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8697|回复: 0

4月26日淮安区报选发谷昭《千帆过尽水悠悠》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6 21: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帆过尽水悠悠
谷 昭

8c6a4afd694ee94db1ce835f12bd27ba.png

      如果说,杭州西湖是风情万种的贵妇,扬州园林是家道中落的怨女,淮安勺湖园则是恬淡内敛的小家碧玉,悄然静立在淮安古城一隅。

     我每次走进勺湖园,总能听到一个看尽千山不是山的古典女子在抚琴吟诵,那是繁华褪去之后的平静和鸟鸣之后幽静的山涧。这儿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俗世的烦忧,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心浮气躁……但在清隽秀美、古典精致中却隐藏着几许清高和气傲。

     遥想淮安的曾经,有着何等的锦绣气象。运河上商船云集,拉纤摇橹,舟行千里。岸边则店铺林立,人声鼎沸,不舍昼夜。会馆园林里方言萦绕,诗酒唱酬,兴致盎然。而运河之畔的文通塔,砖石砌筑,七层八角,腰檐相迭,高大宏伟。时人登塔远望,正是一番“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的壮丽景象。现在的文通塔,早已没有那种纷繁,历经千年时光,它安静地站在紫竹林面前,庄重古朴。但我从来没有登过塔,不想打扰它的清修。

     塔的前面有一小井,名为“漂母井”,已经干涸见底,没有一滴水,唯有井栏上刻着深深的沟槽,诉说着兵仙韩信“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传奇人生。井边的竹林里,站着两个文臣和两个武将的石像,他们低眉垂目,神情肃然,是陪护还是看守?没有人说得清。只知道他们站在这里很久了,风雨之中见证了这座城的繁华与落寞。

     勺湖园多有石头,那些曼妙婀娜的石头,散散落落地立在塔后湖边,或铁骨铮铮、英气勃发,或智有乖巧、灵气游动,或怪中有格、异中见韵,或玲珑剔透、透中见光。文人雅士大都喜欢石头,尤为喜欢透、漏、瘦、皱之石。正如沈均儒先生所说的那样:“石不能言最可人。”其实,石头是有棱角的,看到这些石头,我仿佛听到时光的一声叹息。

     在那声包含沧桑的叹息里,弯弯曲曲的青砖小路,就像抖落一身风尘的足印,从历史的喧嚣走向现实的平淡。左侧是碧波荡漾的一湖春水,形似一把弯弯的玉勺,在垂柳和云墙的悉心照顾下,安详恬静。湖面上开始的时候只是一片淡淡的蓝,继而是深蓝,蓝到极点就变成了绿,随风而来的荷香,也染上了一层毛茸茸的绿,沁人心脾。若有一场细雨,就更令人陶醉了。这个小家碧玉的佳人,心潮就开始澎湃起来,只要一个春波流转,就已让你迷失方寸。

     漫步湖边,有“神怡”“清趣”二道玲珑别致的圆门。年轻男女大都喜欢依靠在这两道圆门上留影,仿佛依偎在这袅袅婷婷的江淮山水之间,或许也是想给自己一个圆满的境况吧。过圆门,就有古色古香的建筑呈现在眼前。这些白身青檐的建筑,随着地形水势变化而变化,与蓝天相接,与湖水相连。青藤、老树、云墙、昏鸦,她们将一弯湖水独揽怀中,连同涟漪、莲荷、香蒲,荡漾出别样风景。林则徐曾写过一副名联:“秋从天上至,水由地中行。”寥寥数语便写出勺湖园的鲜明特征。

     在这些建筑之中,高大的银杏树下,有一个小小的院落,神色凝重地坐落在落日金黄之中。我曾经无数次来到这里,只为静观大大小小60余块碑刻。其中一块康熙御碑“雪作须眉”,每个字足有尺余见方。野史记载,康熙第五次南巡时,途经淮安,刚下御舟,一眼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原来是告老还乡的81岁老臣刘谦吉。康熙为了安抚老臣,随即挥毫写下“雪作须眉”赐之。刘谦吉老泪纵横,感激皇恩浩荡,便摹勒于石。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皇帝也好,老臣也罢,早已消失于历史,只有这块石头默默诉说曾经的显赫。现在,这些石头也已移至淮安府署,留下的只有满墙的斑斑印记,就像泛黄的史书册页被春风乱翻。

     有湖就会有桥和亭,这仿佛是心有灵犀,否则就没有园林的韵味。勺湖园既有横卧湖面的蜈蚣桥,也有贴水而飞的曲廊和扇形的水榭,更有临于湖上的亭子。这些廊桥亭榭,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数百年前,应该会有很多文人雅客在此相聚,举头仰望明月,低头亲近湖水,平视则嫣然一笑,他们饮酒对歌,乃至通宵达旦。但现在,很少有人在这里抒情,即使有,大约也是在心里默诵吧。人们的步履总是匆匆而过,很难停下来体味平静与深沉。只有湖里的鱼儿在逍遥漫游,抑或窃窃私语,它们或许是在喟叹这座园林的前世今生。历史已远去,湖水还在,只是换了朱颜。

     微风拂过,钟声隐隐传来,清脆中藏着沧桑,在整个勺湖园扩散开来,飘在天上、撞在墙上、掉在地上、落在湖里,宛若金代的杂剧越过千年流淌着。这就是来自梅岭的金天德大铜钟的声音。钟约2吨重,钟面雕着“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国泰民安,法轮常转”十六个阳刻楷书大字。那时的淮安是南宋与金交界的地方,金钟也悬挂于淮安北门城楼作报警用,不知经历了多少风云变幻和悲欢离合。如今,站在梅岭,空无一人,只有金钟高高地悬挂在那里,钟身锈迹斑斑,偶有掉下来的粉末,发出轻微而疼痛的声响。

     越钟亭向东,过一小桥,便是一座幽静典雅的书院,即为“勺湖草堂”,原为雍正年间湖南提督学政阮学浩的书塾。门楼上方是精美砖雕,栩栩如生、玲珑剔透。草堂三面临水,屋后湖面长满形态各异的荷花,湖边有一亭,名曰“春风亭”。春风吹来湖水荡漾,胜似人间仙境。相传勺湖草堂士子中举率很高,而且操行为文,必合规矩;言语行为,各有风度,于是勺湖草堂独冠大江南北、声名远播。清代著名画家王宸画有《勺湖草堂图》,立意高古,构图雅致,气韵浓郁,虽不画人,却自见入境,展现出恬静透远的江淮水乡情趣。漫长的历史岁月,让勺湖草堂历经沧桑,当年的繁华兴盛早已化作过眼云烟,草堂庭院也已长满荒草,偶有麻雀立在几株树上叽叽喳喳,不知是否在说“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勺湖尽管有着美丽的传说,实则是因构筑淮安古城,修补取土而逐渐形成的,与淮安城历史同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自晋建淮安城以来,这里便工商如云屯、繁华压两京。仅先后在勺湖园修筑的庵观寺院就有文通寺、龙兴寺、文佛寺等,足见其兴盛。明代永乐帝好友姚广孝的诗“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振奋了无数淮安人的情怀。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白云苍狗,卷走烟雾缭绕的尘世烟火,留下宁静的天空和朴素的大地。勺湖园用她特有的语言,诉说着跌宕起伏的前世今生,如同曲折蜿蜒的古老运河。但在我看来,她被岁月卷走的只是曾经的形态繁华,而她的文化精神却深入骨髓,因为浮华褪尽之后,留下的才是本真,这也是淮安这座水城相融城市的灵魂和个性。

e49bb149747902ad6fa6c2b69e443e4b.png
春 满 山 村   孙 华 作

暖意(二章)
蔡 旭

隔 离

一个人被认定为“密接者”,就隔离在我的楼下。
于是整一栋楼,都关心起他的动静,都在祈愿他平安无事。
其实也就在担心我们自己,但愿平安无事。
我们都在同一个世界
谁都不得不逐渐明白——
关爱别人,也就是关爱自己。

距 离

我和孙子孙女分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两栋楼。
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楼上出了一位“密接者”,一栋楼就被封控了。
不能出,也不能进,立刻把我们的距离拉远,如同千山万水。
这一天,我来到他们楼下的门口。
看到社区居委会送来的蔬菜水果,分好一份份放在门口。
一瞬间,距离从无限远,缩短到无限近。
我知道,不但是我,而且还有整个社区,都和他们在一起。


想起燕子
张万洪

    邻居家走廊里有一窝燕子,它们在此安营扎寨好多年了。每年的四月,它们便会如约而至地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先是在走廊周边不停地打着旋转且唧唧喳喳叫个不停,或许是跟人们打打招呼,然后便轻盈地落在它们久违的小巢里,开始又一年的新生活。

     母亲常跟我讲,燕子是有灵性的鸟。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绝对不允许我伤害燕子及它的孩子的。记得每年春天燕子飞回来时,奶奶好像是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分外高兴。她常常一边做家务一边喃喃自语,小燕子回来啦!我那时问奶奶,飞回来的还是以前的那燕子吗?奶奶点点头回答,燕子记性好,它不会跑错家的,然后奶奶还会补上一句,燕子只住自己垒起的家。

     一天,庄子上淘气的小伙伴不知从哪儿捉到一只受伤的小燕子,当我近距离看到这只燕子时,竟发现它是那样的无助、乞求,小小的眼睛泛出可怜的泪花。邻居家屋檐下的燕子窝很安静,显然燕子夫妻结伴出去觅食了。我和小伙伴于是突发奇想,反正邻居家的这对燕子还没有小孩子,不如就把这受伤的小燕子放在它们的窝里组成一家,或许能救它一命!傍晚时分,燕子夫妻回巢时发现了陌生的小燕子,它们不知所措,焦急地在屋檐下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而巢内那只受伤的小燕子也凄凉地叫着,听了让人同情、心碎。奶奶知道后,立马唬着我,要我站着高凳,将那只受伤的燕子取出来,让我们放在屋外高高的草垛上,等待它的爹娘来认领。夜幕降临,那只小燕子还在呻吟着等待父母认领。奶奶当时厉声地说,要把你们送到别人家生活,你愿意吗?

      奶奶去世近50年,我家老房子早已翻新。新房落成的那年春天,那对燕子回到原地后,一下子找不到它们熟悉的家,先是无奈地叫了一阵子后迅速地飞了出去,没过多久,一群燕子跟它们一起飞来了。它们在我家大瓦房前窃窃私语了一阵,又急匆匆地飞走了,等到它们再次飞回来时,每只燕子的嘴里都衔着细碎的草枝,或衔着一坨春泥,原来它们又要在原地建新家了。

     入夜,忙碌了一天的燕子们栖息在屋檐下,一连数天如此,直到新家落成,那些前来帮忙的燕子才安心地离去。那晚,燕子夫妻幸福地住进了它们的新家,只见两个小脑袋露在窝口,那亲密无间、相依相偎的温馨模样,让我至今难忘。

     田野里的麦苗一天天变绿,长高。我情不自禁地仰望天空,盼望和等待燕子归来。

难忘的启动仪式
新安小学五(7)班 孙晨怡

      二月的一天,我们怀着激动而又期待的心情迈入校园,只见行知广场上一座庄重而又大气的舞台拔地而起,舞台上“回信记心间,永远跟党走”几个大字是那么耀眼醒目。原来淮安区红色故事大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我们学校广场上举行。我们班在这次仪式上被选上表演诗朗诵《习爷爷回信啦》。

     终于,运动员进行曲响起来了。区领导来了,“恩来星”小记者来了,全体师生来了。我们朗诵队分列舞台两侧,等待上场。面对一双双注视着我们的眼睛,我的心紧张得扑通扑通地跳起来,但一想到这几天辛辛苦苦的排练就是为了这一刻的表演,想到老师们的殷切期望与鼓励,想到熟透于心的朗诵稿,我深吸一口气,开始镇定下来,在心中默念朗诵词。

     主持人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几位领导嘉宾,接下来大队辅导员陈老师带着我们一起重温习爷爷回信的内容。当听到“希望你们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我仿佛看到习爷爷那无限关爱少年儿童的亲切脸庞,仿佛听到他对我们的殷殷嘱托。我们热血沸腾,顿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轮到我们上场啦!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踏上高高的台阶,走到舞台中央。随着柔和舒缓的音乐,朗诵开始了。“风雨如磐……黄浦江畔高歌救亡!”是啊!当年日本鬼子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新安旅行团人小志气大,排舞剧、搞宣讲、放电影、越叠嶂,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新旅的旗帜在我们心中高高飘扬……我们自豪地接过了革命的接力棒……牢记习爷爷回信精神,时代锣鼓擂出灿烂辉煌!”这时,我们举起右手,“啪”地一齐伸向右上方,眼睛注视手指,心中的热血奔腾着,激情也到达了顶点。过了一会儿,音乐停息,我们的手缓缓落下。片刻,掌声铺天盖地地向我们袭来,我们的朗诵获得成功。

     宣誓环节到了,我们手握成拳,拳心朝外,一起大声宣誓:“我宣誓,牢记习爷爷嘱托,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争做会阅读、善思考、能自主、有担当的新时代小好汉。”那誓言铿锵有力!那誓言震天动地!

     最后区领导上台讲话,希望我们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人人都知道党的故事。我听了不禁暗暗点头:我一定要当好小小宣传员,讲好新旅红色故事,将新旅的光辉事迹传到千家万户,传遍大江南北。

      启动仪式结束了,但我心潮澎湃。我们要坚定信念,做真正的全面发展的新安小好汉,将来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指导老师:周 娟


下一站
红军中学北校区九(17)班 李满欣

     盛满回忆的杯子被时间摔碎,单薄的纸页载不动相思与爱,离别像一笔略过的答案,在成长的花晨夕月里化作一场辗转的梦。
     我在岁月中跋涉,离别的下一站究竟是什么?
     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我反复摩挲着那张张泛黄的旧照片,照片上的老人慈祥地笑着,我的眼泪簌簌地落下。
     故乡又起风了。顺着林间小路向堤上走去,阳光被枝桠切割成奇形怪状,斑驳了大地。田埂间的水塘星罗棋布,刚到堤上就隐约听见几句土味浓厚的方言。我随着爸爸在堤上穿行,看见了一条刷着蓝漆的破旧的住船——这是太爷的船。上次见太爷还是一年多前的事了,多少会有些生疏,尽管我从小在他膝下长大。
     太爷是个朴素的渔民,在我的记忆中他总是穿着那件满是补丁的灰黑色布衣。太爷虽已步入花甲,身子却十分硬朗,只是耳朵不太好。他还有些驼背,远远看去像一根孤零零的苇草。太爷笑眯眯地看着我,脸上苍老的皱纹挤到了一起,我不知所措地回了个微笑。堤岸上有一棵和太爷一样年岁已高的树,光秃秃的枝干长不出绿叶,在这个温润的春天又多了几分寥落。
     太爷领着我们上了船,船上到处堆着各种渔具和垃圾,我的心里泛起一阵酸涩。
     爸爸把带来的东西递给太爷,嘱咐他要好好吃饭。太爷扬起眉,朝前坐了坐,像个孩子一样看着我们,显然是耳朵又不好使了,于是爸爸又大声嘱咐了一遍。太爷看我的眼神充满着宠溺,而我回报的,却只是躲闪的眼神和尴尬的微笑。那时的我真是太聪明,太娇气!我为啥不去握握太爷的枯树皮般苍老的手?我为啥不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为啥不替他拭去枯皱的脸上被风吹下的老泪?
     走时,我与他道别,他还是那样慈样地笑着,胜过一切温柔的话语。他的背影像一根坚强的苇草,执着地守候着水乡。那天的我,怎么也想不到,那次的离别竟成了我与太爷的最后一面。只记得听到太爷去世时的我,耳边一阵嗡鸣。
     泪水“吧嗒”“吧嗒”地落在泛黄的老照片上,拭去照片上的泪痕,太爷慈祥的笑容如故,我似乎听到他对我说:“小乖乖,你长大了,就像野鸭一样尽情去飞吧!不用总是留在水边陪我!”抹去泪水,目光投向窗外的天空,一弯弦月身边豁然亮着一颗闪耀的星星。是您吗,太爷!我这弯小弦月,定会遵您的嘱托,努力飞翔,长成满月!那些时间无法愈合的伤疤,那些记忆无法抹消的痛苦,那些在风中摇曳的爱意,终将化为浩翰宇宙中的星辰。那时我们仰望夜空,离别化作心中的明星,默默守候。
     时光滴滴答答地走,那个老人走进一处茫茫星海,我感慨命运的无情,但岁月告诉我:离别的下一站,就是成长!
     指导老师:刘艾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3 17:31 , Processed in 0.0401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