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请各位领导参观淮安府的正堂,也就是大堂,也叫公堂,这是整座府衙的中心。 京都的朝殿为正穴,州、府、郡、路以大堂为正穴,这是知府迎送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遇到公开审理的重要案件时,府台令仪门大开,让百姓涌至堂前围观,以示秉公执法。 大堂,占地500多平方米,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府衙大堂,大堂前有一副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副楹联写明了官和民的辨证关系,要求官员体恤民情,是非分明、秉公办案,慎重地使用百姓赋予的权力。这也是原国务院总理朱瑢基十分喜爱和推崇的对联。在大堂内还有一副红色的楹联:“到盛怒时稍缓须臾,俟心气和平省却无穷苦恼;处极难事静思原委,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它的意思是说在生气的时候,不要急着发脾气,等心平气和以后,自然可以省去许多因冲动而产生的烦恼,当处理难事的时候,要想清楚产生问题的原因,等你的精神集中以后,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副楹联和我们现在所说的“三思而后行”的意思非常相近。 大家请看,在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石础,外面的走廊上也是,它是明代淮安府大堂的石础。在清代咸丰年间的时候,大堂失过一次火,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堂是在原有基础上重修的,重修的时候,当时的淮安府知府还在大堂的中梁上留下了他的墨宝。大家请看,“咸丰十一年岁次辛西仲春月谷旦,代理江南淮安府陶金诒重修”。 这中间部分叫暖阁,这是大堂的核心,是知府供奉王命、官印,审理案件,发号司令的法堂。 我们来看正面这块屏风,这叫海水朝日图,一般衙门中堂大多有这种形式的屏风,喻指日高升的意思。 这几面平旗,上面画的是一群团鹤朝着太极图展翅飞翔,这是喻指天下归一,四方同心的意思。 屏风东面的匾额为“勉力为之”,为知府自勉的警句,意思是干工作一定要勤勉认真。西面是“国脉要冲”,说明淮安府当时特殊的地理位置。 公案的长度一般都是三尺,就是我们民间常说的三尺公案,公案上除惊堂木外,还有两个签筒,签筒内插红、绿两种头签,红签为刑签,就是知府命令对犯人行刑的签子,绿的为捕签,是知府命令搜捕犯人的签子。 暖阁两侧为两组刑具,一般是衙役使用的,都是竹子做的,前面叫跪石,东面是原告,西面是被告。暖阁上方是一块“复见青天”的匾额,这在古代的官衙大堂上都有,但内容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叫“正大光明”。“青天”是说明官员办案公正清明,犹如朗朗青天,百姓对廉官清官又称青天大老爷,比如民间称包公叫包青天,海瑞叫海青天。 我们来看暖阁的两侧,这张桌子是给师爷使用的,主要是在知府审理案件时做记录,相当于现在法庭上的记录员。暖阁西侧墙上有礼、孝、廉三个大字,东侧墙上有忠、义、信三个大字,与西墙上的礼、义、廉相对称,都是起教化百姓的意思。 这几块牌子,叫执事牌,表明知府的品级、出身。 这是一面堂鼓,一般知府升堂时都要击鼓,通常叫击鼓升堂,只能敲三下,叫上奉王命,退堂时也要击鼓,但要敲四下,叫谢主隆恩。 西面还有一面鸣冤锣,是供喊冤人击打的,但一般在公堂上是不能随便敲击的。 请各位领导到后面参观。 我们看暖阁后面墙上有三个大字,叫清、慎、勤,这是出自晋代司马昭之口,叫“为官长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就是说,要当名好官必须做廉洁、谨慎、 勤勉,如果做到这三条,就能治理好一个地方。这张桌子上放置一个山石盆景,喻指背有靠山。 下面,请各位领导继续参观二堂。 在我们进入府署二堂之前,要经过一个门房,不要看这地方不大,但是这里是官宅的咽喉,相当于现在我们机关的传达室、警卫室。 在门房的职员古代叫门子,门子虽然无官无品,但是十分重要,他们的职责主要是敲梆打更,开关宅门,掌灯熄灯,维护署衙的安全,传宣长官的命令,传递进出的公文,接待来访宾客,稽查家人出入情况,收缴公私的规费,以及给发工役人等的工钱饭食,安排主人出行都一应事务。 东门房,主要负责登记,我们来看北墙上挂着许多薄册,这里面几乎包括本府各类公务活动的薄册,如词讼簿、命盗案件簿、公文登记簿、问案堂事簿等等,还有各科值日单,上下驿站的里程单、登记单、买办单等。 西门房,主管打更,这里面主要陈列了更夫所用的梆子、铜锣、更灯等物件。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二堂,二堂上边有一块匾额,上书“筹边堂”,“筹边堂”最早建于宋代,南宋时期,淮安地处宋金两军的边境,当时的地方官员经常来“筹边堂”商讨筹划边境的防务,所以叫“筹边堂”。 我们先看这付楹联:“看窗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坪外鸦啼雀噪恐有冤情”意思是告诫官员,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景象所迷惑,要体恤民情,关注民意。 二堂主要是知府审理一些内部案件的地方,就是说,一些不便公开审理的案件,一般都在这里审办。“省刑爱民”匾额,这是提醒官员爱民的警言,尽量对民少用刑(“省”是少的意思)。 我们来看二堂正面屏风,上面雕刻的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圣谕十六条》:“教孝悌,重人伦,笃宗教,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敬愚顽;明礼让,以原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缉盗贼;衅仇忿,以重身命”内容涵盖了道德规范的方方面面,这是清代统治者为了教化民众的一种手段,也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要义。 屏风上方有一匾额,上书“忠爱”两个大字,这是康熙皇帝的亲笔。 请看两边的楹联:“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都是古代官员的官箴,也是提醒当官自律的警言。 二堂内暖阁的陈设基本与大堂相近,但二堂里设有东厢房和西厢房。 东厢房,是知府办公期间休息的地方,也是与师爷、幕僚商议公事的场所,这里还设有一张罗汉床,主要备知府办公休息之用。 西厢房,是知府办公和更衣的地方。所以这里设置有办公桌,以及文房四宝和更衣衣架等物件。 下面,请大家到东侧的厢房参观。 这里,是知府的亲戚以及长随聚会落脚的地方。 官亲指知府的远近亲戚,还有干亲、世交、朋友等等,这些人与知府关系密切,因此地位较高,有的甚至可以指挥小吏、幕僚、差役干事。 长随俗称二爷,这是知府专门雇用的仆人。这些人虽无官职,但有官权,他们既是老爷的跟班,又为老爷监视府内所有人和事,因此地位非常特殊,常常以势弄权,营私舞弊,甚至索贿受贿。 这里也有一副楹联:“远富近贫以礼相见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这副楹联也说出了知府与亲友们的关系,是封建社会世态炎凉,寡情薄义的写照。 这间堂屋,是管家与长随共同的场所。 南厢房为长随使用,北厢房供管家使用。 请到西侧的厢房参观。 西厢房是府衙内两位非常重要官员的办公场所,一个是钱谷师爷,一个是刑名师爷。 我们来看抱柱上这副楹联,上联是“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这个字是大写的图字,内里有三个小口,外面是一个大口,下联是“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这个伞也是大写的,上面一个人,里面有四个小人,意思是说,师爷本领再大,但要归地方官管辖,为地方官服务,得地方官的庇护。 师爷是清代一项特殊的人事制度,是由地方官自行聘请的私人顾问、参谋、秘书,他们有专门的修养和独特的技能,因此,也是地方官处理公务最得力的助手。我们都知道,师爷最多的是来自绍兴,这是绍兴这块地方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渊源所决定的,不少师爷是父传子,子传孙,形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群,另外,当了师爷以后还有升迁当官的可能,大家都知道,淮安是周总理的故乡,但祖籍在浙江绍兴,因为周总理的祖父到淮安府山阳县做师爷,迁徒到淮安的,他的祖父后来还做上了知县。 这是堂屋,是两位师爷共用的场所,我们看这一对椅子,叫南官帽椅,椅把外延,象顶明代的官帽,这个椅子一般人家是不能有的,只有官员或有一定地位的人家才能有。我们来看南厢房这是钱谷师爷和两个小师爷的办公室,小师爷是是钱谷师爷的助手,这里摆放的算盘、帐簿都是钱谷师爷必备的物件,这里还有一盘炕,一些重要的帐簿都收藏在炕里,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保险柜。我们看这里有一座财神的木刻像,这是钱谷师爷必供的神像。 我们现在来到北厢房,这里是刑名师爷和两个小师爷的办公场所,除了有炕和木橱,作为放置卷宗之用,这里还有一座木刻的钟馗像,大家都知道,钟馗(民间叫判官)是驱鬼之神,这是刑名师爷必供的神灵,因为经刑名师爷判杀的罪犯不计其数,死后成鬼,刑名师爷生怕死鬼来骚扰他,设有钟馗像,能起驱逐恶鬼的作用,实际上只是一种心理作用。 下面请大家到后宅院参观。 后宅院是知府生活起居、读书作画,会见亲朋好友的地方。 我们首先看台阶是三级,寓意连升三级,还有一块青云石,是平步青云的寓意,大家都要踩一下,踩一下就能“平步青云,升官发财”。 这是上房,上面有一块匾,匾上有“清德堂”三个大字,再看抱柱上这副楹联:“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下联是:“取一分则官不值一文钱”,意思是告诫官员对百姓能宽则宽,大度宽容,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和好评,对自己要求不能收贿,收一分钱自己一分钱就不值了。 这里是客厅,这是知府接待重要贵宾以及与亲朋好友谈话聊天的地方。 房梁上有一个近似佛龛的装置,我们汉族,特别是江浙一带的大户人家一般都在堂屋里设立木龛,里面供奉着列代祖宗的牌位,而这个龛里供奉的是一尊“守印大仙”,清代各级官府署衙中一般都供奉“守印大仙”,因为官印是当官之根本,官员们最怕官印被盗,所以都设一个“守印大仙”的牌位,而且供奉在客厅的上方,以保官印安全。 我们一起来参观东厢房,这是知府的书房,我们看书房上有“集雅斋”的匾额,古代为官的大多是经过科举考试后任命升迁的,因此知府一般都是进士出身,大多饱读诗书,精通诗词歌赋,熟读二十四史,四书五经,有的还擅长书法、绘画,这里是知府读书、写字、绘画的地方,也是与文人墨客谈诗论道的场所,比如明朝万历年间的淮安知府陈文烛,就是一个饱学儒生,他与当时的淮安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文友,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词,挥墨弄文。 这里还有一张罗汉床,用来知府读书小憩或与友人对弈下棋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围屏,主要用来挡风,防止墨汁吹干;这是暖砚,防止冬天时墨汁结冰。 这里的椅子都是官帽椅,在这前面已向朋友们介绍过,他是有一定身份的官员才能使用的坐椅。 我们一起来到西厢房,这是知府与夫人的卧室,上面有“打盹轩”三个字,顾名思义,这是老爷 淮安府为正四品官,夫人都被封为诰命夫人,这是皇帝赏赐封给官员夫人的荣誉职称。 当 这里有副对联,叫“永世加固大悲观自生,诸天无相极乐仰文殊”,供奉的是观世音和文殊两位菩萨。 这张床叫八步床,这在当时是最贵重的家具之一,显示大夫人在家里的地位,当然与我们现在不少人家的床相比要差远了。 这是一张裹脚凳。在我国,特别是清代不管贫富贵贱,女人都要缠足,就是裹小脚,以脚小为美,女人的小脚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甚至崇拜,这张凳子,就是知府夫人,每天用来裹小脚的坐凳。我们来看,这里还有一双女人的鞋子,小如菱角,古人称女人的小脚叫“三寸金莲”。 下面,请各位领导到镇淮楼参观。 在漕运总督部院的前面也有一座镇淮楼,这是宋代的建筑,实际上是当时的樵楼,淮安府衙里后院的这座楼,也叫镇淮楼,因为淮安又称水城,淮水经常泛滥祸及地方百姓,镇淮二字,又有祈求淮水安澜的愿望。 镇淮楼是知府、内眷与子女起居休闲的地方。 进入院内,我们首先看到满院挂满各色花灯,这虽然是一种装点,起美化院落的作用,也有“ 这里栽种的是一丛紫竹,古代文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紫竹婀娜多姿,形态高雅,可以显示屋子主人的品位。 我们看抱柱上这副楹联:“自喜轩窗无俗韵,亦知草木有真香”说明主人既是政府官员,也是文人雅士。 正厅是全家吃饭、娱乐的地方。 这里也有一副对联,叫“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说明主人对梅花绿竹的喜爱和崇尚。 除了吃饭用的圆桌外,还有麻将、纸牌、牌九等娱乐工具,作为知府与家人闲时消闲娱乐之用。 东边是特设的一个祠堂,也是家庙,古时每逢正月、三月、七月、十月、夏至、冬至都有祭祖的定式,包括家里添人进口,儿孙成亲都要在家庙上拜祭祖宗。东面墙上挂着身着官服的父母的画像,这在清代官府以及一些名门望族,不管父亲是否做过官,母亲是不是诰命夫人,常将父母画像画成身著官服,以显示自身和家族的地位。 西厢房是小妾住的地方。妾,是在旧中国一夫多妻制的产物,有钱有地位的男人常有纳妾的,有的甚至纳有多房妻妾,有地位的妾又称侧室,子女称妾为姨娘。 一般小妾大多年轻貌美,有的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这里陈列的有小妾平时弹奏的古琴、琵琶,还有用于刺绣的绣座,小妾的房间还专门设有一个浴室,作为小妾洗浴专用。 这是一张雕花架子床,一看规格要比夫人的床小些。 这里有副蕉叶联,就是在芭蕉叶子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鹦鹉面前休多语”,下联是:“小人身边须慎行”,告诫小妾这种特殊身份的人要有自知之明,谨小慎行,不能多言冒语,不该说的千万不能乱说,免生误会或遭来不必要的麻烦。 请各位上二楼参观。 二楼是知府儿女居住、学习、娱乐的地方。 古时,一般大户人家的小孩五、六岁时就要教习书法、琴、棋,请家教教习圣贤之书,女孩要学习针线,也有让女孩读书,学习琴技、书画的,官府家的公子、小姐当然也不例外。 这个大厅,是男孩、女孩共用的学习场所,除了设有琴、棋、书、画外,还有供奉一尊圣人牌位,就是孔子的牌位。 这叫投壶,就是用纸签向壶内投掷,是孩子们玩耍的一种娱乐器具。 这是外走廊,请大家可以自由参观,在这里可以俯瞰全府的全貌。 我们再到男孩的房间参观。这是东厢房,古时东为上,男孩居东,也可以看出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这里面的陈设,一方面可以体现主人对男孩的期望,一方面突出男孩的个性特点,比如这个小瓶,叫“琮”,“琮”是“聪”的谐音,期望孩子要聪明,墙上挂着风筝,这是小孩玩耍的玩具。 请到西厢房参观。 西厢 2010.07.10 |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07:15 , Processed in 0.03546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