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32526|回复: 2

【名家进苏州】范小青:从宝带桥到宝带桥(大运河征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1 22:20: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推送
mmexportf745e0d060c039afbebd930f8cd3d60d_1643728850117.jpeg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一段时间,常常沿着运河走,准确地说,是非常有名的京杭古运河。
     运河曾经离我很远。小时候我一直住在苏州城里,运河从我们的城外流过,可惜的是,十多岁时我还没见过运河,甚至没有听说过运河。
     忽然有一天,运河一下子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了。
     那一年,我们全家人从苏州城里下放到江浙交界的吴江农村,我们乘坐的航船,在运河的河道里走了整整一天。
真是没有想到,第一次看到运河,竟让我看了个够。
     下晚的时候,我看到了我们的新家,一个紧靠着运河的小村子,从此,我和运河,有了紧密的联系。
    我们乡下的家离茅盾的故乡乌镇不远。农闲时,我们沿着大运河一直走,路上需要一个多小时,却从来没觉得路途遥远,因为这一路上,有运河陪伴着,河上的船,河上的桥,河上和河边的一切,都是我新鲜而又有趣的生活经验。早晨出发,桑树叶上的露水还没有消,如果是有桑枣的季节,我们钻进桑地吃一个饱,弄得满身大红大紫,下运河去洗净后再走。
     沿着运河,走。
     就这样,我就在大运河边,走呀走呀,走着我的少年的时代。
     我在农村的片中读初中。所谓的初中,其实就是一间教室,复设班,初一初二的学生坐在同一个班级里,教室外面,又是运河。我们的午饭都是自己带的,到中午的时候,我们下河打水,用运河的水,在土灶上的大锅里蒸饭。运河就这样紧紧的拥抱着我,哺育着我。
      后来,初中毕业考上了设在另一个镇上的高中,每学期几次来来回回,都坐运河航船,运河的水又将我送向知识的远方。
      再后来我高中毕业,又独自到另一个地方插队。说来也巧,这又是一处运河沿岸,每天我和农民一起下地劳动,收工回来,就在大运河里泡一泡,洗去一天的疲劳,我的游泳技术就是在运河里学会的。我们喝的水,是从运河里挑起来,我们洗菜淘米都在运河里。每天,站在运河边,看着永远流不断的运河水,当时想些什么,早已经忘了,也许我曾经像运河一般的激动奔放,或者,我又像运河一样的平静淡泊。
      我在农村拼命干活,把腰搞坏了,我父母亲托人替我在苏州联系了一位推拿医生,在老阊门一带,于是,每隔一天,我就从吴江乡下坐乡村班车赶到苏州城里去治疗。我的乡村班车,我的那一段乡村公路,也是沿河而筑,也就是说,这一路上,我一直是与大运河同行的,这个同行的距离,十分十分的近切,十分十分的亲密,甚至坐在车上,都能够听到运河的水浪声。
      记得那时候医生对我说:“唉,你年纪轻轻,腰就这样,以后怎么办?”我坐在乡村班车上,透过车窗看着大运河的流水,时而急湍,时而舒缓,我看到一掠而过运河桥——宝带桥,我数着运河上的船只,一点也没有为自己的前途着急,运河博大的胸怀,运河从容不迫的气度,抚平了我内心的焦躁。
      运河上的那座特殊的桥,宝带桥,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走进了我的内心。
mmexportd1c1007d15a2df0ed02e6daa7d5d0304_1643755255147.jpeg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只不过,那时候的我,并不了解宝带桥的前世今生,只是在每次经过的时候,认真地快速地数着桥洞,可笑的是,几乎每一次数出来的桥洞数都不一样,有时候是五十二,有时候是五十四,也有的时候是五十三。
      以至于以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确定宝带桥到底有多少个桥洞。
      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运河桥,都是横跨运河的,唯独宝带桥例外,它是与运河平行的。
      到了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宝带桥之所以例外,是因为这个河段地貌的特殊性,在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河湖港汊,纵横交错,在运河和澹台湖交界处,有一条玳玳河,恰好横卧在运河之中,隔断了纤夫们沿着运河前行的路,漕运受到影响。
     于是,就有了与运河平行的宝带桥,让纤夫继续前行。
      本是一条平常的纤夫通道,却建造的如此精巧绚丽,如此惊艳,苏州人的工匠精神,苏州人的追求完美的习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体现,一如苏州无数的文化遗产和永远割不断的文脉。
      宝带桥风姿蜿蜒,真如一条飘逸的宝带,凌空悬架在运河之畔,给运河添彩增色。
     更有传说,是唐朝元和年间(806-820)苏州刺使王仲舒为筹建此桥,变卖束身宝带而得名。
     无论是什么样的传说,无论是什么样的故事,宝带桥站在那里,就说明了一切。
     今天回想,既是幸运,也是缘分,如果宝带桥是横跨运河的,我可能就无法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到它桥体的全部。
      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已经走过了好多好多的桥,但是因为我们过桥,仅仅是从桥面上经过而已,或步行,或驾车。这时候的桥,更多的只是一个交通线路而已,我们只是借助于桥,走向远方,一般不会停下来细细地看桥,即便是停下来,因为站在桥上,你也无法看清桥的全部面貌,也就难以留下全面而深刻的印象。
     除非你能够与桥同行,比如宝带桥。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岁月一天一天流逝,我一天一天地认识了母亲河般的苏州运河,一天一天地了解到,运河对于苏州的意义。
      又过了一些年,我回到了城市,我离开了运河,很多年也没有再见宝带桥一眼。
      再过一些年,运河也渐渐地老了,河道窄了,河床高了,河岸也不那么坚固了,河里的船只船队经常堵塞,河上的桥梁也经常会被碰撞。尤其是经流城市的河段,更是老态龙钟,船只繁忙穿梭,随意停靠,运河不仅不再为城市的面貌增色,反而成了城市发展的阻碍。偶尔在夜深人静时,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航船汽笛着急的鸣叫,我心里一动,就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想起那时候运河少年般的活力,想起了令我魂牵梦绕的宝带桥,想来现在的它也已经老态龙钟了。
     无论运河是不是沉闷了,也无论宝带桥是不是老了,我毕竟已经远离了它,它从我的生活中淡出了。
     可是,谁知道呢。
      在四十多年后一个秋日的下午,阳光很好,微风轻拂,我从家里出来,驱车几分钟以后,就看到了通往宝带桥的路标。
     当年的那条乡村公路,还可见最后的一小段,那是旧日时光最后的一点影子。仿佛是特意给我留下的乡愁着落点。
     从南边通往宝带桥的路正在翻修,站在坑坑洼洼的路边,一时间恍惚起来。
mmexport67c566ddccf0ef577251fa247144ff99_1643754472499.jpeg
(图片来自于网络)

      携带着往事的我,又到宝带桥来了。几十年后的再见,宝带桥竟然一点也没见老去,它仍然是古朴的,也仍然是充满活力的,只是不再有纤夫经过,也不再是行人的必经之路。宝带桥已经成为苏州市的一个景点,一个不收门票的景点,有少许游客,在桥上桥下转悠,用手机拍照,也有几个人,操着外地口音,围着介绍宝带桥的碑子,历史修缮、造桥工艺,还有古代诗人给宝带桥留下的诗文,等等,他们仔仔细细地看,还议论着、探讨着什么,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工作的,但是我喜欢他们对于宝带桥的认真态度。
      我在宝带桥西侧的河水中,看到了当年乡村公路桥的几个桥桩,就是这些普通的桥桩,曾经架起了宝带桥西侧的公路桥,让我能够在某一段日子里,经常从宝带桥身边经过,看到它,亲近它,数着它的桥洞,成长起来。
      慢慢地走在宝带桥的桥面上,散发着旧日气息、镌刻着历史印记的青石板,让脚底心温热起来,这种温热传达到心间,瞬间让思绪飞扬起来,一座为便于纤夫行走而建起来的桥,能够被冠之为“苏州第一桥”,或中国几大桥之一,实在是让人感慨万端。
      纤夫的日子早已经过去,作为交通要道的宝带桥,以及建在桥头供行人和纤夫休息避雨的石亭,都成了观赏的景点,起始的功能虽然不在,甚至我们知道,作为物质,终有一天,它们会消亡,但是,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出发的历史功绩和造桥工艺的精湛内涵,却是永存的。
     运河上的宝带桥,一如我们的运河,以及运河沿线的无数的遗产点,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与民众紧密相连,从为民众的目的出发,给历史、给未来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老话说,北人骑马,南人乘舟。如今苏州交通发达便利,人们出行再也不用坐船,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不断提速的高速火车,早就解决了人们南来北往的时间问题。运河上,客运船没有了,但货运的船只仍然是一派繁忙景象,站在宝带桥上的短短的时间里,不断看到有货运大船和长长的船队从身边经过,船员、船工及他们的家人互相看望着,倍觉亲切,虽然没有挥手致意,但这份心意却在心里回荡着。看着长长的船队,看见船上的小狗小猫,小小的盆景,晾在船上的衣物,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那么温馨。日子虽然是全新的了,却保留了老运河的气韵和风度。
     站在宝带桥上,我的目光沿着运河一直投向远处、更远处,在那里,苏州环古城河正以它的古朴而又新鲜的面貌,散发出灿烂的惊艳的光彩和气韵。
    且让我的思绪。暂时地离开宝带桥,飞扬到那边去停留一会吧。
      是否可以这么说,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日常和平凡遮挡了我们的双眼,或者说,曾经贫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羁绊了我们的脚步,让我们在很长的时间内,淡忘了我们身边的许多瑰宝,忽视了我们脚下的这片沃土,也忽视了运河沿岸的许许多多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那么慷慨大度,我们可以忘记它,它却决不抛弃我们,年年月月日日,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无时无刻不渗透着丰富的养料,千年不变地传递给我们的身心。
     终于,在新的时代里,我们和它们重新相遇。开启了全新的相融模式。
      沿环古城河健身步道行走,即便是于浑然无知中,也会不知不觉地接受历史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于有意无意之间,于用心与不用心之间,就收获了,就厚实了,因为这条步道,沿着运河延伸的就是一座敞开的大博物馆,这里遍地玑珠,处处景观,虽历经风雨,但历史的格局没有遭遇根本性的改变,文化的景观在劫难之后又重获新生。我们欣喜地看到,古往今来的历史之树仍然郁郁葱葱,数千年的历史信息依旧在不断传送。灵魂没有丢失,由众多的文化和自然景点组成的和谐格局,由古代文化和现代景观完美结合的圆融整体,让这个古老的曾经破旧了的环古城运河,焕发出青春时代的光芒。
      环古城河健身步道,让沿河而居的市民开门就能看到这条绿色的“项链”。还有许多并不是沿河而居的市民,每天都会来这里行走,亲近运河,了解运河,观赏风景,锻炼身体,舒适心情,沿途处处有文化底蕴的景点和历史遗迹,更有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知识积累和素养境界。
    是的,在今天,我们重新开始保护运河也好,利用运河也好,建设运河沿岸文化带也好,就应该是这样的,这是最接地气的,是与民同建与民共享的。就像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运河,和我们的生活,是真正的零距离,正因为如此,运河才是鲜活的、亲切的,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哺育运河儿女。
      我将思绪收回来了。
     “宝带桥头水满矶,小舟双桨暮渔归”,我的宝带桥还等着我呢。
     我仍然站在宝带桥上,太阳还是那样的温暖,风还是那样的轻柔,真是一个美好的秋天。
     从宝带桥到宝带桥,时间差不多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
     如果我想回家了,家很近,与宝带桥有2公里的距离,出门步行不出半小时,就可以看到宝带桥,开车的话,十分钟足矣。
     这是缘分吗?
     从小,运河就陪伴着我,一直到我老了,她还在呵护着我,滋养着我。
     所以,无论运河离我很远还是很近,无论我是经常见到它,还是难得见到它,它早已经留在了我的心底深处,永远不会离去。


mmexporta46cd00aad18b66331949236882e2e43_1643754871601.jpeg
    范小青,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有多部作品翻译到国外。曾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三届中国小说学会短篇小说成就奖、第二届林斤澜杰出短篇小说奖、汪曾祺短篇小说奖、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首届东吴文学奖大奖、第四届施耐庵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发表于 2022-11-6 09: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那么慷慨大度,我们可以忘记它,它却决不抛弃我们,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无时无刻不渗透着丰富的养料,千年不变地传递给我们的身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0 03: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展示运河城市风采,感受运河两岸的生态风貌、风土人情、美食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4 14:48 , Processed in 0.054797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