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袁素红 | 宁波运河溢书香(“中国作家运河行”作品欣赏)

发布者: 赵日超 | 发布时间: 2022-11-18 22:41| 查看数: 101397|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mmexport1668784086339.png
宁波运河外滩(摄影:水贵仙)

       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公众号继续推出“中国作家运河行”系列作品之十——作家袁素红的《宁波运河溢书香》。作者在文中与宁波运河的读书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宁波城因河而生,因河繁盛,两岸的读书人,成为了运河边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大运河水滋养着宁波读书人,让宁波朝朝辉煌,代代书香。


宁波运河溢书香
袁素红


      浙东运河宁波段,在中国大运河的最南端。

      浙东运河,西起杭州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绍兴至宁波。宁波段运河,从余姚入境,经斗门、余姚城区、丈亭、慈城、宁波城区、至镇海甬江口入东海。宋高宗时为避海潮拓宽慈江,成为宁波运河复线运行的独特景观。大运河流淌千年,连接古今、滋润着江南的莺飞草长,也带来了宁波城的锦绣繁华。

     我与运河结上缘,是因那漂浮萦绕在水面的馨气。那是2022年夏秋之际,我在运河宁波段采风,两岸翠绿间,飘动着一缕缕奇特的清香。我沉醉、我追寻,仿佛看到千年时光里,一群群儒雅的宁波读书人,正向我亲切的走来。

     于是,就有了以下迷人的遇见与感怀。

      一
   
     运河边的治水能臣,个个都是“读书明星”。

      我遇见一个叫贺循的读书人,他正坐在宁波余姚贺溪边读书。他说:这里蓝天高远,流水潺潺,风景独好。贺循是西晋人,出于世胄高门,为官五代,少年时就以聪明谦恭号为“五俊”。因家父遭难流放,迁到云楼乡筑墙居住,称贺墅。贺循曾任会稽国相,作为江南士族领袖,他著书籍三十八卷,名留史册。晋武帝时任内史,开凿了西起西陵,北到马诸中河的运河,让钱塘江、曹娥江得以沟通。他的功绩在于,让浙东运河与大运河全面通航,并修治其他河道,形成了纵横交织的水网,造福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人们把他贺墅旁的一支水流叫贺溪,一支南北走向的叫贺墅江,后来,还有了贺溪村,贺墅村。晋元帝曾经说:“贺循此人真是冰清玉洁,位居上卿但他的居室,却只能遮蔽风雨而已。”而老百姓是最重情义的,他们用江河名命,让这样的贤官世代流芳。

      我遇到的第二个读书人,是唐太和期间鄞县县令王元玮。他正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挽着裤管,与村民奋战在水利工地上。唐太和七年,为抵御潮汐,解决水患,王元玮自己测量,自己设计,召集乡民建造它山堰。它山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在四明山和它山之间,这工程做了整整十年。主要是用堰坝将西南河水分流,成为阻挡海潮、储蓄淡水、浇灌农田、排涝泄洪的总枢纽,他让千亩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堰坝历经千年完好,堰坝建造的结构,经现在专家分析,科学合理,堪称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它山堰和郑国渠、灵渠和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四大著名的水利工程,进入世界遗产。

      北宋谢景初,他是官三代,祖上虽为官宦,他却是勤勉苦读的的读书人。他博学擅诗,多才多艺,曾设计制造出新颖雅致的书信专用纸,史称“谢公笺“。也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岳父。宋庆历六年进士,谢景初被授大理寺评事后,来余姚任知县。当时余姚运河边有三十多个湖泊,豪强霸占湖田盛行,围垦造田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概。谢景初新官上任一把火,治理得法。他亲自到各地海边查勘测量,把湖泊详细登记在册。制定法规《湖经》,杜绝了各种纠纷。同时构筑海堤三万尺以抗海潮,保证了湖田和运河正常灌概和运输。之后,他又在建造了浙东第一桥—德惠桥,严格盐政,创办官学。史书称他为“爱民如子,民所利害、相缓急为设方略,务在利之”,和鄞州县令王安石一起,被吴越一带地方官员奉为楷模。抬头时,我仿佛看到他远去的身影,“谢知县,谢知县”我高声的叫着,想和他聊一聊。晚霞中,他长长的身影斜映在河岸上,渐行渐远。

      运河边,这样德才兼备的好官能臣,深受宁波百姓爱戴。

      二

      运河边的世家望族,个个都是“读书天团”

      古朴的虞氏大院,坐落在山下村洽卿路,建筑面积5670平方米,大门上镌“天伦乐叙”四字,庭院错落有序,墙上凤戏牡丹、鹿衔灵芝等题材的雕刻,显出气派幽静、富丽堂皇。这个家族从东汉迁宁波余姚,文脉悠远。我走进这千年吉祥的大院,看到这大家族好象正在聚会,虞卿穿着赵国的宰相官服,虞香穿着秦国的宰相官服;这位孙策很器重,视他为萧何的功曹虞番,静坐在中间悠闲的喝着茶,虞喜呈上他著的天文学专著《安天论》;虞预捧着他编的《会稽典录》;虞穌棒着《论书表》、僧诞《申杜难服》、虞愿《五经论文》、虞炎《玉台新咏》虞宗、虞骞等在一起讲史论经、而辈份最小的虞世南穿着织锦唐服,在一旁认真的练着书法。他们几十个人,都穿着不同时代的朝服,欢聚一堂。客厅里堆满着他们家族600多年,祖祖辈辈研究的经学、史学,天文学等等,各门类的竹笺二干七百多卷。竹简书稿堆叠如山,我小心穿行在书山和服饰之间。

      宁波史家宰相府第,在运河边的鄞州东钱镇湖绿野村。走过豪门内院,假山亭阁,富丽明艳的高堂上,坐着一位慈祥的老太太。他的遗腹子史诏,为侍奉老母,隐居绿野,成为宋朝名士,徽宗赐号“八行高士”。史诏以《周礼》“八行高风”严格教育子孙,子孙个个都成为读书尖子生,一家子前后读出了史浩、史弥远、史嵩之三位宰相。史诏长孙史浩后来还被封为魏国公,稽郡王。史浩第三子史弥远,掌权25年,是南宋擅权时间最长的宰相。其后人史大成,为清朝浙江第一位状元,康熙帝特赠其“贤良方正”匾额一块,宁波“贤良巷”名称由此而来。史家是“一门三丞相,四世二封王,七十二进士”的显赫读书世家。

       余姚黄宗曦府第,位于宁波余姚运河南岸。黄宗曦父亲黄尊素为御史,是“东林七君子”。黄尊素三个儿子黄宗曦、黄宗炎、黄宗会、被称为“浙东三黄”。黄宗曦号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等。黄宗曦住在运河边,小时最喜欢遛到河边看水,看天,看船。后来他研究地理,经学、文学,成了明清浙东学派的开山鼻祖,民主思想的启蒙大师。他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思想,对建立“三民主义”“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也有启蒙价值。黄宗羲著图片有《明夷待访录》《明师,儒学案》《孟子师说》等著作300多卷。

      宁波袁氏大院,家丁引我进人大门,我想象中的一位和善老人,拉着我的手亲切的说:“宁波袁家,都是一家人,祖上为河南“卧雪袁安”。西汉时期和杨修家族,为汉中“四世三公”两大望族。北宋金难汴梁南渡,袁氏家族四兄弟 随驾迁居杭州官巷口,后散居江南各地。宁波城西袁氏,时任临安知府的袁子诚,护送皇帝赵构南下,定居宁波,世居“圣旨亭”。慈溪袁氏,神童袁纬,五岁过目成诵,18岁被朋世宗批殿试第一名,官拜翰林院编修,大学士,被称为“青词宰相”。宁海袁氏:宋时有袁廊、袁谅、袁植、袁悦友等四位进士随宋朝为官,任朝廷监事、翰林院侍郞等职。元明清三朝,其后人有28位太学生,三位武举人,二位诰封五品衔武德佐骑尉,80个府生、邑庠生。翻阅这两本厚厚的家谱,祖先们驰骋疆场,用生命写下的感人故事,让我几次泪奔。

      还有丰氏家族、郑氏家族、楼氏家族等等很多宁波读书世家。

       三

      宁波运河边的圣贤名士,联合打造文化金质名片。

      余姚丈亭的“郑家渡亭”。这就是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渡口。“姚江乘潮潮始生,丈亭却趁落潮行。参差邻舫一时发,卧听满江柔橹声。”亭内一首陆游的《发长亭》,描述了丈亭趁着落潮,参差扬帆,满江橹声的渡口景象。

      这个渡口,是进出绍兴和宁波的必经之路。浙东学派的学者、丝绸之路的诗人,都在这个古渡频繁经过和停留。有严子陵,方孝儒、朱舜水、林浦等历史名流,其中有二个彪炳史册的人,一个是王阳明,另一个是高则成,两人分别是心学的创始人和《琵琶记》的作者。

      王阳明被誉为孔孟后的又一圣贤。王阳明父亲明朝吏部尚书王华,是个少年天才,是那种别人家羡慕的孩子,生来高智商还勤学苦读的学霸,35岁状元及第。传说王华六图片岁时在运河边,拣到一个装有几十两黄金的袋子,他把金子沉入浅水里,一声不吭的坐等失主。到后来,见有个人大哭而来,他还要认真确认失主身份,才肯还金与他,可见他的少年老成、思维缜密。王华在他没有高中状元时,街坊就流传他色不动心等等佳话。王阳明继承了他父亲的天才和品行,他在军帐里运筹帷幄,在危难中机智沉稳,也都有他父亲的影子。

      王阳明的老家,在运河南岸余姚龙泉山北麓,在离这个渡口不远的地方。这条运河,就是当时的公共交通工具。他去读书,去京城,都是在这里随时进出。传说出生时他奶奶做了一个梦:瑞云袅袅,神衣绯玉、有仙姑送给她一个孩子,梦醒时,听到儿媳房间婴儿哭声,故起名王云。王云到五岁都不会说话,有一道士路过点出其中缘由,他父亲把他改名王守仁。后来他在阳明洞读书成名,又称他王阳明。他小时候就显示与众不同,老师问读书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说为当官,他却说:第一等事要做圣贤。

      王阳明贵州龙场悟道,是他人生一个转折点。在龙场前,他被两个捕头押到钱塘江,他跳进冰冷的钱塘江死里逃生。逃生后他来到贵州一个荆棘丛生,虫兽出没的龙场当驿丞。他在山洞讲课,并救助来杀他的重病官差。他在最恶劣的环境里,顿悟人生,让这些阴暗潮湿的山洞,活色生香,紫气东来。他创立心学,提倡“知行合一”。他说:天下之学即心学,天下之事则心事,无一事不是心,心即万物”。他被誉为孔孟之后的又一圣人,文人带兵的奇才。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在清华、复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都开设了他的心学公共课和讲座。

      高则成,因《琵琶记》成名,是元代戏曲名家。出身于书香门第,
  
      元顺帝至正五年中进士,一直任绍兴路判官、庆元路推官等职。他为人清廉,后来隐居宁波城东的栎社,以写词曲自娱。其代表作南戏《琵琶记》,在艺术上所取得很大成就,对当时和明清剧坛都有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精品力作。称为“南戏之祖”。

     《琵琶记》讲述的是东汉时期,一位叫蔡伯喈的书生进京赴试,状元及第,奉诏成婚,造成家庭悲剧,最终光宗耀祖的故事。是一部子孝妻贤,劝忠劝善的作品,作者通过展示蔡伯喈和赵五娘的爱情故事和悲剧命运,引发人们对封建社会制度的疑问,让作品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琵琶记》发表后,浙东运河上不少文人慕名而来宁波,《中国文学史》给予了高度评价。

      夜晚,我站在渡口对面的河姆渡大桥上,宽阔的江面,奔流不息,我倾听河水淙淙,仰望那千年的夜空,浩瀚悠远、璨星闪烁。

     四

     运河孕育商贸文化,宁波帮锦衣回家乡。

      地处“明州锁钥”的大西坝运河遗址的高桥村,西塘河、接官亭,景安马铺,古凉亭,都见证了宁波读书人,从这里青春年少的出去,白发苍苍的归来。
  
mmexport1668784098463.jpg

      作者袁素红在大西坝运河遗址采访

      宁波人读书,读书风尚浓厚,但不仅只有致仕当官一条路。他们都有两手准备:当官和经商。是这一条运河,联通南北,给他们带来了经商的便利。这些也是后来形成宁波商帮的根由。

      在明朝时,宁波人在上海办了洋文学校,专门培训去海外的宁波人。很多人读了洋文就去海外讨生活了。宁波人在全球经商是全国最多的。

      运河不仅是宁波城发展的命脉,也是宁波每一个家庭读书和经商的命脉。在这些渡口,多少父母泪水涟涟的送儿女出去,多少学子望着滔滔运河水,含泪立志要读好书,闯出一条阳关道。加上宁波人聪明务实、吃苦耐劳,敢想敢干,宁波商人名声在外。这也是宁波商帮后来誉满天下的基础。

     从明清到今天,“宁波商帮”驰骋天下,创造了无数辉煌佳绩。他们怀里揣着书,牢记祖辈的嘱咐,他们创业、他们打拼。他们在各行业代表人,如商帮先驱严信厚、叶澄衷等等。“宁波商帮”创下了100多个中国“第一”。他们都是宁波的读书人,他们把书读得风生水起,云开月朗。

      宁波商帮是一个最艰苦创业,最懂感恩的群体,宁波城也因他们而增光添彩。从抗战时期起,他们就慷慨解囊、出钱出力。抗美援朝,香港商界主席王宽成,他带头捐献了一架飞机。香港“毛纺业大王”曹光彪,订购大量急需药品运往国内,转送到朝鲜战场。

      影视邵逸夫,成为世界级慈善家。早年就读于家乡宁波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与包玉刚、包从兴、赵安中为校友。他经历半个世纪为开辟事业新天地而搏命,最后成为了香港娱乐界大王,成为最会赚钱,最爱国奉献的宁波人。据2012年统计:邵逸夫在中国教育方面,捐款约合人民币43.5亿元,建造了6000多所学校、教学楼,遍布全国31个省市。加上医疗等其他项目,捐助超过100个亿,成为世界及中华慈善第一人。同时,1973年他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全球公益事业;2002年创立“邵逸夫奖”(东方诺贝尔奖),每年为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发每人100万美元以奖励。1977年。图片中国政府将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美国三藩市为表彰他,将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华人船王包玉刚,也是邵逸夫的校友,也是宁波帮的代表人物。他回家乡到“天一阁”后,才知道他还是包拯第29代孙子,清贫的包拯有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嫡孙。包玉刚年青时,在上海只是一个银行小职员,到香港可算是白手起家。他凭着宁波人的聪慧,能干和胆魄,贷款购置了一艘旧货船,从此走上拥有几百艘游轮的成功之路。

     “小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船王包玉刚回来后,邵逸夫回来了,包从兴回来了、李惠利回来了,王绍成回来了,赵安中回来了、香港孔爱菊、孔庆隆姐弟回来了,由他们捐造的大学、中小学、医院,敬老院,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他们用辛勤,用爱心,为家乡增光添彩。在他们身后,更多从大西坝出去的读书人,也陆续回来了,他们给家乡造桥、铺路、交上最温馨的成绩单。

      宁波有个知名的院士林,立有100多位仿真院士雕像。童第周、贝时璋、谈家桢等。宁波籍院士现有121名,位列全国城市之首。宁波在古代是进士之乡,现在是院士之乡。屠呦呦也是宁波人,捧了个“诺贝尔科学奖”“共和国勋章”告慰家乡父老。

mmexport1668784105282.jpg
      宁波运河三江口(摄影:水贵仙)

     浙东运河宁波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以文化带动商业,以商业繁荣城乡,运水滔滔,书香袅袅,它不仅是条物质的河,更是文化的河,精神的河,生命的河。大运河奔向大海,奔向世界,奔腾着滔滔文脉,奔腾着奋勇拼搏的民族精神。

       宁波的历史上,有名有姓记载的读书名人就有5000多人,状元有90人。宋代四大宰相家族,明代有四大尚书家族,全祖望《甬上族望表》记载了宁波古代读书世家,共计229个氏族。宁波城因河而生,因河繁盛,两岸的读书人,成为了运河边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古往今来,一群群宁波读书人,以最昂扬、儒雅的姿态,行走在波澜壮阔的运河边。

      大运河水滋养着宁波读书人,让宁波朝朝辉煌,代代书香。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mmexport1668784110272.png
       袁素红,中囯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世界侨报》、《中外通讯社》特约记者。作品曾获“浙江省文化局散文大赛”一等奖、“柔石文学奖”。作品收录《宁波市当代作家散文集》《中国作家采风作品集》等。编撰出版《作文写作秘籍》等。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3-29 21:45 , Processed in 0.0530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