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2145|回复: 1

“秋前三天扫战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6 08:55: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过三天就是立秋了,以前曾写首小诗《那年的夏天》,其中有句“秋前三天扫战场”,当时就有年轻读者问我是什么意思?
      也是,今天的年轻人听到这句话,肯定一头雾水。因为这句话的时代特色太浓,它只属于我们年轻的时候。
      当年还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时代,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没有自留地,当然更没有什么包产到户。农业生产全部由社队统一安排。田里种什么庄家、什么时候种,甚至怎么种,农民(那时称社员)都做不了主,统统由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决定。
      每年到“双抢“季节,从县到公社,再到大队、生产队,层层开会布置,哪天开始“双抢”,哪天结束,都统一确定下来。所谓“秋前三天扫战场”,就是在立秋前三天,必须完成“双抢”任务,“打扫战场”。一般立秋时间都在八月四、五号,所以正是现在这个时候,就是“双抢”最紧张时刻。
      当年每到“双抢”,农村村庄田头总是红旗飘飘,标语处处。“拼死拼活战双抢,秋前三天扫战场”的标语口号随处可见。村口广播大喇叭里唱着革命歌曲,大批判专栏墙上画出双抢专栏,气氛如同高温般热烈。不过双抢时的劳累却是让人如同战场杀伐般难以忍受。
      白居易写的《观刈麦》:“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拿来形容当年的双抢倒是很形象。不过妇女也得参加“双抢”劳动,“男女都一样”,“村姑“可没有时间“荷箪食”去送饭。连“童稚”—中小学生,都得组织下乡参加“双抢”。我小学时有年参加学校组织的下乡割稻,一不小心割破了左手小手指,留下残疤,小手指至今还伸不直。
      “双抢”时正值酷暑,烈日炎炎下,在稻田里手拿镰刀一刀一刀的割稻,半人高的稻田密不透风,又闷又热,还有稻叶刺身、虫叮蚊咬,那汗湿全身、腰酸背痛的感觉真的让人难受万分。栽秧时虽站在水田内,但浅浅的水层让太阳晒得几乎烫脚,还有不时爬到脚上腿上吸你血的蚂蟥,简直让人苦不堪言。当时有句顺口溜笑言,这时去田埂下拉个粑粑就是最好的“歇凉”:
      “打谷栽禾收种忙,面朝泥水背朝阳。出恭片刻田埂下,汗湿通身当歇凉。”
      如今的农村,当然也有秋收秋种,但已与当年的“双抢”完全不同。一则农民有生产自主权,种什么、怎么种、何时种、何时收,都是自己决定,没有谁规定要“秋前三天扫战场”。另外,插秧用插秧机,割稻用收割机,什么翻田、脱谷都机械化了,不需要用手工插秧、用镰刀割稻、拉着牛犁田耙田、用石磙摔打脱谷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大为降低,再不需要装着“出恭当歇凉”!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秋前三天扫战场”,实在是时代的进步,值得庆幸。当然,“秋前三天扫战场”这句口号,也值得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回味。
发表于 2023-8-6 21:2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熊老师的文章,记录了那个年代的人,没有自主权,就是驯服工具。我也过来人,插出秧,吃过糖。三根筋挑着一个头。跟在搭斗后捡麦穗,稻穗。割猪草,剁猪食。作业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写的。以前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老前辈孩子发了,去了国外。他们划算,值。我们老了,养老金双轨制,独生子女,后顾有忧。

由手机上传

由手机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3 18:38 , Processed in 0.05072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