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03625|回复: 0

2025“金蛇献瑞”乙巳迎春作品选登(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金蛇献瑞”乙巳迎春作品选登(8)


孔维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民革中央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省画院联盟主席、山东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二级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mmexporte4394fd355ee32b481f40f9855934481_1738469834252.jpeg
     周振华,政协北京第十二届委员。第九届中国文联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第三、第四届副会长。获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解*放*军长征文艺奖,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春节就是一场奔赴(散文)
  作者 黄森林

  2024年12月,春节被正式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隆重、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最完美的精神寄托,她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凝聚着华夏人民的情感,传承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她是一种文化,历经千年积淀,绽放炫美花朵。她是一种风俗,纵使时光流转,总能打动人心。她是一种喜庆,穿越岁月沧桑,营造祥和氛围。挂起彩灯,燃起礼花,全家团圆,菜肴丰盛,我们的春节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春节是亲人团聚的时刻,它是一种情怀,关乎心灵的情怀;它更是一种期求,凝聚感情的期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美丽的守候。不论你身在何处,过年那天总会去赶那场年夜饭,去感受饭桌上的团圆,去共同呵护那个实实在在、和和美美的家,只有吃到妈妈做的年夜饭才是过年,只有一家人团聚一起,围炉夜话,那才是春节。春节是一个温暖的词,母慈父祥、儿孙绕膝,炊烟袅袅、万家灯火,那才该是春节的模样。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过春节是对亲情、友谊及和平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平时大家都比较繁忙,只有在春节时才清闲下来,相互走动走动,礼尚往来,送上问候,致以祝福。一句“新春愉快”,总能让人精神焕发;一句“万事如意”,总是让人感到温暖。春节是润滑剂,滋润心田,春风化雨;春节是连心桥,沟通感情,凝聚人心。过春节,阖家欢聚,其乐融融;拜亲访友,共迎新春;举国欢庆,天下祥和。

  春节更像是一种仪式,那仪式华丽也好,平淡也罢,终归要如期举行;就好像是一次不得不赴的约会,哪怕山高水长,风雨雪霜,也要准时到场。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简单又直接的生活方式。

  春节就是一场奔赴。就像白云依恋蓝天,就像小草根植大地,就像所有的河流都奔向大海,这世上所有的路都通往家乡,最美的风景就在回家的路上。

  春节就是一场奔赴。柴门不大,却能容纳所有的归人,炊烟轻薄,却能系住所有游子的心。我知道你的目光,始终朝着家的方向,山一程水一程,乡愁依旧待归程。

  春节就是一场奔赴。山海有约,岁月无疆,在尘世的路上,我们一起出发,一起期待那一张温情的返程票,期待在下一个轮回里再续情缘。

  作者简介:黄森林,东方旅游文化网副主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光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忆秦娥.贺岁
     吴洪彪

     
花灯叠,新年共渡春欢阅。春欢阅,阖家情厚,酒香醇冽。    昔年淮上相思别,今朝同聚家园悦。家园悦,福临庭户,笑声绵绝 。

     吴洪彪,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会员。诗词作品在第二十届、二十一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中分别荣获金奖和特等奖。在“向.未来”首届散文、诗词、书画大赛中,荣获诗词特等奖。在隆重纪念李白诞辰1323周年“诗仙李白杯”中华诗词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被大赛组委会授予“中华桂冠诗人”荣誉称号等。

b23291c702839532c02ee86ebc628e9e.jpg
蜀国多仙山  姚叶红 作

  过 年(诗歌)
  作者 邹钧

  从腊月第一天开始

  我们打扫,清洗

  去超市买买买

  给全家置一身新衣

  然后除夕吃年饭

  贴春联放鞭炮

  初一起大早

  给每一个熟悉的人

  一个新鲜的祝福

  初二初三忙着走亲戚

  初四初五

  就到了孩子们

  即将离开的日子

  很多事都这样

  你刚刚感受到美好

  它就要挥手离去

  作者简介:邹钧,河南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信阳市诗歌学会副会长。2016年开始写诗,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等。出版诗集《像风一样穿过》,获得长淮诗歌奖、何景明文学奖等。

  年 味(诗歌)
  作者 般若

  腊月的风掠过青砖灰瓦

  酿出小城第一缕年味

  晒衣绳上 腊肉和香肠

  摇晃着油润的光

  像一串风铃,敲响归乡人的脚步

  祠堂前 红纸铺开

  毛笔蘸满墨汁

  一撇一捺在门楣上游走

  新写的春联,长久的祝福

  散发着松烟的气息

  灶膛里 柴火噼啪

  糯米被木槌反复捶打

  石臼中糍粑的香气

  裹着蒸汽升腾,在梁上盘旋

  又轻轻落在母亲的白发

  守岁的红烛光里

  老黄历翻过最后一页

  院后沉睡的桃枝

  一朵花苞迎着春的方向

  发出清脆的炸响

  作者简介:般若,作家,自由撰稿人。

  
  十二生肖说“小龙”
  作者 陈茂声

  2025年,农历生肖蛇年。蛇,民间也称为“小龙”。《列子》载:“疱牺氏、女娲氏、神龙(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山海经》里亦有“共工氏蛇身朱发”之说。传说中的汉族祖先,亦有不少是蛇的化身。

  蛇不仅曾作为人类文明的图腾存在,古人还认为,蛇的蜕皮代表新生,意味着长生不老。

  汉族自古崇蛇,由崇蛇而发展为崇龙。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载:有烛龙为神,又称烛阴,睁眼为昼,闭眼为夜,人面蛇身。

  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蛇和青蛙是朋友,蛇那时长有四条腿,青蛙却没有腿。可是蛇好吃懒做,青蛙却勤快,它不但要捉虫给蛇吃,还帮助人们捕害虫。因此,人类当然厌恶蛇,喜欢青蛙。蛇发现人们讨厌它,便开始仇视人,见人、畜就咬,弄得人间很不安宁,土地神看不下去,告到了天宫。玉帝将蛇传上天宫,劝他改恶从善,蛇却无悔改之意。玉帝大怒,见青蛙有功于人,令神兵砍去蛇的四条腿,将蛇的四条腿赐给青蛙。此后,蛇知错改过,也开始吃害虫,为人类做好事。玉帝见蛇知错能改,在册封十二生肖时,让它排在龙的后面,意为“小龙”。

  崇蛇的风俗

  崇蛇的风俗多出现在闽、江浙、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因信仰不同而异。如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从明代即建有供奉连公爷的蛇神庙;江浙一带,据清顾铁卿《清嘉录》载:“四月十二日为蛇王生日,进香者骈集于娄门内之庙,焚香乞符,归粘户牖,能远蛇毒。”旧时宜兴一带每逢元宵节、二月二、清明、七月十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除夕,都有祭蛇之习俗。

  蛇的成语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之事,反而有害无益。

  “杯弓蛇影”,形容人们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

  “打草惊蛇”,此成语原义为惩彼戒此,后来,比喻因做事泄密而惊动了对方。

  “虎头蛇尾”,比喻做事起初声势浩大,却有始无终,难以继续。

  蛇的文学作品

  蛇出现于文学作品,《诗经》中早见,如《小雅·斯干》“中虺维蛇,女子之祥”,将梦中出现虺蛇作为生女的吉兆。晋人傅玄写过一首《灵蛇铭》,是专门咏蛇的作品:嘉兹灵蛇,断而能续。飞不须翼,行不假足。上腾云霄,下游山岳。逢此明珠,预身龙族。

  此外,晋人郭璞也写过《长蛇赞》《飞蛇赞》《巴蛇赞》与《蟒蛇赞》等文学作品,如《巴蛇赞》一诗云:象实巨兽,有蛇吞之。越出其骨,三年为期。厥大何如,屈生是疑。

  清代的郑燮写有《比蛇》《脆蛇》等咏蛇诗,有很强的讽世意义。如《比蛇》一诗有序云:“粤中有蛇,好与人比较长短,胜则啮人,不胜则自死,然必面令人见,不暗比也。山行见者,以伞具上冲,蛇不胜而死。”

  古代小说中写蛇,常以其令人见而生畏的身形构成推动情节的手段。如《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大青蛇惊吓汉灵帝事,是古人“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迷信思想的反映;《水浒传》第一回,洪大尉遇蛇挡道,写得活灵活现;《西游记》第六十七回写唐僧一行四众在驼罗庄遇蛇妖并战而胜之,虽不在八十一难之中,却因为写蟒蛇妙笔生花,读来引人入胜。

  在白话小说中写蛇最为脍炙人口者当推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水镇雷峰塔》。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不乏有关蛇题材的小说。仅以志怪为宗旨者如《螳螂捕蛇》《豢见》《青城妇》《斫蟒》等。

  在道家、儒家或法家的一些经典著作中,如《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典籍,都有涉及蛇的内容。

  蛇象征幸运、吉祥和神圣,爱情和幸福,长寿和财富的寓意。金蛇吐瑞气,福禄寿喜财。祝华夏儿女蛇年吉祥如意!

  作者简介:陈茂声,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已出版散文集三部。

  雪趣
  作者 蒋志明

  小城前夜又北风,随风而来的雪,下得沸沸扬扬,漫不经心,悄无声息。看着这漫天飞舞的风雪,我的心非常的宁静。

  自小到大,我都非常喜欢下雪。记得我六七岁时的冬季,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整天都在做着美梦的我,渴望着早日过上城市生活。从山沟沟里跳出去,到外面去寻找精彩万象的世界。

  天遂人愿。20世纪70年代末,也就是在我十多岁的时候,父亲从城市放假回到了老家,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当一家人乐哈哈地吃着美味佳肴时,父亲突然放下饭碗,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过罢年带我们全家进城。我们姊妹们乐得合不拢嘴。我狼吞虎咽地把碗里的饭扒拉完,迫不及待地来到小院内,哇,刚刚吃饭前还只是飘着小雪花,此时却是鹅毛大雪。我顿时来了兴致,回到家里拿出小铁铲,然后一下子跳到院内的花坛上,用小铲子把周围的雪聚到一起,开心地堆起了雪人。我先把一堆雪拍打严实,做成雪人的身子,然后再做雪人的头部,用两个溜溜子做眼睛,找了一顶小帽子戴上,接着做鼻子、耳朵,忙活了一个多钟头,一个美丽可爱的雪人便活生生地呈现于我的面前,栩栩如生。我喊出家人们出来欣赏,他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说我将来长大了一定能成事,因为我堆雪人的认真劲儿感动了他们。

  以后每年的冬季下雪天,我除了堆雪人外,还找来一些废旧的砖头做成小桥。砖头之间用雪填平,那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模样,着实令我入迷。整个小花坛被我点缀得像艺术天堂。左边堆了一个小雪人,中间栽了两棵泡桐树苗,右边搭建了一座小桥。忙了半天,虽然是大冬天,我却浑身上下热乎乎的,甚至身上还有细汗。一份劳动,一分收获。看着我的佳作,一样样地审视着,欣赏着,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份骄傲与自豪来!

  昨天,堂兄堂嫂请我一起到他们家小聚。吃午饭的前夕,我带着侄孙子和侄孙女到农行后面的院子去教孩子他们堆雪人。在我的指导下,不一会儿工夫,侄孙女独自堆好了一个小女孩,两个孪生侄孙子合伙堆了一个小男孩。因为他们为雪人的装饰不同,这也是几个孩子的主意,超出我的想象力。

  近几天,我们小城的雪像江流似的从未断过。堆积半尺多深的白雪,给小区院内的孩童们堆雪人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我刚吃罢午餐,推开阳台的窗户透透气,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楼下有三帮小朋友在聚精会神地堆雪人。他们把雪人堆好后,又在树下捡拾了几片树叶子,有模有样地插在雪人的身上作点缀,孩子们互相借鉴,舒心地交流经验,当一个活灵活现的雪人堆好后,他们长舒了一口气,敏捷地在雪地上打了几个滚,又翻了几个跟头,那一股顽皮的劲头与样子,令我恍惚看见小时的自己,我顿时穿越到了童年,来了劲头,和孩童们一起打闹嬉戏。

  雪纷纷,树影疏,人又再少年。

  作者简介:蒋志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发散文集三部。

  蛇年的雪(诗歌)
  子圭/文

  蛇年的雪

  姗姗而来

  落在钟摆的缝隙里

  时间被压弯了腰

  在归家的车玻璃上

  蜿蜒成一道透明的流

  小时候的河

  依然欢悦活泼

  嘻嘻哈哈地

  数着我的皱纹

  却数不清

  那些被风吹散的

  梦想和誓言

  烟囱指向空中

  灶火旋起圆舞曲

  母亲去抱柴草

  雪花挂在她的发梢

  凝结成霜

  我伸手去拂

  却触到了

  春天的温度

  钟声在远处回荡

  紫云塔在雪中静默

  风褪去旧岁的壳

  在雪地上

  留下新生的痕迹

  沿着痕迹前行

  脚印深深浅浅

  填满了回忆的沟壑

  而希望

  永远年轻

  如枝头初绽的芽

  在新年的风雪中

  轻轻摇曳

  作者简介:子圭,作家,自由撰稿人,《司马光文化研究》杂志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2-5 17:49 , Processed in 0.06466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