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47662|回复: 3

陈谋勇:芦花飘过沙家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6 15: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芦花飘过沙家浜
  陈谋勇

  正是“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金秋收获时节,我随《惠山新闻》陆兴鹤总编、记者等一行,怀着寻访革命先辈足迹的崇敬之情,来到了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的沙家浜。一个曾经谱写“十八棵青松傲苍穹”英雄故事的地方,一块当年阿庆嫂智斗刁得一,郭建光芦荡播火种的红色热土。沙家浜的故事通过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的传播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沙家浜从此成了人们崇拜的精神高地。近年来,沙家浜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基础,绿色旅游为重点,金色美食旅游为特色,影视文化旅游为配套的旅游产业。访红色经典沙家浜,使我们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走进景区,最先看到的是瞻仰广场。广场上有沙家浜抗日斗争纪念馆和一座石碑亭,碑上“沙家浜”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在1990年5月5日战地重游,视察沙家浜时的亲笔题词。据介绍,叶飞曾是新四军五团的领导人,当年就是这个五团活跃在沙家浜一带,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而又巧妙的斗争。瞻仰广场是革命传统教育区的主体工程,占地总面积1.3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720平方米,它由碑亭,照壁,柱雕,主体雕塑,煅铜浮雕等组成。“沙家浜亭”亭高6.6米。碑亭另一面是中共常熟市委员会、常熟市人民政府为沙家浜芦苇荡拓建而撰写的碑文。在“沙家浜亭”的水边,是两块影壁,上书“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大字,是集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字而连成的。瞻仰广场的过道两边由18根造型各异的抽象柱雕,象征京剧《沙家浜》里的18棵青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瞻仰广场的主体群雕“军民鱼水情”,高8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山创作。这尊主雕有5个人物,正面两位是《沙家浜》里的郭建光和阿庆嫂。后面两侧的煅铜浮雕表现的是当年新四军在江南水乡的战斗生活。正中一块是放大的新四军臂章。主雕还有三位人物,分别是新四军战士,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队员和正在撑船的沙四龙。主雕四周留有大片水域,这水从新四军臂章处流过,一直向前奔腾而去。导游小姐介绍说,这样的设计,即增加了江南水乡的特色,也表示新四军东进把江南水乡的抗日怒火汇成一股铁流。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家园的安宁,冲向日寇,直至赢得最后胜利。“沙家浜,天下传,鱼水情,好榜样”,是原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沙家浜所写的题词;“芦荡火种,鱼水情深”,是沙家浜广场巨幅照壁上的楹联。我想:这则题词的“词眼”和这幅楹联的“联眼”,应该都是那个“情”字。因为,这儿的芦苇荡有情,曾经恩情深深地护佑过新四军“江抗”的36名伤病员,为他们疗伤蓄锐,让他们插翅高飞;这儿的纪念馆有情,正在恋情深深地展示着一件件革命文物,薪传着芦荡火种,启迪着红色理想;这儿的阿庆嫂有情,还在乡情深深地张罗着“春来茶馆”,沏热碧螺春,迎迓十六方……

  景区内到处是绿树鲜花,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一座座造型别致的直桥、拱桥和曲桥,引领着熙熙攘攘的游人从此岸走向彼岸。漫步、泛舟其间,鸟儿婉啼,凉风习习,苇香扑鼻,野趣横生。这里所有的一切,与普通公园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湖中有芦苇。芦苇荡中,不时可以看到一只只小木船,船上坐的人与当年时刻准备应付危险、神情严肃的新四军战士完全不一样,他们个个充满喜悦,不断发出爽朗的笑声。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时代变了,角色变了,这些人都是从各地慕名而来的快乐旅游者。红石村内有“春来茶馆”,“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倚窗落座,边品茶边欣赏戏台上表演的京剧《沙家浜》片段和舞龙、舞狮、苏州评弹等民俗风情表演,另有一番情趣。沙家浜以江南水乡农家菜为主,景区自产的鱼类特别鲜美,十月螃蟹正当时令。

  我们漫步在街道上,先是看到了一所深宅大院,即“刁家大院”,接着是形形**的小店铺,路上行人悠然自得,不像是上街购物者,他们不时停下脚步,对着一些房子指指点点。此时我们恍然大悟,明白这是一处影视拍摄基地。果然,附近就有一个展览场所,布置了许多大照片,正在介绍电视连续剧《沙家浜》,许晴饰阿庆嫂,陈道明饰刁德一,刘金山饰胡传魁,这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导游给我们介绍说,沙家浜,蜚声遐迩,当然是因为那部几易其名的经典戏剧的缘故。最先是作家崔左夫依据一首传唱已久的抗日歌曲《你是游击兵团》而演绎成沙家浜的故事,并由文牧定名为《芦荡火种》。1964年,沪剧《芦荡火种》进京献演,剧作家汪曾祺等人奉命将其改为同名京剧,给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观看,才有了后来遵照毛主席的建议,以《沙家浜》为京剧重新命名的故事。特别是《沙家浜》成为“革命样板戏”之一,更是频频演出、家喻户晓。到如今,剧中的《智斗》一场戏,还是各种晚会中的叫座节目。剧中人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胡司令、刁德一等舞台形象以及那爿“春来茶馆”,还在有声有色地活演在人们的心间,“沙家浜”的名声也越发叫响。去亲眼看看沙家浜,看看“春来茶馆”,看看阿庆嫂,便是人们蜂拥而来,携着淡淡怀旧情节和浓浓好奇情思,踏上沙家浜之旅的美丽初衷。有意思的是,沙家浜的地名,居然也随着这剧名的变更而多次变动:最早的时候,这儿叫作“横泾乡”;《芦荡火种》出来后,就先后更名为“芦荡公社”和“芦荡乡”。待到剧名改成了《沙家浜》的时候,这里就变成“沙家浜镇”了。我觉得这段极富戏剧性的变故,使那位当地导游小姐显得很自豪,也介绍得最为精彩,吸引了很多游客。

  我们一路走走谈谈,很快就来到了位于湖畔的“春来茶馆”,向店家买了每人一壶碧螺春茶,坐下来品尝。这时茶馆里有男女两个演员正在唱苏州评弹,他们身边的柱子上挂着一副楹联——“风声度竹有琴韵,月影写梅无墨痕”,茶客们听得津津有味。据介绍,第一代茶馆位于芦苇迷宫中,是近代典型的江南水乡茶楼建筑,廊檐下“春来茶馆”四字系新四军老首长夏光所题,馆内仿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游人可在此品茗休憩,颔首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的风采。第二代茶馆在影视城。我们问导游:当年有没有“春来茶馆”?她笑着回答说,不敢肯定当时有没有“春来茶馆”,但能肯定当时有“春海茶馆”,“东来茶馆”“涵芬阁茶馆”“老云头茶馆”等等。这些茶馆都是地下党的交通站、联络点。编导所以采用“春来茶馆”也许还蕴含“江抗”部队给江南水乡带来抗日春天的意思。导游还告诉我们,1970年11月23日,这里陆家村的一位老地下党员曾捐上来一把刻有“春来”两字的茶壶,后来被送到**去了。这把壶与京剧里的“春来茶馆”有什么关系,至今是个谜。江南水乡茶馆多,当年仅此一乡,能回忆起来的茶馆就有34家,茶馆是不论身份卑贱、不计钱财贫富都能去的公众场所。在那里一位衣衫破烂的乞丐和一位穿着体面的人士交谈,然后拿到了施舍的东西或钱离去都属正常。可你能知道这一说一递的过程中没有传递重要的情报吗?既然各种人物都能去的地方,就难保敌人的特务不来!所以在这些联络点上工作的我党同志,必定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足智多谋,当机立断的一流人才。这 “春来茶馆”四个字是郭建光生活原型,对面的戏台每天有两场京剧《沙家浜》样板戏中的“斗智”上演。

  喝完碧螺春茶,我们去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中陈列着32位烈士的遗照和遗物。馆内还有仿真雕像,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仿佛带我们走进了那时的画面。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新馆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492平方米,布馆面积2400平方米,其中:平面展示区1800平方米,声光电展示区600平方米。新馆建成后,布局更趋合理,展示手段更为先进,馆藏资料更为详尽,是一个更具红色文化气息的现代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紧扣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两大主题,运用半景画和声光电高科技展示手段,做到移步易景。并运用融入娱乐的手法,寓教于乐,生动和丰富整个体验过程,把历史图片和仿真环境、实物展示与动态互动体验相结合,让人置身抗日江南水乡地场景,深入了解沙家浜革命的背景和特点。同时,将沙家浜历史人文、市双拥馆、展览厅和会议接待厅等有机结合,把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建成了国内同类馆中设施一流、富有特色的革命历史纪念馆,使人参观后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走过隐湖长廊,我们来到了芦苇迷宫。芦苇迷宫是芦苇荡景区的核心部分,分成水上和陆上芦苇迷宫两大区域。这里原为芦苇、杂草丛生的荒地,天长日久形成“转水墩”、“活络圩”,与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了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 新四军伤病员战士们就是在当地老百姓的掩护下,以这些天然芦苇荡形成的水陆芦苇迷宫,保护自己,打击敌人,使日伪分子如掐了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摸不着东西南北。我们划着古色古香的木船穿行在芦苇迷宫中,亲身体会一下芦苇荡的神奇,寻觅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出门先动橹,抬腿就下湖”,真是“好一处江南鱼米乡”!然而在如此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里游览,我们惊讶的是,竟体验收获了全新的感受――这里的自由市场,居然就设在水面上。一艘艘满载着菜蔬鱼蟹、日常百货的船儿,在湖面上对峙列队排成水上小街。“逛街”采购的人们也一色的摇橹驾船,就在水上小街中间徜徉穿行。如此水街奇景,让人过目难忘;这里的茶馆居然大多都叫“春来茶馆”,一打听,才惊讶不已地发现,全镇的“春来茶馆”竟然有三四十家之多呢;这里的几十艘手摇船,与江浙一带常见的乌篷船却并不相同,因为这手摇船上的船篷不是半圆形,而是长方形的,四周敞篷,像座水上凉亭;来到这里我才知道,“春来茶馆”那位机智美丽的阿庆嫂的生活原型,竟然是当年“春来茶馆”里以叔侄身份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的两个男人的艺术复合……

  随后我们又先后去了文昌阁、红石文化民俗村等景点。红石村是一个以明代建筑风格为主体的江南水乡小村落,是沙家浜民俗文化的见证。在走向红石村的路上,可以看到大小不等的水面与茂密的芦苇交织在一起。有些宽阔的水面已经改成了鱼塘和特种水产养殖场。这里的芦苇荡面积约800多亩。左面是当地的一个土地庙,是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1939年至1941年间,新四军一批伤病员来此养病、治伤,伤员多为闽东老红军战士,这个土地庙也是整个景区里面唯一土生土长的建筑。右面是江南著名藏书楼文昌阁,它原位于沙家浜镇湖浜村。原有仙台楼阁,西侧松柏茂盛。1927年11月,石楚材领导的横径(沙家浜)农民暴动委员会在此成立。1928年4月,中共横径(沙家浜)农村支部(常热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后经常在此活动。后移建于芦苇荡中。文昌阁匾额的题词人,竟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往前走,是民俗展览馆,我们看到里面还较完整的保存着当地先民劳动、生活、娱乐的器具。再前面是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的第二个据点,原址位于沙家浜镇曹浜村平房建筑,共5间,基本保持原貌,现在里面放置了一些蜡像,反映了当年的一些情况。

  “秋风响蟹脚痒,金秋正好吃蟹黄”。美食几乎是每次出游的主题,来到这充满江南风情的沙家浜,又如何能错过品尝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大闸蟹,享受一番“持螯赏菊,对酒当歌”意境的“水乡美食游”呢。于是我们在一家饭店坐下,吃了顿美餐。很多人知道大闸蟹的名气,但很多人还不知道吃蟹的讲究,俗话说“九雌十雄”,这是讲九月里雌蟹抱卵,蟹黄饱满,十月里雄蟹脂膏丰腴,肉质嫩白,因此雌雄蟹品尝的季节是不同的。当大家还沉浸在芦荡幽幽的风光和闸蟹飘香的美食回味中时,我们一行的旅程结束了。但此刻我的脑海里,依旧徘徊在那迷人的芦荡,我们像秋天南飞的大雁,匆匆看过忧伤的芦花,当然还有美味无比的大闸蟹。“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是四季都有风景的地方,就如这秋天的沙家浜,一弯静水中却能给你无尽的感受。当你倦了繁文缛节的例行公事,累了杯恍交错的应酬往来,就在记忆里慢慢地回忆那一年的那个秋天,江南阳澄湖边一个叫沙家浜的小镇,在那飘零的芦花丛中,一叶轻舟,缓缓地划过那个美丽的深秋……

  作者简介:

  陈谋勇,笔名言力,退休公务员,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无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学》签约作家。出版散文选《行走》,作品选《城建走笔》《情系城建》《情系老体》,与他人合作编著《惠山新农村》。作品入选人民日报《中华城建风采颂》《学习与实践》。作品多次荣获中国散文创作奖,华夏散文最佳创作奖,全国中老年才艺大赛文学作品一、二等奖等奖项,以及20多次省市获奖。

发表于 2024-6-16 17:0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老师笔力遒劲,十分精彩!详尽介绍了沙家浜的风土人情、革命故事,是一篇红色记忆的好文章!为您点赞!己转发沙家浜抗日战士的后人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05:17 , Processed in 0.06657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