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4757|回复: 0

邢云: 心在云上 根在土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4 14: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在云上 根在土下
——读《李春雷短篇报告文学精选》
邢云

      春节前后这几天,我静下心来,一直捧读《李春雷短篇报告文学精选》。文字或温润或豪放,语言或激昂或舒缓,情与理,灵与魂,格局与气象,时时震撼着我,不禁慨叹:李春雷先生的文字,无论从文学水准还是社会影响力,均称得上一种“现象级”文本。

     “心在云上,根在土下”,这是李春雷在赠我这本书时,题在扉页上的一句话。虽是他写给我的,但我觉得用在他身上非常贴切。

      我在邯郸工作时与李春雷相识,还曾一同现场采访,亲见他对文字的热情、敬畏和追求极致的精神。

      早年间,他在邯郸日报做记者时,就拿过不少新闻奖项。他的很多报告文学力作名篇,大都是主动请缨,冲锋一线而得。

      1998年,全国工业学邯钢,国内的不少作家都云集邯郸采写邯钢经验。李春雷作为一个邯郸人,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宣传邯钢,就主动向有关部门申请采写。李春雷在厂区住了一年多。大年三十,他和工人们一起守岁、吃饺子。当晚突遇钢水大喷,一滴钢花落在左手上,顿时血肉模糊……“我是农民出身,对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根本不知道,但钢花给我留下的伤疤和疼痛,彻底打通了我和工人之间的情感,灵感翩翩而至。”

       目注一隅,神驰八方,行文似流水,笔意无拘束,《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让他在国内文坛一鸣惊人。著名评论家曾镇南评价说:“这真是一部深沉雄浑、铿锵行进、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钢铁交响诗!”
mmexport1646375068393.jpg

       一年后,李春雷只身闯荡上海滩,一头扎进宝钢,捧出《宝山》。采访期间,个中难度曲折,常人难以想象。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仅是在写宝钢,更是在写中国的命运。”《宝山》不仅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还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著名评论家李炳银称赞《宝山》是“历史风云的立体画卷”,是“当代纪实文学的一部史诗性佳作”。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20年了,“七分采,三分写”,深知“脚底板下出新闻”的道理。习总书记提出“四力”的要求,首一个即是“脚力”。脚是用来走路的,有路就有方向。李春雷说过,报告文学是“走”出来的,也就是走入火热生活,接地气。只有深入到生活之中,与时代的创造者一起欢笑,一起流泪,才能写出感动自己,感动读者的作品。

      其实,《李春雷短篇报告文学精选》里的篇目,我之前不止一次地读过。特别是《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还有《朋友》,堪为经典。

      《木棉花开》不足2万字,李春雷只用几个细节描绘和事件记述,就将任仲夷的思想、精神、情感、作风和性格等方面集中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写得神情灿然、鲜活感人、铿锵昂扬。文章一开头:“到广东上任的时候,他已经66岁了。面皱如核桃,发白如秋草,牙齿全部脱落了,满嘴尽是赝品。心脏早搏,时时伴有杂音,胆囊也隐隐作痛。但他显然还没有服老,1.71米的个头,80公斤的体重,敦敦实实,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踩得地球‘咚咚’直响。”读来,一种悲壮之气弥漫开来。

     《木棉花开》好评如潮,时任吉林省委主要领导亲自作出批示,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阅读。

       汶川特大地震当晚,李春雷就向中国作协打电话要求前往震区。出发时,他作为代表发言,题目就是“文人报国无长物,惟有手中笔似刀”。

      为什么去棚花村?

      李春雷说,因为当时大家都在选择大题材、大场面,目光都缠绕在解放军、志愿者、震中焦点人物身上,他想通过一个小村折射全川,用文学温静、细腻的笔法写出受灾群众从无序到有序、由慌乱到镇静,进而逐渐走出灾难、走向阳光的心灵过程。

      一个作家不论写什么,不论怎么写,只有把笔端伸进人性的深处,才能写出让人感动的文字。

     李春雷来自农村,他热爱土地,关注农民。这些年,他上山下乡,走街串巷,写下了《党参沟纪事》《妮妮下乡》《金银滩》等许多动人篇章。

     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最好的位置就是在现场。”李春雷说。

     2009年,青海玉树地震后,他又在第一时间爬上了海拔4500米的高原。强烈的高原反应,使他头痛欲裂、无法入眠。就这样,在极度的煎熬中,他完成了《索南的高原》等4篇纪实文章。2020年,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武汉三镇弥漫着恐慌和紧张,李春雷逆行“战地”,一个多月间以笔为枪,最终成就《武汉纪事》,为一个个医者留下他们鲜明的文学影像。

     写什么和怎么写,是每一位作家、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时刻面临的大问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字的高低优劣,正是“心”在何方和“根”在哪里而区别出来的。

     笔下自有千斤力,其背后有思索,有辛苦,有挑战,甚至危险。我想,这也是“心在云上,根在土下”的意义所在吧。

      (发表于2022年3月3日《邢台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19 06:21 , Processed in 0.05050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