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50057|回复: 0

铁血丰碑 浩气永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4 19: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铁血丰碑 浩气永存

——纪念大胡庄战斗暨82英烈牺牲80周年

                                    
淮安市淮安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mmexport4aa0d6b7faed17610ba33827f06f1a8b_1647265298384.jpg

淮安区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孙一峰(右一)看望烈士遗属。


大胡庄战斗,是1941年4月26日新四军3师8旅24团1营2连(简称“大胡庄连”),与驻淮阴、涟水日伪军进行的一场惨烈战斗。淮安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把大胡庄战斗列为重要研究课题。几年来,研究会成员先后跨数省、行程逾万里,多次到“大胡庄连”的诞生地和曾经战斗过的冀鲁豫(范县、清丰、南乐、濮阳、内黄)、豫皖苏(永城、涡阳)、皖东北(泗县、泗洪)和苏北(阜宁、滨海、涟水)10余县调研考察,赴盐城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原39军军史馆(辽阳)观摩学习,到大胡庄战斗所在地和大胡庄连传承连队座谈走访,协助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召开了《缅怀英烈——大胡庄战斗研讨会》,查阅了200余万字的军事历史资料和原新四军将士、当地抗日老同志的回忆文章,也撰写了近20万字的研究文章。今年1月,通过网络信息,我们又从日本民间“淘”得,载有关于大胡庄战斗情况的日军《步兵第54联队史》。通过考察、调查、研究,我们深刻感受到大胡庄战斗及82英烈事迹的悲壮、惨烈,大胡庄战斗82英烈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崇高、伟大,大胡庄战斗82英烈精神内涵的丰厚、珍贵。英烈雄风气贯苍穹,铁血丰碑浩气永存,大胡庄82英烈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宣传、传承和弘扬。

一、大胡庄战斗的时代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曾长期受惠于中华文化的恩泽,但在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则是急先锋,企图一口吃掉中国,最终称霸世界。自1868年“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将对华侵略扩张作为其既定的国家政策。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吞并朝鲜并占领了我国台湾(还获得了2.3亿两白银的赔款)。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3个月占领了我国东三省。1937年7月7日又蓄意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公开发动了全面对华侵略战争。

“七·七”事变后,日本一度叫嚣3个月灭亡中国,但因受其国力和资源的制约,加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下,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到1938年10月,才打到武汉。武汉会战尽管日本获得了胜利,但已明显力不从心。同时,日本人和国民党顽固派发现,已被日军占领的华北敌后很多地区,又被共产党八路军占领了。共产党八路军在那里抗日的同时发展武装、建立政权、开展民主改革,如减租、减息、增加工人工资等。于是武汉会战后,日军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基本停止了正面战场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同时积极扶持汉奸、投降势力,加强了对敌后八路军、新四军的扫荡、清剿。国民党顽固派也在敌后加强和共产党的摩擦,争政权、争地盘。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11月),为适应抗战形势的新变化,制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并成立中原局,调华北局书记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经过一段时间对华中抗战形势的调查分析,提出了重点“发展苏北”的方针,并建议党中央派八路军加强华中军事力量。1940年2月,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决定成立八路军第2纵队,经冀鲁豫、豫皖苏、皖东北(整编后为第五纵队),于同年8月进抵苏北(淮海)。同时,党中央指示新四军从苏南向苏北发展与八路军南北对进发展苏北。

共产党要发展华中、发展苏北,蒋介石也千方百计争夺华中、争夺苏北。1940年2月,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豫鄂皖边区游击司令、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在定远乘日军扫荡之机发起对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进攻。3月,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发起对半塔集(安徽来安)新四军第5支队的进攻,均遭迎头痛击。1940年10月,蒋介石又支持韩德勤发起黄桥战斗,企图消灭或驱逐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苏北部队。根据中央指示,黄克诚率八路军5纵由淮海转盐阜,准备南援,10月5日到达苏嘴、益林、东沟一带,得悉黄桥战役已经胜利结束。10月10日,八路军5纵先头部队与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军一部,在盐城、东台间狮子口胜利会师,标志着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本建立。

在黄克诚率八路军5纵队主力进军苏北时,大胡庄连随团奉命留守皖东北坚持斗争,其间参加了青阳镇(今泗洪县城)、马公店等大小数10次艰苦的战斗,歼灭日伪军数百人。1941年1月,新四军3师9旅回师皖东北,皖东北形势趋稳。1941年3月,24团完成坚持皖东北斗争任务,经淮海跨运河、盐河、废黄河到阜宁羊寨南杂姓庄归建。4月,24团奉旅部命令到苏家嘴一带集结,同时派出一个连在淮安县茭陵、顺河、钦工一带游动警戒,监视淮阴、淮安、涟水日伪动向,保障大部队的翼侧安全。

二、大胡庄战斗的经历过程

“大胡庄连”的前身是八路军5纵2支队6团1营2连。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重建,编为新四军3师8旅24团1营2连。在皖东北开赴盐阜时,经整理全连有2挺轻机枪,每人一支老套筒步枪,4个手榴弹,一把刺刀。全连参加执行此次游动警戒任务的共82人,执行任务前连队进行了轻装,部分年龄较小、生病的战士留在苏嘴。因指导员刚调到2连不久,副连长去抗大五分校学习,团部明确由副营长巩殿坤随队行动,以加强领导(含巩副营长全连83人)。巩殿坤原是骑兵连长出生,平时除佩戴一支驳壳枪,肩背一把大刀,冲锋时常穿着背心高举大刀,勇猛杀敌,和连长晋志云两人都是老红军。

4月23日二连进驻大胡庄。大胡庄北距依傍废黄河的茭陵集镇1华里(500米)左右,西距涟水、淮阴、淮安分别10公里、35公里、30公里。上世纪40年代全村有三四百户人家,近2000人口。由居住人口较多的大庄圩和几个小庄圩组成。部队在大庄圩住了两天,因住户较多,不利部队对外警戒和处置突发情况,于4月25日傍晚移驻小西场。小西场圩子东西约80米,南北约200米,西北两面有沟,可供夏季排涝,但冬春无水;东面有条南北路,分别通向茭陵集镇和高家荡;南面有条洼大路通向西南钦工方向。圩内从北往南住有9户人家,其中8户草房,只有1户(从北数第5户)是瓦房。北边7户院落相连或距离较近,二连指战员就住在这7户人家,连部设在北数第3户的胡其华家。群众见来了子弟兵,主动献出门板给战士们铺上软和的铺草,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细粮送给部队,像见了久别的亲人。战士们坚持公平买卖,主动为乡亲们铡草(喂牛)、喂猪、挑水、扫地,亲热地像一家人。但意想不到的是,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7师团54联队的密探,侦悉了有新四军部队在大胡庄驻扎活动的消息。

据日军《第54联队史》记载:日军第54联队,1905年在日本福冈组成。日俄战争末期曾进入我国,战后曾在我辽东半岛驻防。1925年被裁撤。1938年4月,又在日本姬路重建。同年8月侵入我国,担任苏州、无锡一带警备任务,曾先后参加武汉、钱塘江、宜昌、皖南、豫南、鲁南、浙赣等对中国军队的战役战斗。1941年4月初,调驻淮(安)海(州)地区,联队部驻淮阴(6月后移驻海州),联队长冲静夫。第54联队接收淮海防务后,发现所驻防区域新四军活动频繁,严重影响其统治秩序,即计划及早发起春季讨伐(扫荡)。4月下旬,联队部收到有新四军部队在大胡庄附近活动的情报,遂决定由联队长冲静夫指挥,动用联队力量进行“扫荡”。参加大胡庄“扫荡”袭击的有驻涟水日军1个中队、伪警备大队,驻淮阴日军2个中队、1个步兵炮分队(两门平射炮,又叫步兵炮)、1-2个重机枪分队,加上联队部的指挥、参谋、警卫、通讯人员,日伪军总数应达八九百人。

4月26日4点钟前,日伪军到达大胡庄北约500米处散开前行,东方天空泛白时到达大胡庄。新四军设置在圩口的哨兵,发现田野中一群猫着腰向村庄移动的鬼子身影,果断的开枪报警。听到枪声,巩殿坤、晋志云指挥全连分别进入前一天利用村庄周围的旱沟构筑的简易工事。副营长巩殿坤左手握刀,右手抓着驳壳枪,喊道:同志们,敌人送上门来了,狠狠地打!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因天还未大亮,敌人不敢贸然发起冲锋,我军也不知敌人情况。这时有同志提出是否撤退、突围,巩副营长和晋连长认为,二连是警戒部队担负着保卫大部队安全的重任,敌情未明,不能遇敌即退。同时,团部离此地7—8公里的苏嘴镇,二营就驻在距离3—4公里的龚营村。听到战斗的枪炮声,团部和兄弟部队一定会前来支援,坚持就能胜利。

偷袭不成,即转为强攻。敌人稍微后撤,选择进攻有利位置,完善了包围圈。天亮后,向小西场发起了第二次进攻。瞬时,小西场尘土飞扬,砖瓦横飞,子弹像飞蝗,步兵炮和掷弹筒发射的炮弹像乌鸦一样飞向小西场。二连利用圩沟修筑的简易工事掩体,很快被打塌。由于敌人火力凶猛,二连在打退敌人第二次冲锋后退至庄内,战士们把各户间的院墙和房屋墙壁打通,使户与户联为一体,充分利用围墙、猪圈、窗台、墙洞、巷道灵活机动的打击敌人。远的用枪打、手榴弹炸,近的用刺刀捅、大刀砍,打退了敌人的第三次冲锋……上午,敌人虽数次进攻,都未能进入村庄。阵地前躺下了近百具日伪军尸体,二连也伤亡过半,弹药所剩无几。巩副营长和连队干部召开了短暂的战地分析会,认为此时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已无突围可能,只有与敌人决一死战,血拼到底。于是命令战士们上好刺刀,把子弹集中给机枪手,准备拼刺刀。敌人见数次冲锋无果,知道遇上了硬对手,一时手足无措,战场上一度出现短时间的沉寂。

午后,日军联队长冲静夫带着一帮手下气急败坏的亲临现场。责骂、训斥了现场的日军驻涟水中队长乡原。听取报告后,制定了撤开西边部分包围圈,重点加强南边警戒,使用毒气弹、燃烧弹,用平射炮从东南角轰开一个突破口进攻,用重机枪封锁新四军突围道路的方案。他们首先向小庄上发射了几枚毒气弹,片刻,小西场弥漫在一片毒雾中。发现敌人施放毒气,巩副营长和晋连长马上通知战士们,将洗脸毛巾沾湿捂住口鼻,但仍有一部分战士被毒气熏倒(死亡或昏迷)。毒雾尚未散尽,敌人就向小西场再次发起了进攻。当日伪军冲到面前时,巩副营长一跃而起,高喊“杀”!率先冲向敌人,和战士们一起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刺刀拼弯了、大刀砍卷了就用枪托抡,铁锹、铁锨、铁叉一起上,砖头、石块一起砸,经过指战员们的浴血死战,敌人的进攻再次被打退。此时,二连所剩的战士也已不多了。

敌人毒气掩护下的进攻也被打退,进一步暴露出其凶残的本性,他们又向小西场发起火攻,发射了燃烧弹。大火从庄北头烧起,火借风势,片刻小西场浓烟滚滚、烈焰冲天,成为一片火海。剩余战士们被迫从北向南转移,敌人则用轻重机枪封锁了农户院落间的巷道,并趁着火势发起了进攻。面对冲到面前的敌人,二连战士尽管人数不多,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机枪手牺牲了,炊事班长冒着浓烟从血泊中顽强地爬起来,抱起机枪向敌人扫射了最后一排子弹;中弹的连长晋志云和炊事班长将没有子弹的机枪拆毁后扔进大火中,等敌人冲到身边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进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阵地上其他伤残的战士,在敌人冲到身边时,有的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有的抱着敌人滚进火海……巩殿坤坚守在被敌人已击穿山墙和屋顶的瓦房内,用枪中最后一颗染上鲜血的子弹打死了靠近面前的一个敌人,随即被射来的燃烧弹熊熊烈火所淹没。

大火渐渐熄灭时,敌人胆战心惊地踩着一片焦土,走上二连阵地,挨家挨户挨屋逐一搜索,对仍有气息的新四军伤员逐一补刀,对与日伪军抱在一起的新四军战士尸体砍手剁足。发现几名重伤员怒目圆睁、拒不投降,丧心病狂的敌人将他们抬到胡夕月(南头第一户)家门前,逐一审问,表示如果投降可以免死。但重伤的新四军战士们宁死不屈,只有气冲云天的怒骂。最后在高喊着“中华民族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中,被绑在树棒上横担在山芋窖坑口活活烧死。

4月份,是黄河故道沙尘暴高发的季节。那天,大胡庄附近强劲的风势持续不减,风沙很大。二营和团部位于大胡庄的逆风方向。加之村庄的阻隔,无法听到战斗的枪炮声。当驻在龚营和苏嘴的新四军得到地方组织报告已近中午,团长胡继成立即带领二营和警卫连300多人驰援。增援部队奋不顾身,但在大胡庄东首遭到敌人强大火力的阻击。据胡继成同志在其《吹角连营》一书中回忆,增援战斗十分激烈,敌方伤亡惨重我亦付出巨大代价。六连长和警卫连长等30多人牺牲。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2018年8月在河南省濮阳县调查时发现,该县陈登洲烈士时任新四军24团警卫连连长,就牺牲在大胡庄的增援战斗中。据颜景詹同志在其《淮河两岸的儿女》一书中回忆,战斗期间淮安县钦工区队和联防队等地方武装也曾前往增援,但因“敌人重兵拦截,用轻重机枪对我们扫射,一直到下午三点多钟,仍然增援不上去”。敌人撤退时新四军又跟踪追击了一程。晚上六点多钟,敌人在驻涟水日伪军的接应下退回涟水城。

当天,团政治处主任李少元带领政工人员在我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协助下打扫战场,发现勇士们没有一具完整的遗体。连长晋志云因最后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遗体已无法找寻。副营长巩殿坤全身烧焦,仅剩一只穿着鞋子的脚可以辨认。只有一名小战士(刘本成)被毒气熏昏倒在战友遗体下的血泊中得以幸存,其余82人全部壮烈牺牲。人们含着悲痛将烈士们忠骸掩埋在村北的坟地里。

大胡庄战斗及82英烈事迹悲壮至极、惨烈绝伦,所览中国近现代战史战例,可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三、大胡庄战斗的历史影响

大胡庄战斗是八路军、新四军创建苏北根据地早期的一场惨烈战斗。大胡庄连83名指战员,面对人员10倍之多,携带重机枪、步兵炮等精良武器,还使用了燃烧弹和非常规武器毒气弹的敌人,毫不畏惧、奋起抗击、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以身报国、宁死不屈,经激战10小时打死打伤敌人100余人,除1名战士(刘本成)被毒气熏昏倒在战士遗体下的血泊中得以幸存外,其余82人全部壮烈牺牲。最后牺牲的几名重伤员,被敌人担在火上活活烧死,没有一个屈服、投降。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一战斗尽管因为历史的、鲜为人知的原因宣传不多,但即使今天将其放在当年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影响仍显而易见。

(1)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巩固了建立不久的苏北抗日根据地。

1941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极其猖狂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极为困难的时期。刚建立不久的苏北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顽、匪的夹击之中。日军占领大半个中国之后,积极准备南下太平洋作战,同时对占领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到处寻找新四军主力作战,妄图短期内解决“中国事变”。在苏北,日军自1939年3月占领淮阴、淮安以来,并未受到中国军队的有力抵抗和打击,气焰嚣张。大胡庄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100余人,使他们受到了一次有力地打击,让他们感受到了苏北平原绝不是他们可以肆意妄为的皇道乐土。大胡庄战斗之前,小股日伪军经常下乡到淮安抗日根据地内“扫荡”、抢劫,大胡庄战斗之后他们再也不敢那么“任性”。

(2)极大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提振了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

八路军、新四军到来之前,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部队在苏北号称拥兵10万,一触即溃、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在日军进攻下,一路从镇江逃到扬州,从扬州逃到淮阴,又从淮阴、淮安逃到车桥、曹甸、兴化一带。各种地方势力和土匪、恶霸打着抗日旗号巧取豪夺,横征暴敛,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对国家的前途和自身的命运充满忧虑。大胡庄战斗之后,从“大胡庄连”身上,人们看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一个纪律严明与人民群众一条心,敢打鬼子、真打鬼子的队伍。他们感到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与八路军、新四军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就能把日本鬼子赶回东洋去。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也从日本鬼子烧、杀、毒、抢的暴行中,感受到只有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国老百姓才能过上安宁日子,坚定了抗日的决心。

(3)充分彰显了新四军的英雄气概,快速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

大胡庄战斗中,2连83名壮士,面对10倍于己装备占绝对优势,携带使用了步兵炮、重机枪、毒气弹、燃烧弹的对手,毫不畏惧、敢于亮剑、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血战到底。在子弹打完后,就用刺刀拼、枪托抡、铁锹铲、铁叉戳、菜刀砍、砖头砸,直到牙齿咬。战斗的最后时刻,有的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抱着敌人滚进了火海。被俘的重伤员,宁愿被活活烧死,也没有一个人屈服、投降。

这种以身殉国的壮举,视死如归的气节,对国家、民族忠贞不渝的操守,真可令天地为之惊叹、鬼神为之哭泣。综合考量这次战斗的突发性,敌我力量对比,战斗激烈程度,日军野蛮凶残的劣行,我军指战员英勇顽强、坚韧不拔、坚贞不屈、壮烈殉国的英勇事迹。其悲壮惨烈充分彰显了新四军的英雄气概,树立了铁的新四军的高大、威武形象。“大胡庄连”的英勇事迹和战斗精神随着春风在苏北大地上传扬,迅速扩大了共产党和他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影响。

(4)引发触动了抗战领导者的思考,促进了苏北地区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建设。

“大胡庄连”的精神是不朽的。大胡庄战斗的教训,在于部队刚进入苏北,个别指挥员对淮涟地区斗争的严酷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而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当时苏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抗日武装力量(包括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还不强;地方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还不健全;人民群众还未得到广泛发动,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尚未展开,抗战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经济文化基础还不巩固。大胡庄战斗不能不促使根据地的领导者深入思考解决上述问题。

1941年5月,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针对大胡庄战斗后淮安县抗日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在阜宁专门召见了淮安县委书记李风,作了重要指示。他要求淮安县委在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过程中,要注意建立一支坚强的、有一定规模、与淮安抗日斗争形势要求相适应的地方抗日武装,不要依赖主力部队;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各种抗日民众群体组织,以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指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抗日斗争;在斗争中发现、培养群众积极分子,加强党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帮助淮安县委扭转了过去只注意扩大根据地范围的单纯做法,理清了工作思路。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应该说是对大胡庄战斗所引发的思考,它当时不仅对淮安县的工作,对整个苏北及至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淮安县委认真落实刘少奇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各级党政组织的动员、组织和“大胡庄连”精神鼓舞下,广大青年踊跃参军。淮安县大队,1941年初为两个连100余人。1942年2月,扩建到6个连678人。抗战期间,淮安县参加新四军的青年总数超2000人,民兵超万人。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工救会、教救会,儿童团等各类抗日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抗战胜利前人员达5万人,有效的发挥了团结、教育、组织群众一致抗日的桥梁纽带作用。党员队伍,由1941年初的100人左右,1942年初发展到400余人,1943年初发展到1500余人;区级党委从2个发展到8个(不含运西),大多数乡建立了党支部,较好地发挥了抗日斗争的核心领导作用。按照“三.三”制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大力推动减租减息合理负担政策,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农民抗日积极性空前高涨,抗日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淮安抗日根据地,很快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和新四军抗日反顽的堡垒地区,有力支撑了1941年夏、1943年春 “反扫荡”,有力支持了车桥、“两淮”等重要战役、战斗,为华中抗战、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大胡庄战斗的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

大胡庄战斗就像一座被存封多年的宝藏。近年随着沉积表面的尘埃逐渐拂去,其精神价值愈发显得弥足珍贵而光芒四射。大胡庄战斗精神,可以概括为:不忘初心,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热爱人民、忠于祖国的高尚情怀;不畏强暴、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战斗作风;以身殉国、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1、不忘初心、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

“大胡庄连”,是原中共华北冀南党组织创建的冀鲁豫游击队和八路军115师344旅部分基层指战员组成的战斗连队。其中部分干部、战士是土地革命时期在冀鲁豫入党的老同志和参加过长征及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原红十五军团老红军。抗战全面暴发后,红十五军团整编为八路军344旅,参加过平型关战役,晋察冀边区反日寇八路围攻,晋东南反日寇九路围攻。1940年2月,344旅整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4月,2纵东进冀鲁豫与冀鲁豫支队等抗日武装统一整编。时冀鲁豫支队3大队1营2连,被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新2旅6团1营2连(即后来的“大胡庄连”)。6月,2纵在政委黄克诚的率领下南下豫皖苏,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8月初到达皖东北,与先期到达该地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新四军第6支队4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9月,5纵队主力东进苏北,“大胡庄连”随团留在皖东北坚持斗争。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八路军5纵队整编为新四军3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2支队整编为新四军8旅,6团整编为新四军24团,2连为24团1营2连。3月,2连随团经淮海赴盐阜归建, 4月23日,2连奉命担任对涟水、淮阴、淮安一带日伪军的游击警戒任务,进驻大胡庄。4月26日,大胡庄战斗发生。实践说明,“大胡庄连”万里征战的成长战斗历程,就是一个不忘初心,由党创建、听党指挥、不畏艰险,一往无前、奋战前行的过程。

2、热爱人民、忠于祖国的高尚情怀。

大胡庄战斗中的2连指战员,大都为20岁左右的青年,最大的30多岁,小的16-17岁(如刘本成)。这样年龄,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有的正是校园窗前求知读书的时候,有的正是花前月下谈情说爱的时节,有的正是娶妻生子、撑家立户的年岁,有的甚至还在接受着父母的溺爱呢。但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安宁幸福,毅然告别父母、妻子、儿女,离开故土,舍小家为大家,奔赴保家卫国的战场,来到苏北,来到大胡庄。进村入驻后,他们主动帮助老百姓挑水、扫地、喂猪、喂牛做农活,购买老百姓的粮食按价付钱;战斗开始后,主动停止射击,让老百姓从枪炮连天的战场中转移出去。这和日伪军对老百姓残酷的烧、杀、毒、抢,形成鲜明对照,充分反映了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来自内黄县六村乡温邢堌村的战士王书方,结婚不到一周就随“大胡庄连”离家南下,在大胡庄战斗中牺牲,妻子张乡果一直守寡未再改嫁,直到2000年去世。

3、不畏强暴、勇于担当的英雄气概。

参加本次战斗的“大胡庄连”,共有83名指战员(含副营长巩殿坤)。而从淮阴、涟水出发的日伪军有800—900人,总人数超过“大胡庄连”的10倍。再从武器装备来说,“大胡庄连”武器装备低劣。每人只有一支老套筒步枪、一把刺刀、3-4枚手榴弹和少量的子弹,全连只有2挺轻机枪。而按当时侵华日军的标准配置,3个日军步兵中队,除每人1支三八式步枪,拥有27挺歪把子轻机枪、27个掷弹筒,一个步兵炮分队带有两门平射炮,1—2个重机枪分队拥有4—8挺重机枪。他们弹药充足,还携带了毒气弹和燃烧弹,再加上伪军1个大队的武器装备,“大胡庄连”根本无法与其相比。

但为了保护大部队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抗日根据地,“大胡庄连”的勇士们,面对人员、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突然而至的敌人,毫不畏惧、仗剑挺身、敢于叫板、勇于担当,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敢同一切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人民军队服从大局、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

4、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战斗作风。

在敌人的猖狂进攻下,圩沟炸平了、院墙炸塌了、屋顶炸穿了,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倒在血泊中。但勇士们英勇顽强、前仆后继,对冲上来的敌人远的用枪打,近的用手榴弹炸,前面倒下了,后面顶上去。轻机枪手牺牲了,炊事员顶上去。在弹药耗尽,敌人又使用了毒气弹,大部分战士牺牲的情况下,面对冲到面前的敌人,他们英勇顽强,先后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轮番进攻。这种坚强不屈、前仆后继的战斗作风,不正是今天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所要求的“敢打胜仗”的作风和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所需要的作风吗?

5、以身报国、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在敌人使用燃烧弹发起火攻,小西场浓烟滚滚、烈焰冲天、一片火海的情况下,面对敌人的战场劝降,勇士们以仇恨的子弹给予回击。当弹药耗尽敌人冲近身边时,勇士们有的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抱着敌人滚进火海,有的射出最后一颗子弹后任凭烈火吞噬掉自己,没有一个遗体是完整的。几位重伤的战士被丧心病狂的敌人担在火坑上活活烧死,没有一个人求饶、投降。这种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坚贞气节,让山河呜咽。

今年是大胡庄战斗80周年,纪念、学习大胡庄战斗82英烈及其精神,对我们今天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胡庄战斗警示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华民族那段悲惨屈辱的历史和“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民族振兴,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历史担当。

大胡庄战斗教育我们,要珍惜今天由无数革命先烈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人民幸福永远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党的领导永远是我们高扬的旗帜。

大胡庄82英烈的战斗精神激励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畏艰险、奋力前行,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五、大胡庄战斗鲜为人知的原因

新四军大胡庄战斗悲壮惨烈、影响巨大、精神可嘉。为什么刘老庄战斗在全国那么有名,而大胡庄战斗一直默默无闻呢!

1、所面临的抗日斗争形势不一样。

大胡庄战斗时间,是1941年4月26日,新四军参战部队是24团1营2连;刘老庄战斗的时间,是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参战部队是19团2营4连。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正处于侵华巅峰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并正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进入苏北不久,根据地还不巩固;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2次反共高潮刚过,“皖南事变”在人们心中的阴影尚未完全退去;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后,日寇调兵遣将,准备分进合击,歼灭新成立的新四军军部和盐阜地区的新四军,实现国民党顽固派在皖南事变中的“未竟之功”。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尽管在黄桥战役中遭到我新四军的沉重打击,仍盘踞在兴化、曹甸一带,一有时机就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骚扰,千方百计企图削弱消灭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土匪、特务、反动地主、反动会道门到处进行破坏暴动。苏北抗战形势严峻复杂,这时过多宣传大胡庄战斗有损部队士气和地方干群抗战信心。而1943年,抗战胜利大局已定,日寇已成强弩之末,及时、充分的宣传刘老庄战斗,有利于加深人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激励人们的爱国献身精神,增强人们与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意志。

2、地方党和政权武装建设情况不一样。

1941年,淮安县党的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还不健全,只有两个区委和区署(钦工、顺河),还没有乡(村)政权,所掌握的行政资源极其有限,敌情、民情和政情都不允许举行盛大的公葬、悼念仪式。而1943年,共产党在苏北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地区、县、区、乡、村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已经健全,地方武装力量也已大大增强,根据地已较巩固。所以刘老庄战斗第三天淮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和人民群众就为烈士们垒起了一座3丈高的公墓,召开了追悼大会。解放区的相关媒体,很快都刊载了刘老庄82烈士英勇顽强、血战日寇的通讯报道。1943年7月13日,延安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刊载了《壮烈的四连——记刘老庄战斗》一文。

3、黄克诚个人境遇的影响。

由八路军、新四军华中指挥部发起的,1940年11月19日—12月26日的曹甸战役,因曹甸镇周边地形复杂易守难攻、顽军拼死抵抗和八路军、新四军初次联合作战,缺乏战役、战术配合协调经验,未能达到战役意图。刘少奇、陈毅认为主要原因是黄克诚战前不同意打,战中对基本打法提出异议,有右倾表现。以中原局名义报请中央,撤销了黄克诚八路军5纵队司令员职务(保留政治委员)。尽管不久八路军5纵改编为新四军3师时,仍由黄克诚任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委,刘少奇、陈毅事后若干年也曾就此事有过客观评说,但当时对黄克诚的思想、工作,包括他对大胡庄战斗的善后处置,不能没有丝毫影响。

因为斗争形势的需要,当年对大胡庄战斗和82英烈的英勇事迹没有宣传。但无论怎样风云变幻,黄克诚同志一直将那份情和爱珍藏心中。大胡庄战斗后不久,他就将大胡庄战斗的唯一幸存者刘本成调到身边当警卫员;解放后又安排刘本成去学习汽车驾驶技术。文革平反复出后不久,即指示原空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朱鸿联系刘本成、胡继成收集大胡庄战斗史料;指示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副主任刘阑西到苏北找地方党委,把大胡庄战斗情况搞清楚;提示中共江苏省委主要负责人,新四军三师在大胡庄牺牲的那个连,至今一点纪念设施还没有呢!指示原炮兵副司令员(大胡庄战斗时任新四军3师8旅政委)吴信泉为大胡庄战斗史料把关,并为大胡庄82烈士陵园题写碑文“大胡庄战斗八十二英烈永垂不朽!”1986年病重住院期间,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胡继成前去看望,老将军满怀深情念念在兹地说:新四军第三师在苏北抗战时期全连牺牲的只有两个连队,一个是第7旅19团4连(即刘老庄连),一个就是你所带的第8旅24团2连,这样壮烈牺牲的事迹在全军都是少有的。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将军在北京逝世。

在黄克诚将军的关心下,1987年元月,淮安县人民政府筹资建设的,大胡庄82烈士陵园落成。2012年,在江苏省民政厅的支持下,大胡庄82烈士陵园又实施了改造、重建。现大胡庄82烈士陵园占地总面积32亩,新建的纪念碑高16米雄伟壮观,正面雕刻着吴信泉将军题写的“大胡庄82英烈永垂不朽”的碑文,配套建设了停车场、纪念广场、烈士事迹陈列馆。2012年,经发掘清理的烈士遗骸,在园内重新安葬,新建了公墓。2016年,淮安区人民政府又在大胡庄战斗遗址新建了纪念园。陵园内绿树常青、绿草如茵。每逢纪念日和祭奠时节,前来陵园悼念、祭扫的人群络绎不绝。时有新四军将士及其子女来访,军史战史研究专家、学者莅临考察,外地热心人士前来瞻仰,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的入队、入团、入党宣誓仪式在此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5部队及所属“大胡庄连”,每年春天都派官兵代表前来祭奠。大胡庄82烈士陵园,已成为一个生动而庄严肃穆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基地,其新颖的园林式设计与大胡庄“江苏美好乡村”的图景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成为淮安市又一红色生态旅游景区。

大胡庄82英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22:49 , Processed in 0.0459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