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70781|回复: 0

《美文》2021年第7期|周振华:亲密因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31 10:3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美文》2021年第7期 | 

因果守恒,如影随形。因果的因,即原因、起因;因果的果,即结果、后果。因生果现,因果相伴。



人这一辈子自觉不自觉地会种下无数个因。有善因、恶因,有小因、大因,有长因、短因,有清晰的因、模糊的因,有无关紧要的因,也有足以致命的因。活成啥样,完全取决于所种下的所有的因的集合果报。

前因后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诸恶莫作是因,岁岁平安是果;众善奉行是因,万事如意是果。唯努力认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胜无比的果报。

生活,其实就是在经营善因。有经营就要讲成本核算,以获取最大利益。这个最大利益是最大限度实现健康长寿。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算好“因果”账,这是一笔大账,算好了,算得周密,算得仔细,人生就不会亏大本儿,更不会亏血本儿。

据本人多年观察与揣摩,人们对待“因果”的心理活动大致有这么四种状态:一类是不懂“因果”关系,自然也就不去过多理会;二类是通晓“因果”关系,但满不在乎,亦无所顾忌;三类是虽尚未识辩“因果”关系,却不自觉地在依对“因果”之间的悟道处事行事;四类是既通达“因果”关系,又严格遵循,此以统领言行。这四种情况显然所获得的果报是不同的。那谁来负责记账呢?当然是老天爷!其实不光是罗列账本,还要向每一个人分配果报。至于如何分配,公平与否,大可放心。

一个人如果熟知并很好地遵循和运用“因果律”,不但磨去很多灾难,百岁以上的老寿星的一生应该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待和实践着“因果律”,坚守如初。

“因果”是指所有事物之间最重要、最直接的关系。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这一世的生命历程,可以由不同的努力(即种下不同的因),而得到不同的发展(收获不同的果)。

“因果律”是通过原因因子的积累,到一定量后,造成结果。其本质,就是一种预知、干预未来的能力,能预测到产生特定结果所需要的条件。当完成主要的条件后,就一定能较大概率地达成结果。这种预知、干预未来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生中的失误与损失。

我们所处的世界,完全是由“因果”轮回构成的一个庞杂的繁复的生生不息的运行体系,它的运转轨迹是可见的清晰的历历在目的。它由因果而支撑,视因果而矫正,依因果而发展。因果处处在警示人类做事需审时度势谨言慎行。可是受欲望的驱使,“因果”常常又会被人忽视,盲目跟风,莽撞行事,不闻不问不管不顾,以致人们的行为掺进很多侥幸的东西。



每个人的初衷、理想、信念、信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统统都归其人生的“因”,然后会依据这些“因”产生或导致一系列的“果”。选择加坚守,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中间如主观意愿发生偏离,背叛初衷,那就会滑向另一条轨迹,生成另一个结果。所以,“因”在有些人身上是漂浮不定的,依主观意识变化,“因”亦会随时随刻发生偏转,“果”就会紧随其后形成“因之果”。

人类关注的焦点莫过于“生与死”,这既是一对矛盾,亦是一对大因果,有生必有死嘛!宇宙间无一长生不老之物。要说“死”何时到来,那要取决于“生”这个“因”。为了求生,“生”会本能地拼命驱赶死亡,但最终还是会统统屈于死亡。“生”一直处于急迫、紧张、挣扎的状态,而“死”相对从容,坐等“生”的托付。至于人生,表现的要繁复一些。比如有人本来基因上乘,再加上日后能积极主动为自己添加很多延长生命的因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养生,就会大大延迟和阻挡“死”这个“果”的提前到来。如果基因不良,还在无度挥霍,火上浇油,雪上加霜,那“死”这个果只能提前光顾了。所以生死这对“因果”是绝对的,但生死之间的距离是相对的。

学会控制,对人生大有裨益。人的行为控制,到底是在控制什么呢?其实就是控制事物发生与发展的“因”。比如我们服用各种药物是在控制各种疾病的恶化与扩散,用油门控制车速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用冷静控制冲动是防止事态的升级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这些均为控制的“因”,当这些“因”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就不会发生或减少发生我们不愿看到或已酿成的不良后果或结果。凡被控制的因,思考过的因,论证过的因,与之相随的果就会好一点,至少不会那么糟糕。近些年被网的老虎们,无疑是同龄人的佼佼者,可谓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在某些领域研究的很深,出类拔萃。但他们中间大部分人很少研究“因果”的“因”,更不在乎“因果”的“果”,当然更谈不上对“因”的控制,不然也不会落得那么惨。因为这种“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个致命“因”,“果”必定是夺命“果”。官场也有另一部分人,他们具有超人的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对“因”的把控上。他们常将自己放在几千年中国官场的历史长河中,自我审视,善待因果。他们以不变应万变,任凭官场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他们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在研究“因果”,不管他们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反正他们很好地控制了这个“因”,所以收获的也是令人欣喜的“果”。官场的成功者,不是多优秀,而是站的住,戎马一生,直至“寿终正寝”。可见“控制”可使人一生平安。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控制”因果发展的过程。以使因果能够达到最好效应,从而减少到最小负效应的一个过程。联想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亦无一不是“控制”的高手。学会控制,才有望成功。

“因”的定向与定量决定了“果”的走向与回响。有“因”之起点,定会有“果”之终报,围绕“因”之维度,“果”会在360度范围内根据“因”的放射线径寻找相对应的“果”的那一报点。

人们都迫切希望来到这个世界始终伴随好的结果。然而想获得好的果,那就时时刻刻要种下好的因。好的果往往是先苦后甜,先舍后得,先罪后福。不良的果也许是先甜后苦,先得后失,先福后罪。总之要积累好因方可得好果。



每个人生命中遭遇到的祸福吉凶,都是因果的最终体现。这些个果,不会无缘无故闯来,亦不会悄无声息地走开,既然有因,果就一定要对因有个交待。果不由神明左右,而是取决于自己的行为。通常什么样的因,就会对应什么样的果。

悲哀的是,很多时候,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因”是什么,或不懂什么是“因果”,意识不到“因果”之间的必然关系或必然性。最可怕的是已经种下了不好的“因”,却全然不知,不以为然。直到有一天对应的“果”悄悄地落到了头上,才恍然大悟,但一切为之已晚。

自然科学领域之“因果”,清晰、明朗、直观。社会行为范畴之“因果”,似乎要模糊、诡异、漂浮一些。但最终还是要一一呈现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有一个误差,存在一个上下浮动,但不会差的太多。

人的一生,是由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因”带着你拖着你走向你人生“果”的终点。当然,“因”的能量、马力、效率是由你自己设定的。至于大“因果”,比如天灾,那不属于个体“因果”的范畴,但也许是众体“因果”的回报。所以,个体也在不同程度地参与。

每个人所种下的“因”,既是前行的方向,又是前往的马力,持续的“因”,可获得加速度的“果”。偶尔的“因”或一过性的“因”,也可能产生“果”,也可能见不到明显的“果”。如果能认识到因的这个特性,我们就不会抱着侥幸心理去做事。侥幸心理就是妄图通过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灾害,这成了许许多多失败、丑陋、悲惨生活的罪魁祸首。

侥幸心理,是忽视“因”的一种心理,是一种对“因”的迷失,对“因”的茫然,是对事件的“因”认知不够或不足,最终导致很严重的问题,结果会令人非常失望。

侥幸心理,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头脑里没有“因”的概念,缺少“因”的思考,只想抄近抓取最有利的那部分,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和规则,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以实现事物按着自己的愿望发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结果。侥幸心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忽视“因”的侥幸心理纵然存在,但常常不会引起人的重视。一旦通过某件偶然事件的发生使人意识到了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便会尝到甜头,便更依赖于这种侥幸。侥幸会导致因小失大。



试问世上什么最讲信誉?应该就是那个“果”了。它绝不辜负“因”对它的期望。其“果”对“因”的回应向来是认真领会,细细体味,不折不扣,逐一兑现。“因果”能准确解析和回答宇宙间所有的为什么。

任何一件事情,一个事物的形成,都有一个“因”,没有“因”,是没有“果”的。有的是一“因”一“果”,有的是多因一果;有的“因”是立竿见影,“果”立马显现,有的“因”种下去后,不明时限,也许要等待一个漫长的过程,“果”才会到来。

“因”一旦发生或产生后,相对应的“果”就开始了孕育。只要因在,果早晚是要来的。所产生的这个果,肯定和我们所做的事有关联,或许一句话,或许一件事,或许我们做过的任何什么什么,都是“因”的所在。

当“果”出来后,不管是一种什么样的“果”,那都将是无法逆转的,形成的“果”客观地摆在面前,我们也只好接受,只能接受,只有去面对,逃避是不可能的。甩不掉,赶不走,牢牢地和你粘在一起。这时需要我们冷静,应该好好检讨自己,不对的改正,对的就吸收。最大限度地减少恶果对我们的伤害,防止下一轮苦果的光顾。



人的一切祸福都是因果所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福祸的根源。不用羡慕他人的福报,也不用抱怨上天的不公。一切福祸完全是自己所种下的。种下什么“因”,必定收下什么“果”。

镇江有位范某,妻子常年生病。有人给他出个偏方:用药米饲养一百只麻雀,养二十一天,然后将雀脑挖出来吞服。于是,范某买来一百只麻雀,用药米饲养。再有两天就满二十一天,偏方很快就可以用了。可就在范某出门的工夫,妻子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麻雀叹息道:“为我一人,竟害死你们百条性命,我宁愿死也不能这么做!”于是,打开笼门,放了它们。范某回来后狠狠责备了妻子,可妻子一点也不后悔。不多日,她的病竟痊愈了。妻子种下善因,自然得到了善果。

“因”,有主观之因,客观之因;“果”分偶然之果,必然之果。有的因我们可以选择,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延时“果”的出现。比如我们平常注意养生,目的是减少致死因,我们的生命长寿之果就可相对延长。有的“因”我们无法选择,爹妈给了我们生的这个“因”,那死这个“果”是注定了的,无论怎么去养生,死也一定要到来的。史铁生因为瘫痪几次想自杀,但都没死成,后来他顿悟到,死着什么急呀!早晚轮到。于是他不打算死了,立志赶在死之前拼命写作,后来中国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史铁生的行径从大的因果里又派生出来一对小因果。

佛教认为一切法皆是依因果之理而生成或灭坏。“因”是能生,“果”是所生。且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由因生果,因果历然。十界迷悟,不外是因果关系。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归之“因”,二是归之“果”。所有的事情都是“因”,所有的事情又都是“果”。因在前,果随后,因越重,果越盛,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就这样因果互伴,岁月更迭,生命轮回,日月交替。

因果可分为:世间之因果、出世间之因果、迷界之因果、悟界之因果。在时间上,因果遍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在空间上,则除无为法之外,一切事物皆受因果律支配。佛、菩萨亦然。



人生所有的大富大贵,大灾大难,都是因为曾经的“因”生发而来的,到最后一切“因”与“果”都会对号入座。我们习惯说好人一生平安,为什么只强调了好人,谁要是好人就应该有这样的归宿!这是因果律,只是让这样的归宿不要来得太迟,不要等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所期盼的平安才会光顾。

人世间没有一个无因之果。就像人们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个大家都好理解,因果就是这么个简单道理。凡事均有因果,小因小果,大因大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无因无果,有因必果。因果在属于它们的时段内一定是对应的。

就狭义的因果而言,也许它们之间不同程度地会存有一定的时间差,“果”,可能相对会来的稍晚一些,迟一些。但切记,它并没有忘记,可不是不来,它一定会到,它会选择它认为最适合的时间。也许,“果”的显现不够明朗,不够清晰,那可能是在考验你,但“果”最终会呈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看个究竟。也许人在离世之前仍有因无果,那这个“果”也不会自行泯灭和消失,它早已将账记得明明白白,这个“果”会传递给直系,在他走了之后的某一天就会如期而至,由他的直系去接收。还有可能出现的是恶因善果,善因恶果,但这些果都是假象,真象一定会落得个究竟,待沉淀或历经一段时间后,真果就会站在你的眼前。一生所种下的“因”,一定与收获的“果”是平衡的守恒的。想不这样,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谁也做不到。

每个人所获得的一切,不管它是怎样的“果”,都是你自己曾经有意或无意所种下的“因”而导致的。有些你可能想不起来了,或者真的想不起来了,因为你曾经还意识不到“因”会导致什么样的“果”,或认为不会那么严重,没有那么致命,这是给你的教训或投给你改正自新的机会。你意识到了“因”的利弊,就会避免下一次不好的因果。自己究竟种没种下不好的“因”,如果没有,就请放心,老天负责把关,绝对不会搞错。

种下精细,就会收获极致。种下博大,就会走进辽阔,种下远虑,就会避免近忧。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此“因果律”,常有人疑惑,甚至不以为然。因身边很多所熟知的善者并未得到明显的善报,甚至就没有善报,恶者反而富贵显赫,飞黄腾达。那“因果律”还是否可信?回答:非常可信,真实不虚。要知晓因果要贯穿三世,末法时代,人们常遇违缘,对于“为善不得善,造恶反得福”的怪象心生置疑,不屑一顾。殊不知有些果报并非立竿见影,也许出于对人性之考验。

“大福者临趋善趣,痛苦犹如燃烈火”“重罪者临堕地狱,福德犹如降大雨”。现在很多善良高德,极可能在现实中,过得并不富贵如意,甚至痛苦厄运伴随。这是福慧者因为善的力量使过去世恶业提前成熟因果现前,也意味着恶尽福临。一个人受痛苦挫折往往是成就的前兆,而无德却忽得富贵者往往是灾祸的开始,如果你正直善良、常怀慈悲、常与布施、乐于助人,生活中却出现各种违缘苦困坏运,那极可能是人生命运即将发生转折的开始。

外界客尘与众生主体内心也互为因缘,由众生之无明生起我见,我见缘外界之客体,客体唤起众生之贪欲,贪欲引起恶行,恶行招引再生及痛苦,痛苦又加重无明。彼此既是“因”,又是“果”。互为因果。



谁在监视和记录我们生命过程中的“因”,或者说你全部的言与行,你也许无意识,也许抱有侥幸,甚至毫无所知,那没关系,有人会做这件事情,你的所有言行,也会得到甄别与分辨,且做得一丝不苟,滴水不漏,准确无误。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好因,好果;恶因,恶果。

种好因,劳苦,多为舍,少为得,且艰辛、漫长。

一个人从他的降生开始,就进入了被监视、被监督的角色。小时候是父母、家人、老师,长大成人后,要接受同事、朋友、社会、纪检、法律、舆论、道德等监督。其实这些监督都是间接的、松散的、随机的,里面有很多漏洞、缝隙、盲区,所以获取的数据也是有限的,非完整性的,里面藏有很多运气。

每个人一生自带两部检测仪,一部是你身体内部的,一部是身体外部的。这两部仪器是世界上最精密、最精准、最精确的。精确到没有丝毫误差,这是造物主和老天爷为你配置的。

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不知道他们每分每秒所做的事情都会被详尽地监测和记录下来,不管是好指标,还是次数据,都会一五一十地进行分析,为终将收获的果报提供数据。

这两部仪器不必担心它们出故障,稳定性变差,也不必担心停电,它们会负责对你一生的全程监测和记录。

一天一夜一分一秒你所有的行径都被记录下来,你做了一秒钟的坏事或做了一秒钟的好事,都会转化为“果”,而后,这些“果”源源本本归你所有。
mmexportef1acb3182bbc7a9860a588fe55963e9_1659235154695.jpeg
周振华,北京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老舍散文奖,第五届北京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十月》《北京文学》《天津文学》《散文》《散文百家》《散文海外版》等报刊。出版《乡音乡情》《跪拜大地》《温暖记忆》等23部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10:24 , Processed in 0.04446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