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94999|回复: 0

江淮:丁正献与我父亲江鸣歧的丹青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6 21:4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位画家 一样深情
——丁正献与我父亲江鸣歧的丹青缘
江 淮
mmexport1662524639933.jpg
     1979年初秋的一天下午,古城淮安镇淮楼前,有一位身材高挑、穿着朴素的老者,正在用画笔对景写生,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画家、新兴木刻的开拓者丁正献先生。此时在他的身旁一直有二人相伴,一位是与他结伴而来的夫人,另一位是我的父亲——淮安师范学校美术教研组长江鸣歧。

     丁正献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后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日美术宣传工作。1941年他创作的木刻《校场口惨案》记录下日本法西斯屠杀平民的战争罪行,在当时影响很大。“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所书名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是由他连夜翻刻制版,刊发于报端。1945年1月,周恩来在《新华日报》采访部接见了丁正献、王琦等木刻艺术家,强调“木刻是我们另一支队伍”,要求他们多创作木刻连环画。此后的五十年间,丁正献谨记周恩来指示,致力于木刻版画创作研究,用刀笔真切地记录时代,鼓舞人民斗志,弘扬时代精神。除了版画,丁正献为我国的色粉画艺术也做出了不懈努力,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起为传播色粉画奔走呼号,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色粉画创作中,《镇淮楼》便是其中的一幅。

     镇淮楼是淮安的象征性建筑,坐落在城区中心,距今800多年,当地人一直把它称为鼓楼,因淮水泛滥,清代为镇压其水患,后改名为镇淮楼。据说开国总理周恩来童年经常登镇淮楼游玩,放风筝。《镇淮楼》这幅画就是丁正献1979年初秋应我父亲之邀,来淮寻找一代伟人周恩来童年足迹时所作的写生——总理故居组画之一。画面主体为阳光沐浴下的镇淮楼,在蓝天白云及大片翠绿的簇拥下,经画家采用仰视手法处理,镇淮楼显得格外雄伟高大。其间几名拾级登楼身着不同服饰的游客,给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画家对于光影和色调的控制纯熟,画面有着油画般的厚重深远,建筑树木的影子投射到楼墙草坪面上,仿佛正随着云朵而移动,远处的浓荫色调奇特而优美,被光线涂抹上片片翠绿。近处几株宝塔松葱郁挺拔,给历经沧桑的镇淮楼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画的左上方写着“总理故居组画之一 淮安之门——镇淮楼”。如今这幅饱含深情的写生色粉画已成为浙江美术馆的馆藏珍品。

     缘何丁正献会应我父亲之邀来淮呢?说来话长,因为我父亲时任江苏省中师美术中心组组长,为推动全省中师美术教育工作,他先后到上海、浙江等地学习取经。在浙江美院,他通过老同学时任版画系主任赵宗藻认识了年长的丁正献,当时丁老任浙江美院版画系教授,当得知我父亲1947年曾在上海美专国画系就读,且一直从事木刻版画创作时,丁老为有这样一位知音校友而格外高兴。那一次见面,他们从木刻历史谈到版画发展,从美术教学谈到师资队伍建设,无所不及,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丁正献虽比我父亲年长十多岁,可他们志趣相投,性情相近,从此结下忘年交。杭州别后我父亲和他书信往来不断。由于我父亲知道丁老曾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手下工作过,对周总理有着特殊的感情,曾多次邀请他来周总理家乡淮安作客,丁老也一直想来淮安,寻访周总理童年足迹,因工作原因,直到退休此愿望才得以实现。

     淮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从小生活学习于斯。那天丁老来到淮安,我父亲当晚为他们夫妇安排好食宿,第二天便带他们参观周恩来故居、关天培祠、文通塔等名胜景点。在淮数日,丁老挥动手中画笔,在镇淮楼等地尽情地进行实景写生,创作了多幅色粉画,可谓收获很大。让丁老非常高兴的是,他们夫妇俩在淮受到我父亲的热情接待。为了让他住好吃好,我父亲拿出自己会做淮扬菜的特长,提前准备了优等食材,并亲自掌勺为客人做菜。丁老夫妇来的当日,父亲就为贵客接风洗尘,在家为其安排了丰盛的晚宴。丁老看到满桌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品尝着可口名菜时啧啧称赞,其中的软兜长鱼、平桥豆腐、清蒸鳜鱼等淮扬名菜,以及蜜枣扒山药等徽菜(我父亲出生于徽州),给丁老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丁老那次来淮安,还特地参观了我父亲工作单位淮安师范学校。在此期间,参观了中楼学生画室,仔细观看了学生美术作品陈列室,提出一些很好的教学建议,在百忙中还为全校师生开设了“中国当代版画美术”讲座,离淮时还特地送我父亲马克思像等几幅木刻作品和另一幅《镇淮楼》写生色粉画,并在这幅色粉画左下方用铅笔题写了“鸣歧仁兄方家正之 一九七九年写生于淮安 丁正献赠”的文字,望我父亲在今后教学中能发挥作用。我父亲不负厚望,此后不仅将丁教授画作视为珍宝,更当作极好展品,供学生学习欣赏临摹。在我父亲不懈努力和精心栽培下,一大批美术骨干脱颖而出,他们或成为省内外知名画家,或成为教育系统的教学骨干,或成为美术专业高端设计人才……因业绩突出,我父亲先后受到江苏省政府和教育部的表彰,这一切和丁老的关心支持分不开。当然,父亲不忘投桃报李。听说丁老退休后要完成《中国版画史》这部美术专著,为了帮助他完成夙愿,我父亲自己带头并动员学生帮助丁老誊写校对书稿,使得此书早日出版。我父亲也是搞版画的,系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该书的出版,艺术上对我父亲也是极大的鼓舞。

     然而,让丁老想不到的是,比他小十多岁的江鸣歧,竟然先他去世,使他悲痛不已。我父亲是1989年在安徽黄山市举办个人画展时去世的,而丁老则是2000 年去世的,可谓高寿。丁正献去世后,其家属遵照丁老生前遗愿,将他毕生创作的500多幅版画、色粉画等精品力作和珍贵文献全部赠予浙江美术馆,供人鉴赏研究。斯人已去,画作犹辉。用生命和心血竭诚奉献的两位赤子艺术教育家,相信他们现在九泉之下,仍会执手同游,共忆画坛往事,和在周总理故乡淮安的点点滴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2 20:33 , Processed in 0.0485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