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1161|回复: 0

辛茜:“绝代佳人”润菏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7 10: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230617101830.jpg


“绝代佳人”润菏泽

辛茜

      去山东菏泽是为了观赏牡丹。去了,才知自己的孤陋寡闻。原来,牡丹竟原产于我国西北崇山峻岭间穿行的黄河两岸,经受过黄土高原的燥烈与风寒。

     它们原本野生,凝聚着荒野的天地精华,草木芳泽,在开阔而辽远的草地上像牛羊一样自由呼吸,蓝天一样明媚动人。但是,到了东汉时期,人们便发现了它治疗血瘀病的功效,这一点在甘肃省武威县出土的汉简中得到了证实。随后,汉代的中医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进一步明确了它清热凉血化瘀、调经活血的功效。根据经验,古人发现,牡丹虽结籽,但种植牡丹不需种子,而是以根上苗直接分株繁殖。在他们眼中,不用种子繁殖便能开花结籽的植物,如同无牡无牝之匹,而“牧”字,不单代表生命力旺盛的雄性鸟兽、植物雄株,还指放牧牲畜,肩负照料、繁衍、保护的人。

      于是,聪慧的古人不仅将这原野中分外妖娆、萧散自如的野花引到家门前栽种,取了牛字旁的“牡”代表雄性,配以朱砂之美的“丹”代表雌性,寓意生命力之旺盛。如此,这仪态万方、雍容华贵,自由奔放,兼具阳刚之气、阴柔之美的野花,因观赏、药用价值以及深厚的意蕴,在唐代由武则天亲自下旨引种至长安城内,由宫苑波及高级寺观,再由达官贵人宅第,到了一般士人、普通百姓家中,并随黄河东流而下,来到菏泽,土质肥沃,半淤半沙,四季分明的黄河冲积平原,在温暖的阳光和适度的雨水中,演绎着春华秋实、一花一世界的悲欢离合、世事变迁。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菏泽牡丹栽植已达千亩,据当时县志记载,已是“每至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的盛景,且尤以“桑篱园”“凝香园”“绮园”最为著名,见证着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往来古昔、峥嵘岁月的繁华。如今,菏泽已经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基地。

      我是在人流密集、花香浓郁的曹州园内观察菏泽牡丹的。身边的好友以最快速度,抢了两个色彩柔和的牡丹花冠,一个给我戴上,一个戴在自己的长发上,又走出几步细细端详,为我调整花冠,让我变得更好看些。霎时,浓郁的芳香浸透了全身,我的四肢因此而微微颤抖,我的脸颊透出了少女般的灼热,如此这般与牡丹亲密的接触,让我无法抑制内心的狂喜,跳动的心云雀般携带鲜花的气息飞向天空。

QQ图片20230617101844.jpg

      接下来的时间,满眼璀璨、目不暇接。芳香弥漫的空气中,潮水般荡漾的牡丹争奇斗艳、美若天仙。粉色、红色、紫色、蓝色扑面而来,浓淡总相宜。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托桂型数不胜数,尽显风流,稀有名贵品种“掌花案”“酒醉杨妃”“冠世墨玉”,或红装素裹、低头含笑,或艳如朝霞、婀娜多姿,或眉目传情、暗送秋波,更有白中之冠“昆山夜光”“金星雪浪”“景玉”洁白如雪、无瑕无疵。黑色牡丹“乌龙卧墨池”“烟绒紫”深如墨玉、闪如缎……

      我相信,这是几百年来菏泽人的精心栽培。徜徉在牡丹丛中,甜香的味道溢满味蕾,对世间万物的丰饶美丽,对植物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充满了感恩。

     朋友们跟着互相拍照,笑声朗朗。我从未见过绿色的牡丹,也不知天下还有这般典雅、清秀、内敛的花朵,在瑰丽豪迈磅礴的花丛中,平静优雅地绽放。凝神看时,它向内卷曲的深绿色花苞如田间地头的包心菜,待浅绿色的花瓣完全开放,绣球般的花型又似白玉温润娇贵,在隐约可现的豆绿色中静思默想,圆满而吉祥。

      此刻,不知这世间少有的绝代佳人般的花,俘获过多少人的心,怕是心肠如铁的人,也会在它面前化作一泓水。在高原,我最喜欢的是鳞叶龙胆的蓝,那是离天最近的太阳紫光,纯净天真的蓝色湖泊,水晶般透明的眼睛,而菏泽牡丹生机盎然的绿,多么像菏泽这片天然古泽之上,朴实厚道的种花人,抑或我身边热情好客的菏泽人。

       每一片土地,每一座城市,都有与当地人自我生命相关的“境”,都是与山水草木共同拥有,无分别的圆满世界。身处菏泽,欣赏的是牡丹的美,感受的是人的情,人与自然创造的迷人之境。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世界就永远是一个活泼的世界、微笑的世界,一个与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有意义的世界。

       白居易道:“绝代祇西子,众芳惟牡丹。”从繁华走出,从热烈走出,从艳丽走出的高逸情致,因美感而兴起,因思而心灵震荡,是生命的安顿,亘古不变的真实。愿菏泽牡丹,从喧闹走出的国色天香,“绝代佳人”似的细腻温婉、平和安宁,让更多的人在发现和体验中,感悟人间的真诚、善良与厚道。

QQ图片20230617102543.jpg

       辛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理事、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委员、青海散文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家》艺术部主任。出版作品散文集《眼睛里的蓝》《茜草为红》《一望成雪》《海心山》长篇散文《青海湖的召唤》《高原野花》,长篇纪实文学《尕布龙的高地》《我的青海 我的雪原》。获青海省政府文学艺术创作奖、第二届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近作短评金奖、首届中国“丝路散文奖”、“北京文学”2018年度优秀报告文学称号、安徽文学奖、首届“让生命充满绿色”生态文学奖、首届《散文百家》全国散文征文大赛二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3 15:59 , Processed in 0.03876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