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1388|回复: 0

喜庆二十大 |王世英| 运河通 黎阳兴 浚州荣(中国作家运河行作品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6 01: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以岁月之名,有山河为证。2022年8月6日,“中国作家运河行”活动首站在苏州正式启动后,全国各地作家、学者纷纷执笔抒写大运河之千年故事。中国自然资源作协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作家、学者们采写的文学作品,以飨读者。
     今天东方旅游文化网选发鹤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世英的作品。


运河通 黎阳兴 浚州荣
王世英

mmexport1667668550907.jpg

“山水簇仙居仰碧榭丹台一阕清音天半绕,香花酬众愿看酒旗歌扇千秋盛会里中传”。当白天的喧嚣散去,白月光里,灯影桨声交错,棹唱妙音又在运河两岸升起。这条古老的大运河为黎阳古城运来多少帝王将相啸天之志,又传送多少先贤至圣指点江山的金典,还有富商巨贾顺河流通的财富,成就了这方沃土千年丰饶、黎阳翘楚世代永续的诗史。

大黎阳方圆三百余里,安坐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的中心,灾荒少见,丰年能余。从大禹凿开龙门山将黄河分流,到曹操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接通淇河与清河,构成黄河北岸重要的水路交通网,再到隋炀帝引沁水入白沟的永济渠,历史上第一次贯通南北的内陆运河体系宣告完成。

黎阳仓选择这里是对的,广袤肥沃的土地和勤劳智慧的百姓给出了答案。大大小小的黎阳仓如一片片成熟饱满的穗,无声又实实在在地守着大伾山。隋唐三百多年,黎阳仓始终都是仓廪殷实,加上西濒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这为京师供应粮食,为天朝征伐叛乱提供给养,为百姓度冬备荒的重要粮仓,切切实实荷担着北方四省的国计民生。“中原熟,天下足,黎阳收,顾九州”,一直是黎阳人做大事的底气。

mmexport1667668215300.jpg

文脉兴则运河畅、运河畅则仕运通。至圣孔子在卫国悟道,黎阳土生土长的子贡正是他的骄傲。子贡虽然志不在官,却能和国君分庭抗礼。“瑚琏之器”四个大字的匾额至今高挂在子贡故居的厅堂,千百年来作为黎阳这个大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他们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或继而为商贾,既能安于儒道化人格内,又可跳出腐朽俗套之外,读破圣贤书,走不尽经商路。这就是后世文脉绵长,官运亨通,商海游龙辈出的渊源吧。

黎阳故地本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南北漕运中枢。北望京师,东临大海,西依太行,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靠水吃水,这里的百姓自然借了运河之利,把自己生产生活的剩余材料搭乘舟船,行至洛阳,西出函谷,踏上河西走廊去西域交易,换得西域特产水路返回,或者中途再度交换。商人更是把黎阳一带的粮食通过运河南下,换取丝绸鲜果。就这样运来运去,运河岸上的黎阳人思想和眼界就不一样了,地灵人杰、开放包容。运河边上、西城门内,各地商会、茶楼酒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李白路过吟唱,可以帮今天的我们脑补当年黎阳的繁华盛况。

穿过历史的时空,再来感受一下这块风水宝地几次接驾的高光时刻。东汉光武帝刘秀乘坐龙舟从洛阳出发,过黄河,经卫水来到大伾山筑青坛封禅,大伾山因此被称为亚岱。200年后,曹丕在洛阳登基前夕,也来到了大伾山祭天。曹丕父子同样起势于河北,他与光武帝一样选择黎阳大伾山,冥冥之中的玄妙不得而知,但都为后来隋唐大运河的疏通建设做过贡献,却是载入史册难以磨灭的。

还要特别提一下十六国后赵开国皇帝石勒,虽然他也兼具气度不凡和雄才大略这些帝王的特质,但是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族贵族的奴隶军,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少数民族,所以在他复杂的心事里一直藏着自卑。当然他更是智慧的,他的智慧是借佛菩萨和先贤来教化百姓,大兴儒家文化和佛教。在乱世之下佛家思想对当时的人民极具教化作用,并且深得人们的喜爱。佛教思想日益获得了社会地位,收到很好的自律和自治效果。深信佛法的他以佛图澄法师之言,铲岩石为佛像,就有了这尊闻名遐迩的伾山大佛,佛高八丈,身披五彩袈裟,端坐石榻,足踏莲花,庄严凝重,威镇黄河。这正是石勒这个羯人独特的祭天方式吧。

时间的小舟顺运河来到五百年前的云溪桥头,四角矗立的华表,如同四位玉树临风的学子,自信又高傲地站在那里,正在准备接受殿试一样。桥基处双目炯炯的吸水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履行着自己镇水、防洪的职责。脚夫们忙碌着装船、卸货,挑夫穿梭在车船之间,有人在吆喝,有人在数钱,有人在叫骂,再忙碌的劳工,都不会放过偶尔飘摇过来的一只香船,哪怕花红柳绿的彩围内,并没有轻撩窗帘的人影,他们也会狠狠的看上两眼。南北望去,两岸既有名士风流沉迷的茶馆戏楼、海外奇珍、古玩字画,又有普罗大众喜爱的说书、魔术、杂技、相扑等节目,百工百匠、吃穿用度穿插其中,满足着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志趣的黎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好一派繁荣景象。

大明帝国的建立,为大运河迎来了又一次新生。朱棣政权定都北京,南方文人士子纷纷坐船北上科考求职,黎阳王越就在其中。王越早年因文韬武略连升三级,也因志大功高被陷害一贬再贬,是非功过,明宪宗朱见深说:计武略,不减汉朝之卫霍;论文事,无惭宋室之范韩。”

mmexport1667668217873.jpg
从小就仰慕王越文治武功的王阳明,曾经在梦里对着王越有过一拜。再见时,却是奉命扶棺南下,回黎阳老家为其督造坟墓。滔滔运河,是王越愤恨的眼泪,还是王阳明心底的呜咽?“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王阳明没有辜负王越,在黎阳城、在大伾山,看到一人必想起另一人,一老一少如影随形,一如当年的孔子和子贡。

百年之后,王铎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黎阳登临大伾,但见眼前龙洞幽深,紫金湖畔白鹭翻飞,被岚烟笼罩的王铎惊叹于被这世外境界,一时间忘却了身后荣辱去留的烦忧,拿起如椽大笔写下“‘仙崿’‘鹭涛虎岫’两方大字。”不知道此行给了他什么启示,他下山返京北上,没想到途中听到北京沦陷,天子自绝,慌忙再度转头南下。运河载着这个前朝的礼部尚书又过黎阳,他也再次停留夜登大伾,已经是老朋友的朱隽和尚再次接待了他。短短数月时间,“鹭涛虎岫”的光景已经远去,再至青坛,“ 窅窅崇色青,中兴溢此坛。石稠原少树,洞背故多寒。帝子留神鼎,河渠志汉官。为怜骐骈歇,暂得憩安盘 ”写出了他沉重而又苦闷的内心。他两次走进王越和王阳明,却自感无颜拜谒。或许在内心几番升起的归隐之意,正是为了给二位前辈交交心?

“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这另一座青山就是孚丘山。每一次运河清淤,它都以高山的姿态成就深流,与大伾山一起,广大着儒释道共融之场地。碧霞元君端坐小泰山上光佑众生,惯看南来北往的货物在流通中繁盛,文化在碰撞中交融。本文开篇那对17字的楹联正是碧霞宫戏楼的对联,可见当年黎阳圣地盛景。

黎阳人为了感恩碧霞老奶,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方圆几百里的香客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老奶“暖寿”。很多虔诚的善男信女先一天就登山占地方,大殿和后寝宫楼住满了,院内其他殿堂、厢房,甚至前、中、后三院空地上、廊檐下、台阶上,或躺或坐,或互为依靠,有的住下,有的呈上贡品返回,来来往往人数多达数十万,暖寿之香火照亮夜空,从不间断。

mmexport1667668212690.jpg
这条静静流淌的大运河承载了多少仁人志士的梦想,就送走了多少如露亦如电的富贵荣华,迎来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就会沉没多少如泣又如诉恩怨情仇。千百年来,一拨拨意气风发北上的才俊,一个个失意落寞南来的隐士,多少人顺着这大运河在黎阳驻足停留,登临大伾,抒发心中的壮志或幽情。伾山悬崖上或大或小、横竖不一的摩崖石刻,有词赋豪气干云,有文章铺锦列绣,有禅语隐约天机……

无疑,这是一块山亦有名、水亦有灵的圣地,伾山大佛加持过一代又一代帝王、圣贤、英雄、诗人在这里建功立业。大运河至今滔滔不竭,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来到浚州,又辗转、分合于安阳、卫辉家族,出落成今天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的模样。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是一方百姓的福报,浚县则是吃山吃水吃文化。文旅大融合的今天,更是在挖掘、传承、创新上下足了功夫,越发显得文物古迹荟萃、历史遗迹遍布。被泽承恩,他们吃水不忘挖河人,以让大运河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来永寄怀念。如果说以河为线,以城为珠 ,以线串珠 ,以珠带面是今天的浚县人巧手织出的锦缎,那么伾山晓月、龙洞祥云、瑶池玉女等浚县八景就是锦缎上开出的花了,而“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正成为这里新的衣食之源。

今天,漫步在浚县古城,依然能从衣食住行感知其文风浩荡、千年底蕴。你看他们家家户户有匾额,春联福字墨飘香。再看她们穿上汉服宋衣,插上发簪是那么自然而然的美丽。特别是从小吃到家宴再到招待嘉宾的席面,无不与运河有关联。石烤水汆、干炒冷卤,饸饹豆汁,有宋的精致,更有明清的随性。“八大碗”便是一桌倶融的代表,食材是本地特产,排面却是豫南水席之遗风,东京北京,京味十足。

掩卷沉思之余,发现这个依河而建、因河而兴的古城是可以细听的,它就像一个古糖色的玉盘,且听大珠小珠纷纷落入的声音:文武二圣庙、千佛石窟、史前泥咕咕、正月古庙会(自正月初一始至二月初二终,历时月余)......汉唐遗风,宋元留痕,明清土木,近代百年风云际会,交响动人。

如果说运河是一条泻落人间的银河,那么黎阳就是这银河中耀眼的星辰。晚霞的金光普照古桥,也照着我。回望时光深处与古人对话,不免又一次感慨,一场场烟雨过后,给我们湮没了太多,也留下了太多。

mmexport1667668220336.jpg

      王世英,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鹤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17年鲁迅文学院河南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东方旅游文化网驻站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回头也不是岸》《为爱修行》,诗集《向来痴从此醉》《明月清风我》,地方文化读本《读诗经爱淇河》等,诗歌、散文、小小说在《散文百家》《青年文学》《齐鲁文学》《诗潮》《奔流》《时代报告》等十多家刊物发表百余篇,其中《回头也不是岸》入选2012年鹤壁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30 16:54 , Processed in 0.0660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