都会充盈于我们深刻的记忆之中,却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增大,似乎对过年越来越轻淡了。在本集子里,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有关那时过年的事情,它是一种情感的追忆,也是恋乡情愫的喷发。或许只有在过年时才能找寻到故乡的根原,才能让心中那些积压已久的困惑和情感舒展开来。

现在的人看上去潇洒自如,但也都有许多难以言说的压力。过年需要走亲访友,看望父母,拜师寻根等。你来我往,时间安排的紧紧张张,都被年事绑架的喘不过气来。而小时候乡村过年的情景却完全不同,那简直就是一幅动态的美图。作者笔下的过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虽然穷苦,但却让人感到生活踏实的年代。比如刷墙、染衣、贴窗花、杀猪、剃头、磨面、蒸馍、炸果子、包饺子、祭祖等。每一个程序里,都有说不出的劳和累,也有讲不完的喜和悦。日子可以将就着过,但年却一定要富裕着过。那时过年的激动与兴奋,也只有在故乡才能寻到其中的滋味吧!

城市宽裕的物质能使我们对现实生活有所改善,但充满乡愁记忆的故乡却能够满足我们的精神食粮。安黎先生把这些失去的或接近消失边缘的民俗文化和老物件给我们梳理出来,也可能是故乡在他心中远远不能割舍,还要把一段真情留于笔尖,一份仁爱藏于心头。

故乡,是祖辈们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现代人从故乡逃离出来而客居于都市却时常牵挂的地方。人在都市生存,但也不会忘记本根。都市的文明富裕使人更想停留,或乐居于此,或工作于其间。都市是许多人失夫原有的故乡之后而重新组合的另一个栖息地,至少对于现在出生在都市的人来说,父母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

与故乡握个手,再次回望,故乡那些乡俗文化和农耕文明,都在日趋破败和逐渐陷落。但在作者叙实与激情的文字中,仍有许多的乡村镜像在向我们诉说,或亲情的慰籍,或苦难的逃离,或喜悦的时光,那些触碰过的伤痛与快乐,在时光的长河里冲刷的愈加清晰和厚重。

现居于城市生活的安黎老师,对城市的现实主义与富庶文明更易留恋。安黎老师在很多场合也曾说过,纯朴是靠不住的,只有文明才能恒久。只有在文明精神下的生养息存,才能让人对家国情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容纳。故乡的纯朴厚道给人灵魂上的安慰,但却比不上城市优厚的物质与精神上所享的文明更让人心动。从安黎老师对故乡的重新解构中,我们看到他对城市生活的怡然之心,安然之情。确切的说,故乡只能让人简单的生存,而城市的天地却是十分的广阔,它能给人提供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让人的才华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也会让人在许多平台上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在回不去的故乡一文中,安黎老师写道:“人更像是树,在某一个地方待久了,不但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而且会生出根须,扯出枝丫,盘根而错节,不是想移动就能轻易移动的。年少时人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像风一样地自由来去,但长到一定年岁,人就变成蜘蛛网上的蜘蛛,蜘蛛的每一个决定,都必须把整个蛛网的因素考虑在内。”这个真切的比喻也是现实客观的存在,定论了故乡是回不去的,只能做为心中的梦想而己。正如他在文后写道:“在精神的层面上,故乡形若一张风化为标本的陈年旧画,挂于心墙,专供远离它的人怀念。闲暇时望其一眼,做梦时与其相拥,实际上已经足够。”这种精神上的牵挂,是对故乡的重新解读,在作者心中已久有其位,让回不去的故乡在某些层面上有更积极的文学意义。

再次与故乡握个手,拥故乡入怀。眸然回首,故乡仍在不远处悄然静存。或许多年以后,村庄的消失,父母的失去,真正意义上的故乡再也无法找寻,我们只能在都市的文明里相拥故乡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8 23:57 , Processed in 0.04734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