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16166|回复: 1

万正玉:读陶行知先生的一封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0 21:23: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灵的拷问
——读陶行知先生的一封信
万正玉

     打开《陶行知文集》这部书,精彩的文字不仅博得你的眼球,更醉了你的心田。那质朴而又灵动的语言简直像一阵阵密集的鼓点,在敲动着我们的心弦;陶先生那集教育、政治、思想于一体的文章,转化为一个个文字,在强有力地撞击我们的心灵。

     说实在的,其实最撼动我认知的还是数年来为人们所崇尚的那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如今物欲横流的年代,重温、认识、品味这句名言,不啻是在接受一次心灵的拷问。

     于我个人而言,已届中年,投身于教育工作,也算有些年头了。我的青春年华,也算与教育工作结缘。每每反躬自省,似乎也有点释然。但先前仅限于知道这句名言出自于陶先生之口,由于知识浅薄,并未详知其出处和背景;仅仅满足于在某个适当的时候,拿来当做时髦,敷衍地运用一下而已,说起来还真够惭愧。现如今通读了《陶行知文集》,方知道它原始的出处。

     这句话出自于1930年4月30日陶先生写给李友梅,包括汪达之在内他的四位同仁的一封鼓励信。其时,他们一班人办学正处于极端窘困的境地:经费无着,生活无着。但为了启迪民智,振兴国家,仍矢志图强,毫不气馁,坚持办学。

     且读一读陶先生的《信》,且看一下当年筹措经费经营办学是何等的艰难:“接到你们4月24日所写的信,知道你们因两件大衣跑了30里当不得2元钱,又饿着肚子跑回学校,这件事是你们在长江北岸为乡村教育史写成悲壮的一页,亦即光荣的一页。我们是何等的安慰而又何等的敬佩你们啊!”一个连自己的薪酬都没有,却肝脑涂地去办教育,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又是一种何等的境界?试想,我们如今都习惯于口头禅,常常谈什么所谓的“无私奉献”,什么才算得上是无私的奉献,岂可与陶先生们同日而语!

    接着,陶先生在《信》中继续写道:“我们是决不会忘记你们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育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难道我们不应该具备这种精神吗?

    我的同胞姐妹们,这可是90多年前民族精英们的壮举啊!

      如今,我们捧读陶先生的文章,特别是当我们读到这经典一句的时候,难道不是在接受一次历史的拷问吗?我们充当了人民教师,领着丰厚的国家薪水,拿着这样那样的补贴,过着优渥的生活。但,有时还会觉得怨悱,扪心自问,凭什么?比起90多年前的先辈们,我们何以自处?想想他们当年所作出的付出,岂不汗颜?

     更有甚者,在教师队伍中,居然也出现了师腐!这笔账,到底应该记到谁的头上?我们到底应该向前看还是向钱看?应该知道,当雪崩发生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想厘清自己是无辜的,但当雪崩真正发生的时候,它们都无法逃离干系!作为一个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自警自励:我们肩负着的使命是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少年强则中国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难道我们能用泛满铜臭味的价值观去影响去熏陶我们的下一代吗?

     因此,我们必须自强。要自强必须办好教育,必须勤奋读书。我们应当迫切地把读书学习当成第一要务。我们必须心悦诚服地接受心灵的拷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做到了吗?

发表于 2022-7-17 21: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3 23:28 , Processed in 0.05455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