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金国春|一段公路的变迁

发布者: 楚中金老师 | 发布时间: 2022-11-27 09:21| 查看数: 67932| 评论数: 2|帖子模式

一段公路的变迁
金国春


       提到交通的变化,不得不让我想起我曾经奔波了整整11年、从老淮安城南门口的家中到季桥镇的工作单位季桥中学的那段难忘的公路。
       36年前的季桥镇,在老淮安的二三十个乡镇中,相比较而言还算靠城比较近的,只有十四五公里的路程;而且,石子铺就的公路,与当时那些泥土路相比也算先进的了。1986年8月,我正面临着毕业分配工作,分配的去向很明确——农村初中。选择哪个乡镇呢?对于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我来说,对当时老淮安的乡镇一无所知,自然无法作出选择;老父亲心疼我,四处托人情找关系,希望我能分配一个离城较近、交通便利的乡镇,于是我便被“照顾”分配到了季桥镇,于是就有了在淮茭(淮城-茭陵)公路上奔波11年的艰难岁月。
       当时淮茭公路上农公班车每天只有一班,而且发车时间不固定。晴天的话,人们进城下乡的代步交通工具主要是脚踏自行车,来回一趟要耗费半天时间;雨雪天的话,就得乘坐经过改造的机动三轮车了;如果想进城办事方便带上自行车的话,就要用绳索将自行车捆在车篷上或者悬挂在三轮车厢的后边。乘客只能挤坐在三轮车车厢里的木条凳上,一路风吹雨淋,一路颠簸摇晃,等到了目的地,乘客被冷风吹得瑟瑟发抖,浑身的骨头都要被颠散了架。就这样,遇到恶劣天气,三轮车主还常常不愿出车,急着进城办事的人也只能望路兴叹了。
       开始几年,我生活还算稳定,一周只需在淮茭公路上淮城-季桥之间跑一个来回。每周日下午,整理好一周必需的生活用品,早早地骑上自行车,一边欣赏农村田园风光,一边哼着校园流行歌曲,从城里家中出发,从供电局向东出东门,沿着公路,途径城郊乡的闸口村,城东乡的罗桥村、张巷村、高港村,季桥的车路村、椿树村、长流村、潘圩村,就来到了季桥集镇,再向南不远就到了工作的季桥中学;每周六下午,结束了一周的工作,再以同样的方式返城回家,有时还会捎带上顺路回家的住校生。
       然而,在我67岁的母亲食道癌离世、根据当地“过堂”习俗我组建家庭、有了孩子、我父亲又因肾病综合症去世后,我稳定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爱人在织布厂做挡车工要上三班,孩子体弱多病又无人照顾,这就给我这个小家庭带来了重重困难。为此,我不得不每天早出晚归在淮茭公路上奔波了。一早五点多天不亮就要起床,骑车一个多小时赶往学校上早读;下午完成课务再骑车往家里赶,到家时城里已经华灯初上。有时到家来不及休息,就得带着生病的孩子赶往医院就诊。为此,我也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那几年,我所经受的“苦”更多的来之于我所奔波的这段公路。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来概括一点也不过分。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公里的路程,但沿途设有多家砖瓦厂。砖瓦厂毁田取土造砖,运输途中抛洒滴漏,整条路几乎被粘泥所覆盖,路上的石子被车轮裹挟而去,路面到处坑洼不平。晴天,车辆经过时会扬起漫天灰土,骑车跑一趟下来,必定被弄得灰头土脸;雨天,又会被自行车前轮甩得全身泥浆。这还算好的,毕竟还能在路上骑行;但当路上的泥土被雨水浸透,两个车轮就会被粘泥牢牢地粘住,叫你动弹不得,加上劈头盖脸的泼风泼雨,真如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骆驼祥子一样在暴风雨中拼命挣扎,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平时你骑着的自行车,此时,你必须将它高高地扛在肩上,一步一滑地往前挪动,挪到粘泥稍微少的地方,将车子搬起来摔一摔,再用自备的树枝、铁条、起子等工具掏去车轮与挡泥板之间的粘泥,再继续往前奔命。正常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雨雪恶劣天气往往要走两三个小时。冬天,在路上骑行会大汗淋漓,等到了目的地,就会畏寒怕冷,冻得直打哆嗦。
       由于这段在淮茭路上奔波的可怕经历,直到离开季桥25年后的今天,我还对那段“魔鬼路”感到后怕,常常梦见自己要去季中上课时焦急的情景;也由于那段时间每天骑车,膝盖超负荷运动,风吹雨打,现在落下了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毛病,发病时疼痛难忍,不能久立,不能爬楼,只能靠膏药减轻痛苦。
       1997年8月离开季中后,我就再没有去过季桥。直到前几年,学生派车来接我参加毕业27年聚会。故地重游,沿途所见,变化之大令我十分惊讶!现在的淮茭路是宽阔平坦的标准的柏油国道,过去沿途的砖瓦厂早已被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所取代,车辆途径梁红玉路、山阳大道只用时20多分钟就到了目的地。现在人们的代步工具不再是单一的脚踏自行车了,普遍骑上了电动车,来回一趟也就个把小时。这样的巨大变化,是我三十多年前做梦也没想到的。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淮茭公路的巨大变化不仅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巨变,更折射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当今,路在人们心中已不仅仅是用于通行了,它还承载了人们昨日的梦想,也寄托着人们明日的希望。四通八达的条条大路见证了淮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我默默地祝福脚下的路,伴随着淮安人在走向富裕的“奋进新征程”中脚步能展得更宽、伸得更远;祝福周总理的家乡更加富裕、更加美丽!

       金国春,江苏淮安人,中共党员,楚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区作协会员。作品《初为人父喜与忧》《辍学·复学·教学》《呵护童心》《父亲喜欢吃我做的刀削面》《烧煤饼的岁月》《我家过年“老三样”》《善良》《春天是奋斗出来的》《跟着母亲回娘家》《城南旧事》《老宅》《网上祭奠岳父母》《喝着文渠水长大》等多篇文章刊发在报刊杂志。《甘为孺子苦作舟》一文获市建党百年主题教育征文特等奖。



最新评论

赵日超 发表于 2022-11-27 13:34:53
普通作者一天最多发两帖。改日重新再发。
wx_墙角树_yZHYM 发表于 2022-11-30 23:47:31
家乡变化真快!我们为家乡骄傲!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5 00:16 , Processed in 0.04155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