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87171|回复: 0

路洪明:平生野然无拘束 别有天地非人间——孙博文作品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3 12: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


  平生野然无拘束  别有天地非人间
      ——孙博文作品解读
  路洪明


  论语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用来阐释道与人之间的关联。递延千年,后人又有“文以人传,人以文传”的论说,辩证人与文的承传内涵。近日,得一机缘回泉城品读乡贤孙博文的画作,在山东省美术馆体量巨大的展厅,面对孙博文留下的鸿篇巨制,我惊叹之余,对画以人传,还是人以画传似有感悟,遂借解读其作品与诗文,从艺术人生、创作状态、笔墨传统、风格面貌等几个视角略陈己意,也权作梳理作者与作品弘传关系的一孔之见。

mmexport1712983323576.jpg
  《秋色无边》

  415cm×96cm  2002年

  释文: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处清入骨,岂如秋色使人狂。

  孤身独立观世人

  对于孙博文,缘于自己孤陋寡闻,此前对这位乡贤知之甚少。近年有于君学松爱其画惜其人,会同友人一起为他办展览、刊文章、建展馆,一时孙博文声名鹊起,其诗文书画遂彰,艺术人生事迹渐显。由于无缘与孙博文在世时交流,只能通过品读其留下的诗文书画来了解这位乡贤。孙博文有一首题画诗:“山壑脊薄自露根,孤身独立观世人。繁华阅历知多少,不改风骨到如今。”可作为他艺术人生的诗意映射。生于农历戊寅年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的孙博文,名**,字博闻,号汝阳山人。他曾祖孙天牧,高祖孙墨佛,皆是北派山水画坛翘楚。上世纪60年代,孙博文求学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山东艺术学院),师从关友声、黑伯龙诸先生。毕业后主动到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美术的组织和教育工作。改革开放后,他离开沂蒙莒南回到故里莱阳,其间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最终定居青岛。观其一生,除短暂求学海右古城和晚年定居得风气之先的岛城以外,大多时间独处乡野一隅,这对他艺术道路的选择有莫大影响。尤其是在莒南的十几年时间,正是孙博文艺术修炼的关键时期。而他这些年的沉潜研习,正如同处古莒国一地的前贤刘勰在浮来山千年古刹定林寺的大银杏树下校经一样,积淀着后来爆发的能量。

  《文心雕龙》一出,中国文学理论备矣,其时,天下有几人见其批阅经典的孤灯清影。同样,孙博文在乡野的孤独,锤炼出了一副士人的风骨,为他日后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凡俗生活中,世人多追逐的是成功后的荣光,不容易甚或不愿意去经受砥砺的艰辛。这也是画坛偶有黄秋园、陈子庄等野遗让世人惊叹“国有颜回而不知”的缘由。孙博文后来能汲汲于不与世同的泼彩与积彩的绘画创作,主要得益于他在偏僻的乡野苦读深思涵养出的“孤身独立观世人”的卓见。自始至终他一直保持着士人的傲骨,如他在2003年所作的一幅《三友结盟共修禅》题跋中写道:“岁寒结盟多少年,三友共商苦修(菊花)禅,时代变迁性不改,高翁傲霜报平安。”这也印证了前诗所说的“不改风骨到如今”,足见孙博文一生都有一副士人的风骨。虽然孙博文不是所谓画坛的“一线画家”并长期在相对封闭的地域活动,然而远离了浮躁与热闹,才能使他静心沉思,有时间与空间在自己喜欢的艺术领域自由驰骋。而且现代资讯与交通的发达,使他有机会见证“繁华”,在“繁华阅历”后他回到乡野能避开喧嚣,依托艺术家思接千载和视通万里的丰富想象力,再加之早年积淀的涵养,使他成为一位不受时风影响而卓然独立的艺术家。
mmexport1712983312483.jpg
  《袖卷红云水上生》

  143cm×360cm  2001年

  释文:悬顶空中大泼彩,拖泥带水开情怀。烟云万象白练生,引逗诗翁持杖来。

  平生野然无拘束

  纵观孙博文的艺术道路,其“孤身独立观世人”的人格风骨对他的创作状态有莫大影响,“平生野然无拘束”可涵盖他一生的创作状态。作为艺术家一贯追求创作的自由,然而能否达到无拘无束的状态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庄子》中解衣磅礴的画师、在文艺自觉名士辈出的魏晋时代“坦腹东床”“雪夜访戴”的王氏父子皆已达到了无拘无束的状态。故而,有“是真画者也”之誉的画师,及携《兰亭序》影响书坛的王氏书风流传千古。后人恽南田也说:“作画须有解衣磅礴,旁若无人意,然后化机在手,元气狼藉,不为先匠所拘,而游于法度之外矣。”观孙博文的作品实是这种“真画者”创作状态的呈现。无论早期的山水花鸟,还是晚年的彩墨作品,一以贯之的是浪漫的笔墨与恣意的挥洒,其背后则是创作状态的无拘无束。这是孙博文艺术的特点之一,是他特立独行的绘画风格,以及崇尚色彩语言的缘由所在。

mmexport1712983309572.jpg
  《登高看云低》

  358cm×144cm  2001年

  释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中国文化的发展注重承旧孕新,孔子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语,这为腐儒以圣人遗训为由,找到了陈陈相因的借口。殊不知夫子守的是不变的规律,而不是因时而异的表象。历代往圣先贤皆依时代环境变化,在阐述经典时书写着自己的见解,绘画史上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因循守旧者拘束于前代传统,抱着“祖宗成法”不能变的心理成为新时代的弃儿,勇于变革者则成为新的传统经典。孙博文应是深谙此理者,多年的远离大都市,使他有深入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乡野他无须周旋于富贵门庭,不用仰人鼻息,身心是自由的,反映到创作上也就了无拘束。前人有“诗言志”的观念,观其诗则明其志。孙博文在画上多题跋有自作诗,如:“落落长林出清泉,帆带斜阳柳弄烟。江枫山月千树华,独坐船头观暮晚。”“山作严师云为友,满山明月漠水流。岭上人家野烟吹,案头残书看不够。”“空山红叶不能留,老翁最爱一江秋。船儿摇到烟波里,平生何知此处幽。”船头独坐、捧读案头、烟波钓叟的形象俨然一古代高士隐者,这是他野然无拘无束状态的形象反映,更是他独立人格的生动写照。

  近人常艳羡于陈寅恪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现实生活中却游走于达官巨贾之门,汲汲于功名利禄,故很难鱼和熊掌兼得。孙博文甘于沉寂乡野几十年,人生坎坷跌宕却不失士人的傲骨,故而他的画作才能像他诗中描写的一样“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彩墨倒于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只有人格独立,才能不被世俗拘束,这样心中才能有自在的万里长空去任其驰骋,笔下的千尺绢素任其挥洒,不然只会成为患得患失的凡夫俗子。孙博文养成独立自主、无所依傍的人格,创作上便能有“譠譠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的状态。因而,透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切实感受到这样的状态,尤其是后期的彩墨作品,无论是笔墨语言还是画面形象以及构图样式都有自己强烈的个人面貌,这使他的彩墨山水在当代画坛别具一格。
mmexport1712983305634.jpg
  《飞泉溅禅石》

  316.5cm×123.5cm  2002年

  释文:白云深处禅意浓,潺潺泉鸣杜鹃声。茂柳成烟添意思,棋翁忽闻灵云生。

mmexport1712983301225.jpg
  《遥望夕阳笼碧树》作品局部

  458cm×143.5cm  2000年

  释文:悬顶空中大泼彩,拖泥带水开情怀。烟云万象白练生,(引逗)诗翁持杖来。

  别有天地非人间

  观孙博文的作品,最具个人面貌的当属他的泼彩之作,应该讲用“泼”字并不全面准确,他的一些彩墨作品乃笔笔写出,并非如前贤大千居士的以墨彩相撞恣意流动的方法,因而他在泼彩画法之外有积彩一路。如果祖述门庭,应属积墨一派。他把色当作墨来用,由此画面效果与古人和今人都拉开了距离。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主脉,虽在开创之初色墨并重,甚或以色为主,在千多年的发展中也不乏以青绿山水著称的画家,但客观讲,自王维倡水墨,“水墨为上”一直是此后历代山水画家着力追求的高标。荆浩在《笔法记》中说“随类赋彩,自古有之,如水墨晕章,兴吾唐代”,这比较中肯地道出了中国山水画由色彩向水墨转换的时代。自唐以降,水墨在绢素上产生的变幻无穷的效果,吸引着受儒释道思想影响的文人士大夫,他们崇尚水墨渲淡的审美趣味一直影响至今。可以说,从孙博文早期的作品来看,他也是深受这一审美理念影响的画家,其笔墨的纯净与画面的气象都透露出浓浓的文人气。从后来在泼彩的作品题画诗上也可感受到他对文人水墨画的推崇,像“范宽墨法似营丘,散落人家二百秋。咫尺画图千里思,山清水碧不胜愁”,还有“醉翁酣墨如酣酒,白云乱负青山走。临泉气岸倾王侯,子久胸襟叔明手”。在这两首诗中提到的北宋范宽、李成,元代的黄公望、王蒙,都是以水墨为宗的巨匠。

mmexport1712983298829.jpg
  《咫尺千里》69cm×170cm  2001年

  释文:范宽墨法似营丘,散落人家二百秋。咫尺画图千里思,山清水碧不胜愁。

  在师法这些巨匠的过程中,孙博文一方面获取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也发现前人取得的巨大成就却成为后来者难以逾越的高峰。在探寻山水画如何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中西绘画碰撞互融的环境里,有人尝试引入西方风景画的方式改造山水画。在提倡传统文化的时代,有人误读赵孟頫的“古意论”回归古人从中讨生活。而孙博文则另辟蹊径用色彩来抒情达意,这应是他多年沉浸在传统水墨中,深知再由此突破难乎其难,转而到色彩一途苦苦寻觅的结果。他在画中常题跋:“悬顶空中大泼彩,拖泥带水开情怀。烟云万象白练生,引逗诗翁持杖来。”这首诗活脱脱勾勒出他心中的彩墨烟云。这就是他与世界对话的色彩语言,这就是他探寻到的新时代山水画的发展路径,这就是他“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画中意境。

mmexport1712983290414.jpg
  《长空降瑞》

  361cm×143cm  2001年

  释文: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彩墨倒于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

  曾经有人说“选择是一种智慧”,事实的确如此,每次的选择都考验一个人对未知前途正确与否的判断。一个画家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多次的选择,除了人生际遇很难自己控制,对笔墨语言的选择则考验一个画家的审美判断力。对一个画家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笔墨语言,最终影响他的风格面貌。可以说孙博文在用色彩与世界对话前的作品基本是重复一个画家成长的普通路径,在博览多家并勤加修炼后固然笔墨会更加纯熟,吸收西方绘画有益营养后立意能愈发新颖,但如果一直这样走下去所形成的风格面貌与当世的一般画家很难有大的差别。孙博文在生命的后半段开悟了,选择色彩作为自己主要的绘画语言。虽然有一些理论家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阐释,不过我们现在很难有确切的缘由具体说清楚他为什么要选择浓艳的色彩作为自己晚年抒写情感的语言。但他的开悟当与以画参禅有一定的联系。

mmexport1712983286628.jpg
  《碧天如水白云轻》

  442cm×143.5cm  2002年

  释文:白云深处有高师,糊涂切相任天机。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入画时。

  考诸画史,既有怀素、梁楷、法常一众高僧,以佛法入书法和画法,留下千古名迹,也有苏东坡、黄庭坚、董其昌等文人学士以书画禅悦人生,传下书画金针。孙博文以画参禅有诗为证:“乱云深处有高师,糊涂切相任天机。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即悟时。”还有:“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再有:“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试看拖泥带水笔,正是禅意即悟时。”这些在画上反复题跋的诗句,实是孙博文以书画禅悦人生的生动写照。他活脱脱似以笔墨参悟禅机的前贤,并留下了悟道后的偈语,不论是鸿篇巨制还是尺幅小品乃至画跋诗文,都是留给后人来解读他悟道过程的草蛇灰线。他的选择使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风格非常突出的当代画家。
mmexport1712983284065.jpg
  《霜林暮秋夕阳红》

  96cm×89cm  2001年

  释文:霜林暮秋夕阳红,枫叶经霜浓谁流。今生有此景。

  孙博文的选择与创作为当下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自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提出在传统绘画上革“四王”命以来,除以承继传统为正宗的湖社外,山水画创新有这样几条脉络影响较大:一是以取法金陵八家中“龚贤”一脉的黄宾虹等,主张从传统中辟出一条新路径,师法他的李可染又借鉴西画光影,强调对景写生形成浩大声势。二是**石涛的傅抱石,以独创“抱石皴”携金陵诸贤坐镇钟山。三是得“二高一陈”真传的关山月、黎雄才齐聚岭南。四是接续“海派”余脉的潘天寿、陆俨少居钱塘望海潮。五是提倡生活的赵望云、石鲁开长安一脉。蜀人张大千则以泼墨泼彩特立独行。这些大家不同的风格面貌丰富了百多年的中国山水画坛,同时又成为新的山水画传统让后人学习借鉴。

  从孙博文绘画语言的取法借鉴上,早期可以说师法多家,这也应了杜甫“转益多师是汝师”的诗句。除家学渊源外,他在笔墨上由崔子范上溯齐派,颇得天真之趣,也是孙博文取法较多的一家,偶有作品可见金陵画风和李可染的影响。不过,后来的彩墨作品他对张大千是一脉相承。石涛善用拖泥带水皴,大千居士学石涛颇有心得与成就,至孙博文则以色为墨,故有“拖泥带水开情怀”的心得付诸诗句。在取法大千的同时,他没有陷入“以色貌色”的泥沼,而是借鉴林风眠的画法,化“泼”为“写”,直抒心中意象。泼墨泼彩在色墨交融中形成的幽深玄冥意境,容易走向抽象,多有赖于观者对既有审美图像引发共鸣。对此孙博文在承继张大千的衣钵后,以此类画法驾轻就熟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如果孙博文止步于此,则仅会成为大风堂一脉的支流。但他不满足于这种拾人牙慧的沿袭,念兹在兹的是寻找属于自己的色彩心象。因此,除这一类泼彩作品外,孙博文常常化抽象为具象,在看似信手挥洒色彩幻象后,呈现于观者的却是身边熟悉的物象,可谓“经意之极,若不经意”,这种看似抽象却蕴有具象的造型与积彩画法相结合是孙博文绘画风格的又一特点。

mmexport1712983280753.jpg
  《安得大千复混沌》

  228cm×96cm  2002年

  释文: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

  对于色彩的运用,孙博文也是独辟蹊径。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作品是在前人青绿山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用色多以石青石绿为主,虽偶用暖色的赭石朱砂,但冷色是他泼墨泼彩的主色调。孙博文则善用大红大绿,色彩斑斓绚丽,他强调在冷暖对比中夸张暖色调,以红黄为主,给人以炽热的燃烧感。在题有跋语“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的《涅槃》一画中,如岩浆一般的地火衬托出涅槃的火凤凰,仿佛能让观者感受到火山口的温度。

mmexport1712983277966.jpg
  《涅槃》作品局部

  358.5cm×143.5cm  2001年

  释文: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再看他题有“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生浅黄。试上高处清入骨,岂如秋色使人狂”一诗的画,深红浅黄的崖树,映衬着碧潭,则在炽热中透露出一丝清凉。

mmexport1712983274236.jpg
  《天净水明霞》作品局部

  453.5cm×144cm  2002年

  释文: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生浅黄。试上高处清入骨,岂如秋色使人狂。

  他运用色彩之妙全系一心,不是一味张扬狂热的情感,也不是纠结于精致与细腻与否,而是随情感的变化抒发心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给观者的是“万里长空彩云舞”的潇洒与自由。应该讲孙博文探寻到色彩的奥妙,就如诗人掌握了平仄与韵脚的玄机,音乐家获得了拨动人心弦的密码,他用手中的画笔尽情挥洒着心中的曼妙。这是一位画家进入化境后的自由,是诗意浪漫的纸上倾吐,是内心情感的惬意抒发。读孙博文的作品,大有古人写草圣的诗句“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的感受。

  色彩的自由挥洒是孙博文作品的典型特征,无论什么物象,到了他的笔下就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自由组合。孙博文画中的七彩是涅槃的凤凰,是生辉的万象,更是他心中的太阳,以及无法用语言向外人倾诉的孤独情感。所以,这首不能回答人问的题画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便成了他绘画境界的注脚。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画中,隐藏着孙博文全部艺术生命的密码。要想了解孙博文这个人,那就去品读他的画。他的画,尤其是晚年恣意挥洒笔笔写出的积彩之作,要得到世人的品赏,可能就像司马迁著《史记》后,在《报任少卿书》中所言“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一样,需要当世和后世的知音以偿逝者。

mmexport467b3ef5564621558c4f61bc24813d53_1712983268795.jpeg
  《天边云重似火烧》

  360cm×144cm  2001年

  释文: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彩墨倒于宣纸上,任其纵横任其染。

  画家画的是画,画打动人的是情,人间亘古不变的是真情。回到文章篇首提到的人以画传还是画以人传的千年之问,当身份、地位等浮华落尽,满目萧然之后,依据作品世人自有客观公道的判断。还是明人杨慎被用作《三国演义》开篇词的上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似乎更能解答这个千古难题。(本文作者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画报》社长、执行总编辑)

  路洪明在山东美术馆“淋漓华章  孙博文艺术展”接受记者采访视频

  路洪明在山东美术馆“淋漓华章 孙博文艺术展”学术研讨会上讲话视频
mmexport1712983763731.jpg
  《秋林锦水》

  228cm×96cm  2002年

  释文:满载一江秋色,平铺十里霞光。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世间已无孙博文  世人又见孙博文
mmexport1712983775622.jpg
  《性灵之光》

  795cm×144cm  2000年

  释文:天作匡庐地为案,老翁写画难得闲。题首孬诗学李杜,不要工整只求禅。

  孙博文(1938—2003),名**,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鸿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1 09:06 , Processed in 0.04204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