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中国·生态之美 第三届“羡林杯”散文作家扬州镇江采风】
二十四桥断想 赵日超
二十四是中国语文中很美的数字。二十四史,是中国从大汉到大明最基本的史书;二十四孝,是曾参、董永等二十四史上有名的大孝子;二十四番花信,是天地间四季常新的花期。二十四桥,则是扬州一座天下闻名的桥。
扬州地处南北中心地带,扬州女人兼备南方女人的柔顺与北方女人的豪爽。生活在二十四桥周边的人是个大簇群,这里的人皮肤白皙滋润,身材健美匀称。有人说二十四桥只有一座桥,是隋炀帝在一个月夜里,同二十四个宫女在那里吹萧,所以叫二十四桥。也有人说,相传在唐代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见到二十四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那二十四支箫管中缓缓流淌出来。
扬州女人素淡雅致,水灵秀气,袅袅婷婷如轻风摆柳,姿态柔美如沟通南北的长虹卧桥,是世人心中的风景。它们静卧在烟波深处,日复一日渡你到彼岸。行走在二十四桥上的扬州美女血液里流着一种温柔,情怀里有二分轻愁,笑靥里含三春秀色,回眸里蕴四季风流。
二十四桥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单孔拱形石桥。全长24米,两端各12级台阶,两边各24根汉白玉雕柱,高、宽各2.4米,台阶24层,与“二十四”对应。桥上雕饰明月图案,典雅秀丽。二十四桥缩短了四面八方距离。历代文人骚客以至帝王将相,很多人都曾在二十四桥上寻觅过扬州美女的风韵。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清初诗人阎尔梅在《惜扬州》中写到:“扬州女儿肌如雪,珠翠罗纨恣蝶亵。”诗人王揆在《广陵赠歌者》中写过“覆额青丝白雪身,樱桃婉转度歌新”。所谓“肌如雪”、“白雪身”,都是形容扬州女子的美丽。“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是瘦西湖美女的形象。
二十四桥如年轻少*妇,是帝王黯然销魂之地。这里有个顺口溜:“隋炀帝下扬州,三千美女拉龙舟。一心想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当年隋炀帝携后宫数千佳丽到扬州看琼花,不料一去而不回,随行的数千佳丽散布扬州落户生息。“美女基因”从此溶人扬州,代代相传,成为二十四桥不老的风景。二十四桥沟通了南北,影响了南北文化,也锻造了南北方不同的品格,把各地的风土人情、生活形态、语言性格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二十四桥,犹如众人乘坐的巨轮,在瘦西湖上航行。阴阳两户,同时开门,船舱一览无余;夜深入眠,舱壁上的书架透音,夫妻的悄悄话,听得逼真。婆媳吵架,涉及邻家隐私,引起风波。孩子们在船舱里玩耍,常常闯开一个个舱门。一次,刚过门的扬州少*妇在舱内洗澡,顿使船舱过道人扭头而行。
扬州风和雨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扬州女子性情温柔,举止婉慧,似单孔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
二十四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景区体现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桥上扬州女子如云、水、花、月的神奇。唐代扬州是国中最繁华的城市,清代扬州盐商富甲天下。达官显要、墨客骚人云集,灯红酒绿,笙歌不息。扬州诗书礼仪之家众多,文人士子云集。“玉人何处教吹箫”、“千家养女先教曲”环境熏陶下长大的扬州女子,气质能不优裕从容、兰心蕙质、气韵生动吗?
青山隐隐,二十四桥以其清丽俊爽的画面,迷蒙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扬的情调成为中国江南最动人的风景。 赵日超,江苏淮安人,东方旅游文化网总编。散文集《窗外风景》被《人民日报》《文学报》评论。散文随笔散见于《作家文摘》《美文》《山东文学》《中国文艺家》《散文百家》《雨花》《大地文学》《青春》《椰城》《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文化报》《中华瑰宝》《工人日报》《中华时报》《中国书画报》《中国周刊》《艺术中国》《中国财经报》《新华日报》《小品文选刊》《中国散文报》《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环境报》《农民日报》《中国水运报》《中国建设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演员》《中国矿业报》。曾获第三届中国徐霞客散文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入围第三届汪曾祺散文奖。曾连续6年入选《中国散文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