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3746|回复: 0

周纪鸿 | 卞毓方的“朝花夕拾” ——评卞毓方的《从私塾到北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8 18:2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


卞毓方的“朝花夕拾”
  ——评卞毓方的《从私塾到北大》
  作者:周纪鸿


  1

  有人说,诗歌是青年人的艺术,小说是中年人的艺术,散文则是老年人的艺术。又有人说,诗歌是“异人”的艺术,小说是“高人”的艺术,散文则是“完人”的艺术。如此种种说法,都有各自的理由和角度,也未必说的全对甚至也存在着某种偏颇。但是,却实实在在地说明,写好散文一定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刻的社会体验,可以说,能够写出优秀散文的作家大致是德才兼备,至少是各方面都比较不错的人——所谓“完人”是也。
mmexport966dbee56fe5c02a1c0ee5bdd7b28f7f_1735382072357.jpeg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卞毓方是一位辨识度很高的散文家,又是一位游走在文坛边缘上的散文文体创造家。他出自名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新闻系和师从季羡林等大师名师之手。他写散文虽然是从中年开始,但是却一鸣惊人,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是获得首届冰心散文奖的散文集《长歌当啸》和三篇散文《沁园春·雪》《定格》《想象》,还是享誉全国的为北大建校一百周年而作的《煌煌上庠》,都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对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散文家,很多读者熟悉他从人民日报记者到著名散文家的写作生涯和创作路径,但是对他步入北京大学之前的人生境况和青少年时代的成长历程知之甚少,且怀有浓厚的兴趣。而《从私塾到北大》这部25万余字的散文集,很好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也填补了卞毓方人生羁旅青葱岁月的空白,我把这本散文集看作是卞毓方的“朝花夕拾”。

mmexporteedd860654cd91589613e06510ee073c_1735382075711.png
  一

  《从私塾到北大》分A、B、C、D四个部分。前边有代序,后面有代跋,代跋之前有一个附录。代序很别致——《张謇是一种风水》;代跋:日月岛放飞,与代序前后呼应,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卞毓方的散文真实而随意,自由而奔放。他不受散文理论的局限束缚,大胆地突破前人写作散文的窠臼,天马行空,信马由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纯真灵魂的展示,是赤子情怀的袒露。如今,对广大现在的读者来说,“私塾”这种传统的幼少年教育模式,已经非常陌生了。而作为“末代私塾生”,卞毓方满怀纯情的回眸自己青少年时代生活的记忆,4岁半就被在祖父安排在其知交陈长云老先生门下,学习《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教材。私塾先生并不知道,卞毓方3岁启蒙时就念过《百家姓》,有了初步基础,聪慧的卞毓方老实、恭谨,循规蹈矩,书念的熟,背的利索。在私塾老师那里,从没有挨过老师戒尺的打,无疑是个好学生。卞毓方的祖父和父亲、长兄,专擅看风水,研究堪舆蛮有学问。私塾教育和家族影响,既夯实了卞毓方倒背如流、博闻强记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他善于思考、擅于幻想的思维习惯。这无疑对这个散文家未来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如果说,当下社会人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彼此挨得很近,有着大致相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大体近似的思维模式,千篇一律的行为举止,很难出新的话;那么八十年前的社会破败千奇百怪,穷困潦倒的人们对改善境遇充满了渴望,饥寒交迫的底层在浑浑噩噩中盼望救星,硝烟弥漫中颠沛流离的群众梦想着早点安顿下来……

  卞毓方对自己儿时偏居一隅生活的真切回望,一方面显示了他的博闻强记能力,更重要的是把这种零星印记用神来之笔精彩语言倾吐出来,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人物和细节相吻合,叙述和形象相依托,智慧老人绘风华正茂少年之英姿,皓首作家讲述昨天的故事,因此显得吉光片羽,无比珍贵。

  二

  王国维说,“散文易学难工。”对卞毓方而言,散文创作是“自由的”乃至“自发性”的写作。“顺着自己的思绪和感情写散文”,而且是“顺着”这种感性状态在从事散文创作。

  无论是在家乡射阳,还是在首都北京,或者是在老家阜宁,不管是讲述祖父神机妙算的上中下三策,还是自己与同伴同学回首往事,情深意浓,真情实意。卞毓方细心地把发生在同学、老师、甚至与图书管理员之间的点滴小事拾捡起来,感受期间的脉脉温情。他的高中同窗袁庆国,念书吃力,为人却极活套。卞毓方考上北京大学报到前,袁庆国带上水果给他送行,卞无以回报只好送他一册笔记。多年之后,同学相见,庆国把笔记还给卞毓方,说“你的笔记,对你是无价之宝,搁在我手里,可惜了,今天完璧归赵。”而《七拐八拐就拐向了北大》一篇中,卞毓方回顾了母校射阳一中,1959年有两人考入北大,分别是孙开秦,历史系,冯国瑞,哲学系;1963年射中的周古廉考入北大经济系;及至1964年卞毓方考入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卞毓方感谢先入北大的同学们的激励,感谢母校老师们细心的栽培更不忘感谢曾经的县图书馆管理员徐玉婵。她似乎看出了卞毓方的不凡才华,别人只能借一本书,对卞实行了“特殊照顾政策”,“想借多少本就借多少本”!大恩难言谢。卞毓方从人民日报退休后,在前辈校友、书法家臧科先生帮助下,在盐城看望了分别五十多年的徐玉婵管理员。

  寻找和看望图书管理员的这一段故事,卞毓方则采用了臧科先生的手记文字。“毓方为寻见故人,费尽不少周折,到了无果无望,转而求助于我,那心情简直像是“寻亲”,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我在动情与感佩中受命。”更为奇巧的是毓方君下榻的盐阜宾馆,与徐女士居宅竟一墙之隔。近在咫尺,毓方冒雨前去拜访“恩人”。见到两鬓染霜的老人,眼睛立刻湿润了。五十年前,是一名书童和阿姨间的淘书交往,继后的立志从文成就事业,与这位管书的老姐有关。一件小事,体现出卞毓方先生性情中人的良心,也印证着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大爱无言!其情炽热,其意拳拳,令人感动不已。

  卞毓方是散文文本的创造师。不但在自己的行文中,引用前辈校友的美文,佐证了此事的真切存在,更加深了散文的感情浓度和文本的灵活调度。而像《难得相看尽白头》篇,几乎就是日记体散文。此篇回忆了2023年3月22日至27日一周内和射阳中学的师生朋友们的聚会。场景真实,历历在目。有聚会相见,有促膝畅谈,有把酒言欢,有合影留念。把杜甫的“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和辛弃疾的“老境何所似,只与少年同”恰如其分地运用在文末点题,雕光铸影,把从小到老的同学师生情浓缩进回忆的日记之中。

  三

  散文是最容易走向读者的文体之一。阅读卞毓方的散文,犹如欣赏一部隽永的从少儿走向青年的史诗记录片,通过镜头语言在宏大历史叙事脉络中通过微观的视角,关注城与人,兼及历史、世象、风物、民俗等,在文学史与苏北民俗文化史的双重视野中展开叙述。一个人从小孩子时期就接受家庭的开悟和私塾教育启蒙的重要性在卞毓方的身上明显地表现出来。

  《从私塾到北大》四个章节多以个人为中心展开铺陈,也有一些篇章是写亲人的印象和影响。在《今夜,南侠北侠倒挂于谁家的屋檐?》中,主要写祖父,次要写母亲、父亲以及同学、班长,写梦回老屋的情思絮语。思维活泼跳越,笔法灵动腾挪,不拘一格。节与节之间连接又自然流畅,毫无违和之感。看得出,祖父对卞毓方的影响是最大的,全文似乎被祖父的光环笼罩着。在作家眼里,祖父仙风道骨,“一手托着茶壶,一手捋着胡须”,不但自己相中了合德这块宝地,而且吸引了不少老家的亲友移民到此地。祖父无党无派,满腹诗书,看事极为超脱,体贴落难者。对时乖运蹇的人,要怀恻隐之心。祖父为人处世的风范、父亲与自己谈心,挚友胡礼仁和家人,小学初中高中的班长,小学同窗唐飞、初中同学李善松以及杨忠茂、黄彬彬等同学间交往,梦境中片段式场面和闪回式插叙镜头交织,传递出作家脑回路中的深刻记忆,“*字转注为永恒”。
mmexport0c72242c71596b8bfecb9ba2c10f11b8_1735382087721.jpeg
  (卞毓方的父亲)

  卞毓方的散文语言是最具特色的。他的语言时而大气淋漓,词章斑斓;时而富有灵性、血性诗性和智性;时而既有趣味性,更有哲理性。试看他对回忆的沉思:“回忆,是让落红重返枝头,是驱退潮为涌浪,是给黑白胶片着色,是织蚕丝成锦,是穿珍珠为项链。”具有深刻哲理的排比句,也是步步加深义理的递进句。

  总之,卞毓方的《从私塾到北大》从容不迫,娓娓而谈,把自己的崎岖而顺利的人生之路讲述得坦荡自然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作为一个北大人,卞毓方的这本散文集虽然讲的是进北大之前的往事,但又何尝不是出北大之后的故事呢?他的“朝花夕拾”有北大“五四”精神之遗风,有未名湖荡漾涟漪的皴染,有博雅塔风霜目光的透视……

  卞毓方深得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真传,“书生老去血犹沸”,仍旧*燃烧,浩气盈胸,见识卓荦,历经历史风霜的淘洗童心未泯,这位具有“末代私塾生”身世的“老五届”散文家“朝花夕拾”给人们留下了**的独特印记。

  (作者系文艺评论家,曾获第十届河北省文艺评论奖、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理论奖等。)
        江南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2-5 17:47 , Processed in 0.054623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