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3762|回复: 0

朱超群《觅诗研文》新版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


朱超群《觅诗研文》新版出版

  编者按:2023年4月朱超群先生曾经出版《觅诗研文》一书,这次重版,因为其中的演讲文章都转《文疯子》一书出版了,故此书出版,补加了一些新的文稿。《觅诗研文》和《文疯子》两本书,是朱超群在2019年8月出版自传体创作谈《人文春秋》一书后,所著写作谈的三部作品之一。

  封面。

mmexportde7687bcdeb51e7d118b71b318f9d7fa_1761225313642.webp

   mmexport7ad70a9eecc1becffb5e66f2750c5dfa_1761225318573.webp

   mmexportf58ec796e9bc2d9e2f36b0b99baa15e4_1761225322452.webp
mmexport78e2d85235c2fde1eb659508a4b48ffa_1761225325261.webp

  mmexporte664f9bb3e808402c3ae1f42e7cb4460_1761225329936.webp

  mmexportdf32fb16dd0e8ea1d0e69d34aa5650ab_1761225332792.webp
mmexport09460b4af08a350203a211ab27854e71_1761225337277.webp

  附文档:跋

  重编《觅诗研文》记

  朱超群


  《觅诗研文》一书,主要是我继自传体写作谈《人文春秋》之后另一部写创作谈的书,收集了我近几年来在写作方面的体会或感想,与团体会议演讲、为文友召开写作谈演讲、或为文友组织作品研讨会的演讲,有意识地写了书面稿,收集起来便是一本小册子了。

  最近,我将此书中的所有“演讲”稿拉了出来,再增加些新的“演讲”稿,单独出一本称《文疯子》的书。于是,《文疯子》的出版,成为《觅诗研文》的姐妹篇。因为《觅诗研文》中抽掉了许多篇“演讲”稿,另外,我又挺喜欢这个书名,所以,决定增补和重编此书。《觅诗研文》的再版,便有了收集完之后再写个后记的缘由。

  原来《觅诗研文》有后记,不适合做再版时的后记。即“写作是追求真理的方法”一文,作为一篇很好的随感,在几家杂志或报纸上发表和转载。我是挺喜欢的,决定作为序二,放在徐一化教授为此书写的原序——“时代呼唤这种韧性精神”序一之后。

  在《觅诗研文》一书中保留的写作谈,加上我现在收集的数十篇,也是我近几年中写的相关创作类文章中的部分“序”、部分“书评”,包括有些书在创作前所写的“提纲”等,都作为创作谈,合起来保持原来差不多的字数,便结集成一本重编的书。

  当然,总体上这本书名和全书内容,收集后我觉得还不够理想,不够完美,甚至有些牵强,但比之想出版这本书的冲动和欲望,内心早已燃起尽快出版此书的坚定决心了。我还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删改、补充文章后出三版,一定还会去做。现在,则尽量满足我这一“疯子”般的发表欲,也是我对这本书要尽快出版的真实想法。

  说实话,《觅诗研文》中所留下的一部分写作稿件,如“写作和发表有何捷径”、“写稿组稿和投稿”等,是这本书组稿的动力。增加的文中,如“建党百年研育人”篇,可以说是我收集红色经典题材100个人物写100篇故事,平均每集写2500字,100篇累计有25万字的提纲。但是,100篇红色经典历史人物故事素材收集之后,一直没有再动笔。而这篇提纲,却反复修改过多次,目的是根据提纲写作《100位红色经典英雄人物》一书。这一放,已有4年。“品诗百部寻诗味”一文,是已经出版的《寻找诗意》一书的序。此书由我阅100本中外文学书籍,写100篇读后感诗后,请吴绍釚教授修改这100篇诗,后来作为合著而在出书前写的一篇纪念文章,并放在书中作为序出版。现在放进此书中,让读者有所了解作者的创作历程。

  “阅读、兴趣和写作——收集薛舒的书有感”,此文也是一篇收集写作《享阅薛舒的书》的写作提纲,有几个版本,在几本杂志上发表过。此书即将由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去年10月向北京的一家文化公司申请,今年8月才通过签约公司老编辑审核和修改通过,正在申请中国新闻出版总署CIP核准号后出版,并在网络书店上推荐销售。这本书写了24万字,具缩写和书评类体裁,也是我写作中的又一种尝试。作者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和评价,才知其作品是否属于成功或有价值。

  有意思的是,书中收集我写认识原《劳动报》总编助理沈鹤和他故世的两篇文章——“藏瓷著书话聚会”和“故人已驾黄鹤去——深切缅怀沈鹤先生”,事后又增补了一篇“永远不忘”的短文。短文为逝者突然地“升华”,提供人生辉煌的依据。一个人所做一件事,是否有意义最重要。做的事是否成功,则另说。这三篇文章可以合并,若改写成一篇小说,不失为是一组现成的、很好的素材。

  有一篇批评相对严厉的文章,即“优秀作品如何打造成畅销书”一文,写了已有两年,从没有发表过,可作为争议文章放在书中,让读者去分析和评价。

  “评判‘石头’的价值”一文,是我为《璞上添花》一书写的序。这本书是我主编的,为读者阅读我的个人作品,阅读我主编的书和主编的杂志所写的书评,收集起来出版了一本书评集。也是读者或文友,阅读我写的书或我主编的文集、杂志所写的评论文章的汇编。不是全部,但足够能体现或对我写作或作为主编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了。

  “我主编忻才良纪念文集——深切怀念忻才良老师逝世十周年”一文,是《上海散文》杂志总编沈裕慎先生希望我帮助组稿“纪念忻才良逝世十周年”而自己撰写的一篇文章。忻才良老师是我50岁留薪待退在家“专业”写作后早期认识的一位长辈级沪上著名作家,他做过多家上海报社的总编辑、法人代表,原上海市总工会常委,退休后被聘为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读组督导员,后因病逝世。当时,文友约我为忻老师主编过一部纪念文集——《文星璀璨——纪念忻才良文集》。这次忻才良逝世十周年之际,沈裕慎先生邀我为《上海散文》杂志组稿一本特辑,我自己为此也撰写了一篇。

  “文章越修改越长”、“我的休闲时光”、“我做过百科文学专家”、“阅读量超过百万纪念”等文章,是我特意为此书出版所写的补充文章。

  《觅诗研文》中的“觅诗”,即寻寻觅觅如何写作好诗歌的意思,现代诗歌文体的如何写作和发展,包括押韵,值得今天的诗人研究和探讨;而“研文”,则是无论写小说、写散文或写诗歌,要研究、探索如何去写出文体美、语文美和人性美的好诗文。作者书中的作品,大都是关于文学写作的体会或感想,或相关创作类文章中的部分已经出版的书中的“序”,部分读书书评,包括有些书在创作前所写的“提纲”等,都作为创作谈,合起来保持原版差不多的字数,结集成一本再版重编的书。

  《觅诗研文》总收集31篇,其中序2篇,文28篇,跋1篇。作者的文稿,仿佛在与文友和喜欢文学的读者进行亲切地聊天和交流,并把如何写作的体会传播到广大读者中去。而作者写作此类文章颇多,特别是读书书评、为书作序或散文随笔等,选其极少部分相对合适的文章收集书中。

  《觅诗研文》这本小册子的重版,为喜欢作者作品的文友和读者,提供一部值得阅读、欣赏和收藏的书。

  愿此书早日闻到墨迹的芬芳。


mmexport54ef73a98ea95bcdfd0f07b1f2063456_1761226650017.jpeg
【作家简介】朱超群,笔名黄安、黄亦安、黄安桥等。1957年8月出生,上海嘉定人,中共党员。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龙文学奖”组委会秘书长等。现任《双城人文》杂志和《文笔精华》杂志主编。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随笔集、诗歌集、名人传记等20部,计400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同学梦》,散文随笔集《人文情缘》,自传体写作谈《人文春秋》等。在全国网络上组织征文、主编小说、散文和诗歌文集等20部,主编《西桥东亭》杂志、《嘉定文学》杂志、《文笔精华》杂志和网络《文笔精华》微刊主编数千篇/首诗文近千万字等。作者本人在全国几十种报刊、网络上发表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等数百篇/首,其中有几十篇/首作品在全国征文大赛中分别获得过特等奖、一、二、三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10-25 04:29 , Processed in 0.14981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