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9661|回复: 0

丁再献题联:走近插花文化艺术家袁乃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4 20:0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光影流彩·描绘华章
  丁再献题联:走近插花文化艺术家袁乃夫/天琮


  当晨曦初露,万物复苏,有一种艺术,如同初绽的花朵,静谧而优雅,它便是插花艺术;有一位艺术家,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前行的方向,他便是袁乃夫,一个在插花艺术领域执着追求、勇于创新的人。他的身影,在中国乃至世界插花文化艺术舞台上,如同一座灯塔,散发着独特而持久的光芒。
mmexport1734181466900.jpg

  在袁乃夫的手中,每一枝花都有灵性,每一片叶都含诗意。他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审美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超越传统的艺术形态,使插花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生。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它们是文化的载体,情感的桥梁,生命的礼赞。

  袁乃夫,这位在插花艺术领域深耕多年的老将,不仅在中式插花艺术上拥有深厚的根基,同时也精通西式插花,展现出跨界融合的艺术天赋。他的每一件作品,无论大小,都能体现出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在无数次的比赛中,他屡获殊荣,其中包括国家级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等诸多重量级头衔,这一切的背后,是他对艺术无尽的热爱与付出。

  但袁乃夫的艺术之路并未停留在荣誉的光环中,他深知,真正的艺术,应当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不断地呼吸、成长。于是,他创建了乃夫插花花艺学校,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精髓传授给新一代的爱好者,使这项古老技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著名文化学者,骨刻文书法艺术创始人丁再献先生,即兴集古朴的东夷骨刻文字撰写成联:“百花世界千城喜悦,万福人家一派新风。”正是对袁乃夫先生艺术人生的最好注解。这幅楹联不仅表达了对袁先生艺术成就的崇高认可,更是对其人生哲理和艺术追求的深刻解读。
mmexport1734181469722.jpg
  袁乃夫先生的插花艺术恰似那缤纷绚烂的花朵,点缀了无数城市的大街小巷,带去了春天般的温暖与希望,使得“千城”为之欢腾,传递着祥瑞与福祉的信息。正如丁再献先生笔下的“一派新风”,袁乃夫先生的艺术成果与精神面貌映照出现代社会的蓬勃向上与文明进步。

mmexport1734181472224.jpg
  丁再献先生的楹联不仅是一份厚礼,更是对袁乃夫先生艺术生涯的一次深刻致敬。透过丁先生饱含深情的墨迹,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徐徐展开,其中包含了乃夫先生多年来在插花艺术领域辛勤耕耘的身影,以及其作品中散发出来的浓厚人文情怀与时代气息。这份赞誉与期望,无疑是对袁先生个人艺术生涯的一次肯定,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创新发展的一种呼唤。

  袁乃夫先生认为:中国的插花艺术,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历史可追溯至先秦甚至更早的原始社会晚期。作为一种以鲜花绿植为媒介,融汇诗情画意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插花艺术不仅是对自然界美的捕捉与再现,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与表达。

  早在汉代,宫廷贵族已开始欣赏插花,隋唐之际,插花艺术逐渐走向民间,受到普遍喜爱。宋代则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彼时,文人墨客醉心于山水田园,将这种热爱延伸至花草之间,使得插花艺术得到极大发展。此时的插花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富含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成为文人雅士寄寓情感、展现个性的重要方式。

mmexport1734181478705.jpg
  到了明代,随着文人阶层的壮大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插花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清代乾隆年间,插花艺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更多样化的风格和流派。这一时期的插花更讲究意境的营造,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

  据丁再献先生考证,这一插花艺术形式最早可追溯至约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彼时,东夷先民或许仅是简单地将一束野花置于泥土之上,便开启了这场与美的不解之缘。待到陶器诞生,插花艺术也随之步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虽然素材多为未经雕琢的山间野草,但却孕育了对美好事物最初的向往。

  东夷人五千年前创造的骨刻文字,标志着文明曙光的到来,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使得插花艺术逐步升华为一种文化的表征。正如丁先生所解析,骨刻文中一手持花一手携人的“舞”字和容器中一束花的“香”字,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花共舞、以花为伴的和谐场景,无疑为后人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展现了早期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表达。

  袁乃夫先生,一位在插花艺术道路上辛勤耕耘多年的行者,对“六合”“十全”理念抱有极高的敬仰。这两种花型不仅是经典之作,更蕴含了深远的哲学思考,表达对自然宇宙的敬畏之情。他的作品大气端庄,圆满典雅,体现了对技艺的高度把握和对自然之道的深刻理解。

mmexport1734181482218.jpg
  从小浸淫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袁乃夫,以古典植物学和传统方位艺术学的背景,恰恰赋予了他的插花作品更深的文化底蕴,古典植物学和传统方位艺术学的学习经历,让他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融入插花之中,使得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仿佛拥有了灵魂。即使在海外求学期间,他也未曾放弃对插花艺术的学习与探索,最终实现了对这一传统艺术的深刻领悟与创新演绎,终于成为一位优秀的插花文化艺术家。
mmexport1734181484403.jpg

  从2015年创办乃夫插花花艺学校起,袁乃夫先生便致力于插花艺术的教育与传承,培育了一批批热爱艺术、追求卓越的年轻人。袁乃夫都始终站在文化传播与创新的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花见敦煌”的艺术梦想,展现了中国插花艺术的魅力与风采。

  他的每一次表演与展览,都如同一次文化的对话,将东方的哲学思想与审美情趣带给了全世界。尤其是他在“爱与芬芳——国际花艺设计大展”中的精彩演出,以及“花见敦煌”东方插花艺术大展,均展现了他深厚的内蕴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

  丁再献先生的骨刻文楹联,既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袁先生不仅在国内外赛场与展览中斩获奖项无数,2018年袁乃夫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的艺术生涯,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当代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总体而言,袁乃夫先生不仅是一位插花艺术家,更是一位文化的使者,他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编织出了一个个关于美与和谐的故事,让“百花世界千城喜悦,万福人家一派新风”成为现实中最动人的风景。在袁乃夫先生的努力下,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正以崭新的姿态,绽放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见证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东夷骨刻文集句”中所寄托的美好愿景,得以在现实中绚丽绽放。期待袁乃夫先生插花艺术与其他传统文化形式共同绘就祖国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mmexport1734181488156.jpg
  作者: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干部,现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山东老年大学燕山校区书画协会副会长,老干部之家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4-4 00:41 , Processed in 0.13285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