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旅游文化
韶 山 冲 情 思
陈谋勇
韶山的十月,阳光和煦,微风轻指。我们一行怀着无比的崇敬之情,一路颠簸来到她的身边,走进了“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也了却了我童年起就有的梦想。
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便会发现这里峰峦叠翠,,群山环抱,林木葱茏,景色怡然,果然是块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的风水宝地。
毛泽东故居,坐落在苍松翠竹的韶山冲,这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湖南农舍。屋前荷花塘和南岸塘相毗邻,绿水莹莹,风过处,荡起缕缕涟漪。放眼青山,背依翠竹,绿水、苍松和翠竹把这栋普通农舍映衬得生机盎然。我们沿着麻石小路,走进上屋场地坪。故居是一座“凹”字型土木结构建筑,泥砖墙,小青瓦,东头十三间半瓦房,是毛泽东的家,对游人开放;西头五间半土砖茅房是邻居的,住着守卫故居的警卫班战士。堂门上挂着“毛泽东同志故居”七个黑底镏金大字,那是1983年4月2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故居堂屋里面过道是厨房,1921年,毛泽东从长沙回韶山,在这里教育全家干革命,在火炉旁,坐着他的大弟泽民、弟媳王淑兰、小弟泽覃、堂妹泽建,他们“洗耳恭听”大哥的谆谆教导,并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人生。从故居堂屋转过右厢房,卧室、廊檐和碓屋之间,可看到毛泽东的全家照,日常生活器皿和各种农具,其中陈列着毛泽东少年时期用过的肩担、水桶、锄头等。在毛泽东父母的卧室,现仍挂着毛顺生、毛文氏两位老人的遗像。在父母卧室的隔壁是毛泽东的卧室,陈设非常朴素,墙上还挂着毛泽东青少年时候学习使用的竹络小油灯,当时毛泽东就是靠桐油、茶油或从松树上割下的松油籽在寒窗下苦读的。毛泽东卧室顶楼上有开口,顺楼梯可以攀上。就在这楼上,毛泽东召开了秘密会议,亲手建立中共湘区直属领导的韶山党支部,到1925年已发展党员110人。在卧室床边上,还挂着一张毛泽东和他两个弟弟陪伴母亲的合影。从这里也使我们看到了毛泽东和母亲、弟弟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走出毛泽东卧室,我们来到故居后院,后院有天井,有毛泽民、毛泽覃的卧室,还有碓屋、谷仓、农具间、猪栏、牛栏等。故居里陈列着许多当年的旧物,书桌、衣柜、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都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栋房子的东头。这栋普通农舍曾几经沧桑。它的修缮和扩建凝结着毛泽东的祖辈、父辈和他们兄弟的心血和汗水,。从1878年毛泽东祖父定居时的五间半茅房,经过前后三代人的艰苦创业,修修补补,其间遭火灾、遇抢劫,1918年才掀茅盖瓦,加修后院,扩建成十三间半瓦房。解放后,进行过多次修葺,使之基本上保持了当年原貌。1950年,故居作为革命纪念地供国内游客参观。两年后又正式对外宾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韶山是“红色之旅”的热点。我们来到之时,一批又一批的旅行者接踵而至。现在,到韶山旅游的当然不仅是参观毛泽东故居,而且还有毛泽东读私塾的南岸、被称作“西方的一个山洞”的滴水洞一号楼、毛氏宗祠、毛震公祠、毛鉴公祠、毛泽东祖父墓和父母墓、毛泽东故居陈列馆、毛泽东铜像、毛泽东青年时期塑像、毛泽东诗词碑林、毛泽东纪念园,即毛泽东革命纪念地微缩景观和韶山烈士陵园等。
离开毛泽东故居,我们又参观了铜像广场。毛泽东的铜像矗立在韶山冲广场。这里背衬韶峰,是韶山冲的中心。我们站在毛主席塑像前肃立默哀,并深深的三鞠躬,向一代伟人表示由衷的敬意。
滴水洞景区也是我们韶山之行的必到之处。滴水洞位于毛泽东铜像以西约4公里处的峡谷中,与毛泽东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风光与滴水洞一号等建筑组成。滴水洞长约2.8公里,洞内有小溪,曲曲弯弯,幽壑口朝东北而开。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夹杂着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种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长着。导游给我们介绍说:这里的珍贵林木有银杏、女贞、铁树等30多种,这里的花卉有映山红、梅、芙蓉、月季、菊花等上百种,这里的珍贵药材有金银花、甘草、沉香、白果等20余种。境幽景优是滴水洞幽壑的一大特点,人在景中如置身于仙景中。在滴水洞中,我们参观了毛主席当年简单朴素的卧室,床、写字台、台灯、沙发、浴缸,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浴缸比一般家用的要大得多,我想大概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身材高大魁梧,为他量身定铸的吧。滴水洞立有韶山八景诗碑,上刻毛兰芳所撰《浪淘沙》八首,一词一景,词因景胜,景因词名。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毛氏宗祠和毛主席纪念馆,每到一处,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景仰和崇拜。同时也使我们高兴地看到韶山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的圣地已经成为旅游的圣地。改革的成果也为韶山的经济发展带来福音。毛主席的光辉照耀着中国,也使他的故乡名扬世界。他的业绩和他的精神已经熔铸成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财富而永载史册,他是中国人民心中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
陈谋勇,笔名言力,退休公务员,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无锡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今古传奇江苏无锡联络站副站长,《中华文学》签约作家。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新闻稿1500多篇,曾20多次获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