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9537|回复: 0

汪映雪 / 吴伟:浙派主将画坛小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5 20: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细笔风流,粗笔豪迈,吴伟继承浙派开宗者戴进的风格,成为戴进之后成就最高、名气最大的浙派主将,赢得了﹃画坛小仙﹄之美誉。

吴伟:浙派主将画坛小仙

来源:《中华瑰宝》  文/ 汪映雪

      有明以来,中国画坛异彩纷呈,不同地域画才涌现,渐而形成各具风格的地方画派。明初至嘉靖时期,最为瞩目的画派当数浙派。浙派从戴进肇始,吴伟继任主将,直至蓝瑛、殿军,三家各领风骚,将浙派之名发扬光大。其中,戴进和蓝瑛生于钱塘,而吴伟却与浙地关系疏离,他原籍湖北江夏(今湖北武昌),画史中将他归入浙派,是由于其画作风格与浙派开宗者戴进的风格一脉相承,并进一步巩固了浙派雄健豪迈的基调,成为戴进之后成就最高、名气最大的浙派主将。

      小仙吴伟

      吴伟的一生堪称传奇。吴伟,字士英,更字次翁,又字鲁夫,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汉江夏区)人。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至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在世,享年五十岁,尽管寿祚不长,吴伟的艺术生命却极具张力,如黑夜中一颗闪亮的流星般引人瞩目。
      吴伟出身于一个破落的仕宦之家,其父善书画,但在吴伟幼年时就早早离世了。他被湖北布政钱昕收养,因聪慧异常而深受钱昕喜爱,被送到海虞(今江苏常熟),作为钱昕儿子的伴读一同在私塾就学。从父亲那里继承的绘画天赋让吴伟很早便表露出惊人的才华。十七岁时,吴伟来到留都南京,成为成国公朱仪(1427—1496年)的门客,从此开始了以南京为主要居留地的职业画家生涯。朱仪欣赏吴伟的绘画才能和洒脱不羁的风度,曾惊叹道:“此非仙人也?”因其年少,遂呼其为“小仙”。经朱仪举荐,吴伟得到平江伯陈锐和兵部尚书王恕的青睐,逐渐声名鹊起,并于二十岁左右来到京城,受到京城达官显贵的推崇。
      少负盛名的吴伟一生中先后三度得皇帝垂青,但很快又离开宫廷,成明 吴伟《武陵春图》故宫博物院藏翰墨丹青为一名“非典型院体画家”。第一次入宫,吴伟是被明宪宗召至阙下,并被授予锦衣镇抚,待诏仁智殿。成化皇帝十分欣赏吴伟的风流才气,有时召见时吴伟已经喝得酩酊大醉,蓬首垢面要人搀扶才能踉跄行走,皇帝亦不责怪,笑命其作画。吴伟掀翻墨汁,信手涂抹,转眼画便成,令皇帝感叹:“真仙人笔也!”但吴伟耿直的个性使他常常得罪来求画的达官显贵,最终遭谗言诘难,不久便离开宫廷。第二次入宫是明孝宗登基之后,吴伟精妙的画艺得到弘治皇帝的嘉奖,被授予锦衣卫百户,并赐“画状元”印,风头可谓一时无两。但生性洒脱的吴伟无心留居京城,没多久便以思念家乡为名,得恩准回武昌祭拜先祖。第三次是明武宗即位之后,派遣使者去民间再召吴伟,令人唏嘘的是,此次入宫并未成行,吴伟因饮酒过量不幸猝死,自此,“画仙”的才情只能从他的传世作品中感受。
      清代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吴伟“善绘事,不师而能,山水人物,俱入神品”。吴伟在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许多佳作,题材以人物画和山水画为主。他的绘画兼具“细笔”和“粗笔”两种面貌,这在浙派画家乃至中国绘画史上都难能可贵,也是他神妙画技的体现。

      细笔风流

      吴伟的细笔人物画技法继承晋顾恺之、宋李公麟的白描传统,运笔细匀谨严,富有法度。而在表现对象上,他突破了传统人物画“成教化、助人伦”的刻板束缚,转而将目光对准日常场景,为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的风流闲适生活作画传。除在京城短暂的宫廷画师经历之外,吴伟大多居住于南京秦淮一带,过着纵酒放荡的生活。
     明代的南京作为远离北京的留都,在逸乐文化上蓬勃发展,亦促进了绘画市场的旺盛需求。吴伟的画艺深受王公贵戚赏识,他又与士林来往密切。
      作为“画坛小仙”,他的性格与“诗仙”李白颇为相似:豪爽浪漫、轻利重义、嗜酒贪欢。久而久之,翰墨丹青吴伟好酒色之名不胫而走,以至于求画者甚至以聚酒召伎饵之,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吴伟的创作对象自然也多取材于他所熟悉的青楼文化。
     《歌舞图》(故宫博物院藏)绘吴伟亲历的文人观舞场景,四名文士打扮的男子与两位女伎围坐一圈,圈中翩翩起舞的小女孩是年方十岁的歌伎李奴奴。画中人物神态各异,四男子或捻须微笑,或抬手跷腿,姿态放松,饶有兴致地低头观赏舞蹈,而两女伎则神态木然,兴致缺缺,或是对应酬场景的麻木。《歌舞图》构图简约,无繁复的背景烘托,重在表现人物的情态举止。
     画上有唐寅、祝枝山、金庭居士、九华遗士、七一居士、髯九翁六人的题跋及印章,刚好占据了画面上部,与下部的图画交相呼应,形成了紧密的画面结构。此画不仅是明代文人风流生活的写照,也是中国画形式发展中“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紧密结合的重要例证。
     放浪形骸之外,吴伟对坚贞的青楼传奇女子多了一份浪漫的理解,他笔下的《武陵春图》(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是江南名伎齐慧贞。只见画卷中一女子右手托颔坐于庭院,周围的书、砚、笔山和古琴,无不突显出这是一名腹有诗书的才女,而女子低头蹙眉的面容和身旁那盆惨淡的梅花透出一股凄冷孤寂的美感。齐慧贞虽堕青楼而骨气不减,为营救被降罪流放广西的情郎傅生,她倾尽资产却仍未成功,故终日以泪洗面,以至忧惋成疾而死。在塑造这一才女形象时,吴伟只在其眼眸和发髻处用浓墨点染,面部和衣纹均以细劲的淡墨勾成,使得女子纤秀文静之美跃然于纸上。
     古代高逸隐士的典故也是吴伟擅长描绘的对象。《铁笛图》(上海博物馆藏)画元代铁笛道人杨维桢与其侍女在庭院调试铁笛的生活场景,传递出一种闲逸舒适的氛围。画中男子端坐,右手上提,似乎是在推敲曲谱,旁边侍女手持铁笛,静待主人吩咐。画卷末端的两名女子,一名拈花插发,一名持扇掩面,姿态生动。尤其明吴伟《树下读书图》故宫博物院藏翰墨丹青是持扇掩面的女子,扇面下隐隐透出她的脸部轮廓,仿佛面带羞意而故意以扇遮挡,颇有俏皮可爱之感。全画人物纯以白描勾勒,线条流丽秀润,深得李公麟画法精髓。正如王宠题跋所写:“龙眠居士作白描已入神品,五百年来罕见其俦,小仙突起,独能与之颉颃,第令龙眠复生,亦当许之入室,孰谓古今人不相及哉?”可见吴伟虽被归入浙派,在当时亦得到了苏州文士的称咏。
     值得注意的是,吴伟虽以狂名,却有多处史料记载他“言谨甚,无妄泄语”“小仙貌严而礼谨,言语侃侃不阿”,这种反差体现出他深厚的内在修养,也是他的绘画能够取法古人、超凡脱俗的前提条件。

粗笔豪迈


     吴伟的粗笔人物源于唐吴道子、宋梁楷的减笔写意画法,山水则融合了宋马远、夏圭劲健豪爽的笔法。从传世作品来看,他的粗笔主要使用于绢本材质,能够充分利用绢素来体现水墨淋漓的效果,行笔迅速,笔墨苍劲,韵律感十足。
     《树下读书图》(故宫博物院藏)是传统的隐逸耕读题材,画中一位中年文士耕牧之余在树下休憩,悠闲地倚靠在趴伏的水牛背上,展卷读书,自得其乐。全画除人物面部以细笔淡墨勾勒之外,多用侧锋粗笔写就。为了表现人物隐居山野着粗服乱麻的服装质感,吴伟以顿挫变化的折芦描、钉头鼠尾描来勾勒人物衣纹,线条劲健纵逸;山岩使用刚猛的斧劈皴,近处树枝以浓墨点写,远山以淡墨刷染,水墨酣畅洒脱,形成远近错落的空间感。
     《灞桥风雪图》(故宫博物院藏)与戴进的山水风格一脉相承,代表了吴伟山水画的成熟状态。
      画面天寒地冻,山石屋顶覆盖着皑皑白雪,一老者正弓着腰骑驴经过板桥,二仆从携囊紧随。画面近处以浓墨点染出萧索的枯木,左侧上方突兀的悬崖峭壁,突出环境的苦寒。吴伟使用侧锋卧笔勾勒山石,线条粗率,行笔劲疾,锋芒外露。画中人物虽刻画简略,却形态生动,画面定格在老者过桥的关键情节,具有戏剧性效果。
     《渔乐图》(又名《溪山渔艇图》,故宫博物院藏)的画法从南宋院体马远、夏圭一路变化而来,斧劈皴的山石笔墨奔放,一泻千里,变南宋传统的“一角半边”式构图为全景山水,江天空旷,气势恢宏。吴伟浪迹江湖时“独乐与山人野夫厚”,这让他的《渔乐图》环境真实,不似文人隐逸画带有理想化色彩。画中江面上大大小小的渔船或停泊,或游弋,船上的渔父或坐或卧,或备炊,或闲谈,一派太平时节的渔乐之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不同于宫廷画师的循规蹈矩,旨在为帝王将相的生活写照,吴伟的绘画取材于亲身体验的世俗生活。他活跃于民间,广泛结交社会各阶层人士,从王公贵族、文人墨客到山野村夫、酒客艺伎,积极投身于社会市民生活中,塑造出多样化艺术形象。他通过技法的变化,恰当地表现不同阶层人物气质,真实且通俗,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他注重情感表达,作品尤其是人物画充满感情,体现出勃发的生命力。吴伟善于利用身边事物随机而动,这使得他的作画过程也充满戏剧性。《金陵琐事》记载:“吴小仙饮友人家,酒边作画,戏将莲房濡墨印纸
     上数处,主人莫测其意。运思少顷,纵笔挥洒,成捕蟹图一轴,最是神妙。”
     由于吴伟的绘画个性强烈,影响深远,渐而形成以他为首的“江夏派”这一浙派分支,并出现了张路、蒋嵩等一众追随者。吴伟的绘画风格尤其是粗笔一路被浙派后学继承,逐步成为浙派绘画的典型面貌。他之所以能够在一众民间职业画家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从其作品看,他无论用笔粗细,均然能做到张弛有度,并非一味肆意豪纵,画面保持一贯的秀逸,构图加以巧思,重视人物仪态细节的表现,令观者回味无穷,难怪人见其画无不高呼他“小仙”者也。

       汪映雪,供职于浙江省文物鉴定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2 14:35 , Processed in 0.04432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