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70420|回复: 0

楚州中学老师2022年高考作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4 12:3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楚州中学

mmexport1655180804541.jpg


      坚持“本手”厚积薄发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得生时是熟时。”

     我正在品味郑板桥的《题画竹》,外甥子家的宝贝千金乐乐来啦,说是要舅爹在求学攻书方面点化一二,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乐乐,凡事皆有其规律,要遵循、利用,而不是违反,学习也是这样。”“小女子愿闻其详,洗耳恭听。”
     “比如,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用围棋术语来说吧,中规中矩的常规下法叫本手,如有神助的精妙下法叫妙手,貌似合理、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失的下法叫俗手。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重要的本手,忽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忽视邹韬奋说过的呆气,范文澜说过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最终只能吞下‘欲速则不达’的苦果,谈什么成功、创新?”
     “哦,舅爹,我懂了,本手就是老老实实地打基础。比如:军训首先要站军姿,学音乐要练嗓子,学书法要描红和练习楷书。”
     “对呀,古代私塾先生上课,都是他读一句,学生读一句,再留时间通读、涵泳,慢慢悠悠,直至熟能成诵。”
     “是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像小朋友没学爬,怎么会走呢?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哪能指望一步登天?一口吃成胖子呢?对了,老前辈呀,有道是‘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那人们为什么会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呢?”
      “很明显,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是心理原因,是揠苗助长的原动力。其实,世界上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孩子,你读过《聊斋志异·崂山道士》《列子·薛谭学讴》吗?”
      “哦,崂山道士的故事,我知道。崂山道士一知半解,浅尝则止,总是急于满师下山,却在现实的墙壁上撞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终于贻笑大方。那么,薛谭学讴的故事是什么内容呢?”
      “薛谭向秦青老师学习唱歌,没有完全学到技巧、方法,就想毕业了。秦老师很有意思,没有挽留他,而是在郊外设宴为他饯行。席间秦老师高歌一曲,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显露了看家本领,薛同学听得目瞪口呆,立即表示永不再提‘毕业’。”
     “看来,无论是科学还是文艺,都不能有半点偷懒和造假。下围棋不肯练就本手的功夫,总想妙手连连,恐怕反而要出俗手、昏招!”
      “乐乐啊,你知道郑板桥那首《题画竹》,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我问。
      “当然知道啦,文艺创作要勤奋坚持,哪怕几十年。还要善于总结,打好实践和理论的功底。哎呀,我发觉打底子的时间没有上限!”
     我连忙夸奖:“说的好,说的对!不过,要肯下童子功。古人云‘幼学如漆’‘幼学如刻’‘老学如雪’,很多文艺大家、文艺妙手就是因为不忘本手方得始终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手是必然王国,妙手是自由王国。你渴望妙手,担心俗手吗?那么你就老老实实地练就本手吧!相信会有云开日出、化茧成蝶的那一天的。”
      “不失本手,妙手连连。”乐乐拿着我的题词,笑眯眯地告辞了。

mmexport1655180810021.jpg


    作者简介
    卢顺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原楚州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民盟盟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市诗协常务理事,区诗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区老年大学诗词教师。2006年,获淮安市首届“十佳青年诗人”(第一名)称号,同年被评为省“诗教先进个人”。2015年获中华诗词学会诗词大赛优秀奖。2019年,获市“十佳校园诗人”称号。著有《东海钓鳌客诗词选》。

     勤于本手,杜绝俗手,方能妙手

     本手为基础,妙手为创新,只有对本手深刻把握理解,方能出现妙手。因此,勤于本手,杜绝俗手,方能妙手。

     勤于本手,夯实基础。本手是基础,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精益求精、进而创新;只有夯实了基础,才会妙手迭出。否则,难免俗手不断。就运动会中的运动健儿来说,他们那近乎完美的动作是日复一日的训练练就而成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获得高分的背后是惊人的毅力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练习,同一个动作,重复了上百上千遍,才会有比赛场上的完美演绎。
      杜绝俗手,勤于积累。万里长江,九曲黄河,有源故其流不竭;千里奔涌,万壑归流,有积故其力无穷。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孔子也曾说过:“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急功近利是关羽的弊病,正是因为急功近利,才使其大意失荆州,直至全军覆没,身首异处。
     夯实基础,勤于积累,才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本手”到“妙手”的本质性转变。理学大师朱熹说:“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没有稳固的地基,哪来的广厦千万间。齐白石老人家初学篆刻时,常常刀走字坏,石损器毁,他请教于铁安,从南泉挑了一担石头回去,刻了磨,磨了刻,誓将“一担石头磨成石浆”,日积月累,他的篆刻技艺在磨练中不断提升,基础的训练或许枯燥无味,但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在一次次磨练中蜕变成长。
     其实,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亦是如此。近代中国一百年来,中国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一步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广大人民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波澜壮阔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万众一心,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地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正是因为中国打牢了基底,一步一步系好人生每一粒扣子,才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
      基础是创新的前提条件,基础扎实了,创新素质自然就会提升。而如果基础还不扎实,就一味地追求“妙手”,搞错了主次,忽视了基础,就会下出“俗手”,离“妙手”的轨道越来越远,最终追悔莫及。

mmexport1655180814546.jpg


     作者简介
    吴海燕,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淮安市陈淮高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区“三名工程”首批教学能手,区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师,曾获市优课竞赛一等奖、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沉潜本手,方成妙手

     会稽实斋先生曾云:“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恰如围棋中之本手与妙手,私以为学术之奋进非沉潜于本手不足以有成,非脱胎于妙手不足以论高明。

      要言之,本手不积不足以成高明。本手之沉潜铸就高明学术之根基,使高明之学得以发生和可能。
      日本纪州昆仑先生秉承古学之遗风,甘于沉潜之道,殚精竭虑,用生命完成了经学史上的校雠巨著《七经孟子考文》。无怪乎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曰:“盖皇朝儒者之业,能衣被海内外者,殆莫先生若也。”故不可谓其学不高明。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学问之道自来无有坦途,苟求安逸,《考文》不足以成。呕心沥血,昆仑先生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与艰辛,因繁重的校勘劳作终致积劳成疾。最后定稿的那年,昆仑先生几乎完全是在抱病的状态中写就的。徂徕先生在序中曾记述其抱病写定时的情形:“黾勉从事,呻吟交发,不能辨其为何声。”两年后昆仑先生便逝世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昆仑先生以自我的沉潜践行了一个儒者对于圣道的追求、践行与传扬。若非如此沉潜于本手之根基,难以想象能有经学史上的如此旷世巨作。
     高明之学唯有沉潜于本手后,经批判性咀嚼方能成就妙手。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昆仑之学可谓切磋琢磨而来,不可谓不精。其师伊藤东涯乃当时一代儒学大师,颇负盛名。昆仑先生早年负笈沉潜于此,筑下了其学问之根基。然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沉潜浸淫多年的昆仑先生愈发对当时经学校勘混乱、莫衷一是的情形极度不满,于是往来京都、江户,与当时儒者名流切磋琢磨,不囿于一尊,不泥于成说,终于著成为乾嘉学者广为称颂并引用的一代考据经典,在《四库全书》中绽放出其泽被后世的耀眼光芒。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沉潜本手固然是根基,然若非批判性咀嚼,本手亦只能沉潜于灰烬,难以闪烁出其妙手之惊羡。
     反观如今之学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学术轻浮“蔚然成风”,争相竞逐“奇、巧、偏、怪”,并以此为创新之源而不知疲倦。于是我们目睹到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学术“放卫星”“放大炮”,浮夸极甚。甚者,各种“国学大师”自诩已然证得“圣人之道”,欺世盗名,惑乱学界。如此种种怪像,究其根源,皆在于不明高明之妙手如何能脱离沉潜之本手。
     《庄子》有云:“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道。”凡以沉潜本手为雕虫小技而未谋大道者,恐终难悟得高明妙手学问之乐趣,徒贻笑大方,自作浅陋,实不足观省。

mmexport1655180817763.jpg


     作者简介
     喻细涛,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现任楚州中学语文教师。本科及研究生期间学业成绩优秀,获北京大学“闳材励志奖学金”、北京大学“大成国学研究生奖学金”、北京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叶嘉莹民生奖学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26 13:12 , Processed in 0.1832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