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15161|回复: 3

唐咏梅:笑人缺齿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7 10: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笑人缺齿曰
                                      一
1988年初秋,小学四年级,新学期第一堂语文课,新来的老师一身浅灰色青年装,上衣前胸和下摆四只假口袋,装饰性的,裤子屁股上也两只同样的口袋,当时极流行的款式。衣服有点紧,裹住他微胖而不高的身体,脸膛微圆、黝黑,带着和气的笑,浓黑的眉下,小眼睛收成一线,——这道线里,却闪出智敏的光。
山村小学离家不远,四年级以前,我所有的课程无一例外的是本村代课老师上的,他们多是有文化的农民,高中、初中毕业,既没考上大学、中专,也没机会参军入伍,留在家乡土地上讨生活的。有不少对乡土教育充满忧思情怀的优秀教师,可惜代课工资实在少得可怜,又不是稳定职业,最终留不住,教个三五年便纷纷往山外另谋出路。
就是回家种地也更实惠些,毕竟家里老的老,小的小,都得吃饭穿衣过日子。倒是剩下一批教得不好不坏、兼顾田间地头四季农活的代课老师坚守阵地,除了传授书本知识更无别的,根本满足不了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尽管大都是祖祖辈辈大字不识几个的农家娃,探求新知的天性,也并不比城里人差些。
我是其中之一。小学读到三年级便觉索然无味,新课本发下来不到半个月读完,之后便是听老师课堂上照本宣科“念书”,和尚念经似的声音拖腔拖调,不到二十分钟就产生神奇催眠功效,大多同学趴在书桌上睡着了,只等到下课铃一响从梦中惊醒,冲到外面操场上,山坡上撒野追逐游戏。家中老人看着孩子们一天下来,到家什么作业也不做,含着长烟杆嘿嘿笑:“老师是替咱‘放牛仔’(意即在学校啥也没学着,只不过帮咱管住野马似的娃娃!)来的。不如早点回家放牛好!”
d9505ec865295be351183a45948c1bb.jpg
桃源梯田   (云老师   摄影)
直到四年级开学时,新分来一个云老师,刚从师范毕业的,担任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我是云,一片流浪的云,一片山间的云。”他或许并不喜欢毫无诗意的姓氏,开学第一堂课,他让我们叫他“云老师”,借得白云一缕潇洒自由。
“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让你可以看见水底的山石,桂林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老师在黑板写下《桂林山水甲天下》课文新字、生词,粉笔字刚劲有力;教读三遍,卷起书本,踱步前三排课桌间朗读起来,标准普通话字正腔圆,男中音浑厚清越,瞬间镇住了我们。——这些听惯乡村俚语讲课的野孩子,跟随老师声音,很快进入如梦如幻阳溯山水间,沉浸如诗如画漓江烟雨里。
老师领读,我们跟,四十几张嘴,一开口就是“和尚念经”式的,机械的,平均几个字一个拖长音。老师胀红了圆脸,手中细长竹鞭“啪啪啪”抽打在木黑板上,震得粉笔灰唰唰掉下来,吓得几十张嘴急刹车,住了口,一脸茫然:老师,我们不是读得挺响的?好像没有念错呀!
那竹鞭子可别挨我们身上。
云老师调匀急促的呼吸,定了定神,放缓语速,低声问道:“孩子们,谁让你们这样读课文的?”
“报告新老师,是以前的老师教的。大家都是这样‘念书’!”坐在前排的几个男生嚯地起立,理直气壮大声回答。
老师不恼了,忍住眉间笑,挥手示意坐下:“同学们,这‘唱读’是不好的。从今天起,跟着老师来,改掉这拖腔拖调的坏毛病,养成有感情朗读的好习惯。”之后每一篇新课文,课堂上带读十几遍,多少次拖腔唱读,旧病复发,老师毫不留情用手势“暂停”打断,“再来,重来”。简短优美的散文,则一个个早自习到讲台上,当着老师的面轮翻背诵,逐字逐句指导纠正。一个学期下来,几十张嘴同时发出的抑扬顿挫朗诵声,听到这充满幻想与热望的童稚声音,老师舒心笑了。
除了按教学计划授课,云老师在新学期教我们有情朗读的同时,要求我们学写日记,进而开展阅读、写作训练。我的第一篇日记《编座位》交上去,一百多字,竟有五个错别字,四处标点符号不当,老师划下大大的“╳”,一旁用细腻圆润红字更正,“写真话,心里想到的,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如实写;谁抄别人的,我一眼看出来。”老师红笔写下一句话,把我三年级以来抄袭优秀作文以糊弄从前的老师(且屡次在语文课堂上被当成“范文”诵读)的坏毛病彻底矫治:每每想要偷懒抄一篇来应付作文任务时,老师如炬的目光就闪现眼前:威严,而又热情鼓励,——使我静下心来,写自己想说的话。
四十几个孩子,一年下来,还在上交日记给老师批改的只寥寥数人,我是每天必写,且越写越长的那一个。有一次,在某篇日记里流露苦恼:没有课外书,几本连环画翻烂了,图文都印在心里,能全部默背下来了,日记也渐渐出现“今天早上去放牛……弟弟病了,没有什么吃的,老是哭……星期天上山割柴禾,回来又渴又饿……”之类流水帐,不断重复的生活里,感觉枯燥无味,写来难以为继。
一个星期六傍晚,等最后一堂课结束,老师叫我去他办公室,隔着半个山坡的村委会二楼东边。进门,他从贴墙站立的木架子上,抽出一本书--《怎样写观察日记》,书名以大小不一的美术字体题写,充满活沷童趣,枣红色封面,当中一个女孩趴窗前四脚书桌上,胖乎乎的,剪着齐留海的圆脸,大眼睛乌黑眸子望向窗外:风掀起白纱窗帘一角,夜空一轮金色满月,半掩翠绿竹梢间,这纯净美好的画面,让我爱不释手,当即把书紧紧箍进怀里,激动感谢的心情来不及表达,小鹿般连蹦带跳冲下吱呀作响木楼梯,飞奔回家,一头钻进书中美妙世界。
从此,这本观察日记伴我晨雾中看牛,风雨里上学,夜里一盏煤油灯下,学习全国各地优秀小学生的范文,写下所看,所思,所想,所愿。一本书,给我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看完全书,我找到其中那个小学五年级学生写的《月与竹》,与封面画面意境相辉映的文字,心生渴望:我也要写出这么美的文章。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大自然,丰富校园外的生活,增进同学友情,老师不顾校领导和家长们的反对,决意要组织大家去家乡最高的山峰--上“莲花峰”,春游,野炊!
那个春日下午,放学的钟声响过,坐在教室里的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开水一样沸腾了!冲锋似的回到家,连夜打理锅碗瓢盆,油盐米面,腊肉、冬笋……我带口小顶锅,四只鸡蛋,一把新韭菜。次日,天还没亮就爬起来,吃点隔夜冷饭,一齐汇聚校园操场上,晨风里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浆”,春游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
三个小时的山路,崎岖蜿蜒。我们赛跑一样疯着,笑着,闹着走完,近午时分到达莲花峰顶,——山顶浑圆开阔,像个大操场,左稍隆起个山包,半坡迎风屹立一株大梧桐树,新嫩绿叶浓荫遮蔽大半个山头,山风呼呼扫过,洒下朵朵粉红色桐花,给春草渐生的山场绣上最美色彩。昂立树荫下,任凉爽山风吹去满身冒出的油汗,顺着老师指引,放眼四望,五座山峰连绵起伏耸峙,均匀散开,环绕我们站立的这个山顶,恰似莲花的五片花瓣撒落碧蓝天穹下,这圆圆的山包,就是莲蓬。
0025578981d91fb9a20cd53a686a061.jpg
莲 花 峰
我们躺草地上打滚,欢呼:“哈,我们就睡在莲心里!”
肚子闹革命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梧桐树下,一片荒田里,四十个人分成五组,力气大的男生挖开田埂筑灶台,三面土墙留个豁口就把小铁锅架上,小妹妹们捡来枯树枝、干松针,点起柴火往豁口里塞;大树下,一蓬青葱的水芹底,云老师掏出一眼清泉;在家能当个小家庭主妇的大姐姐们,赶紧淘米下锅,田坎上摆开砧板,“哆哆哆”切菜。
云老师端起相机,四处看风景,不时来一句,“五个小组比比,哪个组先做好饭,叫我一声哈”“看谁的炒菜手艺第一名”,这时烧火的更添把柴,切菜的节奏加快,都想争先,第一个请老师品尝自己亲手做出的美味午餐。
铁锅里的水熬干,米饭熟透,香味飘散开来。大家手忙脚乱的炒菜了。山上风大,干柴烈火,不时变化的风向搅得炊烟乱窜,烟熏火烤中煮着,我们小组最先炒好四个菜,掌勺的阿井,她细嫩的手背上热油烫起一串水泡儿,我切菜,左手食指少了一小块肉,都小心藏饭碗底下,生怕被老师看见笑话咱,“好没用。”
老师品尝一下,直夸“韭菜炒蛋好吃,香,嫩,滑。”几个女孩子嚷嚷开了,“是我切得好!”“是我煎得好!”“是我火烧得合适!”“是我家鸡蛋新鲜”……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云老师笑了。“别吵了,功劳都归我呢。没有我挖出来的山泉水,这鸡蛋,就得变焦碳啰!”
看看都把饭菜摆上“桌”了——每个小组长带着片透明塑料雨布铺展落满桐花儿的草地上,人人端着碗屈膝坐地上开吃。他逐个品品滋味,不住点头赞叹着。敞开肚皮吃着,自个儿第一次当小主人,大家伙儿通力合作做的饭菜,胜天下四海美味佳肴,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夕阳余晖辉已暗淡,山风变得很凉。老师口中的银色钢哨尖厉响起,大家急忙把抛散一地的衣服穿好,提来山泉水扑灭灶台余火,垃圾全部收拢,包进塑料雨衣里带走。
下山的步子有点散漫,老师就地折枝竹鞭,高声呼喊:“还有人没下山的?快,数鸭子,少了一只,我可交不了差!”一个个经过他手下,脚脖子上猛挨一鞭子,平日沷皮的男孩子疼得直咧嘴,有人跳跃着躲闪;后面的女孩子羞红脸不吭声,挤作一团,明白老师是用这个方式警示我们:集体出游,必须遵守纪律,保证安全。
自打新老师来,我一改往时的沉闷拖沓,学习进步很快,四年级上学期,期末全乡统考作文满分,得意之情不知不觉露于神色,云老师看在心里。
下山挨鞭子?这小小的惩戒,我自认为优等生,自然享有豁免权,因此拖延着,走在最后一个,捂嘴笑看同伴狼狈受罚。可没想到老师并不留情,竟真的当着全班同学面儿,可劲儿抽了我两鞭子!
“你,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和大家一样?你,将来能考上大学?依我看,你们,一个也不成!”
我羞得无地自容,眼圈潮红,泪水一个劲儿眼眶里打转。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两颗门牙咬破嘴唇。
老师叹口气:“嗯!也许有一个人,摸得着大学的墙壁!”
四年后,中考三天完毕,我在母校门口徘徊,绕外围墙走了三圈,泪水涟涟:老师说的没错,小考毕业,四十个同学,十六个上了乡里的初中,我则考进了县城重点中学。——那又怎么样呢?父亲坚决不让我报考本校高中部,只得填报了区外小中专。 我,这辈子连大学的门怕也摸不着了…….
当天,绯红暮色中,回家路上,云老师一直跟在我身后,似乎明白:他的话,给了敏感要强的我以极大刺激。
从此,我发奋苦读,小学毕业,以全乡第一名考入县城重点中学;中考,以全县总分第四名考入省城读中专,——终因家贫如洗,三个弟弟还在读书,没能圆我的大学梦。
611b38f32dc03b982f4121f1434aeea.jpg
小明和我(右)
多年以后,回想那天夜里回家,日记里写下“莲花峰,我一定会再回来的!”二千余字游记,末尾加个大括号,补了一句:“我一定要考个大学给你看看!”交给老师批改,日记得了一个闪亮的“优+”,欣喜之余,并没想到:我的心里话,早给老师偷瞧了去。
他使的“激将法”,管用,教我一年语文,时时格外用心了。而他那句预言不幸应验,三十年后的我,至今徘徊大学门外,摸着幻想中的围墙,黑灯瞎火的,仰赖内心执着,十年自学法律、通过司法考试;十年读书、练习写作,捡拾童真记忆,捡起了少年时代燃起,重又放下过的大学梦、作家梦。
教完我四年级课程,漫长暑假过后,等来的却是他调到镇中心小学教毕业班语文的消息。
在旧时上课的教室里,云老师和我们话别,我当即大哭!等大伙儿都散了,我跑到老师的房间里大喊起来:“为什么您不愿在山里留下来?是不是镇上小学工资更高?学生更聪明?我向您打保证:今后会吃苦,好好学,长大了考出去,报答老师!”
平时沉默少言,胆子极小的我,在老师跟前又哭又喊,直把校长招引过来。
云老师眼圈也红了,扶我坐板凳上,给我杯热开水,等我平静下来。他反复说明:并不是他想调走,是上面领导的意思,他也不放心丢下我们,一群刚带上路的小娃娃。又安慰道:“这里新安排的语文老师挺好。五年级,毕业班,你要相信你的新老师,相信你自己的学习能力。”
我含着满眼泪水,点点头,又悲伤地摇摇头:“我不要那几个代课老师。我要跟您去镇上读书!”
话一出口,云老师吓一跳,我自己也被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吓了一跳。从山村里转学到镇上中心小学读书?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儿。
见我一时转不过弯来,便当着村小学校长的面,老师郑重承诺:“镇中心小学那边,我去说说。你,先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只要他们同意,这里校长同意,就把你转到镇上读五年级(毕业班),就在我班上。”
听到这一句,我收住眼泪,忍不住笑了。
“快把眼泪擦擦。瞧瞧,这小眼睛,哭肿了,更小了!”老师见我破涕为笑,松口气,伸手刮下鼻梁,看着我飞奔下楼,他又走出二楼檐廊下,我一回头,他微胖身子倚吊楼栏杆上,目送我走远。
转学的事,因家里拿不出每月五块钱的寄宿费,加之村小学好容易出来一棵好苗子,校长找我谈心;校长调来一个老高中生(民办教师)教我们五年级语文,还特意向乡镇教办要来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来教毕业班(这位数学老师姓熊,虎背熊腰,因和中学校长闹过别扭,被调整到小学部——后来,他成了我表姐夫,年年正月,吃新年饭,我给他筛酒。)
不能跟云老师走,我无限怅惘,亦无可奈何,也只得作罢。
云老师离开的十年间,在我的学生时代,曾三次来看我,其情其景,至今历历在目,铭记心间……
第一次,在他调任镇中心小学一月余,我渐渐静下心来用功读书,努力向着县重点中学目标拼搏时。那是深秋的傍晚,放学回家路过老师曾经住过的村委会大楼,眼睛习惯地往二楼廊檐望,倚吊楼栏杆上,是云老师微胖身影,一身浅灰青年装。我使劲儿揉揉眼,不敢相信,真怕只是一个梦幻;云老师冲我挥挥手,我愣一下神,掉转身,飞快跑,噔噔噔冲上楼,他坐在新来的数学老师房里(新来的老师也是师范生,和云老师很熟的样子),——这间他曾经的卧室兼书房。
云老师微笑看着我。想起对新老师种种不适应,明白他当日答应转学的事已成泡影,我不禁又抽抽噎噎哭起来。
云老师耐心劝说,温言软语,教我自学方法,让我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以后你会走得很远,比老师走得更远,分别是必然的。欢迎你来镇上中心小学玩!”说着说着,他突然张开大嘴,大笑一声,“笑人缺齿曰,狗窦大开……”
突然又闭紧嘴巴。呀,两个门洞,空空的,好奇怪,两颗平平整整的大门牙哪去了?真是搞笑,我一下呆住了,转而开心地笑。
确是没了门牙。他还挤眉弄眼朝我笑。
原是他骑单车回老家,下雨路滑,摔倒泥路上,门牙磕到石头,碰飞了!
临走时,云老师送我一本《西湖,你可记得我》,是女作家郁茹的自传体小说,朱红色封面,墨线勾勒惨淡的西湖光景,湖堤上,侧身坐着个瘦小女孩,剪着学生头,孤单背影投映水面,惆怅目光望向冰冷湖水……我把小书揣在胸口,读过三遍,日夜难眠:将来,我也要写书,就从老师来到山村小学那天写起……
第二回见面,是在我考入县城重点中学初中部一年以后,断了炊,口袋里没有一分钱,食堂饭票也没几张了,遂写信向老师求助。
——彼时,他已调回家乡中学教书。收到信后,云老师一早从乡里搭班车下县城,送来二百块钱(相当于他三个月工资,顶我半个学期伙食费),还捎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红楼梦》上、中、下三册,以及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赠我。
学校宣传橱窗里,展出“勇救落水儿童”英雄事迹,看到我的照片和当年读小学时写下的“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日记原稿,他心里很安慰,跟朱井勤先生(我中学三年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见了一面,“家里姐弟六个,请朱老师多帮助,我也会尽力的。看到咏梅勇敢救人的事迹,很高兴。这孩子,并不是书呆子,死读书。”
两位老师,两双大手交握着,心底许下庄严承诺——对一个小小年纪离家远行求学的穷孩子。
那笔钱,到底归还了没?不,记得不很清楚,我却敢肯定:没有还。
我得着老师的关爱,就像得着父母的庇护,几乎视为理所当然,——心里似乎从没生起还钱的负担,现在想起,也找不出一丝愧疚感,兴许习惯成自然了。
第三回见面,是我在省城读中专一年多以后,云老师来南昌办理中文本科“三沟通”毕业证时,相聚半日。陪老师腾王阁景区走走停停(当时不收门票,免费开放的),从顶楼看过赣江风景和依据王勃诗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撰写的名联,老师长舒口气,心满意足,站台阶上留影:“不虚此行!”
时间已近正午,中专时代仍然囊中羞涩的我,竟没想过要留下远道而来的云老师吃顿饭,仿佛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知老师当年是否责怪过我?——这个身形瘦小,皮肤黑,性子急,脾气倔,又穷又“笨”的女学生,他一辈子引以为傲、却从不轻易表扬的好孩子?
9f5270d659d62f87b21e71b46d137c9.jpg
山乡的云  (云老师   摄影)
工作十年,不断收到转弯抹角的讯息——老师辗转数人带话,希望我去看望老师一家。
“这个没良心的,死妮子!参加工作几年了?还没来看过我!哼!”他心里有气,没直接发我身上。
同村一个小学同学成了他的同宗兄弟的妻,一碰面就笑我:“云老师说你没良心,还不是想你去看他?时常在他跟前,我心里可明白哩。”
我何曾忘记老师?只是深感少年的梦想风帆还未启航已早早搁浅,仕途奔忙,非我所愿,“近乡情怯”,眼看三十而立,一无所成,哪里有脸面见恩师?
经不住昔日同窗催逼再三,终在2004年端午节前几日,携爱人先生拎着两瓶葡萄酒,一盒新茶,到老师家乡探望——动身之前,写了封短信去。
远道来迎的云老师,发已斑白,灰西装沾满泥尘,黑皮鞋钝头上裂开道口子,浑似一个山间老农,——若不是他嘴角的笑容依旧熟悉温暖,还有一点儿没变的口音,我都不敢回应他热情的招呼。
他激扬的青春,献给了一拨又一拨追寻梦想的山里娃,——云老师的生活里没有诗意,与他当年取名“云”的心意,相距太远,南辕北辙。
师母贤良,如临大敌,事先准备好酒菜,一进门,嘴里叫着我小名儿,熟谂得很,张罗一大桌好菜给我们下酒;爱人先生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陪云老师喝下几盅,便打开话闸子,——正好,免去我向老师汇报半生时光虚度的紧张与尴尬。
多年以后,一个明丽的夏天,几近黄昏,我站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一池粉荷尽染夕阳。遥想当年,——那个瘦弱的十六岁女孩,着身单薄祺袍,生逢乱世的她,父亲早亡,凄风苦雨中外出当学徒谋生;某个深秋,残荷着雨,她独坐白堤,静静等待着,期待与同样寄人篱下讨生活的母亲片刻相拥的温暖——我童年时代敬仰的女作家,郁茹女士的少年往事,一一浮上心头。
西湖,你可记得我?
老师,你可记得我?

(2019年第7期,广东《师道》杂志首发,原题为《守望山乡的云》)
微信图片_20210317111527.jpg

唐咏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生70年代,江西遂川县人。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北方文学》《短篇小说(原创版)》《生态文化》等报刊。有作品入选《青山绿水》《江西新世纪女作家作品选》《红豆》等书。获第九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人民文学奖、全国首届“羡林杯”生态散文奖、中国林业文联《 生态文化》“让生命充满绿色”生态散文奖等。

 楼主| 发表于 2023-4-19 12:4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的财富——屋子不过十坪,庭院仅有三坪。有人说,此处院窄屋陋。然而,屋虽陋,尚能容膝,院虽窄,亦可仰望碧空,足以信步遐思。(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自然与人生》 周平 译)

由手机上传

由手机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8 19:59: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云老师教我学会进办公室轻轻敲门,见到老师用“您好”尊称,教我写下第一篇日记,送给我第一本课外书……当年带领一群野孩子飞上莲花峰春游、用黑白胶片记录下珍贵记忆的云老师,几年前拿起了单反相机、成为了一名摄影爱好者[玫瑰][玫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7 13:1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5401445-D6FB-4607-9151-CDFDA5C3BFBA.jpeg
莲花峰春游·老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3 20:50 , Processed in 0.053158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